西双版纳州十三种世居民族简介来源:西双版纳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网 访问次数:5881 发布时间:2017-08-25 16:08 (一)傣族傣族源于古代的百越族群,主要聚居在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和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
语言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大体分为西双版纳方言和德宏方言两种。有本民族文字,但因居住地域的关系,各地方使用的文字略有不同,可分为傣泐文(西双版纳傣文)、傣那文(德宏傣文)、傣绷文和金平傣文(又称傣端文)4种。
傣族是跨境民族,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少数民族[少数民族是指多民族国家中除主体民族以外的民族。]。生活在中国境内的傣族,主要分布在中国西南部,多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部分信仰原始宗教。
居住在西双版纳州地区的傣泐支系,传统民居为干栏式建筑,傣雅支系传统民居多属于土木结构建筑。云南省傣族人口有102.5万人,2013年西双版纳州傣族总人口32.7万人,占全州户籍总人口的33.6%。
一年中有三个重大节日,即“桑堪比迈”(傣历新年,阳历四月中旬)和“毫瓦萨”(关门节,阳历七月中旬)、“奥瓦萨”(开门节,阳历十月中旬)。傣雅支系和部分傣那支系则过“比迈楞叁”(即过春节)。
(二)汉族汉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主要成员。她由古代华夏族和其他民族长期融合而成。
西双版纳辖区汉族,有世居和解放后支边两部分。在世居汉族中,又有散居和聚居两种。
支边部分,主要有“边纵”***及***转业退伍军人,湖南祁东、醴陵两县移民支边及北京、上海、重庆、昆明支边青年,内地调来的干部和统分大中专毕业生。2013年西双版纳州汉族人口有21.9万人,占全州户籍总人口的22.5%。
汉族传统节日主要有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和中秋节等。(三)哈尼族[哈尼族,东南亚称阿卡族,民族语言为哈尼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现代哈尼族使用新创制的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拼音文字。]哈尼族源于中国古代羌人。
西双版纳的哈尼族自称“阿卡”,本地统称“爱尼”。自称“阿卡”的哈尼族分“吉维”、“吉坐”和“木达”三个支系。
随着*的民族政策的贯彻落实和民族识别工作不断推进,先后把“阿克”、“布下”、“补过”、“排角”归属哈尼族。公元7-8世纪时,哈尼先民主要居住在红河中游两岸地区,公元9世纪中叶南迁进入西双版纳。
哈尼族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2013年西双版纳州哈尼族人口有19.93万人,占全州户籍总人口的20.5%。
主要分布在景洪市[景洪市是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的首府,位于云南省南端,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中部,景洪北接普洱市,东北接普洱市江城县,东接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腊县,西接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县,南与缅甸国接壤,国境线长-jinghongshi]景哈乡、勐龙镇、勐罕镇、嘎洒镇;勐海县格朗和乡、西定乡、布朗山乡;勐腊县[勐腊县,是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下辖县之一,县境位于西双版纳自治州东南部,总面积7056平方千米。]关累镇、勐捧镇等。主要节日有“嘎汤帕”、“耶苦扎”等,“嘎汤帕”节是哈尼族新年节(即元旦),意为“万物更新”,新的一年开始之意。
(四)拉祜族拉祜族源于古代羌人。公元10世纪迁至西双版纳、思茅一带,西双版纳地区的拉祜族多从澜沧县迁入。
拉祜族有自己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分拉祜纳和拉祜西两大方言。2013年西双版纳州拉祜族人口有58768人,占全州户籍总人口的6.04%。
主要聚居在勐海县的勐阿镇、勐往乡、勐满镇;部分散居于勐海县的西定乡、勐宋乡及景洪市嘎洒镇、小街乡、勐龙镇和勐腊县的尚勇乡等。主要节日有扩塔节(即拉祜扩)、火把节、尝新节。
(五)彝族彝族源于古代北方“氐羌”族群。是从青海流域南下的氐羌族群中的一部分,与当地民族长期融合而形成的一个民族。
清代,彝族祖先中的“腊鲁”支系迁居新平、景谷一带,后因战乱,由景谷经思茅迁入西双版纳境内定居。2013年西双版纳州彝族人口有53648人,占全州户籍总人口的5.5%。
主要分布在勐腊县的象明彝族乡、曼腊彝族瑶族乡、易武乡、勐伴镇,景洪市普文镇等地。主要节日有:彝族节(俗称二月八)、火把节。
(六)布朗族布朗族源于古代濮人,与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的佤族、德昂族有族属渊源关系。现今主要聚居于西双版纳州勐海县的布朗山、西定、勐满和打洛等乡(镇),少部分散居在景洪市的大渡岗乡、勐养镇、勐龙镇;勐腊县的关累镇、勐捧镇、勐满镇、勐腊镇、磨憨镇等。
语言属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布朗语支,民众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2013年西双版纳州布朗族人口有48482人,占全州户籍总人口的4.98%。
主要节日有“桑康”节、“玛格乐”节。(七)基诺族[基诺族是云南省人口较少的7个特有民族之一,民族语言为基诺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没有文字,过去多以刻木、刻竹,记数、记事,通用汉语。]基诺族自称“基诺”,“基诺”意为舅舅的后代或者舅舅的民族。
基诺族是1979年5月31日国务院正式确认的一个单一少数民族。 基诺族的族源有两种,其一是属氐羌族系分支,由西北迁徙而来;其二是据基诺族创世史诗传说和基诺族送魂路线等口碑,认为基诺族先民发祥于杰卓山(今景洪市基诺乡洛特老寨)。
另据傣文《泐史》记载,元末明初,西双版纳傣族的第九任召片领刀坎曾娶基诺族肖则为妻,说明当时基诺族就生活在西双版纳一带。2013年西双版纳州基诺族人口有23979人,占全州户籍总人口的2.47%。
主要聚居在景洪市基诺山乡、勐旺乡,部分散居于景洪市勐养镇、普文镇、大渡岗乡和勐腊县象明乡、勐仑镇等地。主要节日有:“特懋克”节和“新米”节,其中“特懋克”节最为隆重。
(八)瑶族瑶族源于秦汉时期“长沙武陵蛮”或“五溪蛮”。西双版纳瑶族有自称“蒙”(蓝靛瑶)和“棉”(顶板瑶)两个支系。
明末清初,瑶族先民。
版纳: 位于云南省西南端的西双版纳,古代傣语为“勐巴拉那西”,意思是“理想而神奇的乐土”,这里以神奇的热带雨林自然景观和少数民族风情而闻名。
西双版纳是傣族之乡,由于临近泰国、缅甸等佛教国家,小乘佛教在这里深入人心,处处可见充满东南亚风情的佛寺、佛塔,傣族人基本上都是虔诚的佛教徒。 西双版纳如今已成为交通便利的旅游热点,境内佛寺、佛塔星罗棋布,曼飞龙白塔是西双版纳佛塔的典范,极富东南**调;景真八角亭亦是西双版纳有名的佛教建筑,酷似傣家竹楼;其他如曼阁佛寺等历史悠久,是小乘佛教有名的会所,香火极盛。
来到版纳,你会被一种莫名的震撼所俘获,版纳神秘的雨林、婀娜的傣家风情,还有那掩映在凤尾竹下的庄严佛塔、佛寺,让人不能忘怀。 大理: 大理白族自治州地处云南省西北部,总面积28356.0平方公里,其州府所在地大理市位于云南省西部,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大理位于苍山之下,洱海之滨,被誉为“东方日内瓦”。它日照充足,年平均日照时数达2473小时,平均年降雨量1100毫米。
年平均气温15.1℃,气候温和,四季如春。且东有洱海,西有苍山,风景优美,民族风情浓郁,且历史悠久,是国务院公布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
大理自古以“风,花,雪,月”四景闻名。所谓下关风是因下关位于垭口,风季时狂风呼啸穿街扫巷,一出下关,则风烟寥寥,不见稻浪;而其中上关花据大理府志记载:“山茶树高六丈,其质似桂,其花白,每朵十二瓣,应十二月,过闰月则朵一瓣,俗以先人遗种,在大理府和山之麓,土人因其地名之”。
苍山山势雄伟,南北长四十二公里,上有十九峰、十八溪,山顶积雪终年不化,银装素裹璀璨夺目,这便是大理三景苍山雪;洱海清澈如镜,宜泛舟漫游,每当皓月当空,苍山银峰粼粼闪烁,银光月色交相辉映,白族渔姑出没于波光树影之间,这就是大理四景洱海月。大理白族自治州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素有"文献名邦"之称。
唐、宋时期,南诏、大理国均在此立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全州各项事业飞速发展,成就辉煌,前景喜人。
全州山川雄奇,风光秀丽,气候宜人,民风淳朴。大理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全国24个历史文化名城和国家级44个风景名胜区之一,苍山洱海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三顶桂冠"使大理声名远播,享誉中外。大理地区是云南最早的文化发祥地之一,据考古发掘,新石器时代遗址广泛分布在以洱海为中心的高原湖泊群周围。
白族、彝族等少数民族的先民在这块美丽、富饶的土地上种植水稻,驯养家畜,从事采集、渔猎,创造了大理地区的远古文明。大理州地处云贵高源与横断山脉结合部位,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地貌复杂多样,点苍山以西为高山峡谷区。点苍山以东、祥云以西为中山陡坡地形。
境内的山脉主要属云岭山脉及怒山山脉,点苍山位于州境中部,如拱似屏,巍峨挺拔。悠久的历史造就了大理众多的历史文化古迹,崇圣寺三塔、石宝山石窟、鸡足山佛教圣地、南诏德化碑、感通寺……漫游大理,犹如翻阅一本古老的书。
丽江: 丽江位于中国云南省西北部,金沙江中游,地理坐标为:东经99度23秒--101度31秒北纬25度59秒--27度56秒。北连迪庆藏族自治州,(迪庆是目前除丽江外又一个被猜想是香格里拉所在的地方),丽江南靠云南四大旅游风景区之一的大理白族自治州,丽江西部是曾经归丽江专员公署管辖的怒江僳僳族自治州,该州得名于流经此地并经缅甸汇入印度洋的怒江河,(怒江和另外一条国际河流澜沧江(湄公河)与流经丽江的金沙江构成中国**所规划的西南三江并流风景区)。
县城海拔2400米。 由于位于青藏高原和云贵高原的交界地区,丽江境内多山,主要有玉龙雪山和老君山两大山脉。
有金沙江和澜沧江两大水系。海拔最高是玉龙雪山的主峰扇子陡,海拔5596米,最低点是七河区江边坡脚金沙江出口处,海拔1219米,形成了寒、温、热兼有的立体气候这里大多数的城镇均坐落与云南人称之坝的一种小山间盆地中,丽江古城则位于丽江坝中部的狮子山南麓。
丽江地区总人口为104万,全区主要的少数民族有纳西、白、普米、藏、僳僳、彝、苗等民族,其中,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58%左右,因此丽江的民族风情迥异多彩,特点十分突出。丽江地区辖四县,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宁蒗彝族自治县、华坪县、永胜县,地区行署所在地为丽江县。
由于丽江是寒、温、热兼有的立体气候,因此动植物种类繁多。据统计,丽江有种子植物3000多种,用材林木400种,是云南的主要林区之一。
这里还盛产贝母、麝香、虫草等600余种药用动植物,所以被称为"药材之乡"。中国的植物学家认为这里是世界杜鹃花的中心,杜鹃花资源特别丰富,已查明的有57种。
近代以来,丽江地区丰富的植物资源引起欧美发达国家的普遍关注,先后有法、英、美、德、澳、瑞士等国十多位植物学探险家来到丽江,采集植物标本和种子,最著名者是美籍奥地利植学家、地理学者和人类学家约瑟夫·洛克(1884~1962)。他们在丽江这个名副其实的"植物王国"发现了上前的植物新种和。
没有什么好注意的,云南彝族最多,但一般也接触不到,去西双版纳有傣族,那边的民族很温和,也没什么注意的,漓江那里有彝族,不知道民风是否彪悍,一般也没什么.
中国的毒品很大一部分是从云南的边境偷运的,所以自然是很多,但是正常的社会生活中,普通人没有一点机会接触到那些东西,完全是真空的,需要有专门训练的缴毒武警才可以看出来谁有偷运毒品什么的.
不过有一种植物很多,就是**,这种植物在夏天到处都有野生的,但是一般人也不知道,也不知道怎么用,我也是看了书才知道,才注意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