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服务内容(社区内容分析)
社会和社区
在我看来,在互联网发达的今天,社会和社区已经没有明确的区分,它只是人与人之间情感关系的一种体现。 目前,大多数社交和社区产品都可以同时提供社区和社交能力。 通过这些能力建立的连接程度,是用户在产品机制下自主运营的结果。
社会偏见的属性是传播,表现形式是人际传播。 社交网络一般都有很强的目的性,信息也会更加私密。 注意个体,网络形态趋于扁平化,不规则。 社交是关系图,是通过关系建立的连接网络。
社区以媒体为导向,形式为专题讨论。 社区信息是开放的、以群体为中心的和制度化的。 社区是一个兴趣图,它通过兴趣连接网络。
在互联网诞生之前,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通常只有两种,社交和媒体。 互联网的诞生首先提供了即时通讯等社会信息传递方式,以及门户网站等媒体内容分发方式。 然后网络用户可以跨区域生产内容和传播信息,有能力的内容生产者成长为KOL,进而建立动态的论坛、社区和社区。
内容社区的结构:信息、节点和网络
内容社区的网络结构由节点间的连接构成,信息是连接的载体,内容是信息的载体,内容代表利益。 内容社区通过即时的内容生产、兴趣传播、开放展示和长期沉淀,实现信息的生产、流通和消费。
根据发布的性质,用户动态大致可以分为两种:记录和分享。
“记录”是指对知识的保存,相对客观、内敛、私密。 “分享”是通过内容传播思想感情,具有获得认同、树立人格的诉求。 它是比较主观的,是外向和功利的内容。
以朋友圈、视频流为例,无论是24小时、3天、半年还是永久发布,只要是期望公开的内容,都会具有一定的分享性和分享性。将受到预期内容消费者的压力。
在内容社区中,每个用户作为一个网络节点,通过信息生产完成节点属性的建立和关系的连接。
人的属性是按组定义的,本质上是分类。 公司、学历、出生地等社会关系分类稳定精准。 另一种是兴趣分类,往往比较开放和模糊,比如游戏爱好者或者明星的粉丝。
节点之间的联系来自共同的利益以及获得影响力和发言权的动力。 《as a》一文提出了社交网络“ as a ”的概念,其中提到了两个基本原则:
人是一只追求身份的猴子;
人们希望以最有效的方式获得最多的社会资本。
节点的属性体现在页面上,节点的连接体现在关注关系上。 个人主页的用户属性、徽章等信息可以帮助用户快速做出判断,内容动态可以让用户进一步详细了解。
网络是由连接组成的,内容社区的连接状态受其产品定位和机制的影响。 对于工具性强的内容社区来说,工具性越强,关系越弱,对内容的依赖性越强,越需要提高内容分发的效率。 对于工具薄弱的内容社区,节点越分散,网络越去中心化和安全,但同时信息传递效率越低。
中心化的优势在于可以依托枢纽节点对网络进行强管控和强运营,但枢纽节点既有优势也有风险。 风险在于它们极度依赖于枢纽节点。
最初的知乎是一个“知识社区”,聚集了各行各业的顶尖人物。 这些人作为社区的枢纽节点相对集中存在,可以维持优质内容的输出。 但社区长大后,知乎不再注重保护大V的利益,导致顶级用户离开后,良好的社区氛围也随之流失。 今天的知乎已经变成了一个“娱乐社区”。 虽然可以通过热点和娱乐话题带动流量,获得更大的用户群,但干货再少,原住民也相继离开,问答也只是成为了娱乐内容的载体。
一个好的内容社区应该像一座城市。 中心化网络总是会随着关键节点的变化而潮起潮落,但城市的包容性更强,可以为丰富多样的人群提供家园。
小红书将自己定义为“虚拟城市”。 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精神,城市网络的建立有赖于合理的分工和利益分配。 从社区到自营海淘电商再到社区,小红书这个快速崛起的“城市”,更多思考的是如何容纳越来越多的居民,在商业化的同时维护自己的“城市” . 风格”。
集集的核心产品机制是基于“圈子分层”。 我在《集集的社会志向》中详细阐述了集集的运作方式。 立马一直是我寄予厚望的产品。 虽然暂时停服,但未来可期。 祝福是即时的。
内容社区圈
为什么互联网的发展会产生今天的“圈层分层”现象? 为什么集集、飞超等基于“圈层分层”机制运作的产品在一段时间内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
互联网正在从中心化走向去中心化,“圈层化”是优化信息传递效率的必然趋势。
互联网发展以来,海量信息的结果就是个性化的兴起。 人们不再追求信息的无限获取,而是过滤掉自己最关心的信息。 因此,基于社交和兴趣的内容消费模式逐渐出现,圈层就是聚集相似的人群来保证网络的去中心化。 同时保证本地网络信息传输的高效率。
通过圈子分层,人们更容易在小群体中获得认同感,更容易产生局部社会化。 圈子因“气氛”而紧密相连,而圈子之间则由包含多个圈子的“连字”相连。 同时,圈子分层是信息传播和生产的有效渠道,也是组织社会分工合作的工具。 就像我在文章开头贴出的像素图,以及眼前的“南北大战”活动,无一不展示着圈内群体惊人的组织协作能力。
内容社区策略
当社区刚刚成长时,需要使用优质的种子用户(可以从外部引入)来进行社区的初始连接。 这时候大V的信息几乎可以接触到社区的每一个人,需要保证信息的质量和频率。
但当社区初具规模时,维持社区成长和活跃的主要力量应该是在社区中成长起来的腰部用户。 这时候就需要保持社区自由开放的整体氛围,激活用户的交流欲望,让用户倾向于平等互动。 因为这些腰部用户往往是重要的内容生产者和内容传递者,他们可以提高整个网络的信息密度和效率。 当圈子形成后,促进圈子内的平等权利交换是维护社区稳定和信息高效流动的必要措施。
网络的演化过程是从中心化到去中心化,从高密度到高多样性。 运营在这方面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
内容社区通常需要通过提供易于使用的工具和高质量的内容来实现冷启动。 当围绕种子节点的圈子形成后,社区就可以实现初步的自我成长。 通过圈子之间的“链接节点”拓展新圈子,吸引更多人加入,社区将真正从“中心化”走向“去中心化”,逐步形成稳定的网络结构。 社区必须有持续的用户参与才能实现自我成长,这样基于网络产生的复合价值才会呈几何级数增长。
让用户获得强烈的认同感和依恋感,是保证用户长期留存的重要因素。 主要是通过帮助用户找到合适的群体,帮助用户找到感兴趣的内容来实现的。 在产品手段上,社交、社交、兴趣推荐都是常用的手段。 关键是要“准”,这样才能达到用户真正获得价值、产生依赖的状态。
内容社区的未来
生产力的每一次变化都会带来生产关系的剧烈变化,生产关系可能会更加分散,组织形式更加多样化。 最终的趋势是在生产者、消费者和平台之间实现帕累托最优。 因此,需要平衡生产者的获得感和分享感、消费者的内容消费价值和平台的商业变现。
内容社区也是现实的一个缩影。 我们可以打造更具活力的内容社区形态,让社区中的每个人都能高效获取目标信息,并产生更精细的组织分工,让更多人实现价值。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出于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 如作者信息标注有误,请第一时间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