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知道孔子有个学生叫宰予,这个学生是一个很有个性的,并且还很能顶撞老师。一次在讲礼仪的时候,孔子说,父母死了之后,作为儿子,要为父母守孝三年。对于守孝三年,宰予觉得时间很长,就反驳说:三年太长了,如果一个人三年时间什么事情都不做,就会败坏礼仪,我觉得一年就够了。对于宰予的话,孔子就问:你父母死了,才过一年你就穿着漂亮的衣服去唱歌跳舞,你心安吗?宰予回答:心安啊。对于宰予这样的回答,孔子认为宰予是一个不仁义的人。曾说宰予是“朽木不可雕也”。孔子提倡的教育方式是提供结论却没有思辨的过程。固话学生,不允许质疑。
其他网友回答:儒家思想文化,之所以能成为中华文明史上的主流文化,并非是自己标榜自己、自高自大、炫耀自己的结果,正是由于儒家思想有无限宽廣的胸怀,海纳百川 的包容量,才能在2500多年的文明史上长盛不衰的缘故。中庸之道,就是现在全世界最重视的合理主义,而中庸之道正是儒家思想的核心理念,中庸之道是儒家思想的最高道德准则,“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敬鬼神而远之。”“恕人之心恕己,恕己之心恕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意思不要主观意气用事,凡事要实事求是,站在客观的角度来看待问题)。中国文化思想多元化、包括三教九流、以及各个民族文化的融合、即可,“管中窥豹,可见一斑。”
过去,高中开设《辩证唯物主义常识》,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考,思维能力,现在不开设是为了愚民吧!
其他网友回答:了解中国文化,就是你生活方式的升华;
相信中国文化,就是你创造奇迹的时刻;
进入中国文化,就是你快乐幸福的开始;
知道才能传道、悟道才能得道、道不可轻易传。这就是真相!
其他网友回答:出题者提出了两个问题,先说第一个:
论语中,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他还说“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请问,在这种思想指导下,会刚愎自用吗?会不接受别人的“质疑与反对声音”吗?
其实,上面也包括了对第二个问题的回答,就是:
如孔子这样谦虚好学的人,能不接受外来“先进文化”吗?孔子还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以这种完全快乐的态度对外来朋友,再加上“三人行,必有我师”。“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的虚心好学,会有拒绝“外来优秀文化”的情况吗?
由此可见,我们许多人,不学无术,连“原著”都没见过,就“想当然”下结论,这不仅是“学风”不正,人品是否也不诚实?人品和学风如此,难怪现在如此多喷中华传统文化,喷中医,喷中国一切的一切。而对西方的态度则什么都好,都对的不正常状态。
人,首先要诚实。然后,学风才能正。否则,什么学问也搞不好,这样子,还能搞出什么真实科研成果吗?
其他网友回答:这个渣子好久没露头,原来是没憋什么好屁啊!如果你明天被车撞了,估计也是儒家害的!就算儒家和你讲的那些有关系(不代表我认可,只是假设),儒家思想不早就被和你差不多的渣子们破坏的差不多了吗?
儒家思想主要是关于人伦的,它不是百科全书,和你讲的那些有一毛钱关系吗?另外,什么哲学,思辨,它的意义何在?当然,这么说只是真对你们那个洋狗的脑袋,所认为的哲学,思辨。这个问题我早说过,并不代表儒家经典没有哲学,没有思辨,所谓没有,只是因为你们的无知,狭隘,还有跪舔习惯了的洋奴,洋狗般的格式化思维——如果那也叫思维的话!因为儒家思想当然有哲学,有思辨。你们所谓的哲学,思辨也就是黑格尔告诉你们的那套,它有何德何能比儒家思想重要?重要在哪里?知道儒家思想对中国的意义有多大吗?我曾经说过,就不多说了。
至于想象就像吃饭和开车,那是两个概念,关儒家什么事呢?关于质疑,有些东西是不该质疑,也不可以质疑的,比如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即使有个别不合常理的,也应该就事论事,不可以质疑。因为这种质疑对整个社会是有害的,对人类文明是有害的。所以,它更多是一种对科学的态度,用儒家的观点来说,那是“器”,是用的方面。你想怎么想,就怎么想,儒家何经,何典限制你了?
其他网友回答:相对于同时代的思想,儒家比基督教包容多了。儒家起码不会烧死科学家。
看看封建社会的横向对比就知道了,欧洲有宗教黑暗,有宗教战争,而中国能三教并存。
为什么西方的哲学思辩这么好,就是因为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西方的宗教太缺乏包容性了,才会让那的人想尽办法挤出来,反而形成很好的思辩能力。
至于提问者说国人的哲学和艺术素养低,我觉得一是经济发展问题。经济越发达越多闲钱养闲人。
另外就是圈子问题~提问者自身素质及社会地位不高,决定了所在圈子的人素养低。而国外能有声望让中国人知道的,都是上层圈子的人。提问者以自己所处的低层圈子代入国人,认为中国人皆这样。然后又认为自己所知的外国著述者,就是外国的普遍素质。这反差让提问者产生了疑国思想,认为中国很多方面都比外国差。远香近臭嘛。
所以,我给提问者的建议是~提升自己素养,提升自己的交际圈素质,才是正道。别整天将自己交际圈素质低的责任推给传统。
其他网友回答:毫无关系。世上没有那个文化比儒家更有包容性!
其他网友回答:国人艺术和哲学素养低,缺乏想象、质疑和思辨的文化,与儒教定然是有关系的。主要表现在于:
一、儒家主张“中庸”,抑制偏激;主张“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服从,反对挑战;主张礼制,反对自由独立;主张忠孝,反对质疑……于是人们自小便形成了服服帖帖、乖乖巧巧才是好的观念。这种观念和心理容不得你去思辨、去质疑。
二、儒家崇尚“学而优则仕”,认为“仕”才是高大上、值得君子去追求的,“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劳心者治人” 才是高贵的,而轻视农工商艺,轻视动手能力,轻视工匠,认为那些“劳力者治于人”都是低贱的……价值取向决定了社会和人才的发展方向,于是即便是医算造术、棋琴书画,与做官相比也只能作为一种不入流的事情,而难以提升到艺术、科学、哲学的层次加以深入研究。
三、儒教以“三纲五常”、“四书五经”的思想为言行的最高标准,把人的思想完全局限在了这个框套之中,有问题都是自己没有理解、没有吃透,而不是“圣人”有错,因为圣人是永远不会错的。于是这种观念让我们只能永远在前人设下的框架之内打转,而难有突破创新之举。
其他网友回答:自从孔子整理了周礼后的一系列劝说诸侯王的举动,已经充分说明了,这是一次不成功的复旧活动,也是一次不成功的现实主义意识的彰显。不论是守旧与复古,还是现实主义者,无不说明了这个儒学派为追求利益所谓的“成功”,而放弃了辩证思维的长远规划与宏图设计。无数事实证明,现实主义彰显的社会发展阶段,利益实现后紧随的是新的、更大的困惑出现在人们的眼前。这是儒学与孔子在一次次的被捧高之后的短暂时间里又跌入深渊的原因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