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是亚里士多德的一句名言,意思是:在追求真理的道路上不要因为对老师的尊敬和爱戴就不敢质疑老师的观点,而是要以客观、理性、严谨的态度去追求真理。
亚里士多德17岁起就跟随柏拉图学习,时间长达20年之久。对亚里士多德来说,柏拉图既是他非常尊敬的恩师也是他的挚友,正所谓:“良师益友”。他曾作诗这样赞美过柏拉图:“在众人之中,他也是唯一的,也是最初的。……这样的人啊,如今已无处寻觅!”
但是,在探究真理的道路上,他不畏权威、不畏传统,毫不掩饰他在哲学思想的内容和方法上与老师所存在严重的分歧,毫不留情地批评自己的恩师的错误。这很自然引来一些人的指责,说:亚里士多德是背叛自己恩师的忘恩负义之徒。对此亚里士多德回敬了那句著名的:“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亚里士多德的老师柏拉图思想的核心是唯心主义,亚里士多德的思想核心是唯物主义。
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著名哲学家,科学家,教育家,柏拉图是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柏拉图和老师苏格拉底,学生亚里士多德并称为希腊三贤。
亚里士多德虽然尊敬自己的老师,但是在学识方面他不是个只崇拜权威、唯唯诺诺没有自己想法的人。由于他不赞同柏拉图在哲学方面的数学倾向最终选择离开了他的老师,独自踏上寻找真理的道路,最终成就自己在哲学等诸多领域的学术地位。 公元前335年,他在雅典办了一所叫吕克昂的学校,被称为逍遥学派。马克思曾称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哲学家中最博学的人物,恩格斯称他是“古代的黑格尔”。
作为一位百科全书式的科学家,他几乎对每个学科都做出了贡献。他的写作涉及伦理学、形而上学、心理学、经济学、神学、政治学、修辞学、自然科学、教育学、诗歌、风俗,以及雅典法律。亚里士多德的著作构建了西方哲学的第一个广泛系统,包含道德、美学、逻辑和科学、政治和玄学。
明白了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关系,以及亚里士多德说出那句话的背景和含义,就不难理解这个梗了!
其他网友回答:1、这个“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这句名言,我相信张大大不可能不知道,但凡受过一定程度教育的人,都会接触并知晓这句名言,甚至没有在上学期间接触到的,在其他途径也很容易获知,因为这句名言实在是太经典,有太烂大街了,而且看过就不容易忘记。张大大之所以说是3人,也就是顺势而为的一种默契选择,营造一种效果而已。这反而凸显出张大大机智又灵活。
2、我认为真正无知的人恰恰是嘲笑别人无知的人。当然了,如果许知远仅仅是为了节目效果而非真意而为,就不能过于较真。郭德纲有过精辟段子:比如我和火箭专家说,你那火箭不行,燃料不好,我认为得烧柴,最好是烧煤,煤还得精选煤,水洗煤不行。如果那科学家拿正眼看我一眼,那他就输了。
3、如果仅仅凭借知不知道“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这句话,就轻易评判此人是俗人还是文化人,就太过草率和荒唐了,所谓“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拿我自己为例,我也知道此名言,我还知道很多名言,但因此就以文化人自居,我就深感恐慌,也深觉荒唐,因为我充其量算不上文盲而已。
4、如果非要回答此问题,而且要回答的像个文化人,就得带着知识分子的严谨性回问许“请问您的意思是不是问,亚里士多德走进柏拉图的房间时,房间里有几个人?还是问这句话里包含了几个人?”如果是问房间里有几个人?那就回答至少两个,因为当亚里士多德跟柏拉图说这句话时,并不有交代有没有别人在场。如果是问这句话里包含了几个人,那么我认为张大大的回答就很完美!
其他网友回答:亚里士多德和柏拉图都是著名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也是柏拉图的学生。
两人虽为师徒关系,在哲学思想和其他诸多方面都有一些不同。
所以,两人走进一个房间,探讨的内容基本上都是比较深奥难懂的学术问题,而非茶余饭后的家长里短。
许知远说这句话的目的,是为了对比他接下来问张大大的问题:“房间里有几个人?”
意思是说:“不管在多么严肃高端的场合,张大大只适合回答小学生水平的问题,或者说张大大只能问出小学生水准的问题。”
当然,许知远这只是对张大大的调侃。
张大大能在一片质疑声中在娱乐圈站稳脚跟,足以说明他不是一个如此简单和低水准的人。
其他网友回答:这明显是许知远在用一个看似高深的问题来调侃张大大的智商的梗。
这个梗既显示了许的假装高深,又用转折的技巧铺垫出简单问题的梗,最终的包袱落在了提问张大大上。可谓设计巧妙,与之前李雪琴说的世界尽头是铁岭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把看似哲学的命题回归到接地气的生活上,巨大的落差造就了幽默的笑料。
吐槽大会第五季许知远问张大大,“如果亚里士多德走进柏拉图的房间,说出那句吾爱吾师,但吾更爱真理,那么请问这个屋里一共有几个人?”
这个问题其实就是文化人许知远在骂张大大的文化水平低, 暗讽以他的智力层面理解不了哲学,只能当类似1+1=2的算术题问他。
文化人骂起人来,虽不带脏字但骂的十分凶残。张大大说他丑,他就回骂张大大蠢:“审美的偏狭是一种智力的缺陷”。
羞辱“张大大不是个人”后面紧跟一句“是一种现象”,张大大也无可奈何。果然文化人吐槽起人来稳准狠。
其他网友回答:参照一个段子:
女:……
男:别说了!我想静静!
女:你心里有人了!说,静静是谁?
同理,当亚里士多德对柏拉图说:“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时,屋里至少有四个人:亚里士多德、柏拉图、吾师、真理。
这个亚里士多德的段子,显然是借着吐槽张大大,在讽刺、调侃我们现在更喜欢八卦,啥事都往八卦那儿联想,不喜欢严肃的东西,即使面对无论多严肃的问题,也会采取去严肃化、转向娱乐化。
对于只追求娱乐、流量的当今,当有人提到真理时,我们慢慢的真的会一脸懵逼、异口同声地问:真理是谁?
其他网友回答:许知远是逗哏,张大大是捧哏,房间里到底有几个人?不重要,关键是包袱响不响。
大多数人认为:房间里两个人,但不敢说出来;
有聪明人说,房间里4个人:亚里士多德、柏拉图、吾师和真理;
张大大说:三个人。牺牲自己,成全段子,就像于谦一样的好捧哏。
不用仰视许知远有文化,也不要嘲笑张大大没文化。文化本是一个中性词,就跟问你有没有黑皮鞋?你说没有,我有一双白皮鞋一样。
都是站在脱口秀舞台上表演的名人,哪有高低贵贱之分呢?
当年罗永浩曾“揭露”许知远:买了一大堆哲学书,每本书只看前言和简介,背熟了一些难懂、拗口的词句,就出去“骗”人了。
我搬用罗永浩的这段话,到处跟人显摆,马上有人反击我:你的意思越白话越有水平呗?唐诗宋词在你眼里不如现代打油诗呗……
这位怼我的人不知道,唐诗也是当时的现代诗,而且,写得不高级的唐诗,应该也叫打油诗。
其他网友回答:这是一句非常有名的名言,反映的是亚里士多德追求真理、不迷信权威的态度。
许知远用在这里来对张大大进行调侃,暗讽张大大没有文化,当然这也是一种善意的吐槽。
其他网友回答:你好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我是辉生活辉不同。
我昨天刚看完吐槽大会这一集,感觉许知远是吐槽大会开播以来,吐槽能力最高的一位,其它人的吐槽说白了只能是在互相吹捧,或者互相踩踏,只有许知远的吐槽尤为高级。
而题主提到的那句话是在说张大大,说了一段名言后,反而没有问他有何道理,而是问他有几个人。高级的表达出对那些没有文采的人鄙视,毕竟和他们讨论问题,只能讨论浅显易懂的,和他们讨论高级的只能是白费口舌。
当然他还说了很多高级反讽的话,比如对李雪琴说看清华的门槛多低,讽刺了李雪琴出名后没有再用所学知识,
而只懂的组CP,对金星也是道出了只会提问一些家长里短的事情,根本没有文化可言。
而我最欣赏的是那段连环式吐槽,对张大大说道小说是作家写的假的事。
然后对李诞说到作家是你以为你在从事的职业。
又对阎鹤祥说到职业你曾经拥有过。
看是简单的话语,这样对不同的人说就会引起不一样的效果,这种高级反讽不仅需要知识储备,同时也要对人物有所理解,不亏是高级知识分子,说出来的话一般人可能没有听懂,而且可以解读出很多意思,比那些直来直去的人高的不是一星半点,但可惜的是最后只有149人投票,是这场最低的分数。
这其实也不能怪现场观众,毕竟需要一定的知识,而不是坐在那单纯的看一些简单的小丑表演才会笑。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必删。
以上就是我的观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其他网友回答:我说句大实话,我看好多说许知远的吐槽多么多么文化,多么深刻,甚至还有说是对其他人的降维打击。是不是也有点吹捧过了呢。
先回答一下到底有几个人,有几个人的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张老师的回答,实际上,不管你回答几个人,都是上了套的,相较于之前那句名言的深刻劲儿,哲学劲儿,猛然额这样一个急转弯,变成了简单的数学题,你只要回答了,就显了你的弱至和浅薄。回答2个最弱至,回答3个或更多,还好些,最起码能把一部分人绕迷糊,他们会去想,为什么是这几个,到底是几个呢?
有的人实在想不出来,就会来头条这儿提问,然后还会有人在底下给你计算回答,哈哈……
再说回去,我是个假装知识分子的文盲,不过我实在看不出来许老师的吐槽哪里到了降维打击的程度了,就是这个几个人,还有仿效鲁迅枣树的那个“一句是脏话,另一句也是脏话”,反正就那些,又多高深了呢?
我是先看了网上的传播,很好奇许知远吐槽了什么,所以又专门去看了完整版的,说实话,那些吹捧的,是不是大多都是有着小文青情结的伪知识分子呢。
上学的时候,看过一本书,应该是在北大上学时的许知远写的,《1970S:那些忧伤的年轻人》,当时才十几岁,觉得这人好渊博,又带着淡淡的忧伤气息,就是那种文青劲儿,后来大了,觉得真没咋地,多是掉书袋,那种忧伤的文青劲儿我也不喜欢。
近来看了他的《十三邀》,更多的是想看那些嘉宾们的谈话,了解他们的思想,许老师挺深刻,也很直率,是个读书人,是个好人。
不过这样的问题,纯属娱乐一下就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