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与仁慈与否无关,权利这个东西,谁都想抓到手里,特别是封建皇权。
朱允炆最大的失策还是在于他削藩的方式不对,属于决策失误。这和朱元璋封侯封王的政策也有很大关系。
朱元璋封王的政策朱元璋大肆分封子孙为王的初衷是为了让子孙们保国安民,使大明江山千秋万代。因为明朝建立之初,国境周边并不安定,而生性多疑的朱元璋又顾忌“骄兵悍将”恃武独大,于是驻守边防、保家卫国的最佳人选便是自己的子孙。
从明初朱元璋分封的整体情况来看,分封在明朝腹地的藩王和驻守在边塞要地的藩王是有区别的,其最大的区别便是在于军权的大小。
按朱元璋的规定,所有藩王都可以建立自己的护卫甲士,并且藩王们可以私设王府,拥有绝对的领导权。
而驻守边塞的藩王,除了可以扩大军队的规模外,在身份地位方面还必须凌驾于其他武将之上,不受其他大臣管制。
这样的分封制度有别于其他朝代的分封制度。比如汉朝,汉朝半郡县半分封,得到封地的藩王最主要是拥有封地的行政权,在军权方面仍然要受到很大的限制和制约。
而明朝之后的清朝则更是淡化亲王的权利,清朝的亲王几乎只有爵位而没有权利,不管是军权还是行政权都没有。
在这样的分封制度下,各地的藩王,特别是驻守边塞要地的藩王如燕王、齐王等,手中的兵力已经达到十万之多,再加上不受武将管制,完全形成了尾大不掉的局面。
这个时候,只要藩王有异心,局面就会难以掌控。
更为致命的是:朱元璋还赋予了各地藩王们可以带兵进京勤王的权利,这无疑给了有反叛之心的藩王以借口。
朱允炆的失策朱允炆继位后,对各藩王的采取的态度和策略一错再错,几乎就没有走过一招好棋。
失策一:打草惊蛇。
作为皇帝来讲,削藩当然是对的,但不能操之过急。朱元璋去世后,朱允炆刚一登基,皇位都还没坐稳,心里就开始谋划着削藩的事。
他首先明令禁止各藩王进京奔丧。
此举招致各藩王的不满,哪有父亲去世不准儿子奔丧的道理?各藩王甚至怀疑圣旨是不是写错了,或者是不是自己听错了。
当知道这真是朱允炆下的对旨后,各藩王的心一下就凉了,更为重要的是,通过朱允炆的这一举动,各藩王马上读懂了朱允炆的那点小心思,明白了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叔侄关系也因此一下就变得紧张起来。
对于朱允炆来说,他的这一举动无疑是打草惊蛇,让天下所有的藩王都明白了他的心思。这些藩王们,要么寒心,要么开始着手准备。
失策二:妇人之仁朱允炆采取黄子澄的建议,先从周王、齐王、湘王、代王、岷王等下手,一路操作下来,基本还算顺利。
此时户部侍郎卓敬建议:燕王实力强大,并且雄才大略、智虑过人,再加上燕王驻守北平,士马强悍,不能和他硬拼,可以采取改封的方法,比如先把燕王改封到南昌,使其远离本土,先削弱他的基础和力量。
但朱允炆却在此时认为燕王是自己的亲叔叔,是自己的骨肉至亲,不忍心削掉他。
不仅如此,在朱棣与朱允炆明枪明刀开战的时候,朱允炆竟然要求出征的将士不要伤害燕王本人,正因为有了这道“护身符”,燕王朱棣几次战败后都能在官军的重围之下全身而退。
朱允炆的这种妇人之仁,在所有封建王朝的帝王中,恐怕还真找不出几个来。
所以说,燕王朱棣的反叛,首先在于朱元璋的大意,其次在于朱允炆的失策。而朱棣最后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在于朱允炆的妇人之仁。
其他网友回答:作为安居乐业的普通人,仁慈是一个很大的优点,尖酸刻薄是缺点。作为统御全国的皇帝,仁慈是一个致命的缺点,乾刚独断才是优点!
其他网友回答:权利是个好东西 我们假说一下~
朱允炆的政治主要支持者是谁 是文官集团 以齐泰 黄子澄 方孝孺为首 这些人除了是文官还有一个特点 不是功勋 也就是是新进的上位者
当然与这些文官集团相对的就是功勋集团 这些人都是当年和朱元璋一起刀头舔血的 要不就是这些人的后裔~
所以这里就有矛盾了
这个矛盾就是文官集团和功勋集团的矛盾 功勋集团居功自傲 对新进的文官集团不服气 觉得奖赏是老子们打下的 你们凭什么分杯羹 还经常给自己提高待遇 改善生活
另一个文武本来就有矛盾 文官轻视武将是传统 文官集团上位后 一再打压武将的权利 撤除一些老老朱在的时候设立的卫所 和检校等 反手来一个察举制 增加更多的文官职位 这让武官很不满 因为削弱了自己的权利 增加了文官的力量~
朱允炆的困境
朱允炆需要做选择 什么意思 是选支持功勋集团 还是文官集团~ 很显然小小朱在功勋集团面前没啥威望 队伍带不动呀 毕竟那些人还有不少是他爷爷辈的 和老老朱一起打天下的人 所以小小朱也不太满意 也不敢得罪呀!
朱允炆的选择
想想文官集团都是新进的人 朝中没有根基 只能依附于皇帝 属于相互利用的人 所以大家一拍即合 多多合作 正常呀~ 所以朱允炆帮助文官实现政治抱负 文官帮助朱允炆减除功勋集团 武将 王爷们的合作 双赢~
失策~
再好的策略也要有有能力的人执行 朱允炆对功勋集团的打压 造成了朝中功勋集团的不满 所以在削藩的过程中 这些人其实是暗中站在朱棣一方的 很多玩儿的都是无间道 不然朱棣也不会因为狗急跳墙出来造反 因为他知道人心所向 老爹余威还在 而且所有皇二代中排行老二朱樉和老三朱棡的都死了 他就是名义上的长子 加上老老朱说过 朱棣类他 所以能搞一波~
希望以上能帮助到你
其他网友回答:朱允炆要削番,把兵权收回。
朱棣长期在北方,与蒙古人作战,却被剥夺了对军队的控制。
当然不仅仅是朱棣,还包括一些带兵打仗的皇子与将军。
朱棣这个人,在我看来,也算是个战斗爱好者,即便他当了皇帝,还五次出征,主要就是消灭蒙古的有生力量,而他最后死在回来的路上,可谓是戎马一生。
本来朱棣会顺从,可他身边多了一个叫做姚广孝的和尚,天天鼓弄他去造反。
这种事就怕有人在身边经常说,也是朱棣反叛的主要原因。
当然,朱允炆不放心他那几位能打仗的叔叔,严格控制他们,这也是朱棣反叛的另一个原因。
生物存在金字塔结构,人类社会内部同样存在,封建社会金字塔顶端就是皇帝,谁不想当,那都是扯淡。
也别说皇帝仁慈与否,朱棣当皇帝也做得不错。
其他网友回答:建文帝虽然仁慈,但是太没有政治智慧了,刚上来就搞削藩。建文帝刚坐上皇位,还没有把自己的势力培养起来,就要削藩拿掉自己的藩王叔叔们。朱棣在朱元璋后期,那是不可多得将才,镇守北疆,手握重兵,战功赫赫。建文帝刚上台,就想拿掉朱棣。你看看人家康熙帝,也是幼年登基,在鳌拜的淫威下隐忍了八年,有了自己的力量后,才拿下权臣鳌拜的。建文帝是翅膀没硬就想飞的鸟,下场可想而知。
其他网友回答:削藩呀,燕王自己的地位都保不住了,他朱允炆还有什么仁慈?
其他网友回答:因为他不适合当皇帝,没有主见,今天听大臣的去削藩,明天就能听大臣的把藩王弄死。
其他网友回答:朱允炆削藩有利有弊,当时看来不削藩很可能会跟晋一样八王之乱。不过藩王实力有兵有钱即使他们不反他们的后代也会反。
不削藩朱棣不一定会反,他看到削藩的兄弟们下场太惨。被逼无奈也是一说。
其他网友回答:我不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