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不过三代,不是一个放置四海之内皆用的铁律。古今中外的家族企业,百年老店也比比皆是,至于当今还有人信奉这一说法,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现在我就用我的看法来说说这:富不过三代
由于中国古代的婚姻政策,人们结婚年龄都早于现代人,父亲在外创业时儿子基本已经成年,他们看见了父亲创业的艰难,看见了家中从无到有的积累过程,有的甚至也和父亲一起参与到了创业过程中去,对这一切感同深受,说白了他们知道钱财的来之不易。
父子两一起创业打天下的例子在中国历史上也很普遍。
等到了第三带,孙子这辈人,家中己然囤积下了财富,含着金钥匙出生的他们,不知道也不理解上两辈人打拼的困苦。来到这个世界上就衣食无忧,如果没有良好的教育,第三带人败光家业的概率就很大。
由于第三人对祖业的不珍惜,不在乎。又有了另一句话叫:"仔卖钱爷田不心疼"。
引用马未都先生讲的一个故事来说说这句话的含义:90年代初期,一个英国商人经商游走于英国和北京之间。一天他在一个公园广场上见一个耄耋老人,正在广场上骑着一辆自行车来回玩耍。他走向前去一看,顿时对老人胯下的自行车产生兴趣,他发现这辆车是二战期间英国生产的,产量不多,如从全世界也没剩下几台,于是他就想出重金从老人手里卖下来,几经谈商谈,老人也不愿出手,后来这个英国人就要用一辆"法拉力"跑车与之交换,也未能如愿。英国商人败兴而去。时隔三年,英国商人又来到北京,不死心的他又来到公园碰碰运气,结果还真又让他见到了那台车,只不过骑车人变成了一个青年。他便与青年交流起来,他得知车的主人一年前离世了,现在这个青年是他的孙子。英商问:"你这车卖不卖""。青年答到:"一辆旧自行车你也要,你出多少钱"。最后英国商人己低价从青年人手里卖来这辆车。
我看这青年还算好的,虽然,他不太注重老辈人留下的物件,但也得到了些钱财。相比之下,那些拿着老辈辛苦积攒下的财富,任意挥霍,赌博买春的一些人强了些。
"富不过三代"不是金科玉律,但也有着一定的普遍性。近些年来也有着向"富不过二代"的趋势发展。
现代人由于婚姻观的转变,结婚都比较晚,加之有"先立业后成家"的思想左右,再有的就是忙于创业,对孩子缺少管教。大多数第二代人就不知父辈的艰辛。
放眼望去,开着豪车在路上肆意狂奔,在夜店里任意挥霍青春的富二代不乏其人。让他们留住财富的机率也很小。
所以无论是贫穷还是富有,想要一个家族良性发展下去,教育是重中之重,一切的根源。
纵观历史,上下五千年朝代更替超过三百年统治的不多。所谓君子之泽五世而斩,这好像就形成了一个规律。大到国家小到家庭基本都摆脱不了这个规律。为什么富不过三代呢?我觉得国人的宇宙观,世界观,价值观没能完全的提升!还停留在旧的思维中缚束不前。不是我们没有超前思维而是一直没有突破,老子道德经早有阐述!然国人因难以悟透其中之大智慧,因此一直徘徊不前。今我悟得老子三元思维愿与大家分享。国人一直处在一元和二元思维之间,只有少数人达三元思维乃之多元思维。只有所有人达到三元思维才能打破这富不过三代的规律!
其他网友回答:古话说 富不过三代,穷不过五服。只是说明了一个浅显的道理。月盈则亏,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为什么说富不过三代?从人性来讲,人本质上是很懒的,奋斗勤劳是很劳累的,假定ABC三代会A通过努力打拼,成为了有钱人,那么他一定会很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生活,因为他知道打拼,从0到1有多难。到了B,经历了家中从0到1的过程,虽然没有亲自去打拼,或者也参与了打拼,也知道好生活来的有多难,其珍惜程度不比A少。但到了C就不一样了,他就没有过从0到1的打拼过程,也没有参与到这个过程中来,一出生,就含着金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