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此问题,毛泽东早有评价。说关羽大意失荆州,那是戏说,是民间版本,并不能让人信服。其实,任凭你关云长再小心,丢掉荆州是必然的。为何如此说呢?
毛泽东曾经说过,蜀国的灭亡,首先误于隆中对。看来,是战略上出了问题。《隆中对》中,诸葛亮曾说,如果时机成熟,就让刘备率军出蜀,进攻陕西,另外,命一上将带领荆州将士向宛洛出发,两路夹击曹魏,这样就能成就霸业。毛泽东一针见血地说,千里之遥,而两分兵力,不但无法呼应,还有被各个击破的危险。
其次,东吴收复荆州,早有预谋,是志在必得,凭关羽那点人马,根本守不住四战之地,无险可守的荆州。荆州地处长江,汉水上游,如果顺流鼓捣而下,那江南就危险了。所以,关羽驻扎荆州,就如在东吴头上悬着一把剑,让孙权寝食难安。
于是,在东吴君臣的密谋下,一步步实施了夺取荆州的计划。
第一步,先向曹魏称臣,为夺取荆州创造了有利的外部条件。其次,吕蒙称病离职,让名不见经传的年轻将领陆逊代替自己,陆逊很谦卑地讨好关羽,让关羽放松了警惕。第三步,让士兵乔装打扮成商人,夺取了湘江沿岸的烽火台。最后,安抚关羽手下将士们的家人,瓦解了关羽军队的军心。关羽北上伐魏,是为了策应刘备进攻汉中,刘备占领汉中后,关羽应鸣金收兵,及时回归,据险扼守,才是上策。他没有注意,他身后的东吴早就对他虎视眈眈了。结束语:当然,失去荆州与关羽傲视群雄,对部下太苛刻,也有一定关系,关键时,无人出手相帮。但不是主要原因。试想,刘备为什么划江而治,把荆州的一部分还给东吴?其实,还是实力不济的原因。 其他网友回答:大意失荆州是古今人们说的警示类格言,万万不敢轻蔑做事,一定要谨慎起见。三国演义中的关羽傲慢自持,目空一切。和北魏做战,又不把东吴放在眼里的主观意识是存在的。
另外寻找原因,有关关羽荆州兵败说词很多,说什么见死不救都是想象之中,道着不明白是了。
真正原因恐怕关羽箭伤未全愈,提刀不起和坐骑赤兔老化无力,只有威武雄名,没有实战能力。
其他网友回答:关羽大意失荆州,这是耳熟能详的话了。正是这句话,坐实了关羽负丢失荆州的责任。真的是这样吗?认真分析,关羽其实是背锅的,为刘备、诸葛亮背锅。
先看荆州的兵力。赤壁之战后,刘备借机占了荆州,有了发家的资本。可对于想一统天下的野心家,这点资本是远远不够的。为此刘备又西向益州,去抢占成都平原这天府之国好作为大后方。为下益州,刘备先后两批从荆州抽调人力、兵马,的确让荆州失了一些血。
可相较于周边的曹操和孙权,留给关羽的防守兵力是足够的。曹操当时只有曹仁的一万多兵力驻守襄樊,东吴吕蒙也不过两万多人在柴桑一带。而关羽足足有6万多人马驻守荆州,而且是百战精锐。若曹操或孙权大兵来袭,关羽可固守待援,就算益州相隔千里,也能够坚持到援兵到达了。何况当时曹操和孙权的战略重心均不在荆州方向,关羽足以高枕无忧。
问题出在关羽兵出襄樊,以五万兵力攻打曹仁驻守的襄樊,留守兵力也就一万多人,再散在荆州各郡,兵力就空虚了,给了吕蒙可乘之机。
那么关羽是自己贪功去打曹操吗?显然不是。关羽出兵之时,正是三年汉中之战刘备获胜后的两个多月,这时曹操大军正退在关中,防止刘备趁胜兵出秦岭。襄樊是孤城,周围没有援兵可调,当然是关羽出兵的最好时机。这本是刘备下的一盘大棋,战略目的是先拿下襄阳作为进军中原的前进基地,如果曹操应对不当,则可进一步北下洛阳,就把曹操的地盘拦腰斩断了。这个战略是诸葛亮在隆中对中就同刘备讲清楚了的,这时只是具体实施,并且找的时点极好。
再说古时用兵的制度。军队是皇帝的命根子,必须是严格受控的,要不然不是随时造反?对军队的管控,在三国往前1千多年就有了严格的制度。信陵君窃符救赵的故事大家都听过吧?就算是贵为公子,没有虎符也是调不动军队的。
关羽是受命守荆州的,并不是说他可以想打哪儿就打哪儿,要改变军队任务,必须有王命和一整套的勘验制度,给虎符,给授权才动得了,所以关羽“假节钺”,受诏命才能大军兵发襄樊。谁攻谁守,带多少兵力,诏命中必有详细指示,最后失了荆州,怎么能怪关羽呢?
失荆州是因为刘备集团整个都对东吴出现了战略误判,认为东吴为自身利益也不会出兵助曹,因为对孙刘来说,曹操才是最大的敌人,助曹操就等于害自己。
可是,东吴就是出手了!原因是刘备崛起太快,得荆州、益州,还打赢了曹操得了汉中,实力已不弱于曹操。按东吴的战术推演,刘备下一步极可能顺江而下,先灭了实力相对弱一些的东吴,与曹操隔江而峙,这才是刘备正确的战略。
对付曹操,东吴有长江天堑,还有强大的水军。可刘备在荆州,东吴这些优势全部没有,而且荆州关羽水军是很强悍的,从荆州打东吴,刘备完全可以水陆并进,而曹操是无法援助东吴的,孙权也不敢向曹操求援,求援曹操无异引狼入室,刘备的优势极大。
襄樊危急之时,曹操为救襄樊,写信求助东吴,甚至调与东吴对峙的张辽等部驰援襄樊,让东吴没了后顾之忧,东吴才下决心攻打荆州,以求战略平衡。就是这样,还是用偷袭的法子,以保胜利概率大一些。
这才是三国间大战略博弈的全貌,这不是关羽这个层面的将领考虑和左右得了的,他只是战略的一个执行者而已。就如辽沈战役上的毛主席和林彪,林彪只是战役的具体指挥者,可提供意见和现场指挥,决策者还是主席。
关羽有没有问题?有!关羽的问题在于没能快速打下只有一万守军的襄樊,若关羽快下襄樊,兵力空出来,则东吴决不敢偷袭荆州。就如辽沈战役打锦州,如果不能快下锦州,则东野腹背受敌,全线被动,损失必大。改变历史的不是曹、刘、孙,也不是诸葛亮,而是曹仁!许多人都没看透这点,替曹仁鸣不平啊!
其他网友回答:战略上的失误,再好的战术也弥补不了。
刘备在前去夺取益州的时候,把镇守荆州的重任交给了关羽。但是荆州这个地方,庞统却认为“荆州荒残,人物殚尽,东有吴孙,北有曹氏,鼎足之计,难以得志。”
在庞统看来“益州国富民强,户口百万,四部兵马,所出必具,宝货无求於外,今可权借以定大事。”因此庞统给刘备选择的根据地是益州。
而在诸葛亮的《隆中对》里,益州也是诸葛亮认为的“龙兴之地”,但诸葛亮更加注重于“跨有荆、益”。
荆州和益州都在刘备的掌控之中,局势正按照诸葛亮的规划进行。但随着地盘的扩大,刘备的兵力也就越发的捉襟见肘。
伟大的军事家毛泽东,就一针见血的指出了《隆中对》的弊端:
始误于隆中对,千里之遥而二分兵力。其终则关羽、刘备、诸葛亮三分兵力,安得不败。
为了弥补这个战略上的缺陷,刘备令刘封和孟达夺取了上庸。上庸等地属于东三郡,可以衔接汉中和荆州。
只要掌控住了东三郡,那么荆州和益州之间的联系,就会更加地紧密。也算是对“千里之遥而二分兵力”的一种弥补。
问题在于,“千里之遥而二分兵力”的弊端并不是“二分兵力”,而是“千里之遥”。
当关羽发动襄樊之战的时候,关羽多次让孟达和刘封发兵相助,孟达刘封却不肯承接关羽的军命。
当原本就是衔接益州和荆州的上庸等地出现了问题,那荆州和益州也就真正的变成了“千里之遥”。
荆州也就从根据地变成了孤岛。
关羽即使没有受到吕蒙和陆逊的蒙骗,从而把兵力调往了北线。但在曹操和孙权的两面夹击之下,关羽依然还是无力扭转局势。
即便糜芳和傅士仁没有投降孙权,以其二人的能力,也是坚持不了多久。最不过是多撑上那么几天罢了,也难以改变最终的结局。
关羽丢失荆州,只是一场战争的结果,其实从最初的战略开始就已经注定了。
【我喜欢以连续的眼光看待历史上的节点。】
【非常感谢您的阅读、点赞、转发、评论。如果喜欢敬请关注 @寄暇学宫】
其他网友回答:关羽大意失荆州,是非常流行的一句话。现在还有一种非主流观念,认为失荆州跟刘备、诸葛亮有关,甚至认为关羽是一方诸侯,刘备、诸葛亮不支持关羽的。
其实,失荆州主要原因是关羽骄傲轻敌,麻痹大意,没有认真处理好与孙权方的关系,不尊重孙权,以致于被东吴吕蒙、陆逊偷袭。如果从魏、蜀、吴三个军政集团利益出发,东吴方暗地把夺取荆州当作战略目标了,周瑜在世的时候就想软禁分散刘关张三人,鲁肃在世的时候主张孙刘联盟,吕蒙继承鲁肃位置后坚决主张夺取荆州,吕蒙和陆逊表面还恭维麻痹关羽。关羽在攻打曹操取得一定胜利之时,司马懿就预料到东吴会攻打荆州关羽的。
关羽在进攻曹操势力同时也做了一些防范东吴措施,沿江设置烽火台,但是这些防范措施没有成功。东吴军白衣偷渡,占据荆州,以致于关羽最终走麦城,引发了吴蜀夷陵之战。荆州得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改变了天下大势走向。
关羽刚毅勇猛,“万人敌”,跟刘备涿郡起兵,身经百战,两军交战作为先锋官是合格的,作为镇守荆州一方大员,身边没有能力强的谋士辅助,终究没有取得成功。关羽缺乏韩信、白起、岳飞、李靖这些常胜将军的智慧,以致于犯了一些错误,在曹魏、东吴两方算计交战中失败而亡。
关羽失荆州,打破了刘备军政集团夺取汉中的好局面,使刘备、诸葛亮“隆中对”计划无法实现了。
失荆州,是关羽的大意,也是凭借关羽才能无法应付魏、东吴两方面势力复杂的局势。关羽没有长袖善舞政治才能,以致荆州的蜀汉官员投敌叛变,驻守上庸的刘封、孟达都没有对关羽及时支援。刘备、诸葛亮对荆州关羽是鞭长莫及,没有什么太好的办法进行支援。
其他网友回答:严格来说丢失荆州不能算是关羽大意,应该说是一场意外。首先关羽在荆州沿线部署了数量众多的瞭望塔,白天有情况就升狼烟示警,夜晚有情况就举火把示警,此次在公安和江陵两座要冲,只要守将顽强抗敌自然能够拖延足够的时间令关羽回防。只不过没想到的是,刘备集团元老级任务的糜芳居然会瞬间投降,而投降的理由居然是关羽放话说回来要收拾他,想来他一个皇亲国戚,跟关羽也算是沾点关系,就算关羽要收拾他也得给大哥点面子,估计也就是放个狠话,叫他以后长长记性,只不过没想到这家伙这么不禁吓,各种大风大浪都过来了,这个节骨眼上背叛投降了。另外一方面说关羽北伐是急于在大哥面前证明自己的实力,实际上此时刘备集团已经在汉中战胜了曹操,刘封和孟达也在后继的作战中攻陷了上庸,这里已经距离襄樊非常进了。曹操为了防御蜀汉军队前出,派遣大将曹仁驻守襄樊,结果这个曹仁以来就横征暴敛,搞得当地发生了叛乱。这时对关羽来说是再好不过的天赐良机了,况且关羽此时已经是奔六十去的人了,估计他也是看到了蜀国后劲乏力,所以打算在自己去世前打开局面,攻占襄樊,将汉水系统和荆州联通起来,这样不论是北伐曹魏还是东据孙吴都不在话下。于是关羽给刘封和孟达写了书信,邀请他们一起夹击襄樊,只不过关羽没有想到刘封孟达刚刚占据上庸不久,还在打治安战,根本抽调不出兵力配合他。但这也无所谓,荆州军已经在襄樊打出了水淹七军兵困樊城的优势,曹操都被吓得几乎调集了全国能动员的所有兵力到襄樊会战关羽,要说这个局面往上追溯只有亥下之战诸侯会战霸王时才有过,可见关羽也是威震华夏了,自然任谁也想不到刘备的亲家二舅子会在这个时候背刺,导致蜀国第一次北伐全面失败,也彻底丧失了后继与魏国争霸的能力。
其他网友回答:荆州,古称江陵、郢都,长江中游交通枢纽之一,战略地位非常重要,属东吴南郡管辖,当时,织席贩履为业的刘备,仅拥有一个皇叔的身份,被曹操的大军打得到处逃亡。
东吴,凭借诸葛亮的三寸不烂之舌,把荆州借给刘备,与其结成对抗曹操的联盟;赤壁之战,曹军败退后,孙权为取回荆州,表示愿意助刘备打下益州刘璋,收取汉中张鲁,希望刘备让出荆州,归还东吴。
刘备,占据荆州以后,吞进肚里的肥肉,就不愿再吐出来了,不但没有归还荆州,而且还多次给东吴出了政治难题。
在东吴群臣和将领的眼中,刘备,就是一个背信弃义的混账,这种做法就在耍政治流氓,为了取回荆州,吴主孙权就连亲妹孙尚香都嫁给了刘备,就是为了这块巨大的地盘。
刘备,居住在公安时,其艰难窘迫之状态,堪称到了极点,北畏曹操之强盛,东惧孙权之威胁,而身侧的孙夫人,就仿佛闺中的敌国。
于是,刘备率张飞、张云等将领入蜀,击败张鲁,占据益州,进驻汉中,自称汉中王,留守荆州的重任,就交给了二弟关羽。
关羽,是刘备阵营中,最为有名的将领,斩颜良、诛文丑,过五关斩六将,水淹七军,威震华夏,不仅武功高超,而且非常善于领兵作战,堪称智勇双全的将领。
失掉荆州,有许多原因,关羽,作为镇守荆州的主将,需要承担主要责任,但从战略态势来分析,荆州远离蜀汉政权,处于曹魏、东吴两大军事集团的重重围困之下,任何将领驻守荆州,面临曹魏和东吴联手水陆两路攻打,最终,蜀汉终将丧失荆州。
蜀汉政权,丧失地处江东的荆州,关羽,作为主将只能是“背锅侠”,所谓的“大意失荆州”,成为了一句成语,成了代代相传的说法,民间的最大公约数。
关羽,历来心高气傲,视江东众臣和将领为“鼠辈”,“虎女焉能嫁犬子”,拒绝了孙权将女下嫁其子,可谓狂妄到了极点,将诸葛亮的告诫,“北拒曹操,东和孙吴”,当作了耳边风。
陆逊写给其信中,低三下四的溜须拍马,给关羽戴了顶高帽,就心中窃喜,放松了对长江防线的警惕,被吕蒙“白衣渡江”,悄悄地端了荆州这座关羽的老窝。
攻打樊城的关羽,顾此失彼,腹背受敌,不得不挥师南下,糜芳、傅士仁投敌,献出公安、南郡,让关羽丧失了支援保障基地。
此外,刘封、孟达拒绝出兵救援,彻底断了关羽的后路,败走麦城以后,关羽束手被擒,与义子关平父子两人皆被东吴斩首,蜀汉一代名将,化作一缕尘埃。
其他网友回答:关羽刚刚水淹七军,威震华夏,转眼就大意失荆州,失去根据地,从胜转败如此之快,关羽作为一方统帅,在这个过程中多处应对都有问题,不单单是大意的事情,这与荆州的实力不足和关羽的统帅全局素质不够都密切相关。
关羽为汉中王刘备的前将军,假节钺,是刘备一方的荆州统帅。在决定北伐前,除了军队物资等方面的准备之外,必须要先稳住周边的其他势力。
关羽显然没做好这个工作,略举两例:
其一,当时孙吴联盟并没有破裂,孙权甚至主动联络关羽,要求结为儿女亲家,就是孙权的儿子娶关羽的女儿。自古以来,多少政治人物都是这样安排的,即便不同意也会婉言拒绝,但骄傲的关羽,一句话顶回去了:吾虎女焉能嫁犬子乎!说明关羽根本没有政治家的胸怀和高度,还只是一个勇将!
其二,刘备夺取益州后,孙权强行索取荆州。鲁肃兵临荆州,与关羽交涉荆州归属问题,关羽只带着随身护卫十余人,单刀赴会,迫使鲁肃退兵,但东吴显然不会死心。
俗话说,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硬的不行来软的。东吴也知道关羽要北伐,知道关羽勇而自矜,专门对症下药,故意向关羽示弱。本来吕蒙在江夏统军,故意告病推荐年龄小且不知名的陆逊接任。陆逊也写信关羽,极尽敬仰,希望关羽照顾等等,麻痹关羽。
关羽果然放松了警惕,撤下许多防御东吴的士兵投入到北伐前线。关羽对东吴方面也是有所防备,沿江设置许多烽火台,一旦有警情关羽可以很快返回荆州。自以为这样设置,就足够了。
二、关羽的内部协调不足关羽在荆州,治所在江陵。刘备封关羽为襄阳太守,假节钺,但襄阳在曹仁手中,刘备显然是要求/鼓励关羽进攻曹仁。
关羽积极准备北伐,要求糜竺、傅士仁准备军姿,时间紧任务重,二人完不成,关羽放言等北伐回来收拾你们,二人惴惴不安,在东吴偷袭荆州时选择了投降东吴。
关羽行伍出身,为人对待士兵和下属非常尽心尽力,治军有方,但骨子里看不起士族大户,民政治理不擅长,对跟随刘备多年的糜芳也十分轻慢。关羽北伐,在荆州内部的协调上没有做好。孙权袭取荆州,关羽留在荆州的官员连有效的反抗都没有,转身成为孙权的属官,仍旧各司其职,荆州军民都不知道已经换了主人。
关羽计划从荆州北伐襄阳,襄阳西边的上庸三郡在刘封手中,最好是南边、西边共同出兵,形成钳形攻势。
关羽也想到了这一点,要求刘封出兵协助,但刘封以上庸内部不稳为由拒绝了,这实际上增加了北伐的难度。当荆州被东吴袭取,关羽败走麦城,刘封仍然拒绝援助关羽。
刘封是刘备的义子,作战英勇,关羽是刘备的二弟,更是勇将。二人均是刘备嫡系,但关系并不好。刘备立嗣时关羽明确反对立刘封,刘封被安排在较为偏远的上庸。因此关羽不管是要求协助进攻,还是相救,都得不到刘封的支持。
三、关羽后期应对失据关羽在北伐前线,夺去了襄阳,围困了樊城,并且水淹七军,擒于禁杀庞德,威震华夏,曹操一度计划迁都以避锋芒。曹操联络孙权,孙权很快在背后袭取了荆州,断了关羽后路。
此时已有传言荆州丢失,但关羽不相信,也不愿放弃眼前的胜利,仍然在前线与曹操援军徐晃交战,浪费宝贵的时间。军队最怕的就是军心不稳,就怕浪费机会。而且由于关羽爱惜士卒,没有采取严峻刑罚制止士兵脱离队伍,导致军队回荆州路上就已溃散大半。
关羽无法夺回荆州,就退到了麦城,但麦城无法坚守,关羽才想起往成都方向撤退,在撤退的路上被擒获。可见关羽真是走一步说一步,根本没有提前规划和预判,连逃跑都不专业。一遇到不顺,就是稀里哗啦的一溃千里,一点反弹的机会都没有。
如果关羽立即回军,封锁消息,利用士兵急切回家保护家园的心里,迅速夺回荆州,事态还有回转的余地。荆州兵得知家人无恙,有被东吴安排亲人呼爹唤儿的瓦解了斗志,关羽的失败已经不可避免了。
实际上,荆州经过魏蜀吴三方长期的争斗,早已不是当初兵精粮足的乐土了,而是残破贫困之地。这样的荆州,民无战心,地无所出,不足以支撑一场规模较大的战争。就算有关羽这样的勇将率领,积极北伐,也只是因为天气原因水淹七军,取得了前期的胜利。
但也正是水淹七军,突然俘虏了2万多士兵,给荆州增加了额外的负担,不仅要分兵看管、押送战俘,还要供给战俘本已不多的粮食,从而激化了荆州内部的矛盾,同时也给东吴白衣渡江带来了机会,东吴正是以商船运粮的名义进入并袭取了荆州。
综上所述,关羽北伐是在没有协调好内外部关系,没有做好战争准备的情况下强行发动的一场战争。战争初期,虽然水淹七军,威震华夏,仍然因为综合实力不足,难以取得最终的胜利!这次战争也暴露出来关羽的性格缺陷和政治外交能力的不足,一员勇将被曹魏和孙吴联合绞杀,也更像是降维打击!
这样说关羽,并无损关羽在大家心目中的形象,关羽的勇猛和忠义是大家公认的,政治家更擅长于妥协、表演和欺骗,而关羽则不屑于这样做,但正是这种性格缺陷也导致他无法去的进一步的成功,也是大家喜欢关羽的原因所在!
其他网友回答:责任还是军师诸葛亮身上,他明知道关羽为人义气重,又是桃源结义二兄弟,与蜀主刘备关系高于他,可能在将来有什么三长两短时,调谴时可能更多出意外情况时,易出疏漏问题及不能灵活调动运用。既然是军师,那就早有顾思有备。
其他网友回答:关羽的失败是必然的,也可以说是大意的。看看当时曹魏保襄樊的阵容,曹氏宗亲、五子良将,能用的全用了,不能用的,也用了。曹仁、曹休、曹洪、曹真、张辽、徐晃、于禁、张郃、庞统、文聘……曹魏能拿得出手的名将基本全到了襄樊一线了。如果这些一流的名将还阻止不了关羽,还凭什么让后世敬仰?那关二爷真的就是神了。况且还有东吴背后捅刀子,下黑手。对于东吴,关二爷也不能说没有防备。对于东吴,他最忌殚的唯有吕蒙,他把将士家人放在江陵、公安,其实就是防备东吴万一搞偷袭,凭借着坚固的城墙撑一个月足够用了,这可是关羽的大本营,只要守到关羽大军回来,家人没事就行。以江陵、公安的坚固程度和物资存储,坚持到关羽回来一点也没问题,更何况是江陵、公安双保险。但是!但是问题就出在这里,因为这两个城的守将糜芳、士仁因为办事不力,关羽扬言回荆州后要秋后算帐,收拾两人。按说糜芳身为太守,又是刘备的小舅子,也没啥好怕的。但是关羽刚刚被授权假节钺,本来就看他不顺眼,为了保命,降了东吴。关羽千算万算,没拿到这两货全降了东吴,东吴吕蒙又是装病,陆逊率领东吴大军,精锐尽出,偷袭荆州。对于糜芳、士人了投降和东吴下黑手,关羽的确大意了。局势急转之下,没有给关羽一点翻盘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