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到好处的状态,不愠不火的活性或理性思考。它是有时效性的,有时,需要用时间来证明状态。
也许,我的理解,不一定正确。
其他网友回答:"中庸",很容易被人理解为两边不得罪、整天打马虎眼的"老好人",但这种"老好人"已经被孔子下了判语:"乡愿,德之贼也!"是乡愿的嘴脸,披着道德的外衣谋一己之私,与"中庸"并不相干。
从生活的角度看,"中庸"首先就是公正公平,以事实为依据,不因个人感情而用事,不偏不倚、恰如其分、符合事理,也就能符合天理了。
例如,法官判案时,不以当事人阿谀奉承为喜而轻判;不以桀骜无理口出恶言而重判;不以看起来文质彬彬而心生好感;不以其相貌凶恶而讨厌。一切都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恰如其分公平公正地判案,这就符合"中庸"了。
现实生活中也是如此,对事物、对人若先有好恶判断,也就有了私心,从私心出发如何能公平公正?
"中庸"是效法"天"的,这一点对理解"中庸"很重要,"以德配天"是《中庸》里很重要的观点。那么,"天"是如何的?天是毫无偏私的,众生平等,遵循天道发育万物而不居功,使不同的"道"并行而不相悖,做人就应当如"天"一样公正无私,不因喜好、厌恶、好言、恶语而缺失公正。
诚如宋明理学所倡导的"存天理,灭人欲"一般,念念存天理即是去人欲,念念去人欲即是存天理,养就一个公平公正的心,才能"周而不比",才能"喻于义"。
谢谢邀请!
多谢关注!
其他网友回答:儒家的中庸思想,博大精深,包罗万象,奥妙无穷。千人读《中庸》,千人认识各不同。中庸的学术研究,精彩纷呈,异常活跃。中庸并不是人们所认为的做老好人,遇事和稀泥,不思上进,满足现状。而是有着很多深度的思想和内涵,而在生活当中要做到中庸这一点,也是相当不易。
中庸的主题思想,是推升人们的道德修养和素质。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这表明中庸是孔子的最高道德标准。一个人的自我教育,自我监督,自我制约,自我完善,要贯穿于一生之中,不能停止,持之以恒。把自己培养成理想的人格,达到致善、致诚、致仁、致道,致德,致圣的人生最高境界。
中庸思想是指导人为人处世的行为准则,处事以中和为准,恰到好处,不走极端。以德报德,以理服人,以和为贵,以和解怨。以理性地对待一切人和事,既符合个人利益,也让他人得到利益,那么生活与事业上的难题将迎韧而解。做人将心比心,换位思考,相互理解,互相包容,这样就能够友好相处,成为知心朋友。
中庸思想强调人的事业心和责任心,一个人必须有着自己的一技之长,一份事业。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处在的环境,做出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爱岗敬业,忠于职守,对企业对社会做一个有担当,有作为,有奉献的有用之人。在创造事业的过程中,不贪大求洋,只是量力而行地稳步发展,既有压力,又不是压力山大。每一天的稳操胜券,游刃有余,胸有成竹,定将有着辉煌的业绩。
中庸思想主张天人合一,顺其自然。“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天是美好善良的,他是大地万物之母,以阳光雨露滋养着世间的百姓众生,让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天是美好的,人类是追求美好。人只有以自己的忠诚宽容,自觉修养,至善至德,才能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遇事不一意孤行,顺其自然。遇到有重大的立场和原则问题,不随波逐流,有自己的主见和观点。
中庸思想涉及到社会各个领域,体现在生活与工作的方方面面。我没有能力把中庸思想全部表达出来,但我知道,按照中庸思想指导自己的言行举止,才是优化自己,完善自己。才是一个有益于社会,有益于人民的人。
中庸,恰到好处,不偏不倚,不过,无不及,看是赶集上店办事买东西就这么简单,真实认识问题,处理问题,制定法律政策,或者走什么路线,能做到中庸之道,不是那么容易的。没有超能智慧是不好把握的。
其他网友回答:不偏不倚,最终是平衡之道!审时度势选最合适方法处理事物!
其他网友回答:中华文化的核心是“儒家思想”,“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中庸”,“中庸”的实质就是维护“矛盾对立统一”的“矛盾平衡和谐”。“中庸”用一个字来概括就是“和”,用两个字来概括就是“和谐”,用文化来概括就是“中华和文化”。而要想“不激化矛盾”维护“平衡和谐”那就不是一般的“智慧”和“文化”能够做到的,全世界只有“中华和文化”可以做到。
除中华民族之外,世界上出现了多少次灿烂的文明,结果都是“昙花一现”,倒下去了,就再也没有爬起来过。因为它的辉煌,是建立在毁灭了别人“文明”基础上的,当然也要被新的文明毁灭。
唯独只有中华民族的中华文明,千百年来熠熠生辉。因为中华和文化,从来也没有发动过一次侵略战争,从来也没有殖民,更没有毁灭过任何一个民族。
都是在防守反击中,驱逐侵略者,土地纳入中华版图,人民变成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少数民族。56个民族,有金发碧眼的白种人,也有信奉伊斯兰教的回民,就连千百年无法同化的犹太教民,也成了中华大家庭的成员。千百年来和睦如一家。从古到今,世界上除了中华民族之外,有谁还能找出第二个呢?
更让西方文化理解不了的是,历史上对中国民族伤害最大,被防守反击驱逐的侵略者,匈奴、突厥,称霸西方之后,再也没敢回来骚扰我们,因为他们不好意思回来了。当年留下的,已经成了中华大家庭的成员,融合后的文化,比他们还要高。他们不是不敢,而是没脸回来。
踏遍欧亚无敌手的蒙古铁骑,在中国几十年就被驱逐了,而在欧亚去统治了几百年。但是“文化落后”“不思进取”,面对沙俄的崛起,蒙古后裔们不堪凌辱,万里回归祖国,祖国也敞开了怀抱。
中华文化永远都是“兼收并蓄”“吐故纳新”的,我们不可能为“一成不变”的“宗教思维”束缚了我们的手脚,这就是西方人所说的“没有信仰”的民族,因为我们信仰的不是“宗教”,而是“中华文化”。
鸦片战争之后,当我们意识到我们的“科学技术”落后的时候,千千万万的仁人志士,就开始了艰苦的“师夷之长技”。又极大地丰富了我们的“中华文化”。
中华民族的“礼仪之邦”就是这样。你给我一匹马,我就要还你一匹绸缎。但是,我们也从来没有怕过任何“列强”,当“师夷之长技”可以“制夷”的时候,一切帝国主义都变成了纸老虎。
从新中国成立,到大国崛起。“朋友来了,有好酒;若是那豺狼来了,迎接他的有猎枪”。新中国打赢的历次战争,都是“防守反击”的“捍卫和平之战”,还是“中华和文化”延续和发展。我们都是“先礼后兵”,都是先“劝告”,再“警告”,最后才是“痛击”。让你“挨了打”,还没有地方“说理去”。
从朝鲜警告美国,到越南警告美国。从警告赫鲁晓夫,到警告勃列日涅夫。从警告尼赫鲁,到警告莫迪。全世界人民都知道了,中国人“维护和平”是“说话算话的”是“说到做到的”是“负责任的大国”。
短短一百年,中国就站起来了。短短二十多年,中国就强起来了。不到四十年,就“中华崛起”了。这可不是一般的智慧可以做到的,也不是哪一个人的智慧可以做到的,而是民族文化、民族智慧、民族思想的高度集成。
其他网友回答:答,简单的说就是中和之道,我们做人做事不能太过,也不能不及,要走中道就对了。
其他网友回答:中庸思想就是太极,太极在周敦颐的太极图説中是这样解释的:“无极,极化之谓太极,去极化达无极。两极并举,对立之成也。两极调合谓之中。然中庸,非此无极也。”
以周子之意,中庸就是太极,两极并举对立则成“中”,而“庸”是“不易”之意,要达到“庸”的前提就是“和”,只有两极均和才能不易,不易不是数量的相等,而是质量的相同。
而周子再次补充中庸绝不是无极,无极是归零的心性修爲,而中庸是凡人红尘的平衡之学,但是万物随时都在变化的,所以中易得而庸难成。
能在世间得到“中庸”状态之人就叫圣人,一但达到了中庸之境后,周子又説:“中庸之尽也必以此,故以异乎彼者言之于道源也。”,就是要向无极回归了,什么意思?也就是老子所谓的:“爲学日益,爲道日损”的意思,观极以智,归道以损,从极大转向极小,这就是道之源。
所以,中庸不仅仅是做人处世的道理,更是悟道参透的精髄。
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可以有情绪,也可以发泄自己的情绪,但是要有度,要适可。中是不高不低,和是多样统一,至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中庸就是在多样并存的情况下寻求一种对大家都能接受的方式。包容的不失原则,体谅的不失本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