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邀请!
老子与孔子的两大思想到底有什么区别?你怎么理解无为而治的?可以这么说吧!
我们常说的“孔老二”就是孔子和老子,都是春秋战国时期两位重要人物,思想家。老子为道教文化思想是以天道地道,道法自然而形成,而孔子为儒教文化思想是以“仁,义,礼,智,信”为人的社会活动性质形成,倡导的思想是克己复礼之仁也!两者只是文化思想学术争议而互相对立。但对社会中人的思想教育,稳定社会,发展社会都是非常积极的,操作起来并有着互相支持,又相互渗透,又有互补性,都得到统治者认可,都有着很强的治国理念,尤其是儒家思想更为统治者专用。
其实“孔老二”的思想都是以柔克刚,都是以阴制阳,以阴胜阳,一脉相承,大同小异,并没有什么根夲区别。要说区别在于儒派和道派在当时能否适应政治制度的区别。当时封建统治社会推崇就是儒家思想,仁,义,礼,智,信,克己复礼之仁也,以“仁”来感化化解人在社会中的思想及其矛盾,达到“无为而治”的目的。
“无为而治”是老子治国之道的核心,一整套治国方针都是围绕这一思想展开的,主张“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用“无为”去处事,用“不言”去教导老百姓。
“无为”并非无所作为,而是不可妄为,不可强为,要顺其自然,知民心,顺民意,让老百姓自然发展。去掉极端的,偏激的为政态度,不要对老百姓太苛刻,不要把个人意念强加给老百姓,老百姓意志可信的要待以诚信,不可信的也要待以诚信,这样就得到了大信,这就是“无为而无不为”,通过“无为”而达到最积极的“有为”。
“无为”的目的是无所不为,最后什么都为了,什么都成功了,这就是老子的核心思想。“为”和“无为”的辨证关系,最后达到一个无所不为的统一。
“无为而治”是一种高明的治国艺术,是达到最理想的和谐社会,这个社会没有阶级,没有战争,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这也就是“无为而治”达到的最终目的!
孔子讲人为,老子讲理治,孔子讲王道,重治国化人的理念。老子讲天道,重哲学思想。各有所长,但各有弊端。有渡化人心的理念,亦有忽悠人的成分。
从废黜百家,独尊儒术开始中国就进入了儒家思想文化的统治时期,儒家文化对维护皇权是绝对有利的。老子的学说虽然有其先进之处,但是不彰显皇权,所以历代帝王都不把道家思想奉为正统。明朝的皇帝们信奉过道教,但只是作为迷信的崇拜,国家终须有人治,皇帝无为,太监权臣就要揽权,结果明朝的统治更腐败。
孔子和老子的学说都有其优秀的东西,我们应该继承发扬。但也都有腐朽的观念,必须加以批判。
没有坐忘功夫,仅从学问上探讨老子的无为这类命题,只会曲解庸俗化老子,毫无意义,如一定要解释,以你人生经验见识去领略,必然相差十万八千里。老子的无为是道存在的一种状态,是指向本原的一个话题。儒家也有此类话题,如大学之道,在明明德,明德就是类似本原的命题。佛教也有好多词语在表达这一命题,即心即佛,空,空明不二。儒家到了宋代以后又用理这个词语来描述这一状态,这是从佛教华严经借来的一个词语。西方也有类似的话题,不过对大众用人格化的上帝来说明,在哲学上黑格尔曾用绝对精神一词来表达。
其实圣人们都在探讨,不,应用指明这个词更恰当一些,在指明本源。本源其实是一定的,不过文化不同,表达方式千差万别罢了。
其他网友回答:孔子的思想是儒家哲学,而老子的则是道家思想。
我们先贤的三种思想:道家,法家和儒家是有本质的区别的,说的比较浅显一点,比如说做一件事,道家的无为而治就是你想怎么样做就怎么样做,为不管你;法家的是,你必须这样做,不然我杀了你;而儒家的则是,我告诉你要做一件事,同时告诉你为什么要这样和和怎么这样做。
这三种思想综合比较起来,很明显的是儒家思想更适合,所有汉朝的董仲舒开始,“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彻底被尊崇为我们中华民族的最正统思想哲学,一直延续了几千年,至今依然是儒家思想做为社会的主流思想。
其他网友回答: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礼”,他主张人与人之间应相互尊重、爱护,不要强迫别人做自己不愿干的事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统治者应“克己复礼”“为政以德”,以“德”教化人民,以“礼”治理国家,从而在人人道德自觉的基础上建立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
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这一学派以虚无的“道”为世界根本,以因循自然的“无为”“逍遥”为处世方法。老子用“道”来说明宇宙万物的起源和演变。他指出事物具有向相反的方面转化的规律,蕴含了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无为而治”是道家的思想主张,意为世间的万事万物都有其运动变化的规律,人应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才可达到与天地万物为一的境界。老子对人类社会的发展抱着消极悲观的态度,幻想回到“小国寡民”的社会,他崇尚自然,主张超越功利去追求精神自由的倾向,对中国古代文化有着深远的影响。
其他网友回答:这样理解如何?孔子是“人定胜天”,即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等级秩序,而老子是“天道酬勤”,即在劳动面前人人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