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医物形概念不是中医象形概念,两者风马牛不相及。现代中医西医化是把西医物形与中医象形融合在一起的、傻傻分不清楚的理论。你得问使用中药治疗西医病的西医,这些使用中药治疗西医病的西医就是高举与时共进、实现现代化,走向世界的大旗,并要粉碎《黄帝内经》过时理论的现代中医。这个时代呀,聪明反被聪明误!
其他网友回答: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是一种原因不明的疾病,其特征为胃肠道有弥漫或局限性嗜酸粒细胞浸润,常同时伴有周围血的嗜酸粒细胞增多症。
本病的病因不清楚,少数病人有哮喘、食物过敏或有变应性疾病的家族史,但大部分病人并无过敏性病史。内窥镜检查可见嗜酸粒细胞在胃肠道浸润甚广,可从咽部至直肠,其中以胃和小肠最多见,按浸润范围可分为局限型和弥漫型。
局限型以胃窦部最多见,肉眼所见为坚实或橡皮样、平滑、无蒂或有蒂的息肉状肿块,突入腔内可导致幽门梗阻。本型多见于40~60岁的病人,男女均可发病,表现为较急性的上腹部痉挛性疼痛、恶心、呕吐,可伴腹泻。过敏史不明确。
弥漫型往往仅引起粘膜水肿、充血、增厚,偶见浅表溃疡和糜烂。肠道病变多为弥漫型,受累肠壁水肿、增厚、浆膜面失去光泽、有纤维渗出物覆盖。多见于30~50岁,男多于女,表现为上腹部痉挛性疼痛,伴恶心、呕吐。发作无规律性,可能与某些食物有关,用抗酸解痉剂不能缓解。粘膜受累严重者,可导致呕血、黑粪、腹泻、吸收不良、肠道蛋白质丢失、缺铁及体重下降等。肌层受累明显者,可引起肠梗阻。浆膜受累者,可导致含有大量嗜酸性粒细胞的腹水或胸水。约半数患者伴有其他过敏性疾病,如湿疹、哮喘、过敏性鼻炎等。80%的病例有胃肠道症状,病程可长达数十年。
从中医角度,我们紧紧抓住病人临床症状,就是上腹部痉挛性疼痛、恶心、呕吐,可伴腹泻。这不是小柴胡汤的症状么?小柴胡汤和解少阳,伤寒少阳病证:邪在半表半里,症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舌苔薄白,脉弦者。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对应上腹部痉挛性疼痛、恶心、呕吐,可伴腹泻。从这里,我们可以对症用小柴胡汤。
其实,从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的病理分析来看:局限型以胃窦部最多见,肉眼所见为坚实或橡皮样、平滑、无蒂或有蒂的息肉状肿块,突入腔内可导致幽门梗阻。这不是痰湿肿块,病邪在半表半里么?
邪在少阳,经气不利,郁而化热,治疗以和解少阳为主。少阳经病证表现为三焦经以及胆经的病证。少阳病证,邪不在表,也不在里,汗、吐、下三法均不适宜,只有采用和解方法。因此小柴胡汤方中柴胡苦平,入肝胆经,透解邪热,疏达经气;黄芩清泄邪热;法夏和胃降逆;人参、炙甘草扶助正气,抵抗病邪;生姜、大枣和胃气,生津。使用以上方剂后,可使邪气得解,少阳得和,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得和,有汗出热解之功效。
对于嗜酸性粒细胞肠胃炎,中医主方以小柴胡汤为主,根据病人的病情进行加减。比如若胸中烦而不呕,去半夏、人参,加栝楼实清热理气宽胸;若渴,去半夏,加天花粉止渴生津;若腹中痛者,去黄芩,加芍药柔肝缓急止痛;若胁下痞硬,去大枣,加牡蛎软坚散结;若心下悸,小便不利者,去黄芩,加茯苓利水宁心;若不渴,外有微热者,去人参,加桂枝解表;若咳者,去人参、大枣、生姜,加五味子、干姜温肺止咳。
其他网友回答:别拿西医那一套来找中医看。中医没这诊断。
其他网友回答:开什么玩笑,用西医的病名找中医看,就是不相信中医,看什么看。
其他网友回答:中医没有病的概念,解症,说出你的症状,解除它,身体就恢复了,胃病常从腹上梅花灸,足三里公孙等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