掐头去尾、断章取义的去理解黄帝内经是不可取的。用正常人的思维逻辑去考虑,中医针灸取穴治疗疾病,针针都扎在经络穴位上,要是和你理解的经络是血管,那还不得针针见血呀
其他网友回答:对才怪!
中医针灸要避开血管,如果像你说的就是血管,那还避开干嘛,直接扎血管放血不就得了嘛!
无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无知还以为自己有知,当然,更可怕的是无知还无畏。
其他网友回答:错!中医所言之经络,非人体可见之血管,而是另一种感知气道,穴位是其出入聚散之门户。此提问者学识太肤浅了。
其他网友回答:很显然,不管《黄帝内经》解释清楚没,中医大夫肯定是解释不清楚的。
中医认为,经络是运行气血、联系脏腑和体表及全身各部的通道,但是,至少相当一部分中医,不敢承认经络是血管神经的。
尽管现代医学已经证明血管神经起到的作用才是输送营养、传递联系。如果不幸受到断肢伤害,血管畅通、神经接通出现问题,就无法恢复正常。
而经络,一部分中医不敢承认是血管神经,也就只好让经络存在于虚拟空间,看不到摸不到,手术治疗也不用管它。
就这一段,全中国最高水平的中医也不敢讲,经络,到底能不能看见?
因为,他们结论无法统一。
好笑不?能看见还是不能看见,是或者不是,都不敢回答。为什么?
“脉之见者,皆络脉也”什么意思?
“其死可解剖而视之”什么意思?
“十二经之多血少气……皆有大数”什么意思?
是古人看不见血管,所以《黄帝内经》只字不提?
如果你问中医粉,经络可不可见,他们立刻警惕起来,不敢说可见也不敢说不可见,反过来提问你其他问题,问你电是否可见问你手机信号是否可见问你航道是否可见的,都可以当段子看了
或者闭着眼睛说不可见,但是总归没有一致的答案。
如果问大师,那就更不敢回答了。
所以,《黄帝内经》讲的经络是不是血管,不要回答,不要回答,不要回答!
留给中医自己解决这个超纲问题吧!
我是城市拂晓,助你拆穿皇帝的新装
——————————
本来我是最不屑于理会中医粉转移话题的,但这个狡辩还是很有意思的。首先他不能免俗仍然不敢说经络是否可见。
转移话题说经络跟经脉的区别。
于是我问他“黄帝内经原文说了,“经脉十二者,伏行分肉之间”。既然你说经络经脉不一样,你讲一讲十二经脉和十二经络都是啥”
不出意料又是一个狼狈逃窜的中医粉,正面回答是绝不可能的,运气好的话,我们可以看他耍一段太极拳
其他网友回答:不对!太不了解古人啦。古人从没有把气血分科来看,也从未把形神分开来看。就像古人的数学,从没有把天地分开,从没有把圆方分开。不去首先了解古人,只是凭空想象古人的认知,永远是隔靴搔痒!
其他网友回答:血管
其他网友回答:《皇帝内经》说:黄帝问于歧伯曰:凡刺之法,必先本于神。血脉、营气、精神,此五脏之所藏也。至于其淫泆离脏则精失、魂魄飞扬、志气恍乱、智虑去身者,何因而然乎?天之罪,与人之过乎。何谓德气生精神、魂魄、心意志思智虑?请问其故。 歧伯答曰:天之在我者德也,地之在我者气也。德流气薄而生者也。故生之来谓之精;两精相搏谓之神;随神往来者谓之魂;并精而出入者谓之魄;所以任物者谓之心;心有所忆谓之意;意之所存谓之志;因志而存变谓之...
《灵枢-脉经》雷公曰:何以知经脉之与络脉异也?黄帝回:经脉者常不可见也,其虚实也,以气口知之,脉之见者皆络脉也。雷公日:细于无以明其然也。黄帝曰:诸络脉皆不能经大节之间,必行绝道而出,人复合于皮中,其会皆见于外。政清刺络脉者,必刺其结上,甚血者虽无结,急取之以泻其邪而出其血,留之发为痹也。雷公问于黄帝日禁脉之言,凡刺之理,经脉为始,营其所行,制其度量,内次五脏,外别六腑,愿尽闻其道。黄帝日人始生,先成精,精成而脑髓生,骨为干,脉为营,筋为刚,肉为墙,皮肤坚而毛发长,谷入于胃,脉道以通,血气乃行。雷公日愿卒闻经脉之始生。黄帝日经脉者,所以能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
由此可见,古代中医对神经血管的认识已经非常全面和深刻,其实中医很早以前就认识到,有型的神经(血管)和无形的神经,不但运行着气血,支配着人体的感觉、运动等一系列生命活动。还主宰着人体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这个认识至少要早于西医几千年。中医对血管,经络(神经)的认识不但包涵了单纯的器质性血管,也包涵了其功能所在。
其他网友回答:你说的非常正常,所以的经络只是古人在封建原始社会对人体血管的描述,秦汉时期经络位置和人体血管位置非常接近,宋朝以后江湖道士修改了经络位置,从此经络成了玄学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