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有人说雍正名声不如乾隆?
01-30
0

雍正勤政留给了乾隆一个富足的家底,而乾隆盛极而衰搞坏了国家。然而,乾隆聪明,知道怎样显摆,弄了十全武功以及一个十全老人的称号,煊赫传世,而累死的雍正只能在乾隆的大肆炒作中,显得口碑明显不及自己的儿子。

乾隆在政治上矫其祖宽父严之弊,实行“宽严相济”之策,整顿吏治,厘定了各项典章制度。论政绩,乾隆为自己做了文治武功的总结,而没有对乃父雍正的宣传还不及宣传其祖父康熙。又是乾隆在亲情方面的作秀,就比雍正的做法要深入民心、影响后世。

《雍正王朝》雍正与弘历剧照

一、雍正严惩自己的政敌兄弟,而这些人都被乾隆一一翻案,并给予厚待!

如雍正的二哥胤礽前后两度当了36年皇太子,康熙五十一年十月再以罪被废黜,仍禁锢于咸安宫,至雍正二年十二月幽死,享年51岁。他与胤褆为康熙定的案,康熙遗诏胤禛要善待废太子和皇长子。胤礽死后,雍正哭奠后给了一个和硕理亲王的追封。乾隆四年十月,胤礽子弘皙案发,被削去理亲王爵位。乾隆未进行株连,而是改封胤礽第十子弘㬙袭理郡王,第三子弘晋、第六子弘曣、第七子弘晀、第十二子弘晥皆封辅国公。

雍正帝最忌恨的老八胤禩才德出众,老九胤禟、老十胤䄉追随,结为八爷党。雍正进行疯狂打击,将胤禩、胤禟之罪状颁示全国,议胤禩罪状40款,议胤禟罪状28款。胤禩因呕病卒于监所,民间认为他是被毒死。乾隆四十三年正月,乾隆在认为允禩、允禟“结党枉行,罪皆自取……怨尤诽谤”的同时,查证他们“未有显然悖逆之迹”,下旨恢复原名,录入宗室玉牒,子孙一并叙入。胤禟子弘晸封不入八分辅国公。

老十四胤祯与雍正是同胞兄弟,在康熙帝去世后,被召回京师,随即被雍正帝软禁于景陵读书,并派马兰峪总兵监视。后因孝恭仁皇后去世,雍正在慰“皇妣皇太后之心”的幌子下,晋封允禵为郡王,但是虚衔,未赐封号,注名黄册仍称固山贝子,致使允禵“并无感恩之意,反有愤怒之色”。随着雍正统治地位的日渐稳固,对允禵也愈来愈严酷。雍正三年十二月,允禵被革去王爵,降授固山贝子,没过多久又被革去固山贝子,谕令把他押回北京,囚禁于景山寿皇殿内。雍正四年正月,雍正议胤禵罪状14款。乾隆即皇位不久,便下令释放允禵,给其自由,封为奉恩辅国公,十年后封贝勒,晋为恂郡王,并先后任正黄旗汉军都统、总管正黄旗觉罗学。乾隆二十年病逝,乾隆赏治丧银一万两,赐谥“勤”。

雍正画像

二、雍正为避自己的名讳,而给兄弟改名。而乾隆却给储君改名字。

雍正坐上太和殿的那把椅子后,把乃父康熙给兄弟们名字里设计的“胤”改为“允”,“胤”只能是他专享,就连他的同胞老弟老十四名字胤祯与其“胤禛”谐音,也给改成允禵,弄得面目全非。乾隆上位后,不让弟弟弘昼和弘字辈堂兄弟改掉避讳字“弘”,因为这是他们的皇爷爷给的,他要做孝顺的榜样。乾隆把第十五子永琰立为储君时,改其名为顒琰,其余弟兄均未改名,仍用永继位。

其他网友回答:

谢谢邀请!

雍正的功绩远大于乾隆,雍正勤政,敢想敢干,为康乾盛世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尤其是在整顿吏治上效果明显。对腐败和反对势力不手软,绝对的强势。因此得罪了不少人,所以一直有人黑雍正。什么血滴子杀人如麻,皇位是假传诏书篡改遗书得来的。大清一朝的诏书都是满汉文并行,改得了汉文改不了满文,要不你改改试试,一些人连基本常识都不懂,瞎喷。甚至说雍正不得好死,是被明朝崇祯皇帝的独臂女儿的徒弟取了项上人头等等,乱七八糟极不靠谱的传说很多。

乾隆长寿,干皇帝的时间长,还干过太上皇,尤其喜欢沽名钓誉,附庸风雅,到处为自己立传题字。多次下江南、到全国巡游,动静大,地动山摇。还跑到泰山进香,差点要封禅泰山。乾隆好大喜功,全国各地到处跑,一路之上浩浩荡荡,几十万人吃喝拉撒,老百姓和各级官吏迎来送往,苦不堪言。所到之处到处宣扬康乾盛世,到处为自己脸上贴金。为显自己兼虚,自我矫情,以不超过自己爷爷康熙坐皇位的时间为由,提前将皇位传给儿子嘉庆。在自我吹捧、自我表扬上做足了文章,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会宣传,会造势,典型的表扬与自我表扬相结合。

其实大清自乾隆中晚年起,已政治腐朽,官员腐败,大清已开始走下坡路,和珅就是例子。在外国资本主义国家发展一日千里之际,乾隆没有放眼全球的战略远光,固步自封,盲目自大,自封天朝上国,失去了发展的机遇和动力。为大清覆灭和中国近代的落伍和苦难埋下了祸根,中国近代之衰败实起于乾隆。

其他网友回答:

因为雍正是真正的改革之君,而乾隆是守成之主!

纵观古今,凡是有所作为,为了社会做出改变必然有两种行为,一个是从下而上的起义,一个是自上而下的变法或者改革!

基本上这些想要做出改变的人,大部分人都遭到了诋毁,而自下而上是打破原来的体制,建立一个新的体系,所以还能差一下,而那些想要自上而下做出改变的,如商鞅,王安石,张居正等都在身前或者身后受到极大的诋毁。雍正明显属于后者。

关于雍正和乾隆,简单点说,一个是为了改革而进行铁血政治,一个为了守成而进行仁义的政治。相比于仁政,严厉的政治制度更容易得罪人,尤其是读书人,就是任何时代的既得利益者。

如果皇帝对地主阶级为基础官员们实行仁政,那么,这些官员一定会为这位皇帝歌功颂德,赞誉一片,当时仁政的坏处是,使官员的犯罪成本减少,更容易滋生贪污腐败,欺压老百姓;比如,乾隆皇帝一生标榜实行仁政,其结果就是培养出和珅这样的巨贪,而老百姓的生活日益陷入贫困。

如果皇帝对这些官员们实行严厉的政治制度,那么,这些官员一定会成天骂这位皇帝,不敢当面骂,就背后骂,不敢背后骂,就写野史匿名骂,因为,一旦他们犯错误了,就会遭到严厉的制裁,所以,他们不敢犯错误,不敢贪污腐败,不敢欺压老百姓。

为什么,评价皇帝好坏是这些官员们的事情,而老百姓不说呢?首先,古代的老百姓都不会写字,只有读书人才会写字,读书改变命运,读书人都去当官当地主了,所以,在古代读书人始终是既得利益者,任何的改革都是以打击既得利益者为根本。

而雍正皇帝,既是一位改革者,又是一位严酷的皇帝,所以,他的口碑一直都很差,包括秦始皇,包括隋炀帝,包括朱元璋他们都一样。

如果从我们来百姓的角度来说,谁是好皇帝,记住,一定是被读书人骂的最凶的皇帝。

其他网友回答:

可能大家很久以前的印象里“康乾盛世”这几个字比较深,康熙和乾隆,之间隔了一个雍正,但是近年来,有很多人为雍正鸣不平。

说康熙是一代明君,清朝历史上最出色的帝王之一,大家都没意见。但是把他和乾隆扯到一起,就有点说不过去了,莫非是因为押韵,才造了这么一个四字连词?

雍正是一个比较务实的皇帝,他绝对可以称得上是历史上的劳模皇帝,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工作,与乾隆六下江南的风流不羁相比,可以称得上是一位宅男。

康熙善于开疆拓土,稳定江山。而雍正善于治理腐败,处理内外纠纷,雍正在位期间,GDP持续上涨,所以说雍正可以说是一个全才,懂管理,善弄权。如果雍正穿越到现代,也会是一个很好的管理者。

而乾隆呢?几次下江南,劳民伤财,大兴文字狱,陷害无辜文人,禁锢传统文化。任用奸臣,贪污腐败,闭关锁国,封闭人们的思想。可以说,大清的衰败始于乾隆。但是乾隆善于自夸,给自己安了很多美名,什么十全老人之类的,再加上许多文人的阿谀奉承,许多说真话的文人被文字狱杀死,乾隆就流传下来了许多拍马屁之言。

其他网友回答:

因为雍正帝确实不如乾隆帝。

事实上我一直不能理解为什么像雍正帝这样盘剥老百姓的皇帝为什么在今天的互联网上获得这么好的名声。

雍正帝主要是解决了康熙朝后期清朝朝廷财政困难,但是雍正帝不是现代经济学家,清朝也没有发生工业革命,雍正帝解决清朝财政困难的方法就是加税,而且是普遍性的加税。

北宋政治家司马光在批评王安石变法时就说过“天下财富有定数,不在民则在官。”

司马光这种封建主义的经济观念一直被学界批判,但是近些年利用数学模型研究古代经济的计量史学的最新研究成果证实了在工业革命爆发之前,司马光的观点是对的。

因为农耕社会,农作物的产品是有天花板的,根据清华大学李稻葵教授研究,明朝三百年,明朝单位亩产量没有发生任何变化。也就是说明初和明末亩产量,根据现有资料显示是没有变化的。

换言之,古典王朝经济总量是固定的,当然,可以通过人口增加的方式增加总财富量,但是这种“增量增长”没有任何意义,因为靠“增量”获得的“增长”会被消耗掉,根本积累不下来。

雍正帝想改善清朝财政问题,他唯一的办法就是加税。

事实上明清之所以中央收入不断减少,并不是因为官员贪污和士绅偷税漏税,真正原因是明清两朝中央与地方财政收入分配严重不合理。

明清两朝税收可以分为两个部分:起运与存留。

顾名思义,起运就是归中央的,存留就是留在地方的。

明清两朝税收起运都在70%以上,明朝表现上看存留要比清朝多一点,但是明朝地方要负担藩王俸禄,负担其实更重。

在这种畸形的睡熟分配体系下,地方衙门为了维持地方正常运转,只有侵占起运这部分税收,这就是《雍正王朝》里所谓的官员亏空。

按理说要解决这个问题,最正常的方法是调整起运与存留的比例;但是雍正帝采取的方法是“耗羡归公”。

“耗羡”原本是地方官员私下灰色收入,在康熙帝提出“永不加赋”后,雍正帝不好明目张胆的加税,只能以“耗羡归公”的方式变相加税。

事实上在雍正帝准备实施“耗羡归公”时,就有大臣提出这么做必定会导致“耗羡之外再添耗羡”,结果果不其然,在雍正帝实行“耗羡归公”的第一年,四川就出现以“余平银”名义征收额外耗羡的现象。

而且雍正帝给各地规定的“耗羡”征收数目,没有一个省遵守,这都是御史明目张胆写到奏折里的。

比如雍正帝在雍正六年给山西规定,山西全省耗羡征收不得超过正税的13%,然而当年就有御史报告,山西省全省耗羡征收最低的也达到14%,多的达到了20%。

而在盘剥百姓的同时,雍正帝在赈济灾民方面,在位十三年一共给了多少钱呢?

不到两百万两白银。

而雍正帝的儿子乾隆帝,仅乾隆十五年以前,他花在赈济灾民上的钱就高达2000万两。

是雍正帝的十倍。

其他网友回答:

首先说雍正和乾隆的治国理念确实不同,雍正严苛,狠治贪腐之风,乾隆宽厚仁慈,走的是当年康熙的路子。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两人继位时国家的形势大不相同。

雍正继位时政局混乱,国库空虚,官员贪腐成风。其实这些弊端在康熙时期就已经非常严重,可晚年的康熙精力不济,又受几个儿子夺嫡的连累,根本无暇顾及。所以,康熙宁可选择“刻薄寡恩”的老四继位,也不用素有宽厚贤名的老八。因为他知道,顽症还需猛药治。

雍正接手的是一个不能再烂的烂摊子,还有老八一群人虎视眈眈的盯着他,所以,他不用点雷霆手段是不行的。清理亏空,整顿吏治,推行新政,那一个都是得罪人的差事,所以,别说是雍正,就连他手下的田文镜,李卫,那一个不是身后骂名滚滚来啊。

而就因为雍正的雷厉风行,日夜操劳,才能在短短的十三年后,国库才从原先的不到七百万两猛涨到五千多万两,腐败之风也戛然而止。

就在这样的盛世欢歌中,乾隆粉墨登场了。他的皇权安稳,雍正生前给他安排好了一切,乾隆继位是只有一个风流荒唐的弟弟弘昼,每日提笼架鸟满街溜。而朝政有鄂尔泰,张廷玉等辅政大臣。

幼年的乾隆就极其崇拜祖父康熙,故在继位之初,乾隆就宣布了他要走宽严相济的为政之道。并且释放了他十四皇叔允禵,还有被判死刑的岳钟麒,傅尔丹等。

应该说青年时期的乾隆还是做出了一番成绩的,他发扬父亲为政的长处,改了一些错误,让国家的政治和经济持续发展,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从乾隆三十年到乾隆六十年,国库每年都保存在六千万两以上,整个社会经济呈现了空前繁荣的新局面,文化事业也很发达,清王朝进入了“康乾盛世”。

中年之后的乾隆,被盛世冲昏了头脑,开始好大喜功,生活也奢侈起来。六下江南,修建圆明园,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由于他的奢侈和纵容,官员的贪污腐化也日益盛行,国家的政治经济开始由盛转衰。

晚年的乾隆更是昏聩,身体也开始耳聋口吃,朝政基本都由和珅一人把持,严重破坏了吏治。乾隆时期的贪腐之风最甚,出现了一系列的高官贪腐案,例如国泰,王亶望,钱度,高恒等。

随着朝局的败坏,官员素质也越来越低。到嘉庆接任大统的时候,国家又回到了雍正初期的衰败局面,民不聊生,各地百姓纷纷起义。可惜嘉庆已经无力回天,清政府政治经济各项指标都开始了严重的下滑。

雍正做臣子时就是孤臣,在位时更是得罪官员,文人无数,自然很少有人为他歌功颂德。而乾隆继承的是盛世,坐享其成,又爱吹捧自己,又是“十全老人”,又是“十全武功”的恬不知耻。自己的文采不行,还偏偏爱写诗。一生作诗43584首,堪抵一部《全唐诗》,虽然大都经过了和珅,纪昀等人的润色,还是下乘之作,至今为止,根本没有几首为世人所知。

这就是我心目中的雍正和乾隆皇上,说的对或者不对,衷心希望和大家探讨。

其他网友回答:

那是因为雍正得罪的知识分子实在太多了,这些人掌握着笔杆子,当然会竭尽全力的丑化雍正,将他描绘成一个喜怒无常的暴君。但实际上,雍正是所有满清皇帝里最有能力、最有责任的一位,他解决了诸多前朝的弊病,他在位期间,实行摊丁入亩、废除贱籍、官绅一体当差等诸多良政,这些政策肃清了前朝的腐败,样样都是惠民利民的好政策。

一、摊丁入亩,按财产而非人头收税,减轻穷人负担

摊丁入亩,是雍正颁布的第一道良政,这个政策规定,以后收税按照土地的多寡来收,而不是按人头来收。这意味着在中国实行了几千年的人头税就此被废除,朝廷第一次按照财富的多少而不是人口的多少来收税,大大提高了纳税的公平性。

但是,这项政策极大触怒了地主士绅阶层,地主的土地往往是普通农民的数十倍乃至数百倍,如果按照土地的多寡来收,他们的纳税金额同样也要高于穷人数十倍,这对于传统上享受特权的地主阶层是不可忍受的。


二、官绅一体当差,有功名的人也要交税,彻底惹怒知识分子

在中国古代,知识分子是享有高人一等的特权的,这种特权的一大核心就是知识分子不用像平头百姓一样纳税,享有税赋豁免权。但是到了明清,这些读书人同时也兼任地方上的豪强地主,很多官员家里更是良田万亩,富可敌国。这些人一方面兼并土地,减少自耕农的数量削减朝廷的税源,一方面又享有免税的特权,这样下去,朝廷的财政只会越来越紧张,税收负担只会无限度转移到穷人身上,如果不管,清朝很有可能重蹈明朝的覆辙。

因此,雍正下令实行官绅一体当差,以后官员读书人也要像平头百姓一样当差纳税,这等于是剥夺了知识分子近千年来的特权。雍正此举几乎遭到了所有知识分子的反对,包括不少自视甚高的清流。

但是雍正毫不退让,严厉推行改革,因此很多知识分子明着骂不成,就借助怀念明朝表达对雍正的不满。但是如果真怀念明朝,那清初的时候不反清复明,反倒在清朝统治稳固的时候干,哪有这种道理?雍正看出了这一点,因此他也以打击反清复明的名义大搞文字狱,其实双方心里都明白,反清复明只不过是切实利益的遮羞布罢了。

三、废除贱籍,彻底废除奴隶制

在古代,法律一直将百姓分为良民和贱民,良民拥有自由,,而贱民则没有自由,从出生就被限定了身份职业,永远不能摆脱身份。比如山西的乐户,浙江的惰民,徽州府的伴当,宁国府的世仆。

直到雍正在位,才提出“应予开豁为良,俾得奋兴向上,免至污贱终身,累及后裔。”彻底废除贱籍,让天下皆是良民。雍正的改革,彻底废除了这项类似于奴隶制的残留,保障了底层人民的利益,给了他们重新做人的机会,不得不说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好事。

虽然雍正的改革利国利民,但这些政策威胁到了官绅阶层的特权与利益,因此他们对于雍正可谓是恨之入骨,极尽可能的进行抹黑,即使如此,雍正也未做一丝一毫的退让。

与雍正相比,乾隆的责任感就差多了,继位后废除了官绅一体当差,重新维护官绅阶层利益,对手下人也是睁只眼闭只眼,大贪官和珅的诞生就和乾隆的纵容不无关系。与治国相比,乾隆更喜欢风花雪月,动不动就下江南进行声势浩大的公款旅游,浪费民力财力,雍正留下的家底,在乾隆这代几乎被花的一干二净。

简单来说,乾隆就是个败家子,通过像利益集团让渡利益的方式赢得了自己的美名,而雍正则是牺牲了自己的名誉,换来了国家的强盛,如果没有雍正的改革,恐怕大清王朝的灭亡时间至少要提前100年。

其他网友回答:

电视剧是这么表述的,那真实的历史是怎样的?据史料记载, 1749年,准噶尔内乱,喇嘛达尔札弑策妄多尔济那木札勒自立。雍正帝只有四个女儿,按《如懿传》的说法那时恒娖已出嫁20余年,还是乾隆的妹妹,雍正的女儿中唯一一个比乾隆小的,还在1717年就已经去世。

倒是其四个养女之一的和硕端柔公主活了41岁,和这个略能相符。历史上的和硕端柔公主是雍正的十六弟庄亲王允禄嫡长女,为了怀柔蒙古,雍正皇帝指婚把端柔公主许配给科尔沁郡王博尔济吉特·齐默特多尔济。由于这端柔格格出身高贵,性格刁蛮,得知被指婚蒙古,嫌离北京太远、太荒凉,她整整哭了三天三夜。最后惹怒了雍正帝,丢给她一句“要为朝廷着想,不然就赐死”的狠话,她这才从了命。

所以从这个角度看,《如懿传》中不论是甄嬛还是长大的胧月公主对乾隆耿耿于怀,都是冤枉了乾隆,这婚事明明是雍正帝定的,也就是说弘历这妥妥的是替他爹雍正背了锅。忍不住心疼霍建华三秒钟,这都什么事儿啊,难道是典型的父债子偿?文/小花粒

其他网友回答:

俗话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虎父无犬子。雍正对孩子寄予厚望,乾隆超过他是肯定的,雍正在位13年,乾隆足足当了64年,是他五倍,文治武功咱们不说了,说一下另外的角度吧:不光现实中不如乾隆,在后世的影视中也不如乾隆,而且雍正在剧中的待遇也不如乾隆。

最近热播两个戏《延禧攻略》与《如懿传》,都与乾隆有关,几乎同一个播出时间段,播出的确实两套完全不同的故事,但是看到乾隆在剧中面对后宫,简直是神一般的存在,永远操控局势,比起他爹雍正,就厉害多了,在《甄嬛传》中被活活毒死。

乾隆,是影视剧重要存在

评价乾隆这个问题太大,就选个角度,从影视角度来说吧。随便扳起手指头一数,乾隆的影视剧是真多,有名的没名的一大堆,这一点比起雍正可是完胜了。

拿我看过的来说,就可以随随便便数出来:《上书房》《书剑恩仇录》《戏说乾隆》《还珠格格》《南少林三十六房》《宰相刘罗锅》《铁齿铜牙纪晓岚》《布衣天子》《江南京华梦》《少年嘉庆》《沧海百年》《江山为重》《乾隆王朝》。

袁弘、郑少秋、张铁林、张国立、吴京、焦晃……这么多的一线男星和老戏骨都演过乾隆,乾隆简直是娱乐圈造星帝啊,十全老人之外得再加一个全——成为“十一全老人”。目测张铁林演的最多,可以评为“乾隆之星”。

他怎么这么流行呢?

可能在位六十年,人多故事也就多,自己风流有文采,身边文人也多,民间传说自然更多了。而且大清朝在他之后,开始走下坡路,宫廷生活离百姓距离越来越近,民间文学描述越来越多,宫闱秘事也不再神秘。

这一点也比雍正厉害,雍正一直是一个严苛的皇帝形象存在,直到近年来才有雍正一系列玩cosplay的画传出来,而乾隆则八面玲珑多了。

而且乾隆自负甚高,文治武功样样都想做的完美,尤其文化方面,肯定事情就多了,也给后人留下了想象的空间。现代人生活、工作压力大,尤其是职场生存危机压力重重,需要有个精神出口来宣泄压力,更想寓教于乐,能够学到一招半式在职场所向披靡。

再有一个原因就是,九十年代初,港剧《戏说乾隆》被引进到内地,风靡一时,风流倜傥的郑少秋与婀娜多情顾盼生辉的赵雅芝俘获了一代又一代观众,也引得学界大家批判,从此开启了清宫戏的大门。作为鼻祖级的影视剧,奠定了乾隆在影视行业的地位,这个也是雍正没办法比的。

但是,乾隆的故事都那么好吗?

《延禧攻略》是诚信的故事,是魏璎珞要信守对富察皇后的诺言,帮助乾隆成为一代明君。比现在社会的市场经济讲究诚信多了,但这不是很不着调吗?!而且,魏璎珞一个妃子这么厉害可以决定皇帝清明与否,明明就是红颜祸水论的翻版,妲己、妺喜凭一己之力可以让桀纣成为昏君暴君,反过来他们是否也能让桀纣成为一代明主吧?!于正的价值观永远这么低级,各位热心追剧的“小主”们是否也要三思一下呢?如果真是一代明君,为啥认不清世界大势,在他之后,大清朝一代不如一代?

根据导演自述,《如懿传》主打的是爱情故事,要表现乾隆与如意那荡气回肠的爱情,要与《甄嬛传》《延禧攻略》《步步惊心》《宫》这些教人学坏的糟糕宫斗剧区分开。但是一夫一妻多妾制度下,皇帝有多少心思是爱情,而且所有的故事都是后人凭有限的史料加上现代人的观念来虚构,所谓爱情都是yy吧。皇帝可以凭一个眼神就跟一个弹琵琶的艺妓不顾礼制夤夜召唤,也可以在生殖器指挥下让后宫斗的你死我活,这哪里是爱情?

认识不到历史进程,凭空胡乱臆想去创造自己的满足空间,这是对历史的不尊重,也是对自己的不尊重。这种剧,真的可以休矣了。乾隆陛下也就可以歇歇了,他爹雍正在九泉下也就可以长出一口气了。

其他网友回答:

历史人物的名声不是看这个人做过什么,而是看掌握话语权的人怎么说。我记得有一个“曾子杀人”的故事,有人和曾子的母亲说你儿子杀人了,曾子的母亲相信儿子的人品说不可能,但当大家都说曾子杀人的时候,连曾子的母亲都相信了曾子杀人了。雍正的负面评价也是在很多人的宣传下才让人相信的。那么雍正到底干了什么这么招人恨呢?

雍正年间为了整治官场腐败,减轻普通民众负担实行了火耗归公、摊丁入亩、官绅一体当差纳粮等政策,大大得罪了掌握话语权的士绅官僚阶层,这也是雍正恶名最重要的来源。

在雍正朝之前,地方官员收税时会加收火耗,因为没有统一的标准使得官员任意摊派中饱私囊,百姓苦不堪言,火耗归公断掉了官员贪污的一个重要途径。

雍正朝之前国家是按人口数量收税,这使得土地数量少但人口多的平民承担了大量的赋税,摊丁入亩减轻了贫民负担,让大地主承担更多的国家税收。

雍正朝之前,收税只到老百姓家,官绅掌握着大量财富却不纳税不服役。官绅一体当差纳粮就是打破陈规,让官僚士大夫阶层和普通老百姓承担一样的纳税义务,极大地损害了官绅利益。

中国古代识字率非常低,知识和话语权是掌握在官僚士大夫阶层手里的,皇帝怎么样普通老百姓接触不到只能从这些人的口中了解,对于损害自己利益的雍正皇帝这些人能说好话么?所以才有了在民间广为流传的雍正篡改遗诏登基,雍正死于吕四娘之手等耸人听闻、败坏雍正名声的故事。

雍正的遭遇应了那句话“笔杆子是可以杀人的”。

相关内容

补水面膜哪个牌子口碑最好
茗膜密码面膜茗膜密码舒缓护肤紧致面膜皮肤状态不稳定、换季容易敏敏都...
05-31
仙侠手游排行榜(口碑最好的...
仙侠手游是很多玩家最喜欢的游戏类型,在这里面玩家能看到最精致梦幻的...
05-15
姜玉坤眼镜店的口碑怎么样?
姜玉坤眼镜店的口碑怎么样?都不错的,不能说哪个好一点,哪里都有好有...
05-04
宁夏口碑好的旅行社排名
宁夏口碑好的旅行社排名宁夏的旅行社还是挺多的,排名倒是真没有,出国...
04-27
家用挂烫机什么牌子好用?推...
那么你知道家用挂烫机哪个牌子的好呢?家用挂烫机哪个牌子的好挂烫机的...
04-10
武汉装修公司(在武汉装修口...
武汉装修公司 武汉口碑好的装修公司有很多,如嘉禾装饰、山水人家装饰...
03-11

热门资讯

蒙古族的那达慕节有什么风俗习惯 蒙古族的那达慕节有什么风俗习惯
夹子妹什么梗 夹子妹什么梗
穆桂英挂帅是哪个朝代 穆桂英挂帅是哪个朝代
两弹一星是哪两弹 两弹一星是哪两弹
中旬是什么时候开始的 中旬是什么时候开始的
打狗棍大结局 打狗棍大结局
2022年10月20日最新消息... 2022年10月20日最新消息山西省晋中现有确诊数量 山西省晋中昨日新增数量
欧能燃气壁挂炉e1故障代码 欧能燃气壁挂炉e1故障代码含义E1:点火失败或中途熄火欧能燃气壁挂炉e1故障原因及排除1、由于火焰检...
托普斯燃气壁挂炉e2故障代码 托普斯燃气壁挂炉e2故障代码含义:风压异常或风机故障。托普斯燃气壁挂炉e2故障原因及排除1、当烟道被...
红日天然气壁挂炉故障代码e9 红日天然气壁挂炉故障代码e9原因与解决方法红日燃气壁挂炉故障代码E9:主换热器上的限温器被触发。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