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是一个热心肠的人。他在孔子的仁者爱人思想的基础上,更进一步,把这种温情脉脉的思想,扩展为仁政的理想。他希望各国的国君们,都有一颗仁爱之心,并且要把这种仁爱之心,推恩及人,把这种仁心推广到老百姓身上,实行仁政,让老百姓过上安居乐业的好日子。这样,推恩及人天下归心,这个国家就能吸引更多的人口,就能实现王道理想。
孟子温情脉脉的另外一个方面,就是他发明了并且系统地论证了性善论。孟子认为人可以为善,因为人的心中天生地有仁义礼智四种萌芽,就是为善的种子,只要我们人人都能好好保护这四种善的种子,我们就可以为善,甚至每个人通过自己的道德努力,实现人皆可以为尧舜的目标。
孟子太害怕人心堕落了,太害怕人人向恶,他主要是告诉人们,你心里就有善,你只要听从内心的声音,就能做个好人了。
但是,孟子的温情脉脉,是靠着毒舌和辩论来的。他是出了名的喜欢辩论,要是哪个学派与他的理论相对立,他就非要把他们辩倒不可。
在战国时代,儒家思想的影响力已经逐渐衰落。当时,从儒家叛变出来的墨家,和从道家思想发展出来的杨朱学派,占据了当时的社会主流思想。
也就是说,儒家的地位岌岌可危,一贯以孔子的继承人自居,一贯想要平治天下的孟子,当然很着急,于是他就对墨家和杨朱学派开展,到处找机会与他们辩论,甚至有点气急败坏地骂人,他骂墨家是无父,是禽兽;骂杨朱学派是无君,反正是豁出去了。
问题是,孟子为什么非要找墨家的错呢?为什么要口出恶言?
这是因为,从儒家叛变出来的墨家学派,在很多思想上,与孔子和孟子的思想是对立的,甚至是水火不容,不搞倒墨家,那么儒家就完蛋了。
第一,墨家学派动摇了儒家学派的仁者爱人的理论基础。其实墨家比儒家更有爱,他们强调兼爱,强调无论是谁,我们都要给他们帮助,给他们爱,而且是不附加任何条件。
问题恰恰出在这一点。儒家的仁爱其实是有先后顺序的,儒家认为,你要先爱父母,这叫做孝,你然后再爱兄弟姐妹,这叫做悌,你再爱你的上级和领导,这叫做忠。而墨家的爱,是撒向天下都是爱,这种理想主义,就是不爱。你把天下人放在和父母一样的位置,这就是不爱父母。你不爱父母,这不就是禽兽吗?
所以,孟子很没有风度地骂墨家是禽兽,其实这也是他的理论上的逻辑的必然结果。
第二,墨家是儒家的叛徒。墨子本来是儒家的弟子,后来离开了儒家,自创了墨家学派,而且是与儒家学派势不两立,这样的人,在孟子看来,就是不忠不孝,就是欺师灭祖之徒,所以孟子就要大骂。
第三,儒家强调礼乐,认为礼是调节人际关系和社会秩序的手段,而音乐是调节人的情感的。这在周礼的系统中,属于核心的地位。儒家的创始人孔子一生以恢复周礼为己任,而墨家偏偏是反对礼乐制度。
墨家在爱人这一方面,很理想主义,但是在其他方面,又相当地现实,他们是现实的功利主义者,他们强调现实,强调有用,所有那些看起来很美,其实没有作用的东西,都在被抛弃之列。所以墨家强烈反对音乐,强烈反对儒家的厚葬政策,墨子也曾经很毒舌地嘲笑儒家学派的弟子们,是专门靠骗死人钱吃死人饭的骗子。
就这么一点,孟子也要和墨子打一架,这也太过分了,直接否定了儒家的关于孝的理论基础。
儒家和墨家都是有爱的学派,都是主张爱人的学派,但是他们的仁者爱人和兼爱的理论,在内核上,却完全对立,所以,孟子要对墨家大骂,说他们是禽兽了!
其他网友回答:春秋末期,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天下大乱,孔子称这段时期是“礼坏乐崩”。众多的思想先贤,陷入了深深的担忧,和苦苦的思索,力图为中国找到一个医治病根的良方。于是,孔子、孟子、墨子、老子、杨朱、商鞅、韩非等一大批先秦诸子纷纷登场,儒、墨、道、法等百家思想争鸣,创造了我国思想文化史上,最光辉灿烂的一段历史!
孟子之所以骂墨子“禽兽不如”,并非泼妇骂街,而是基于儒家和墨家思想的巨大分歧。有意思的是,两家一致认为,这个世界的病根就是因为缺少“爱”,然而在提出的解决方案上,却走向水火不容的两个方向!
儒墨两家对社会矛盾的症结,都归于“不爱”!有人将春秋末期,比作末世社会,虽说有点夸张,也不能说完全没道理。我们知道,一个社会的存在和发展,依靠的是社会秩序,社会秩序的建立,依仗制度建设和文化建设。没有这两样武器,社会必将走向混乱。
春秋末年社会秩序的崩溃,就是源于由周公创立的宗法制的崩塌!
宗法制是我国第一部,也是最重要的一部制度,影响了我国几千年的历史,进而演变成深入国人骨髓的文化基因。简而言之,宗法制就是以伦理关系建立的社会秩序,它以分封制和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将社会人群划分成天子、诸侯、卿、士、平民、奴隶几个等级,形成一个尊卑分明,等级森严的“众星拱月”式结构,以图大周天下永固。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看似牢不可破的社会结构,竟然慢慢松动。诸侯王对周天子的命令置若罔闻,卿大夫凌驾于诸侯头上,家臣甚至随意欺凌家主!其结果就是,下到家族,上到诸侯天子,该说话的做不了主,没资格的下人指手画脚,政令不通,礼坏乐崩!于是,天下相互攻伐,诸侯国与诸侯国要打,卿大夫与卿大夫之间也要打,甚至诸侯和天子也打!
这就是所谓的“春秋无义战”,都是狗咬狗,苦的是老百姓!
儒家认为,这个社会现象就是因为缺少爱。伦理关系的基础,就是血缘关系的远近,从人性角度,爱就是核心。原来爱得那么火热的天子、诸侯、卿们,为什么不爱了?很简单,随着年代久远,他们彼此之间血缘关系淡薄了!原来各诸侯国的国君,都是周天的叔伯兄弟和儿子们,现在他们是周天子N辈之前的亲戚,哪能还有那么深的爱?
墨家也认为社会缺少爱,他们认为,各阶层上下不相爱,相互之间也不相爱,上级剥削下级,无端浪费社会资源,只有重建“爱的秩序”,才能解决问题。
“仁爱”与“兼爱”之争,何以水火不容?虽然他们都找到了相同的病根,却开出了不一样的药方,孔子开出的药方是“仁爱”,墨子开出的药方却是“兼爱”。
“仁爱”就是基于伦理的爱,基于血缘关系的爱,也就是有差别的爱。“兼爱”就是刨除一切等级和血缘关系的,平等的爱,也就是无差别的爱。
具体解释一下就是,儒家认为,爱的秩序是伦理为基础,血缘关系越亲近,爱得要越深。比如父子是最亲的,所以爱得要最深,叔叔关系就远一点,爱就要淡一点,邻居关系更远,所以就可以淡泊一些。
墨家反对儒家的这个观点,墨子认为,人和人之间,必须建立等距离的爱,才能解决问题。也就是说,无论对老爸,还是隔壁老王,你都要给与相同的爱!
墨子话音一落,立刻遭到了儒家痛责,这就是孟子骂墨子“禽兽不如”的原因:人和人之间基于血缘关系的伦理,是天性,连动物都知道,你墨子怎么能连天性都抹杀了?这话不等于心中无父吗?不就是连禽兽都不如嘛!
所以,孟子的批判不是骂街,确实是根据墨子的理论推导出来的结果!
当然,这么说不等于儒家的“仁爱”就无懈可击,事实上墨子也抓住了儒家的小辫子一顿猛尅!这不在本问答范围内,不叙述。
“小康社会”与“大同世界”,谁能解决问题?如果将儒墨之争,仅仅看作斗嘴皮子,那就太肤浅了,其实,儒墨两家之争远比这个精彩!
儒家的“仁爱”,说白了就是恢复周公的宗法制,让历史倒退到西周初期的“德治”社会,也称“小康社会”!
墨家的“兼爱”,说白了就是恢复到尧舜禹时期的秩序,让历史倒退到部落联盟的“原始共产主义社会”,也就是“大同社会”!
西周的德治结构,就是以伦理为基础的宗法制。孔子认为这个秩序是没问题的,问题在于人性的沦丧,所以他强调“仁爱”教育,要重建旧秩序。
墨子恰恰相反,他认为西周的“德治”就有问题,正是因为伦理建立的上下尊卑,导致社会不公平,导致上层盘剥下层,上层当寄生虫。同时正是由于“周礼”,导致各种无谓的社会资源的浪费。
墨子主张人人平等,所有人都要参加劳动,没有特权阶级!为了践行他的理论,墨家子弟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代价,他们腿上的毛,都因长期劳动磨光了!
尽管如此,墨家还是衰微,儒家也一样。也就是说,儒墨两家都没有成功,儒家后来的成功,归功于西汉董仲舒的新儒学。
为什么儒墨两道都不能解决问题?原因就是这两家都是开历史倒车,而不是面向未来!社会是发展的,历史之所以成为历史,就是因为旧的体制不符合发展的要求,被淘汰了,妄图回到过去,只能是失败!
“禽兽不如”的墨子,同样闪耀中华!孟子认为,杨朱之说(道家)和墨子之说,都是邪说,其结果就是“率兽食人”!孟子为何要紧盯道墨两家?因为当时这两家的风头完全盖过了儒家,达到了“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
可见墨家的学说影响力之大!
墨子是诸子百家中最另类的一位,他的身份竟然是平民(甚至,有学者分析认为,墨子很可能是受过刑的奴隶,或者是印度移民!),其他诸子都是士族阶层,这恐怕就是墨子平等思想诞生的基础。
墨子除了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他还是一位伟大的社会实践家和科学家,他创立了以几何学、物理学、光学为突出成就的一整套科学理论。
另外,墨子擅长工程机械制造,发明了多种兵器和攻城器械。风筝就是墨子发明的,他改装的运输车载重量大,又省力。此外,他还是逻辑学和认识论的重要开拓者,以及宇宙论拓荒者。
中国不缺横跨学科的伟人,但像墨子这样,跨度这么大,成功这么突出的确实罕见!所以,后人又称墨子为“科圣”。
墨家思想虽然没有成为治国理念,但是它和儒家思想,及其它诸子思想一样,成为融化于中华民族文化血液里的不可获取的因子,他们共同塑造了中华儿女的精神世界!所以,墨子就在我们的血液里,就在我们的灵魂深处,墨子不朽!
其他网友回答:(原创)
墨家和儒家都讲爱,但爱的意义各不同。墨子本是儒家弟子,后来却背判儒家自称墨家,并与儒家势不两立。孟子认为墨子是弃祖离宗,所以骂墨子是“禽兽不如”。墨家讲的是兼爱非攻,对待社会上所有的人,要象对待自己的父母和兄弟姐妹一样,不能有等级差别。只有这样,才有世界上处处充满着人间大爱。社会的和谐,才有着人类的和平盛世,就不会出现战争而殃及百姓。
兼爱非攻是墨家的一种空头幻想,是不符合社会现实。这如同要实现共产主义一样,永远都不可能。对待他人能以力所能及的帮助就已经难能可贵,要求象对待自己的父母一样,那只是一种道德绑架,根本就不可能的事。人类的战争只是越来越激烈,任何政党任何思想,都不可能消灭战争,非攻二字,毫无意义。
儒家讲的是仁爱,孝敬父母,爱护兄弟姐妹,关爱亲朋好友,并爱护着社会上每一个值得所爱的人。这既是一个人的修身齐家,又是一种达则兼济天下。
儒家的爱并不是有等级的爱,而是每一个人天生的本性。在爱护好父母兄弟姐妹的前提下,再向社会上奉献出自己的爱心,乃是人之常情,这本身就是一种高尚的道德品质。
儒家的爱理应该受到世人的尊重,却受到墨家的反击,认为对待所有人的爱都要平等对待,不能有等级差别,并对儒家的爱发起攻击而肆意歪曲。亚圣孟子全面继承和发扬儒家思想,并把仁爱引伸为仁政。只有官方的仁政德治,以民为本,才有百姓的安居乐业,休养生息。面对出自儒家的墨子,而又与儒家反目成仇,所以就遭到了孟子的被口大骂。
哈哈哈哈哈哈,孟子说话不提供证据,当然没有说服力了。
墨家到底是真爱无疆还是禽兽不如,空口白牙可不行。
初中教科书法律课文说,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不冤枉一个好人,不放走一个坏人。
墨家子弟抛弃父母抛弃妻子抛弃子女抛弃家人抛弃亲人抛弃族人抛弃国人,跑到外国做走狗,干涉外国内政被外国主子阳城君抛弃仍不觉悟,继续与外国军队浴血奋战,流尽最后一滴肮脏的血,挣来的黑心钱不是托人交给父母交给妻子交给子女交给家人交给族人交给国人,而是托人交给墨家钜子!
这是墨家子弟对待外国内政上蹿下跳,俨然爱心无限。
真正祖国受到外国侵略,生灵涂炭,急需侠义之士保家卫国,墨家子弟一个个龟头一缩【躲进小楼成一统,管它春夏与秋冬】!什么玩意!呸
其他网友回答:墨家讲的是兼爱,儒家讲的是仁爱。尽管两家都讲爱,本质上是有区别的。
墨子兼爱:兼爱是无差别的爱,不管贫富贵贱,亲疏远近。一律平等相爱。这样的爱听起来,高大尚。今天的我们可以理解为共产主义思想,最早的原型。人都有私我的一面,实际上很难做到。
儒家仁爱:孟子认为一个人要有爱,首先要有一颗仁心。提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亲亲之爱。爱要先亲近你身边的人,首先是生养你的父母,祖父母,其次伯父、伯母;姑父、姑母;姨父、姨母。这些是长辈,在儒家哪里称孝。友爱哥哥,姐姐,弟弟,妹妹。这些平辈,在儒家哪里称悌。这是儒家的孝悌文化。
孝悌在儒家非常重要。孔子的学生有子曰: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知有矣。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者,为人之本也。这段话强调孝悌是做人的根本。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这段话孔子强调孝是道德的根本,人的教育是由而延伸出来的。
墨子兼爱,要求爱自己的父亲,和爱别人的父亲是一样的。孟子就有意见了,你爱自己的父亲,和爱别人的父亲是一样的,那么你的父亲在你的心里就没有特别对待,你心里还有父亲吗?这不就是无父吗?所以孟子说:扬朱贵我是无君,墨子兼爱是无父,无君无父是禽兽也。
孟子骂得有道理,任何人都不可能做到(兼爱)无差别的爱。因为人都有私心。
其他网友回答:墨家在历史长河中湮没必定有他湮没的道理存在,中华民族不会无缘无故让好东西湮没的。
其他网友回答:孟子时代,儒家也是社会的小众,他本人混的一般,为了光大门楣,他也算是有志气,豁出去了,成为当时的第一怼哥,可以说是一个愤青,喜欢用极端语言喷人,语不惊人话不休。
孟子开场就要亮堂,本身口才又好,学问也好,没事显摆一下,发发声,引导一下舆论。
因为混得不好,心有抱负而无人认可,没有施展的空间,说白了在当时的社会,没有混的开,也没有什么重要的人物罩着,和当年的孔子有点像啊,看到其他竞争对手都有用武之地,心有不甘啊!
竞争对手就是敌人,对付敌人,要不择手段,挖空心思,寻找弱点,夸大弱点,引人注目,为自己为同门,为了生存,都必须豁出去!
百无一用是儒生,红白喜事不被请去帮忙,写写画画,指挥一下礼仪,不然到哪里吃饭去。
最最基本的,声音不大,语不惊人,不能出名,教书也没人来学,学费收不到,怎么养家糊口。
对儒家来说,孟子是位勇士!敢于斗争的勇士!
其他网友回答:墨家讲的“天下一片爱,爱不分亲疏”实际是不尊重人性的,而且也不可能真正做得到。大力去倡导这种提法实际是空虚而且有害的,反而阻碍了一般资质的人去寻求仁义的正途,所以孟子批评他们是“率兽食人”。
儒家并不推崇墨子那种苦行僧式的“求道”。圣人之道,讲求的是推己及人,这实际就是顺性的功夫。所谓“强恕而行,求仁莫近”“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自己的本性都未得到满足,哪里谈得上仁义道德?
《大学》讲,一个人最大的个人修养是从“诚意”开始的,意不诚则心不正。“诚意”要做到“无息”的程度,才是圣道之始。但是,一个人永远不欺骗他人(包括善意的欺骗),这是不可能的。孔夫子也做不到,要齐家治国平天下更做不到。所以圣人讲“诚意”的关键是“慎独”。什么叫“慎独”?就是不自欺。一个人能做到内心一刻钟都不自我欺骗,就已经算是“诚意”了。那些治国平天下的伟人,比如受到孔子推崇的管仲,是一个不欺骗人的人吗?不自欺而已。
所以说“道不远人,是人不能行道”,你觉得道很难以施行,其实是你自己理解偏了。
其他网友回答:在我国古代的诸子百家学术中,相生相克,相冲相协的辩证观点浩若繁星,文字著作早已汗牛充栋……然而,能详情论述人伦爱义且冲补互动者,仅有墨子与孟子(因为孔子为孟子师祖所以合称孔孟学术)。
墨子的兼爱思想,带有显然的原始共产思想的闪光点,在奴隶制时代必然会遭遇奴隶主统治阶级的嘲讽与打击。在私有制社会里论证集体主义的平等互爱、互助互利、相敬相惠的兼爱思想,墨子可称天下第一家。欧洲提出的宗教“博爱”的思想即以墨子的兼爱思想为基础,在这一点上,墨子很伟大,了不起。
孔子认为,在私有制社会里,只有“择爱”没有兼爱。孔孟学术认为,只有“幼吾幼”才能“以及人之幼”、“老吾老”才能“以及人之老”,实用主义与现实主义很符合私有制社会的人性运行规则。墨子向公左善的方向引导众生,孔孟向私右贪的方向诱导众人,劳苦大众爱墨子,统治阶级爱孔孟。
其他网友回答:这个问题不必由我来回答,孟子自己就回答了。
孟子骂杨墨的文字处于《孟子-滕文公上》篇。具体内容如下。
(孟子曰)“圣王不作,诸侯放恣,处士横议。杨朱、墨翟之言盈天下,天下之言,不归杨、则归墨。杨氏为我,是无君也;墨氏兼爱,是无父也。无君无父,是禽兽也。”
这一段清楚的描述了当时的社会状况,周王室衰微,没有什么能力有所作为,导致诸侯恣意妄为,又有欺世盗名之徒胡说八道。这个时候又是杨朱的“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鼓励人们捍卫自己的利益与权力,来遏制现在的这种乱象,又是墨翟的什么“兼爱”,交相利之法易之。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要想做生意一样平等交换。结果怎么样呢?
公明仪曰:“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
借用公明仪的话以表达杨墨二人的言论已经给社会造成的危害。在当时“圣王不作,诸侯放恣,处士横议”的社会状态之下,谁的厨房里摆着肥肉,马厩里养着肥马?当然是王公贵胄和那些欺世盗名之徒。社会已经是这样了, 而杨墨二人一唱一和,让本来就已经民不聊生的社会雪上加霜,杨朱宣扬说,王公贵胄们“跑有肥肉、厩有肥马”是他们的们利益,没有义务与你分享。墨翟附和说,你们要分享他们的利益也可以,你们怎么爱他们,他们才会怎么爱你。但问题是,老百姓那身么交换王公贵胄们的爱?
王公贵胄拍手称快,对呀对呀,我凭什么要分享我的肥肉肥马呀?
于是,任由“民不聊生、饿殍遍野”而不顾!
这不是禽兽,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