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不仅仅是人格的丧失
1948年发表的《人间失格》又称《丧失为人的资格》,是日本小说家太宰治的一部半自传体的小说。小说讲述主人公大庭叶藏由于内心受到打击,整天沉溺于酒色而不能自拔,最终堕落为一个废人的经历。
小说主人公大庭叶藏生于豪门,父亲是贵族院的议员。叶藏从小就小心眼,生性孤僻,经常引人发笑。他喜欢绘画,竹一就说他以后有女人缘,能成为一个大画家。
他读高中时,就跟认识堀木在一起,他们过着喜爱女色、奢侈颓废的生活。为此,他还将家里的各种美术作品变卖用来挥霍。
他喜欢酒吧女孩常子,两人一起到镰仓的海滨投水自杀。结果导致常子死亡,而叶藏被以协助自杀罪起诉。再后来,叶藏仍然不能自拨,继续沉陷于酒色之中,成为一个废人。小说中叶藏由少年到中年,都是为了逃避现实而不断沉沦,经历自我放逐、酗酒、自杀、用药物麻痹自己,终于一步步走向自我毁灭的悲剧。
我们阅读这部小说可以发现,主人公的人生不幸,其实就是作者太宰治自己一生的经历与体现。作者太宰治曾从事共产主义运动,还为此不得不多次搬迁住址。人生的转折就是在于当他发现自己信任的妻子在认识他之前早己与他人有染,内心的痛苦使他不能自我。鬼使神差的他去警察局自首了自己的共产主义革命者的身份。再后来他又在镰仓山自杀未果。
自杀事件后,太宰治因病痛入院期间服镇痛药上瘾,又因没缴学费被大学开除。出院后,他的生活更加困难。不得不他进了精神病院,医院里的这段生活经历触发了他的写作灵感,这也是《人间失格》创作的源泉。
读了这部小说,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我认为就是不管在什么情况下,都要树立积极向上心态,不能过分压抑自己的内心世界,始终要以一个饱满的精神状态去面对人生,面对社会,面对生活。
你好,我是一迪。
相关的问题我前几天回答过一个,不过当时题主提问的角度不一样,她只是希望给出建议,现在,在这里我可以具体讲讲《人间失格》到底想说什么了。
首先,回答您的问题。如果从辩证的角度来看,《人间失格》里是充满了正能量的,它可以看作是日本版的《忏悔录》。
《人间失格》以三张照片开篇,描述了大庭叶藏幼年、青年和中年之后三个时期的外貌,这其实是对变化的一种表现。“变化”的对立面是“不变”,太宰治的《人间失格》其实就是通过“改变”和“不变”的东西之间的对比,突出“不变”的珍贵——这就是这本书里传递的正能量。
从叶藏成长的三个时期,便可以看出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纯洁世界的追求。
幼年就开始与周围格格不入,哪怕家人也无法得到他的信任。也正因如此,他没什么朋友。他不理解世人的诸多行为,并且对他们的很多行为感到厌恶,他不愿意和他们一样做同样的事情,却也不好太过反常,所以他就搞怪耍宝逗弄旁人,不让他们发现自己内心的隐秘,以此来保护自己,看似是叶藏自己古怪,其实是他在用自己的方式保护内心的纯真。
高中时候网络上流行一句话:没有人坚强,都是在逞强,你所见的铁壁铜墙,都只是为了一颗柔软的心不受伤。大抵是这个意思。
青年时期青年时期的叶藏依旧在对着人们演戏,直到遇到了他这一辈子唯一的朋友——竹一。朋友有很多种,但都有一个前提,那就是理解你,竹一就是这样的朋友。
竹一了解他到什么地步?对他的未来做出预言,与其说是预言,不如说是希望他成为那样的人。其实我们都知道,这个世界上没有第二个人能够完全理解自己。我们真正的朋友,其实只有自己,所以要学会跟自己相处。
竹一其实是作者对青年时期叶藏追求纯真自我的一种象征,竹一其实就是叶藏自己,他仿佛是叶藏心底的声音:你渴望爱,渴望理想的事业——所谓理想的事业,就是叶藏通过画作表现自己的古怪,这是他对真理的坚持。
中年时期伴随着叶藏渐渐步入社会,可怖现实与向往纯洁的内心之间的冲突越发强烈,叶藏表现出了这个阶段的迷惘和彷徨,他幼年时只是装疯卖傻,但现在已经发展到了假装与世俗同流合污。
堀木正雄并从来就不是他真正的朋友,而只是他用来象征自己融入这个社会的外衣,同时也是那个时候叶藏给自己的一个支点——人在迷惘到惊慌失措的地步的时候,会抓住身边最熟悉的事物来充当自己一时的信仰,支撑自己度过那段难熬的时期。
而叶藏最熟悉的东西,除了内心的纯洁世界,就是自己与之对抗了多年的邪恶了,在内心的纯洁动摇的情况下,他自然而然的只能选择另外一个熟悉的东西,那就是“肮脏”。其实从幼年时期起,他就在站在两种势力之间左右为难,但那个时候,“肮脏”的东西力量远没强大到令他招架不住的地步。
但步入社会之后,这个“纯洁”和“肮脏”的天平开始向力量较强的一方倾斜。叶藏势单力孤,只能眼睁睁看着“肮脏”把自己的“纯洁”一点点蚕食。事实上蚕食刚开始的时候,叶藏就已经无法忍受,他不允许自己受到一丁点儿的玷污,所以一开始他就做出了选择——和恒子一起殉情。没有成功只是因为造化弄人。
叶藏的极度“放纵”是对他自己极度“自律”之后的触底反弹。叶藏仿佛以一人之力与整个世界对抗,结果可想而知。但这是他的坚持,他毕竟努力过,正如太宰治借叶藏之口在书中说:这是我对人类最后的求爱。
总结:其实每个人身上普遍的毛病,是人类共有的弊端,作者越发向往美好,就对这些丑陋的东西越发敏感恐惧,但是绝大多数的人是不会为了这种小事“大惊小怪”的。
很多人都只觉得《人间失格》阴暗潮湿和不堪卒读,甚至觉得大庭叶藏活得悲催窝囊,他的生活经历压抑又沉重。换个角度,爱有多深痛就有多深,正如他所说这是他对人类最后的求爱,事实上,他比任何人都向往美好的人性,比任何人都期待美好世界。
我觉得大庭叶藏应该是生活在共产主义社会的人,他在他们那个时代拍了一部叫做《回到过去》的电视剧,没想到拍剧的时候真穿越了,回到21世纪后,这里丝毫不纯朴的民风让他一分钟都过不下去,他觉得这里的人都很恶心,小时候,自杀是没有勇气的,直到长大成人,他再也无法容忍自己继续活在这样的世界上。于是屡次自杀,最终幸福的死去。
我们在阅读的时候,因为作者的写作技巧,代入感异常强烈,所以很多人看完很压抑,仿佛都跟着大庭叶藏经历了他的一生。
书如果写的越压抑和黑暗,其实读者的反弹就越严重,从书中回过神来后,就会越发明白,那是自己讨厌的生活,那是自己讨厌的人,那么潜意识里你会怎么做呢?就是成为更好的人。
丑陋越极端可怖,美好就越极致和令人神往。这是作者在用生命的代价作示范,给我们传递过来的正能量。
END.
感谢阅读!
我是一迪,一个爱看书、渴望表达自己、更热爱生活的年轻人。欢迎交流和评论~
其他网友回答:每个人做好自己尽最大努力把事做好!
日本的小说,如果是很负盛名的大部分我都看过,在我看来,日本近现代比较知名的小说都脱离不开“私小说”的范畴,也就是描写知识分子经历以及心理的小说,比如岛崎藤村《破戒》;夏目漱石《我是猫》《心》;田山花袋《棉被》还有这个太宰治《人间失格》(人间失格是日语表述,翻译成中文就是失去做人的资格,光看这个名字就够负能量了),可能是日本自古以来就有物哀的传统使然,对于生命的凋亡他们都异常的敏感,如果不信可以看看川端康成的作品《千纸鹤》《睡美人》,笔调是很颓废的,世人都知道的《古都》《雪国》之所以获诺贝尔奖,可能是西方人欣赏川端笔下纤细微妙的东方美的韵味,而且这两本书也没有那么消极,其实川端年龄越大之后写的作品越消极,不然他也不会吞煤气自杀了。再比如知名的作家三岛由纪夫,作品虽然具有阳刚的一面,但也是一种病态的自恋,最后他是死于自杀(刨腹来殉葬死去的军国主义),至于楼主问的问题的事主太宰治先生也是死于自杀,我们说文如其人,写出这么消极的作品,也难怪会选择这条不归路了(人间失格里最有名的一句话:生而为人,十分抱歉),我在这些作品里说实话实在看不到什么正能量。
如果非要说到正能量的话,就是在阅读了这些作品之后,知道人是如此的脆弱和孤独,所以更加珍惜现在所拥有的,人生有至阴至暗的所在,但我们也依然可以选择站在阳光下,虽然现实并不如意,但就如罗曼罗兰所说:“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在认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这就是我找到的正能量的东西。
日本民族性不缺礼义忠武士道精神,但很少有对仁的智慧。仁慈之心非竞争而来,是强者对弱者的磁爱与关心。发自内心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敬老爱幼温情脉脉的社会关系,社会就会有更多的宽容度,也就不会有日本社会,那么多的阴暗孤独和高自杀率。也是这种环境压抑的物质生活竞争环境,让日本诞生了一批太宰治这种,内心孤独压抑又敏感心思细腻的作者。
其他网友回答:我还真沒看过,谢谢诗友信任,不好回答,对不起了。
其他网友回答:如果说真的有什么正能量的话那就是在看完了叶藏的人生之后会让我们想活下去并且好好活下去。
作品中的叶藏从少年时期到中年一直都生活在压抑和封闭之中,但即便是这样他还是能打动我们,因为他能唤起我们的悲悯之心。每次看到叶藏自杀的段落我的心都会疼痛一下,恨自己不能去劝劝他,让他起码再试试活下去。
人间失格是太宰治的最后一部作品,叶藏也几乎就和太宰治本人一样,都是几次自杀对生活不抱希望,但如此怯懦颓废的太宰治也曾经写下过“我本想这个冬日就死去的,可最近拿到一套鼠灰色细条纹的麻质和服,是适合夏天穿的和服,所以我还是先活到夏天吧。”这样的句子,我想起码他在那一刻也是爱着这个世界的吧。
太宰治于1948年39岁时以自杀的方式终结了他觉得“充满可耻的一生”。我不知道在这之前他是否也穿着喜欢的和服在夏天出去游玩过,但我想如果可能的话我愿意在每个季节更替的末尾都送上一件适合下个季节的东西给他,好让他知道原来四季更迭中也能有这么多美好。保持一颗悲悯之心,怜惜弱者并且努力生活,这是我们能从作品里获得的很好的正能量。
没看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