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世界上,就存在二种东西,一是物质,二是意识。对这二种东西,人们有不同的看法。认为二者同时、平等存在的占极少数,认为其中一个是主导的人占绝大多数,这样就划分了唯心与唯物。
其他网友回答:划分是按一定的标准进行的,根据认识或研究的需要,不存在应该或不应该如何划分的问题。对同一类事物可作多次划分,例如,用性别标准可以把人分为男人女人(或者还有中性人),用年龄标准可以把人分为老人、小孩等等,用文化程度标准可以把人分为文盲、小学等等……但是,每一次划分只能也必需有一个标准。
对哲学的划分也是一样,例如以物质和精神的关系为标准,可以把哲学分为唯物唯物;以是否承认物质发展变化为标准,可以把唯物主义分为机械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等等。
其他网友回答:哲学根本就没有唯物与唯心这样的划分,只有中国才有这样的划分,至于原因,你懂的,我就不多说了。
至于哲学应该怎样划分,那不是你该操心的,因为这个谁说了也不算,说了也白说。
其他网友回答:用物质与意识何为第一性来区别这是唯物论思想者的划分方式,也就是说,唯物论和唯心论二元对立,只存在于唯物论者的意识当中,唯心论者从来不用这种划分法。
哲学思考的第一问题只能是对“存在”的追问,唯心论者则依据人类对“存在”的不断纵深思考,一般分为几个阶段,包括本体论、认识论、知识论、语意论。
这样来划分好处就是,可以更清晰的认知思想的过程,不用揪住一些人类永远无法说清楚的问题不放,让人类自己陷入迷雾困惑不已。
比如物质是什么?在爱因斯坦那里已经把物质解释为能量了,这好似进一步说明了物质的本质,但这又会引来新问题:能量是什么?可见这样纵深地追问下去是没有出路的,因为这样会造成无穷追问,看似是越来越清晰,实际是越来越复杂越来越迷乱,终将使得追问陷入不知去向何方的境地。
再比如意识是什么?毫无疑问,意识产生必须有条件,必须以物质作为意识存在的载体,必须以物质作为思考对象,那么意识是不是物质呢?电子被认为是物质,大脑中意识流也是生物电形式,当然就应该是物质;意识的对象也是物质。那么人们会问:意识怎么会和物质二元对立呢?它们的区别在哪里?
所以,唯物论和唯心论从来都只是一回事而已,从来不是二元对立关系,它们是人类认知“存在”的思考过程,是认知世界的不同深度或不同阶段而已。
很多人都说“哲学已死”,意思是说到了语意论阶段,人类已经不能继续纵深下去了,“反思”给了人类认知思想的方法,可“反思”并不是无所不能的工具,当人类通过反思自己的思想,进一步纵深认知存在后,却发现,并没有得到答案,反而是越来越茫然。于是又转到对语言表述系统的讨论里面,去讨论人类的语意系统是不是有问题,会不会是因为在表述过程中扭曲了自己的本意。实际上,就是对人类自身的逻辑系统讨论。结果是越说越乱,人们发现不论怎么追问逻辑也没有用,因为人们在用逻辑追问逻辑,这当然只能是没有结果的结果。
好了,中国当代出了一位大哲,他提醒人类“提出问题的思路,绝不可能是解决问题的思路”,这真是石破天惊的当头棒喝!是啊!一个问题的出现,是因为这里走不通了,被某种事物阻断了,要想解决问题,就必须另外选择一条通路,否则就是死结。
人类的逻辑是人类思考的工具,当然不能用这个工具解决这个工具本身的问题。好比我们用螺丝刀修理电器,螺丝刀是工具,现在螺丝刀出了问题了,能用螺丝刀修好螺丝刀吗?当然是不可能的!只能用其它的东西去修螺丝刀。
“哲学已死”的表述,就是承认人类思考的“螺丝刀”是有极限的,超越了这个工具的极限,这个工具起不到任何作用了,只能另外找其它办法才可以解决当前的困境。
我在其它文章里多次提到“新文化”类型。这个新文化类型,当然不是一百年前那个“新文化运动”了,那个已经变成了旧文化。今天全人类都面临着最新的信息高速互联状态的社会现实,这是所有人类都未曾有过的存在状态,在这个状态下对“存在”的重新解读非常重要。如果人类想要做到重新解读“存在”,必须另辟思境转换思路。谁先能找到这个方向,谁就将是未来人类文明的领军人物,那个把这种新文化作为自己文化类型的民族或国家,也将是未来世界的霸主与领头羊。
其他网友回答:首先,哲学划分为唯物和唯心,不是无意义的,这是哲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从朴素思辨到辩证法,人类的哲学正是通过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分别从两种不同的角度,看待世界与人生。
众所周知,从苏格拉底的辩证法开始,到柏拉图的客观唯心主义和亚里士多德的唯物主义,是西方哲学发展的真正启始。正是这个启始,让西方哲学保留了去权威化的发展传统,让哲学成为了哲学,而不是宗教。
严格来说,唯物主义哲学,并不就是真理,它是哲学在实证研究范畴内,达成的普遍共识,但不是绝对共识。因为,当实证哲学(即科学)发现,最终人类解释世界的一切方法、仪器、范式,都仅仅只是人类的方法、仪器、范式,它受制于人类的一切感官经验,即“人存原理”,那么,唯物主义,就成为了一种范畴事物,而非绝对存在。
那么唯心主义,则更加关注“人存原理”所带来的存在与精神结构,关注人本思想与存在现象,是解决和解答人类精神结构和精神特质的哲学。它是唯物主义在实证不可企及部分的思辨能力。
弥勒的《瑜伽师地论》,则是哲学在另一种范畴的划分,唯物唯心,皆为唯识。这就是唯识论对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统摄。
论曰:“…眼识所转,眼识境界,意识境界…”
诸如此类的表述,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其实就是告诉我们:我们眼睛看到的一切,只是我们的眼睛所处的“境界”和功能,而这个功能,也只是我们的大脑“能显”与“所显”的境界局限。许多人认为唯识论是唯心主义的,这是唯物主义者无知境界的的谬论。
若严格按照唯物主义标准,人是没有灵魂的,没有灵魂,也就没有精神,中华民族的“精气神”的传统表述,就没有存在的价值。
若严格按照唯物主义标准,外星人也并不会存在,因为,智慧与生命,被限定在地球标准了。
而若严格按照唯心主义哲学,物质发展就失去了意义,乃至航天宇宙探索等等事业,也没有了意义。因为,我们不管怎样探索,它也只能是在“人存原理”的境界之内。
唯物主义哲学会不会导致对人类精神的蔑视,从而将人当作无独立性存在的机器?这是有可能的。而唯心主义会不会导致物质发展停滞,人类安于现状从而自然走向毁灭?也是有可能的。
终极问题是:人类坚持唯物主义,能否阻止太阳系自然毁灭?或者让人类成为星际流浪者?意义又在哪里呢?若唯心主义哲学与唯物主义哲学的交叉部分:人存原理,是真理性的,那么,人类就算在太阳系自然毁灭之后,在星际穿越流浪,那么其是没有意义的。
另一个终极问题:人类为什么会在地球上睁开“意识的眼睛”?宇宙里,还有没有可能有另一种意识之眼?或者无数种意识之眼?
佛教似乎就是讲的这件事:它并没有讲造物神与上帝,它讲的,只是什么是“意识之眼”。
其他网友回答:【原创回答】什么时候哲学做过这样的划分,这种划分只是一个角度的看法而已。古希腊哲学说过有唯心唯物的划分吗?中世纪基督教哲学说过有这样的划分吗?近代经验主义说过吗?还是理性主义说过?
作为某一种流派的观点,这个划分是流派自身得以建立的合理性基础之一,在流派之内毫无疑问,是合理的,恰当的。不过如果把一个流派观点放大到整个哲学,则有背事实。唯心主义在西方哲学史上,就我记忆阅读所及,也就是谢林宣布自己的哲学是唯心主义的,顶多加上当代的心灵哲学,都不过是哲学中的一个小流派而已。唯物主义费尔巴哈宣布过自己是这样的哲学。列宁也坚持这样的定位。恩格斯也可以算是自称属于这个流派。现代科学哲学中好像有唯物主义科学哲学。
综上所述,无论这两个流派规模大小,但都不能证明整个哲学只有这样两个流派。实事求是的说哲学世界从古至今同样流派众多,众说纷纭。
最后,我觉得哲学世界,如果一定要划分的话,就依照哲学家们自己的定位为依据,这是首要的。其次给出研究者的划分,即把哲学家,哲学思想归入某种模式(后者属于评价范畴,无需事实是不是这样宣称的。)
其他网友回答:唯物唯心的划分:
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
物质与精神关系问题?
思维与存在关系问题?
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世界本原是物质的,精神是物质投影和反映。在物质与意识之间,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做用物质。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就是意识和物质的问题,即物质是本原,物质为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思维和存在是否有同一性问题:就是存在为第一性,思维第二性。在思维正确反映现实世界的观点时才会有同一性,也是可知论。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世界对人脑的反映,而客观世界独立于意识之外,意识具有能动性。
哲学体系的划分为:自然哲学、伦理哲学、政治哲学、时间哲学、先秦哲学、近代哲学等。
对物质本质看法的划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哲学。对世界所处状态的看法,是处静止的还是运动的状态来划分为:形而上学哲学和辩证法哲学。根据研究对象划分:自然哲学、伦理哲学、社会哲学、科技哲学、军事哲学、社会哲学等。
其他网友回答:哲学为什么要分唯物论或唯心论,归根到底还是理学,人人心中都有一杆称,只是有反应快慢之别,反应快的人做错马上就反思回头,有些人做错了要几年才知自己做错了什致一辈子才知道错了才回头,如法庭是按条条匤匡来定刑罚的,为什么又有道德法庭加进去,这就是唯物与唯心的同时合理地存在于社会,二者并不冲突,道家的道经德经就是此理,就里有道理的情况下,要将心比心,不能得理不绕人。
其他网友回答: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是思维和存在为本源,物质是本源、先有物质、后有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应。唯心主义、意识是本源,意识后有物质,而是意识决定物质。两者之间是根本对立的哲学。
其他网友回答:哲学划分为唯物和唯心是西方哲学史存在的历史问题的对立性的一个方面。按大自然规律现象的存在因素,唯物的发展规律现象很少存在有对立性,多数为螺旋演变性,而人为的唯心意识时刻都是存在有对立性的思维意识。在宇宙中的物质变化过程中存在的以物质为基础的变化过程自然规律现象中,在不参入人类的意识过程中物质变化过程中的自然规律现象于然存在着的理论现象,也可以说其它生命之物也能够进化总结出这样的理论,这一点是实质问题,只有时间(时空)差的问题。唯心主义者永远存在或多或少地加入了个性化问题,这是不可否认的。从历史的总结上告诉我们哲学之路永远都有新的路子新的方向可行,这条路上应该尽量减少人们对个性化的偏面而逐渐走向共性同享的真正之道,才会有新的哲学之路论证的可行实质性,我们人类向往的哲学之路应该是普遍性地被大体的人民大众所接受与实用性,而不是高墙上挂着的看模,应将哲学理论用于实处,我们各项事情事业才会少走弯路冤枉路。哲学推理是我们人类不断创新的新课程,我们人类在同一个地球上生存,对立与敌对是哲学之路的时间短渐极限性或许死亡之路,哲学之路应该存在着共存、共享、共利益、共进化的逻辑推理,而不是唯心个性的一时之胜的打倒表现的对立性。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者的划分的意义越来越显得不哪么重要了,实用主义者以代替了。物质之性永远存在于包涵、演变、前进的大周期变化后进层进取,物质的变化过程永远都是螺旋性地进化着,任何唯心主义者都是无法抗拒的,包括人类自己。唯物主义的新的理论辩证~物质变化过程中的空间范围反过来约束了辩证物质变化过程中的真是属性,才是我们用之有道的真理!谢谢大家。
下一篇:传统文明是否已不适用于现代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