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死后,刘禅为什么抄他的家?
01-30
0

看了某些回答,答主心里真是有无数句“XXX”,硬生生憋了回来,谁告诉你们,刘禅抄了诸葛亮的家?

在自媒体发达的今天,不少半瓶醋为了博眼球拉流量,硬是无中生有,搞出了许多耸人听闻的说法,比如这个所谓的刘禅在诸葛亮死后对其抄家。还说的有鼻子有眼,大意是说诸葛亮辅政时,刘禅一直被压着,所以一等诸葛亮去世就展开报复。

公元234年,诸葛亮北伐期间病逝于五丈原。遵照他的遗言,人们将他埋葬在汉中定军山。在《三国志》里有这样一段记载:

初,亮自表后主曰:“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 。”及卒,如其所言。

我想,只要上过初中的朋友,都不难理解这段文言文的含义。诸葛亮在生前给刘禅上过一封表,告诉自己家里的产业有多少,特地表明态度,家里钱够用了,子孙吃穿不愁,让刘禅将来不用特别照顾自己。

诸葛亮为何要上这封表呢?很简单,就是不想奢侈。

按照汉三国时期的惯例,重臣死后,皇帝往往要给很多优厚的待遇。比如西汉宣帝时霍光去世,宣帝除了赐物,还允许以超规格的黄肠题凑来埋葬他。以诸葛亮的身份,如果遵循常例,自然也会被优待。

但是蜀汉底盘小、财力薄,连年征战,耗费巨大,所以诸葛亮这个渴求,完全是基于现实的考虑。

《三国志》记载,诸葛亮下葬时“因山为坟,冢足容棺,敛以时服,不须器物。”他确实采用了薄葬,连专门的寿衣都没有准备。

至于诸葛亮的家产,在他死后得到了验证,确实如同他自己所说。可是,史书连一个字也没提到“抄家”。

但正是这个,被一些人故意理解为刘禅对诸葛亮抄家。

难道说,了解一个大臣的家产,只能通过抄家吗?

诸葛亮犯了什么罪过,以至于要被抄家?

其实在古代,官员死后家产“曝光”的例子很多,这并不难操作,皇帝如果想要了解,只需要派个人打听打听就是,何须抄家呢?抄家是对付罪臣的,比如《红楼梦》里的贾府。

然而,诸葛亮死后得到了美好的谥号——忠武。他的儿子诸葛瞻当时只有八岁,继承了爵位,等他长大以后,刘禅把公主嫁给他,还不断重用他。假如说,刘禅真的对诸葛亮有这么大的仇恨,这些行为不是给自己埋雷吗?

对于那些不尊重古人、不尊重历史的造谣者,真想替诸葛丞相射你几连弩。

其他网友回答:

这个题目问得有点“过”了,刘禅根本没有抄诸葛亮的家。古代抄家可不是一个简单的惩罚措施,一般都是犯了一定大罪的人才会被抄家。如果诸葛亮被抄家的话,也就意味着诸葛亮会背上一项严重的罪名,那么诸葛亮的子孙后代也将背上罪名。

诸葛亮去世之后,诸葛瞻承袭了诸葛亮的爵位,成为新一任武乡侯。诸葛亮去世之后,诸葛瞻的仕途并没有受到任何影响。后来,诸葛瞻还娶了公主,仕途上一帆风顺,深得蜀中老百姓爱戴。

其实所谓的“刘禅抄诸葛亮的家”只是一个误会,历史上根本没有这件事。刘禅并没有“抄”诸葛亮的家,不过刘禅确实曾经派人核查过诸葛亮的资产。

诸葛亮在世期间,蜀汉大权实际上掌握在诸葛亮手中。蜀汉政权事无巨细,都由诸葛亮裁决。史称:

建兴元年,封亮武乡侯,开府治事。顷之,又领益州牧。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

从公元223年到公元234年,诸葛亮一直掌握着蜀汉的实权,诸葛亮在此期间也进行了五次北伐。诸葛亮不仅掌握着国家大权,而且还是一个非常正直、清廉等的典型模范。诸葛亮被称为是千古贤相的典范,也被称为千古一相。诸葛亮个人品德等方面也非常高尚,是一个“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人,也是一个大公无私、刚正不阿的人。

诸葛亮虽然身居高位,掌握蜀汉大权,但是却没有“攒下”多少家资。诸葛亮曾经上表给刘禅说:

“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羸财,以负陛下 。”

诸葛亮临死之时,也保持了自己清廉一生的品格。诸葛亮遗命要求薄葬,坟冢只要求能容下棺椁,陪葬品就是平时所穿的衣物。

做为大权在握的丞相,家中只有这些资产确实有些“寒酸”。诸葛亮去世之后,刘禅在某些别有用心之人的撺掇下,不相信诸葛亮掌握国家大权这么长时间,真只有这么一点家资。刘禅命人去到诸葛亮家中核查诸葛亮的家资。诸葛亮的家资果然就像诸葛亮上表所说的那样,真的没有多余的家资。

刘禅所派之人一无所获之后,非常震惊,也非常生气。诸葛亮掌权期间,刘禅一方面将大小事务交给诸葛亮,另一方面也对诸葛亮专权有所不满。刘禅觉得诸葛亮专权应该会有一些私心,也不太相信诸葛亮真得那么大公无私。

刘禅派人证实诸葛亮家中确实没有多余家资之后,才彻底意识到诸葛亮真得心中没有杂念,真得只是想辅佐自己北伐中原。诸葛亮确实一个非常难得贤相,是一个真心实意辅佐自己的忠臣。

诸葛亮已经去世,刘禅也彻底掌握了国家大权。刘禅也证实了诸葛亮是一个大公无私之人之后,刘禅此前对诸葛亮专权的种种不满也随之消失。刘禅对待诸葛亮之子非常不错。

诸葛亮去世之时,诸葛瞻年仅八岁。诸葛瞻十七岁之时,刘禅将公主嫁给了诸葛瞻,封为骑都尉。在古代,迎娶公主绝对是一项非常荣耀的事情。刘禅能将公主嫁给诸葛瞻,足见对诸葛瞻的重视与宠爱。刘禅之所以如此看重诸葛瞻,自然因为诸葛亮的原因。此后,诸葛瞻又被升迁为林中郎将、射声校尉、侍中、尚书仆射、军师将军等,仕途上一帆风顺!

刘禅“查阅”诸葛亮的家资,厚待了诸葛瞻,算是对自己的错误做出了“弥补”。不过我们也可以从中看出古代君臣的微妙关系。

诸葛亮如此忠心耿耿地对待刘禅和蜀汉政权,一生清廉、无家资,一生处事谨慎,最终也被刘禅怀疑。更不用说那些那么功高震主,又不懂勤勉自俭的功臣。

从诸葛亮这件事也可以看出辅命大臣处境的尴尬。比如,霍光这样的辅命大臣没有处理好和皇帝的关系,没有注意防范、教育霍氏子弟,结果遭致家族被诛灭。

古代社会,像诸葛亮这样大权在握的丞相,最后能够得到善终,子孙后代也能得到善终的例子不是太多。能够得到善终,也算是对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大公无私”、“清廉”,最好的回报。

其他网友回答:

刘禅对诸葛亮是非常尊敬、信任和配合的,而且是旗帜鲜明的绝对维护他。至于抄家一说,史无记载,它是史料误读,也有可能是谗言或间谍造谣。但这不能反映刘禅和诸葛亮的整体关系。这从大量的史料就可以看出来。

一、刘备白帝城托孤诸葛亮

1、刘备讨伐东吴夷陵兵败

公元219年12月关羽败走麦城,被东吴俘虏并杀害,刘备悲从心生,一直耿耿于怀。两年后,公元221年刘备称帝之后的7月份,刘备决意为关羽报仇东征伐吴。

他亲率军队攻打东吴,结果在夷陵兵败,四位军师两死两降,一大批久经征战的老将或病死或阵亡,4万精锐损失殆尽,蜀国元气大伤,血本无归。

孙刘联盟彻底撕破脸皮,并大打出手,两败俱伤。而蜀国更是从政治、经济、军事上遭受了巨大的挫败,内外交困,十分危难。刘备也急火攻心,恼羞成疾,一病不起。

2、刘备白帝城托孤

公元223年6月,刘备病危,托孤诸葛亮。他对诸葛亮说:“如果你看阿斗是个当皇帝的料子,你就辅佐他,如果他不是个当皇帝的料子,你就自行取代吧。”诸葛亮哭着说:“我一定尽我所能去中兴大汉,为了大汉竭智尽忠,直到死那一刻。”另外,“你也不必担心幼主,他生性仁厚,将来一定能成为一名仁慈的君主。”

《三国志》记载:“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君臣肝胆相照,不忘初心,矢志不渝。《三国志》记载,刘备给刘禅的遗诏中有这么一段话:“射君到,说丞相叹卿智量,甚大增修,过于所望,审能如此,吾复何忧?勉之,勉之。”诸葛亮在《与杜微书》中评价刘禅说:“朝廷年方十八,天资仁敏,爱德下士。”

刘备更是拉着刘禅的手说:“我死后,你们兄弟要像对待父亲一样对待丞相,至于你,就当让你与丞相一同共事而已。”、“不要认为坏事很小就去做,不要认为好事很小就不去做。”可以看出,刘备教刘禅不是怎么做好帝王,而是最大限度教他如何做一个好人。

这句话“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流传千古,只要是“善”,即使是小善也要做;只要是“恶”,即使是小恶也不能做。千百年来一直都是我们永远铭记于心的做人原则。

《三国志》记载刘备让刘禅兄弟拜诸葛亮为父:“吾亡之后,汝兄弟父事丞相,令卿与丞相共事而已。”《刘备敕刘禅遗诏》:“---丞相叹卿智量,甚大增修,过於所望,审能如此,吾复何忧!勉之,勉之!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於人。汝父德薄,勿效之。---”《三国志·蜀书·先主传·注》记载:“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汝父德薄,勿效之。可读《汉书》、《礼记》,闲暇历观 诸子及《六韬》、《商君书》益人意智。”

3、诸葛亮面临的形势

刘备死后,诸葛亮面临的形势正如他在《出师表》所说,“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荆州被东吴夺去,巴东部分陷于曹魏,成都汉嘉郡、益州南部四郡都在闹反叛独立,版图与最鼎盛的219年相比,损失超过一半。而且与东吴的联盟彻底决裂,北边曹魏时刻伺机来攻;朝堂上派系纷争,投降派上疏进谏不止,蜀国上下人心惶惶。诸葛亮真是“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国家到了风雨飘摇的危机时刻。

二、诸葛亮国逢危难辅佐刘禅

1、诸葛亮精心辅佐刘禅

失去荆州,关羽被害。刘备兵败身死,打乱了诸葛亮的分兵两路进攻中原的隆中战略思想,也使诸葛亮心中的梦受到了严重的挫败。诸葛亮强忍悲痛,辅佐刘禅继位,自己以丞相兼益州牧,全面担起治理蜀国的重担。

《三国志·诸葛亮传》说:“建兴元年,封亮武乡侯,开府治事。顷之,又领益州牧。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

刘禅继位时只有16岁,诸葛亮实际上是最高执政者,面对内忧外患,千疮百孔的局面,诸葛亮事必躬亲,对内 ,理顺内部各种利益集团之间的矛盾,乱世用重典,坚持奖善惩恶,大力整顿史治,稳定内部,发展生产。对外,解决少数民族关系,修睦联盟。

“西和诸戎,南扶夷越”,亲自率军平南中,攻心为上,兵战为下,用严明的纪律和良好的作风感动少数民族,收降孟获,平定南中。

他对外坚持既定外交战略,派人修复孙刘联盟。三国志·邓芝传》记载:“丞相诸葛亮深虑权闻先主殂陨,恐有异计,未知所如……乃遣芝修好于权。”

短短五年时间,诸葛亮大力发展农业,发现经济,发展军事,注重教育,赏罚分明,内平南中,外恢复孙刘联盟,精心辅佐幼主,事必躬亲,从不懈怠,兢兢业业,使蜀汉国力日益壮大。

2、诸葛亮继志北伐

为完成先主刘备的遗愿,为落实《隆中对》战略决策,公元228年到234年间,诸葛亮率领数万五次铁血北伐曹魏。但屡败屡战,最后积劳成疾病死五丈原。不得不说刘备和他的跟随者、继承者,都是坚定的贯彻了刘关张桃园结义的誓言纲领,“上报国家,下安黎庶”和三顾茅庐定下的国策《隆中对》。

他们心无旁骛,近乎浪漫痴狂的为着梦想不断地奋斗着。诸葛亮的五次北伐都经过千方百计的计算和论证,想方设法将损失降低至最小,或者以最小的代价谋取最大的利益。留下了厚实基础为刘禅蜀国继续存续延长了三十多年寿命。刘禅的三十多年也是继承父辈政策,直到灭国也基本没有违背父辈的理想。

诸葛亮立志做一个匡扶明主,济世安民、定国安邦立不世功勋的人!一生辅佐刘备十七年,辅佐刘禅十一年,前后共28年,感恩知遇,“士为知己者死”,“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临死还上表报告自己的财产,直至积劳成疾,病死在五丈原。他的谋略与忠诚,留名千古,令人折服敬仰!

《诸葛亮传》“今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三、刘禅继位后的作为

1、诸葛亮死前刘禅的作为

刘备白帝托孤,将蜀国的最高管理大权交托予诸葛亮,给刘禅的定位也就是一起和相父共事,学习而已。刘禅继位后,坚定不移地按照刘备的训示执行,全力支持相父诸葛亮执政。

《三国志·诸葛亮传》记载:“---丞相亮其悉朕意,无怠辅朕之阙,助宣重光,以照明天下,君其勖哉!”亮以丞相录尚书事,假节。张飞卒后,领司隶校尉。《三国志·诸葛亮传》先主诏敕后主曰“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建兴元年,封亮武乡侯,开府治事。顷之,又领益州牧。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

可以看出,早在刘备称帝之前诸葛亮就总揽政务了,每次刘备外征,诸葛亮就是坐镇城都,为刘备提供源源不断的后勤保障。刘禅继位后一如既往,按照父亲的做法执行,而且为诸葛亮行使职权创造便利条件。

《魏略》记载,刘禅即位后曰:“政由葛氏、祭则寡人”

刘备对诸葛亮非常信任和器重,早就已经主动全权赋权诸葛亮总揽政务的权力,刘禅也就是继承父训全力配合,支持诸葛亮执政。

2、诸葛亮死后刘禅的作为

(1)为相父治丧、立祀。

公元234年,丞相诸葛亮去世后,刘禅白色丧服一身缟素,下令举国哀悼三日。有个受诸葛亮处分的官员李邈,却上书称:“诸葛亮倚仗强军,狼顾虎视,独揽大权,是对国家和社稷的重大威胁。如今幸好他死了,边疆战事可以停止,皇室宗族可以保全,全国上下都为此感到欢庆。”刘禅接到此奏后,当即将李邈下狱处死。

《华阳国志》“十二年,亮卒,后主素服发哀三日。邈上书曰:“吕禄、霍禹未必怀反叛之心,孝宣不好为杀臣之君,直以臣惧其逼,主畏其威,故奸萌生。亮身杖强兵,狼顾虎视,‘五大不在边’,臣常危之。今亮殒殁,盖宗族得全,西戎静息,大小为庆。”后主怒,下狱诛之。”

《三国志·诸葛亮传》“景耀六年春,诏为亮立庙於沔阳。---今若尽顺民心,则渎而无典,建之京师,又偪宗庙,此圣怀所以惟疑也。臣愚以为宜因近其墓,立之於沔阳,使所亲属以时赐祭,凡其臣故吏欲奉祠者,皆限至庙。断其私祀,以崇正礼。---”

刘禅为诸葛亮立庙祭祀其实是违背礼法的,是违背君臣伦常的,但他就是做了,就是要让后人永世铭记祭奠他的相父,这说明诸葛亮在刘禅心中就是父亲般的地位。

(2)旗帜鲜明维护诸葛亮的地位

司马懿北伐时,押粮官苟安因好酒而误了送粮的期限,被诸葛亮责罚,接着投奔了司马懿。司马懿派他到刘禅身边散布谣言,说诸葛亮有怨恨刘禅的意思,想自己称帝。刘禅信以为真,下诏召回诸葛亮,诸葛亮无奈班师,错失了北伐的大好时机。

刘禅是非非常分明,他也曾因误听信谗言,中了曹魏的离间计,害得诸葛亮北伐功败垂成。他非常懊恼和后悔,也坚定的总结和吸取了教训。所以在攻击倒算相父的问题上,他是旗帜鲜明的绝对维护诸葛亮,也对外来奸计格外提防。所以,有人说诸葛亮贪墨,他就用事实给予强有力的回击。

《三国志·诸葛亮传》“初,亮自表后主曰:“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馀饶。至於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於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馀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及卒,如其所言。”

“及卒,如其所言。”实际上就是对有人馋害诸葛亮的事实回击。就是对相父诸葛亮一生“廉洁奉公、忠心耿耿、赏罚分明,致力于兴复汉室,为蜀汉可谓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品行的坚信。而不是所谓的“抄了诸葛亮的家。”

(3)维护诸葛亮的既定政策

用人方面,一切按照相父的嘱咐办理。

《三国志·蒋琬传》“时新丧元帅,远近危悚。琬出类拔萃,处群僚之右,既无戚容,又无喜色,神守举止,有如平日,由是众望渐服”

任命丞相长史蒋琬被任命为尚书令、假节、益州刺史。后来又大将军录尚书事、开府、加大司马;蒋琬之后,司马费祎接班尚书令,后又接任大将军,接替蒋琬主政;之后,是军需官吕乂接班尚书令;姜维受任大将军,继续北伐。

(4)恩待诸葛亮后人

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17岁时,刘禅将自己的公主嫁给他,并累升他的官职,最后都把大权相托。

年十七,尚公主,拜骑都尉。其明年为羽林中郎将,屡迁射声校尉、侍中、尚书仆射,加军师将军。景耀四年,为行都护卫将军,与辅国大将军南乡侯董厥并平尚书事。瞻督诸军至涪停住,前锋破,退还,住绵竹。艾遣书诱瞻曰:“若降者必表为琅邪王。”瞻怒,斩艾使。遂战,大败,临陈死,时年三十七。

综上所述:在诸葛亮生前刘禅只做礼仪性事务,全力配合和支持诸葛亮治理蜀国;诸葛亮死后更能遵照他的遗训,重用他培养指定的接班人蒋婉、费袆和姜维并且继续北伐。在位30多年,刘禅始终继承父辈的理想,尽自己能力去支持和实现它。怎奈个人能力和实力真不足以支撑这个丰满的理想。但刘禅是非常有人情味的好人,他和诸葛亮的帝相情谊整体看是全始全终的。

这个历史给我们的启示:就是评价一个历史人物,需要用其具体言论、行为评述其是非功过,只有史实正确、详实,才有可能史论结合正确地评价一个历史人物。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为历史正名,还其尊严。

图片来自于网络,欢迎评论、点赞。

其他网友回答:

大家好,我是阿柴历史笔记。

诸葛亮是刘备生前身后的追随者,在蜀汉王朝的地位仅次于刘备,刘备生前也是对他言听计从。三顾茅庐才请出这个隐居南阳卧龙岗的隐士高人,蜀汉的存在几乎靠诸葛亮一人之称。刘备死后,在西蜀施行各种惠民政策,以及剿灭一些少数民族才换来西蜀政权的稳定。那为什么诸葛亮生前刘禅“相父相父”的叫着,死后却有抄家之举,我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

刘禅对其父刘备旧部的畏惧

长坂坡一战,赵云千军万马之中救出了刘禅,其父刘备抱摔阿斗,声称差点损失我一员大将。

要知道刘备和赵云原本就是旧相识,其间关系不亚于关张二人,后世传唱的刘备摔阿斗-收买人心并不一定是真实的情况。刘禅后来肯定知道赵云长坂坡救他之事,对赵云又俱又怕。

白帝城托孤

“朕自得丞相,幸成帝业;何期智识浅陋,不纳丞相之言,自取其败。悔恨成疾,死在旦夕。嗣子孱弱,不得不以大事相托。”

白帝城托孤可以看出刘备托付诸葛亮以大事。刘备死后,诸葛亮等一干旧部包括赵云,关羽张飞的儿子是刘禅的保命军团。刘禅不一定这样想,这些人是自己的叔叔辈,况且手握军权,自己没有可靠的亲信,一个人孤掌难鸣,可能就在这个时候刘禅就埋下了对诸葛亮一干忠臣的仇恨,毕竟刘备死后诸葛亮是蜀汉的实际掌控者。

有蜀王之名,无蜀王之权

刘备死后,诸葛亮立马修书跟东吴和好。果然在利益面前,仇恨不算什么,毕竟西蜀没有应对曹操,孙权的实力,曹操势大,可以说是缓兵之计。刘禅心想,诸葛亮不报父仇,却去求和,怎么对得起自己的父亲。后来退居西蜀之后,诸葛亮施行一干惠民政策,大兴屯田,操办军械,得到西蜀百姓的民心,刘禅表面支持,内心不定在想会不会将自己取而代之。诸葛亮抓军事,经济大权于一身,手下将领更是对他敬佩不已,都愿意听从他的号令,刘禅实际上处于被架空的状态。表面的尊敬已经变成内心的痛恨了,他痛恨诸葛亮的才能,痛恨他说什么自己都无法反驳。

胸无大志,宠信宦官

退居西蜀之后,刘禅表面当着自己的皇帝,但从不干皇帝的事,所有政务都要诸葛亮一手抓。自己的不脚踏实地变成了对他人才能的痛恨。一天天的歌舞升平,感觉不到蜀汉的危机。身边还有几个拍马屁的宦官,给他输送一些诸葛亮的坏话,真是天妒英才啊。

诸葛亮前后《出师表》多次强调的“亲贤臣,远小人”完全当成耳旁风啊,自古以来多少帝王都是因为宠信宦官落上昏君之名啊。

确立统治地位,杀鸡儆猴

诸葛亮死后,刘禅难免心里会有高兴心里,这个整日对我约束的人走了,想自己统治一下蜀汉,彰显一下魅力,巩固一下刘家的政权。诸葛亮生前他不敢动,死后是各种操作,自己是真的能作。诸葛亮的抄家一方面是他彰显一下自己还是不是蜀汉的统治者,另一方面诸葛亮旧部很多,试探一下这些人是否忠心,结果如他所愿。

为自己的以后做打算

蜀汉没了支撑住,自然会走向灭亡。诸葛亮的才能他也知道,原想诸葛亮能帮自己统一天下网,虽然没有实权,但是也会过的很幸福。若以后无论是魏国还是东吴称霸天下,自己好歹把自己的拥护者抄家了,投降的话也不失为一种得到荣华富贵的办法。

显然刘禅并不是没有一点算计之心,我个人认为他在抄诸葛亮家的时候可能就想到自己以后的处境,乱世之中,他只想偏安一隅。

无论从哪个角度考虑,刘禅抄诸葛亮的家就是为了自己的统治和自己想要得到的荣华富贵。

其他网友回答:

一个人再完美,也会有人恨他,骂他。

诸葛亮在世时,位高权重,明察秋毫,这就挡了不少歹人的财路。

不仅如此,诸葛亮还天天在刘禅面前唠叨,要他亲贤臣,远小人。你说宦官黄皓这些人气还是不气?感觉自己损失了好几个亿。

好不容易挨到诸葛亮驾鹤西去,反攻倒算的机会终于来了,撕咬是必然的,于是一帮腌臜奴才疯了似的扑了上去,抄家!

这刘禅虽然长了个大脑瓜子,但里面水太多,瓤子太少,经不住身边几个佞臣忽悠,稀里糊涂的就下了旨。

有人说刘禅聪明。我不敢认同。

诸葛亮去世后,他本性大暴露,起初不早朝,后来干脆直接不上朝,而宦官黄皓也投其所好,成为了当朝红人。

其他网友回答:

诸葛亮,我们都知道是三国时期的一个非常著名的人物。随着三国演义的这部小说的传播,诸葛亮的神机妙算也深受中国人们的喜爱。乃至于在整个亚洲都有着非常高的名气。可令人纳闷的是,这么一个为蜀汉恪功职守的忠义之士。在他死后,本应该受到整个朝臣的祭拜。耐人寻味的便是,刘禅并没有做出这个举动。还下令抄了诸葛亮的家,那么这到底是为什么才使得刘禅做出此等举动呢?

我们都清楚刘备在临终前,将自己的儿子刘禅托付给了诸葛亮。而诸葛亮也一直没有辜负刘备的嘱托,尽心尽力的帮助蜀汉以及刘禅来辅佐朝政。但是诸葛亮的举动却并没有得到刘禅的感激,反而变得越来越讨厌诸葛亮。虽然表面上刘禅一直对他毕恭毕敬,但是内心还是非常不服这么一个人的。我想不管是谁来做这个皇帝身边有这么一个强势的权臣,心里都会有着不舒服的感觉吧。所以,也导致在诸葛亮去世之后,刘禅做出了这两个决定。

这第一个便是在诸葛亮死后,刘禅下令了一项规定,就是不让大家去为他奔丧。而我们中国也一直讲究着一个道义,叫做死者为大。不管在生前与他有着什么深仇大恨,毕竟人家都已经死了,也应该去放过人家一马。可是即便如此诸葛亮在去世之后,本应该受到大家为他戴孝奔丧的。况且他还在蜀汉有着如此高的声望,当时蜀汉的儒将大臣谯周得知此事也立马前去为诸葛亮奔丧。但谁也没想到的是刘禅突然下达了一只密诏,就是不让大家为他奔丧。

当然很多人也认为刘禅这项举动,并不是针对诸葛亮。因为大家都知道,诸葛亮此人神机妙算,倘若要是蜀汉失去了这等将才,那么他的实力可就相对于损失了一半。刘禅就是因为害怕这一点,让魏国知道了的话。会使得曹魏因此发起攻势,这也是为了保险起见才让他下令禁止的,其目的也不过就是防止被魏国利用这一点罢了。

这第二项举措便是,在当时诸葛亮死后,老百姓们都非常希望能够为他建筑一座祠堂。甚至拟定万名书交给刘禅,希望得到刘禅的同意。可是刘禅并没有对此作出举动,而这也非常的正常。按照当时汉朝的规定,只有身为帝王,死后才有这项权利能够建造祠堂。可是诸葛亮在当时虽然声望很高,担任的也只不过是丞相一职,自然没有这项专利。不过在后来发现底下的民众哀怨声越来越重,奈何没有办法也只能够为期修建了这么一座。

可是刘禅虽然做出了这项举动,但是他一直内心当中还是非常的不服气。便做出了另外一件令人羞耻之事,他下令让自己手下的将士去抄了诸葛亮的家。而他的目的也不过是想要让诸葛亮身败名裂。希望能够在他家中找出一些贪赃枉法的证据,让他永世不能翻身。但是出人意料的却是诸葛亮的家中,并没有出现他所料想的结局。相反诸葛亮的家里可以说与当地的平民百姓没有任何差别。过得日子也是十分的清贫,不难看出,诸葛亮确实是一个廉政的官员。

无独有偶,兢兢业业为大明江山付出一辈子的万历年间首辅张居正死后也被他辅佐一生的主人、学生万历皇帝抄家治罪。我们仔细翻看史书可以发现刘禅和万历都有着相同的成长经历。年少之时身边都都有一位全能型的辅政大臣相伴左右,他们能力超群,威望崇高,在朝中的权利甚至大于皇帝,虽然都没有篡位谋权之心,但实际都在行使皇帝的权利。哪怕是皇帝见到他们都要畏首畏尾,这种情况在皇帝年幼的时候还能风平浪静,但随着年纪的成长,思想的独立,他们的压抑感和叛逆之心就会越来越强烈,虽然因为某些政治原因隐忍不发作,保持表面的平静,但一旦谋臣逝世,皇帝独自掌权,就会让他们内心压抑和隐忍极度的膨胀和爆发,往往矫枉过正,做出一些偏激的事情。




其他网友回答:

抄家?那诸葛瞻为啥后来还能统领大军呢?真的是刘禅发善心把他从老家接出来了吗?

其实这个东西大家一看就知道是谣言,但如何确信这就是谣言,那很简单,找一个参照物就可以了!这个参照物是什么?就是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但是想想很简单,如果我真的把诸葛亮的家被刘禅抄了,这样一个命题确立的话,那为啥诸葛瞻后来还娶了刘禅的女儿?而且还在朝中担任要职,包括他最后死的时候,他也说自己内不能治黄浩,外不能制姜维,证明他在朝廷之中是有地位的,这是一个被抄了家的人会出现的情况吗?

讲道理,刘禅绝对不会傻到把诸葛亮的老家给抄了!

分两种情况,第一,他是聪明的,当然这种可能性几乎为零,为啥他的笨,他蠢,这一点是事实!否则,黄皓这个奸人是怎么爬起来的?汉中是怎么丢的?大家一清二楚,但我们设定前提他聪明聪明就不会去动诸葛亮!

首先,诸葛亮在蜀国具有很高的声望,这几年内,政治理,对外北伐可以说积累了无数的名望和声誉,此时动诸葛亮和他的家人简直就是自找死路,那动摇了自己国人信仰的根基!无论如何,你要抹黑诸葛亮,你就必须得要在北伐,(今日头条漩涡鸣人YY首发于悟空问答)在国家。属性的问题上面较真儿,为啥诸葛亮维护的是刘氏的江山,维护的是刘备子嗣在蜀国的地位!如果你否认了住了,等于把这两条一起否认,没人能择的干净!

第二点,刘禅是笨的,确实他就是笨的!这人在诸葛亮死了之后,禁止蜀国百姓前去祭拜诸葛亮,一定程度上面,也算是一定程度抵制了诸葛亮!

但是越是笨的人,越是蠢的人,他越知道疼,越知道怕,只要稍微身上划上一个小伤口,整个人就会大喊大叫一整天,一旦动了诸葛亮,那么未来将会面对着来自于荆州方向,来自于蜀国,南方等等一些人的围攻!尤其是姜维这个诸葛的徒弟,那对于刘禅是怎么看的?所以等到他把诸葛亮的声望压下去,想进一步动手,他会发现一旦动手会有很多问题!甚至于自己会流血,自己会面临刀兵,那刘禅那个胆子还不得跪在地上喊爸爸!

所以他不敢这么干,除非第三种可能性,刘禅疯了,但实际上他没有走到这一步,很多人就把封了和蠢了两个命题给他搞火了,结果证明刘禅没有疯,所以他不蠢这样一个问题!

其他网友回答:

看到这个问题的时候,在下的眼前,仿佛狂奔过一群神兽。这谁说的?刘禅什么时候抄了诸葛亮的家?这么乱讲,陈寿和罗贯中的棺材板都要压不住了呀,不怕他们夜里来敲门?

真实历史中,刘禅和诸葛亮的关系一直挺好。

虽然刘禅有个外号是“扶不起的阿斗”,可实际上并不是那么回事儿。刘禅也许不是刘彻那样雄才大略的君主,也不是刘秀那种中兴之主,但他的智商,在三国继承人中可以排在前列。

他非常注意与诸葛亮的相处,从一开始就对诸葛亮十分尊重,把他当作长辈而不是臣子。两人的君臣相得,让蜀汉高层得以稳固,让困境中的蜀汉挺了下来。

当时的蜀汉挺难的,刘、关、张都死了,很多中层将领也在关羽发起的襄樊之战,以及刘备发起的夷陵之战中战死,这两场战役还损失了7万以上的精锐士兵。更严重的是,蜀汉的建立,更多是基于刘备的个人威望,他一死,民心顿时乱了。

蜀汉得以度过危机,诸葛亮自然是首功,但也不能忽视刘禅的作用。如果他是昏庸之主,诸葛亮在前头忙,他在后头扯后腿。大家想想会有什么后果。

在政事上,刘禅其实不赞同诸葛亮数次北伐,认为这会影响到蜀汉的经济发展。这也是后世很多人的看法,有其道理。但诸葛亮北伐本就是为了以攻为守,守住风雨飘摇中的蜀汉政权。

换言之,诸葛亮在向各方势力显示蜀汉的不好惹,让他们不敢轻易进攻蜀汉。

固守一方,默然发展。这是在太平时期才能做的事,身处乱世,想安安静静躲在角落成长是不可能的。刘表势力的崩盘,已经证明了这一点。如果当初刘表早点入局,刘家不至于有此结局。

蜀汉却比刘表那时候更危险,因为就处在东吴身侧,这位盟友随时有可能露出獠牙。唯一的办法,就是展示自身的军事实力。因而诸葛亮的北伐虽然没能平定中原,却让蜀汉政权得以存活。

刘禅的难得之处就在于,他也许不理解北伐的意义,不认同,但他知道和诸葛亮站一条战线的重要性。没有明确反对,尽力支持诸葛亮。君臣一体,方能保得蜀汉平安。

诸葛亮去世后,刘禅在没有他扶持的情况下还当了29年皇帝。这足以证明了刘禅不蠢,既然不蠢,自然不会做出抄诸葛亮家这种蠢事。

在蜀汉,诸葛亮的名声和刘备一样大,甚至比他还要好。别说刘禅不恨诸葛亮,哪怕对他恨得要死,只要有一点理智在,也不可能这么对待他,那等于与民为敌。

【我是一粒沙,喜欢就关注我吧!】

其他网友回答:

刘禅,也就是阿斗,平日里对诸葛亮毕恭毕敬,喊着一声“相父”,可实际上,对诸葛亮并不是很满意。

因为首先自己手中没有了实权,朝廷内外大大小小都听诸葛亮的,自己虽然成年了,但毕竟没有什么才能,相父也不敢把整个蜀国交付给他。而自己则还得忍着诸葛亮掌握军权。

不过,我们应当理解诸葛亮这种做法与以往的“权臣”不同,诸葛亮是真心向汉,根本没有想要当皇帝的兴思,他把持政权军权的原因很简单,刘禅并不能很好的治理国家。在那个三国纷乱年代,这可不是什么儿戏,稍有不慎可能就是灭国的危险,所以诸葛亮才大包大揽下来。

其次,阿斗对于诸葛亮干预自己的婚姻也十分不高兴。最为喜欢美色的年轻人,肯定想娶几个年轻貌美的女子为妻,但是诸葛亮不许。诸葛亮认为帝王之妻肯定要贤良淑德,重要的要有品德,而不是长得好看,所以一一拒绝了阿斗想要迎娶的人。反而将张飞的女儿给皇帝当皇后。要知道,张飞生长的五大三粗,他的女儿想必也不是美丽坯子。作为一个皇帝,连自己的老婆都没得选,刘禅这样一看也挺可怜的。

最后,在治国战略上,刘禅和他的相父也有不同。诸葛亮一直坚持北伐,无论付出什么代价,都要重振汉朝。然而刘禅根本不想打仗,他觉得魏国势力强大,不应该北伐。但是每次诸葛亮都会提醒刘禅不要忘了刘备的遗愿,没有办法,刘禅只能将治国的大针给诸葛亮实施。

终于,等到诸葛亮去世之后,后主就按捺不住了。在诸葛亮死后第一时间,刘禅派人抄他的家,调查相父的遗产,因为他觉得诸葛亮贵为相父,手上权力这么大,肯定会有很多不义之财。他想把这个罪名给相父扣上,一来可以树立自己的威信,二来也可以一舒自己这么多年来心中的怨闷。结果,调查回来的大臣说他家只有八百多株桑树,十五顷的田地,在外地也没有家产,所有值钱的东西都在这里了。知道他的家产数额后,刘禅气得拍桌子。心中的算盘全没了,气的刘禅往地上摔杯子。他怎么也不知道,自己的“相父”真的就是这么干净,为了蜀汉一点好处也没有贪。

其他网友回答:

刘禅没有抄诸葛亮的家。史书上根本没有记载,都是现代人的猜测和谣传。

何为抄家

抄家是古代对经济上犯罪的大臣实行的一种强制手段,是要没收全部家庭财产充公的,放在现在来说,就是“依法没收全部违法所得,上交国库”。这是一个严重的事情,在古代足以让一个官员身败名裂,家破人亡。

刘禅这样做了吗?显然没有。

为何抄家

这样的猜测和谣言主要来源于哪里?很显然出自《三国志诸葛亮传》的这一段话:

“臣初奉先帝,资仰于官,不自治生。今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及卒,如其所言。

这段话浅显易懂,稍微有点文言文知识的都能理解。但就是有人利用结尾的这句“及卒,如其所言”做起了文章,无非是说诸葛亮死后,刘禅为消除诸葛亮的政治影响力,对他进行打击报复,抄了他的家,结果发现“如其所言”。刘禅虽然资质平庸,也不至于蠢到这个程度,诸葛亮都主动上表汇报了自己的财产情况,还怕刘禅去抄家吗?

事实如何

那“如其所言”到底说明了什么?只能说明有人证实了,诸葛亮确实没有多余的财产。那么,即便是刘禅证实的,顶多也就是怀疑,然后通过为诸葛亮办理后事,顺便去调查或者了解了一下诸葛亮的财产。算是在取证阶段,跟抄家性质完全不一样,抄家是已经证实了犯罪事实后,直接采取强制手段。

所以,即使刘禅在对待诸葛亮的后事上耐人寻味,但绝不至于脑子一热去抄诸葛亮的家。

相关内容

廉颇白起曾是乐毅部将,诸葛...
廉颇白起曾是乐毅部将,诸葛亮也佩服他,为何他不算战国四名将?:说说...
01-30
曹操有五大谋士,诸葛亮若投...
曹操有五大谋士,诸葛亮若投奔曹操,能“秒杀”几个?:曹操的五大谋士...
01-30
关羽攻打襄樊,料事如神的诸...
关羽攻打襄樊,料事如神的诸葛亮为什么没算到东吴会偷袭荆州?天下有变...
01-30
在用人上诸葛亮不如刘备,你...
在用人上诸葛亮不如刘备,你认为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认为诸葛亮用人不...
01-30
如何看待刘备和诸葛亮除了导...
如何看待刘备和诸葛亮除了导致统一延期,百姓连年战乱以外没有任何历史...
01-30
诸葛亮被世人夸的神乎其神,...
诸葛亮被世人夸的神乎其神,为什么不能统一中国?:诸葛亮不会打仗,早...
01-30

热门资讯

蒙古族的那达慕节有什么风俗习惯 蒙古族的那达慕节有什么风俗习惯
夹子妹什么梗 夹子妹什么梗
穆桂英挂帅是哪个朝代 穆桂英挂帅是哪个朝代
两弹一星是哪两弹 两弹一星是哪两弹
中旬是什么时候开始的 中旬是什么时候开始的
打狗棍大结局 打狗棍大结局
2022年10月20日最新消息... 2022年10月20日最新消息山西省晋中现有确诊数量 山西省晋中昨日新增数量
欧能燃气壁挂炉e1故障代码 欧能燃气壁挂炉e1故障代码含义E1:点火失败或中途熄火欧能燃气壁挂炉e1故障原因及排除1、由于火焰检...
托普斯燃气壁挂炉e2故障代码 托普斯燃气壁挂炉e2故障代码含义:风压异常或风机故障。托普斯燃气壁挂炉e2故障原因及排除1、当烟道被...
红日天然气壁挂炉故障代码e9 红日天然气壁挂炉故障代码e9原因与解决方法红日燃气壁挂炉故障代码E9:主换热器上的限温器被触发。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