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首先确定了自己应该是一个穿越者,那么就简单多了。
1、杀袁崇焕;
2、灭魏忠贤之前先利用魏忠贤的势力收一波东林党人和宗室藩王,魏忠贤割韭菜,我杀猪,啪,国库就足了,反正老魏名声在外,死猪不怕开水烫,榨取剩余价值,我最后一石数鸟,还能搏个好名声;
3、培养和收拢年轻的吴三桂,保留驿递以保闯王不出;
4、查抄的魏忠贤以及东林腐官和宗室藩王的钱钱足够朝廷用好多好多年了,当然是轻徭薄赋,同时抑制土地兼并,打压超级地主,缓和社会矛盾;
5、筹备一支远洋海军,招安海盗,一来为征伐辽东开辟第二战场做准备;二来节制毛文龙的势力,以防生变;三则开辟通商航道,发展对外贸易;四则公海抢劫西方殖民者,充实国库;五必要时拓展海外领地;
6、科教兴国,组织工匠技术人员造现代化火炮,飞机,汽车,轮船,火车等,发电,造化肥,研究电报,进行工业革命;
最后,都穿越成这样了,你好意思不让我一统地球村吗
其他网友回答:什么措施保大明:
玉帝如来也不行!
大早蝗灾普天下:
百姓饥饿乱不停!
其他网友回答:一般一个朝代的灭亡都是有一些制度性深层原因累积成沉疴重病。当皇帝不在于打补丁,而在于找到主要矛盾,解决它。
大明的病表面看起来是军事,实则深层的是特权不受限制,朝廷党争无底线。
特权不受限制,首先表现在皇权,明代的东西厂、锦衣卫、太监横行都是皇权不受节制的表现,最突出的就是魏忠贤这样的太监已经成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甚至连皇帝也想控制。因此魏忠贤为代表的太监们一定得扫除。
现在有一股为阉党洗地的潮流,认为阉党能办事,能为国捞钱,我呸,阉党这样一个人格扭曲、唯利是图又没有受过什么教育的无底线的群体放在任何一个体制内都是妥妥的祸害。阉党为皇帝搜刮一两银子,敢为自己刮一百两,会激起多少民愤,哪管他洪水滔天。明代对太监的滥用,绝对是吸毒一样的体验。所以除锦衣卫外,太监可以尽去。
不受约束的权力,必不能长久。作为大明皇帝首要明白的是天下需要与士人相处,重新发挥内阁的功能,本来党争的发源于万历“大礼仪”的统嗣之争,当时凡是附合皇帝的都升官,坚持原则的都挨打,皇权威逼下生出了党争。作为皇帝,需要大兴牢狱清除党争,在朝廷树起议事不议人的原则,选能选贤,解决干部组织问题。张居正的一条鞭法需要部分恢复实施。
经济上,以反贪腐反党争反阉党为名,有意识扩大化,收缴大权贵们兼并的土地和积累的财富,钱财以充军费,土地奖励军功。光是福王府就能弄出半个国家财政收入,罗织罪名谁不会。
经济上长期政策是对内摊丁、税入亩,废除皇庄,使各项税费集中到田亩而不是人头上。这势必引起大地主反对,反对者可参照上一条执行。对外,大力发展海上国际贸易,用贸易盈余补贴财政。
军事上短期避免与满清作战,以和亲为主,以集中精力改革国内。不得已做战则以战略防御为主,并力图联系朝鲜,在满清的后方制造一个牵制其兵力的根据地。扶持蒙古等北方势力,通过和亲等政策,拉拢可牵制满清的势力。
军事上,改革兵制,通过战争检验军官能力,胜者上败者下,同时建立军官团的中央参谋体制,让军人指挥军人,不让不懂的文官扯犊子,除后勤外给予军事长官以自由处置权,允许战区及敌后百姓自发武装,只要能打就给官给补给。
只要能稳过一个五年计划,满清绝对没有一统中国的机会,李自成也没有瓜分福王府的机会。崇祯就绝不是明代最后一帝。
其他网友回答:诸葛亮犹胜菅仲乐毅,有经天纬地之才。刘玄德当世英雄,帐下五虎上将,战将云聚,尚未兴汉。冥冥之中气运也。明未天災人禍,民心尽失,天灭大明,岂能不亡。非人力也。
其他网友回答:1:招降李自成,并派他去南方收商税,逼采矿海运大户。
2:重用太监勋贵搞税务。
3:抄了张家口八大家。
4:命文官宗室捐款,不捐降爵查贪污。
5:大兴锦衣卫,东厂,西厂。
6:揪卢孙洪秦毛去练新军,搞火器。
7:死守山海关,皮岛。
8:没带兵经历不能入内格。
9:杀袁杨钱,用郑一家去当海盗。
其他网友回答:积重难返,无力回天。非一世之功也。
其他网友回答:物来则应,过去不留,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
如果穿越了,并且成为崇祯皇帝,靠什么才能挽救大明朝?
答案是靠人。
作为一名穿越者,如果你能清楚崇祯时期,有哪些奸臣,有哪些忠臣,有哪些反贼,那么恭喜你,前期稳了。
毛文龙是制衡满清的定海神针,卢象升,孙传庭,孙承宗,秦良玉这些名将,既能对外抗击满清外敌,又能对内镇压李自成和张献忠这样的叛军,这些人绝对要重用,绝对要重用,绝对要重用,重要的事说三遍。
千万不要给袁崇焕尚方宝剑,让他偷偷摸摸杀了毛文龙,只让袁崇焕当个守城将领抵抗外敌就行了。
有了这些武将的支持,风雨飘摇的明朝还能多挺一段时间。
李自成和张献忠会带头造反,找到以后先杀了,虽然日后还会有张自成、王献忠这样的人跳出来造反。
一切只为自己争取出来宝贵的时间,而且这段时间,绝不能浪费掉。
这段时间里,先杀了自己的老丈人,这个给国家捐款时喊着没钱,连几千两都不拿出来,却让李自成抄家抄出来几十万两的白眼狼实在没有留着的必要,杀了他以后,既能给国库缓解压力,又能杀鸡儆猴,让那些只知道糊弄皇帝,贪污腐败的大臣们都掂量掂量,是主动给国家捐钱,还是等着皇帝带兵去抄家。
有了从这些大臣身上捞出来的钱,才能供养这些忠臣良将手下的军队,崇祯前期明朝军队打清军也好,打叛军也好,战斗力是没问题的,胜多败少,后来因为没有粮饷,军队内部腐败严重,大家都不拼命了,这才失去了战斗力。
有了军需粮饷的保证,军力没有问题,崇祯手里拿着刀,接下来才能对文官动手。
崇祯时期党争严重,文官集团帮助崇祯杀掉魏忠贤以后,这些文官就开始抱团压制皇帝了,所以必须要用锦衣卫和东厂这两把菜刀,给这些文臣好好上一课,那些为了利益胡说八道的,那些用儒家思想硬怼皇帝但是还不能提出有效治国理念的,那些贪污腐败的,一律杀掉,一开始会有大批的文人士子出来骂皇帝,扰乱社会,造成动荡,但是杀的多了,就没有反对声音了。
看看那些开国皇帝,大家就能理解了。
真正影响国家安稳的,是那些底层老百姓,学习雍正,还田归农,把严重的土地兼并问题解决了,让老百姓有田种,有饭吃,他们不造反,那么内部就是稳定的。
至于那些儒家文人,杀怕了以后,你让他们说啥,他们就说啥,宁死不屈的没几个,历代朝代更迭,孔家都是第一个投降的,最后的舆论导向,还是会握着皇帝的手里。
外敌扛住了,农民有饭吃不造反了,还不是安心的时候,因为还有天灾。
崇祯时代天灾严重,国家必须拿出全部积蓄跟老百姓一起扛过去,这就需要大批的基层官员去为老百姓办实事,那么对于崇祯来说,就需要很多管理各州各县的有能力的地方官员去主持工作。
采用绩效制度,干的好的升,干不好的立刻下岗,举国上下共度难关。
如果天灾也扛过去了,那么九成九女真就不用打了,因为天灾是不分国界的,女真也被天灾折磨的够呛,这才出来抢劫明朝,如果明朝扛住了,女真扛不住,自己就内部瓦解了。
前期和中期都稳住了,后期才是体制改革,开海通商,改革税收,整顿军队、扫平地方藩镇力量这些耗时久远的工作。
这些工作可以不断摸索,不断改进,用几十年的时间来让大明脱胎换骨,从封建时代,向君主立宪制时代过渡。
总结起来:前期必须用铁血手腕,清除一切内在和外在的不安因素,先力求活下来,才能在后期实行各种改革,如果一上来就搞改革,只会跟戊戌变法一样,不到百日就完蛋了,因为没有人真心支持你。
帝王治国,说到底还是要靠人的,自己再厉害也没有用。
其他网友回答:崇祯帝他是很悲剧性的一个人物,从能力上来说怎么着也能排到自古以来的帝王中的中位数,虽然不强,但也不差,而且非常努力,可以说是整个大明王朝中除了朱元璋之外最努力的一个帝王了。
也有上进心,继位之后一直想要把大明王朝遇到的各种问题给解决掉,实现中兴。
可惜的是,在他最关键的成长阶段,遇见了两个改变他性格的人。
所谓的性格决定命运,他的性格在经历了两次打击之后,也让他未来的命运出现了变化。
第1个打击的人是魏忠贤。魏忠贤早在崇祯还是王爷的时候就已经权倾朝野,人称9000岁,所以继位之初崇祯特别怕他身边的太监有一个人也发展成魏忠贤这样的人物,对身边太监的任用上就非常保守,养成了他多疑的性格。
本来,这个也不是什么太大问题,毕竟太监们可以作为崇祯派往各地的眼线,但是最关键还是能否让那些居于高位的官员们发挥自己的能力,把事儿给办成。
可是没想到,崇祯又遇见了第二个打击他的人,袁崇焕。袁崇焕宁远之战打赢了,一战成名,崇祯对他寄予了非常大的厚望。
袁崇焕在面见崇祯的时候也夸下了海口,告诉他三五年时间就能把辽东的事摆平。
崇祯还真信了。
为什么崇祯会信他呢?
首先,这个时候的崇祯还没有那么多疑;
其次,崇祯年龄非常小,20啷当岁的一个小伙子,而且从小长于深宫之中,没有对袁崇焕说的话达到足够的判断能力;
第三,从万历年间萨尔浒之战到崇祯继位,大明王朝在面对后金的时候几乎每战必败,把所有的关键战役都给输掉了,也导致明军特别怕和后金军队作战。
如果不是因为宁远之战打赢了,可能崇祯皇帝在面对辽东事务的时候是非常悲观的。
但是,有了宁远之战的胜利,让他看到了希望,最关键的是他继位之后,非常希望能改变目前明朝面对后金的种种被动,再加上年轻人的急躁和不谙世事,让崇祯对袁崇焕的话深信不疑。
可是没想到,平辽东没做到,却让后金军队频频翻过长城防线进入到华北地区抢劫,把华北地区搞得一团糟。
本来华北可以作为支援辽东战场的一个重要基地,无论是从兵源上从粮草补给上都是特别便利。
可是,经历了后金军队不断的突入长城,华北被破坏之后这里反而成了大明朝的负担,在面对辽东事务的时候就更加难了。
最关键的是,这让崇祯变得对大臣们极度怀疑。
人就是这样,一旦在最关键的时候被人骗,那么也就会产生怀疑,变得急躁,甚至是刻薄。
实际上,崇祯皇帝之所以在任上换了十十几个首辅大臣,和他继位之初因为平辽事务上的失败,让他不再对人有信任感是起到了关键的一个因素作用的。
所以,如果穿越到崇祯身上,保住大明江山并没有多难,毕竟这是一个数亿人口的大国,而且还没有丧失凝聚力。
一旦在几个关键的地方做成了,基本上就能保住明朝了。
第1件事,取得松山之战的胜利;
第2件事,及时赈济灾民;
第3件事,拓展海外领土。
但最关键的是用对几个关键的人。
首先,不要给袁崇焕太大的权利,让他作辽东前线的指挥官就行了。
后方由洪承畴坐镇,至于毛文龙,给他提供充足的粮食,让他保持对后金的骚扰和袭击。
同时,命令洪承畴准备物资和人员准备未来和后金军队来一场决战。
袁崇焕在前线,抵御后金军队的正面进攻;毛龙继续骚扰后金军队在后方;洪承畴利用至少5年的时间积累物资和人员,准备对后金军队来一场决战。
有5年的物资准备,洪承畴在和后金军队对抗的过程中就不会出现物资供应不足,崇祯督促他快速决战的情况了。
那么,即使松山之战没有取胜,也应该会打个两败俱伤。
明朝军队损失惨重没关系,用不了一两年又能训练出至少10万人的精兵。
可是,后金军队如果经历了一次损失超过3万人的战争,就算是取胜,他在10年之内也别想恢复过来。
所以,战争结束之后,后金军队一定会全面收缩。
命令袁崇焕继续推进,毛文龙联合朝鲜王国出兵后金的腹地。
这个时候,后金境内生活的汉人、蒙古人受到鼓舞也会纷纷举行起义。
等一两年之后,明朝的主力部队恢复实力,再次对后金发起大规模进攻的时候,后金全国上下应该已经是破败不堪了,根本就没有能力抵御明军大规模攻击,这场和后金之间的战争最多到1635年就会结束。
然后,第2件事就是中原地区因为小冰河造成的农业欠收的问题。通过取得对后金的胜利,崇祯皇帝威信已经达到明朝皇帝百年以来的最高峰,能够充分运用手中的权力调集资金粮食赈济灾民。
小冰河时期虽然对老百姓的影响是致命的,但是最重要的还是当时明朝没有能力对老百姓实施救济,一方面是朝廷腐败,无法将物资运送过去,另一方面的辽东地区就像无底洞一样吸纳了无数的资金和粮草。
没有了辽东地区的战争,崇祯所颁布的命令又能够有效执行,即使中间有贪污和克扣,也会有相当一部分流入到老百姓的手中,灾情将会轻得多。
老百姓能看到希望,也就不会和李自成他们起义了。
起义军很快就被平定,但是小冰河时期毕竟时间很长,除非战争让明朝损失一大批人口,否则的话仍然随时有流民四起的风险。
这个时候就要做第3件事儿,像海外扩张空间。不要内卷了,内卷只会让自己人杀自己人,有这个精力向海外扩张。
那个时候,东南亚没有多少人口,很多岛屿每平方公里还不到一个人。
将这些地广人稀的岛屿开发出来,吸纳多余的明朝人口,至少可以移民过去几百万。
鼓励老百姓越过太平洋去美洲谋生存,从朱元璋的子孙中选一些能力比较不错的告诉他们:每个人可以在明朝至少带走100万老百姓。
2,000万平方公里的北美洲大陆可以让他们随便建国,建国之后只要奉大明王朝为宗主国就可以,至于平常怎么管理,怎么在当地扩张,那跟明朝没关系。
选出5位王爷,让他们在5年之内带着500万人登陆北美大陆,这个时候大概就到了1640年了,大明王朝向海外移民超过1,000万,大大缓解了国内土地不足,粮食欠收所造成的饥荒问题。
同时,从北美和东南亚地区购买粮食和肉类,北美地区当时光野牛就有6,000万了,登陆北美大陆的明朝老百姓可以以此为事业抓住北美野牛,把他们屠宰晾成肉干儿,然后运到大明王朝来出售。
把这些营养丰富的肉类磨成粉,和救急粮掺到一块儿,老百姓吃了营养丰富味道也非常鲜美,一定会对崇祯皇帝感恩戴德。
别说没人造反,有人造反,不用明朝政府出兵,这些老百姓就能把反贼给拿下。
于是,大明王朝实现了中兴!
其他网友回答:谁是崇祯也没用!大明王朝传到崇祯手里,已经是病入膏肓了。
大明从朱棣以后就开始下坡,到崇祯时已经不可救药了。
其实崇祯也是一个了不起的皇帝。他选择的结局就足以让人钦佩,没有像宋徽宗那样当俘虏。
其他网友回答:作为皇帝,应该明白:“民重君轻”的道理,更应深深体会到: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明朝的灭亡不怪崇祯皇帝,他在位期间不算昏庸。只是前面的人给他留下了一个乱摊子,他没有处理好,在明朝灭亡的过程中他起到了加速的作用。在他继位之前,明朝已经风雨飘摇,内忧外患。面对内忧外患的情况下,内忧为宦官奸臣当道,贪官污吏横行,民不聊生,导致闯王李自成揭竿而起;外患为外族不断地侵扰边境,烧杀抢掠。作为君,解内忧除外患是当务之急。
1、如何解内忧?整顿吏制:任人唯贤,罢黜贪官污吏。兴农富民:兴修水利,鼓励农耕。兴学尚武:开办学堂、武校,为国家培养人才。如能做到,又哪来的李自成自立为王的局面呢?
2、如何除外患?内忧已除,外患自然可解。重用蓟辽督师袁崇焕,加强军备建设,确保粮草充足,可保边境平安。
皇上不急不急,慢慢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