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空问:如何理解老子的有无观?
大公曰:老子在《道德经》中指出:"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我们知道宇宙万物的起始点与终结点是各不相同的,严格讲是谁也无法确知的。既然是无法确知的为什么还要道出同一的起始概念呢?由此可知有无其实就是一对逻辑意义上的相对存在的概念。它的前提条件是假定宇宙万物为一,那么把一切初始认知的(已知的)事物叫做有,相对未知的亊物叫做无,这样以来有加无等于"一",这个"一"就是老子所称的"玄"(天地万物的总称)。有无既是相对逻辑概念 那么它应当适应一切事物,即大到宇宙万物小到一根牛毛都会包含有无两种要素,这就是道的普遍性。那么有和无的具体含义应当是什么呢,它和现代科学如何接轨呢?如果说有是指六蕴即眼耳鼻舌身意所能辨识的事物,那么无就是在当时情况下六蕴未能辩识的亊物。简单地说,前者是亊物的已知性,后者是亊物的未知性。当时未知不等于永不可知。亊实上人类的认识总是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按照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此及彼,由局布到全局,由片面到全面不断加深一一这意味着人类过去的诸多未知因素在逐渐地转化为已知因素.这个过程就是从无到有的阴阳转化过程。由此可以看出老孑所称的有,其实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亊物或物质;无就是事物或物质所具有的属性。有,显而易见,是以为阳;无,隐而不见,是以为阴。无不是真的没有,也不是不存在,而是和有相对而言潜在的事物或物质的属性。譬如:火具有炎上等属性,水具有趋下等属性,植物具有趋光等属性,动物具有食色等属性,地球具有自转、公转等属性⋯物质属性的发现(从未知到已知的转化)是人类依据自己的需要取舍的(以人为本的),因而人类所认知的阴阳属性也是随着人类认识水平的转化而代谢升级的,譬如:由有无论上升到物质论,再由物质论上升到分子论、原子论、电子论、光子论、量子论……这个过程用老子的一句话称就是"玄之又玄,众妙之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