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前反对封建制的孔子,死后为什么却被捧为封建社会里的圣人?
01-30
0

封建社会统治者愚民政策的需要。孔孟思想是人们的精神枷锁,政治人物治国的思想武器。

其他网友回答:

<2>孔子活着的时候还不是封建制,他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封建制。春秋时期王权旁落,诸侯势大。西周时期的制度逐渐崩溃,孔子有点看不惯。

孔子比较尊崇西周时期的礼仪制度,到了东周各诸侯国不断的僭越,西周的礼仪以名存实亡。

历史是进步的,不会是一成不变的。虽然春秋时期的礼乐制度崩溃,但也代表着历史在不断的前进。孔子的思想明显在当时已不合时宜,是消极的。也正因为如此,孔子的思想遭到各诸侯国的抵触。也是孔子没有得到重用的原因。

在西周时期各诸侯国不能发生战争,没有周天子的允许哪个诸侯国都没有发动战争的权利,但到了春秋时期谁还管那一套啊!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虾米啃滋泥。吃到嘴的肉怎么可能在会吐出来。

可是到了后来进入了封建社会,国家回到了大一统时代,天子又从新有了绝对的权利,这个时候又想起来西周时期的礼仪制度来了。对国要忠,对君要忠。说白了这个思想对于国家稳定是十分的有利的。所以把孔子他老人家抬出来大封特封,借用孔子忠君的思想来教化民众,让国家能得到很好的稳定。

其他网友回答:

谁说孔子反对封建制?孔子生活在春秋战国时期,西周时期实行井田制,也叫分封制,周天子把土地按井字格式划分,中间部位留给天子使用,四周分封给诸侯,每个诸侯统领一个国家,诸侯要定期向天子朝拜,进贡。诸侯国有义务保护周天子。那时,有了封建礼仪制度。到西周末期,诸侯国逐渐强大,势力超越了天子,有的就想在诸侯国里当个老大,挟天子以令诸侯。新兴的地主阶级出现了。到了东周,也就是春秋时期,旧的奴隶主阶层逐渐被新的地主阶层取代,礼仪制度也被取缔,文化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现象,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以墨子为代表的墨家,以韩非为代表的法家,还有什么阴阳家,纵横家等等都分分发表自己的学说。孔子对西周时期的礼仪制度非常崇拜,他看到当时社会有点乱,西周的礼仪制度遭到破坏,他就主张要克己复礼,到各国去宣传讲课,要求人们克制自己的欲望,回复西周的制度,各国的诸侯士大夫都是新兴的地主阶层,谁听他的?所以他很不受欢迎,被人家赶出去。很狼狈。

孔子死后,他的主张学说被他的弟子整理成一本书,叫(论语)。

到了西汉,汉武帝为了巩固政权,采用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把儒家思想作为治理国家的主导思想。因为儒家思想确实对统治阶级有利,例如三纲五常,“小人与女子难养也”,“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从此,孔子被各朝代的地主阶层士大夫尊崇为圣人。一直到封建社会灭亡。

其他网友回答:

这是因为,孔子春秋时,反封建形成的政治文化理论,恰恰适应了后来封建统治的需要。故,孔子,这位春秋时代反封建的斗士,才喜剧性地被后来的封建统治者奉为文化圣人。这一问题,需从两个层面分析。一方面,作为常识,孔子被奉为圣人,是因为孔子的思想有利于维护封建社会的统治。另一方面,封建制度在我国有一个独特的发展历程,孔子所对的封建制度,不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封建社会。

孔子所反对的封建制度,乃周天子的“封邦建国”制度。今天,我们所说的封建制度,是中央集权的、以郡县制为基本统治模式的封建制度。

所谓封邦建国,通俗地说,就是周天子打下天下,大方地将天下一分为几,分封给子弟姻亲甥舅,以及左膀右臂,你们各自到封地建立自己的邦国,并加治理,但要奉我周朝为天子,并按时交纳一定的贡赋。这体现了周朝开国之君的慨慷大度,彬彬有礼。所以,孔子赞不绝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但到周的春秋时代,这些封出去的邦,建立的国,是列国纷争,各自为政,政在诸侯,周天子形同虚设。用孔子的话说,“郁郁乎文哉”的周,已是“礼崩乐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孰不可忍。

所以,孔子反对的封建,就是春秋时代,周天子“封”出去的邦,所“建"的国。当然并不反周天子,他想恢复周代开国天子的理想,提倡仁义,提倡孝悌忠信,等等的一套理论。孔子,不喜各“封建”邦国,各封建邦国的诸侯亦不喜孔子。孔子带领七十二弟子,各邦传道,惶惶如丧家之犬。因各诸侯都有不光彩的发迹史。孔子倡孝悌,要求父慈子孝,兄友弟恭,但各诸侯,父子相弑,兄弟残杀,是为不孝不悌。君弑臣,臣弑君是为不忠。春秋用“诈”,又何信之有。所以,孔子周游列国,每到一地,就像举起一面镜子,让各诸侯之丑无处遁形,谁能欢迎他?这就是孔子所反对的封建。

孔子之后的封建,乃秦统一六国之后,治理天下的郡县制。中央集权于皇帝天子,天子通过郡一级行政机关,再达到县一级的行政机关。真正保证了天子的大权,实实在在,再也不会被诸侯瓜分。这种状态,也可以说是孔子想恢复的,列国皆尊秦的理想。此后是,万代行秦制。在这种制度下,孔子的仁义,孝悌忠信理论,非常有利于维护社会和谐,政局稳定,上下各按其位,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虽然,后来各封建王朝,不乏篡弑、兄弟相残者,但子为父隐,为尊者讳。仍不妨碍他们利用孔子的理论。这样,曾经的反封建的孔子,自然就被封建制度奉为文化圣人。所谓“半部论语治天下”,足以说明孔子之魅力。

大致,郡县制以后,以农业自然经济为基础,以地主阶级压迫剥削农民阶级为特征的整个封建时代,治世皆尊孔。乱世则一分为二:维护旧统治者,尊孔;而起来造反的一派,则暂时要反孔。到半封建的晚清、民国依然如此。袁世凯、吴佩浮、蒋介石、汪精卫皆曾倡尊孔读经。

只有人民起来当家作主的时代,对待孔子才能采取一种客观的、合理的、辩证的态度,即批判地继承和发展孔子的文化传统。当然,批林批孔,只能算是特殊年代的特例。整个来说,在劳动人民起来当家作主的时代,采取一种辩证的态度,吸收其合理的文化精华,去除不合理的封建糟粕,是常态。

其他网友回答:

孔子生前并不反对封建制,他所主张的“克己复礼”,要求的是恢复西周时期的统治秩序。而西周的统治秩序是靠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度来维护的。

孔子生活的春秋时期,礼崩乐坏,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度皆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但此时中国的封建制度尚未建立,或者说正在处于酝酿阶段。那么,无论封建制指的是西周的分封制,还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制度,都不是孔子所反对的对象。

至于孔子后来为什么成为封建社会里的圣人,一则是由于孔子提出的“仁”“德”的治国理论被封建统治者予以采纳和利用,且孔子的“君君臣臣”思想在董仲舒的改造下,形成了“三纲五常”组织严密的封建等级秩序,有力地维护了中国的封建统治。二则,孔子的许多思想和行为,尤其是在注重个人人格修养方面,深深地影响了古代中国的读书人。此外,孔子所创立的儒学,在汉武帝以后成为古代中国思想文化的主流,长期占据着统治地位。儒家经典也因为科举制发展的缘故,成为古代中国读书人入世为官的必读之物。

【图片来源于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其他网友回答:

所谓孔子生前反封建制,指的就是孔子与鲁国的三桓对立的事情。当时,孔子已经做到了鲁国的宰相,掌控着很大的执行权力。但是,当时的鲁国国君,已经被季孙氏、叔孙氏、孟孙氏三大势力所架空,所有军国大事的最终拍板权,都归三大家族所掌控。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孔子与三大势力相处的还是不错的,给了三大家族一种错觉,以为孔子是他们三家的人。

但是,在著名的“堕三都”事件中,孔子忠于鲁国国君的立场终于被三大家族所发现,于是,为了保命,年过56岁的孔子,不得已踏上了美名为周游列国、实则是亡命天涯的漫长征途,直到在外流浪14年后,在孔子的不懈努力下,才最终获得了季孙氏家族的原谅,得以在70岁高龄的时候,结束流亡生涯,回到了日夜想念的家乡。

至于孔子死后,被封建社会捧为圣人,是有多方面的原因的:

  • 第一,孔子确实有能力,并不是一个普通人,在他活着的时候,就被称为圣人,是一个在当时当地无所不知、无所不能的智者角色,是一个具有巫觋的本领,又不以巫觋的面目示人的得道君子,即使在日夜陪伴他的亲传弟子的眼睛里,也充满着神秘的色彩;
  • 第二,孔子是一个有理想有道德的人,一直以天下大治为己任,把百姓的疾苦为疾苦、百姓的安乐为安乐当作自己终生追求的人生目标,即使在最贫穷、最艰苦的时候,仍然坚持着“君子固穷,小人穷斯烂矣”的道德底线,时刻不忘为天下苍生服务的信念,是一位名副其实的道德君子、人中尧舜;
  • 第三,儒家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并不是讨好统治者,而是把关注的焦点聚集在“人”这一概念上,“以人为本、如何做人”,是儒家学术的核心内涵,所谓的“未做事先做人”、“人道成天道成”,就是儒家文化的诉求渗透进我们传统文化的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体现。直到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党中央依然把“以人为本”、“人民的需求就是我们党最大的任务”这一主题,贯穿在了我们各项工作的条例中,这是儒家文化中的“以天下苍生的幸福为己任”的高尚情怀得以延绵不断、万世长存的内在原因。

著名国学大师南怀瑾,把佛家比作百货商店,把道家比作药店,唯独把儒家比作粮店,充分说明了儒家文化与中华民族的兴旺盛衰有着密切的内在关联;历代统治阶级之所以把儒家抬得那么高,并不是统治者的主观愿望,而是国家兴旺的客观需求,不得不这么做,因为儒家文化的确是中华民族国泰民安、风调雨顺的人文保证。


其他网友回答:

首先,我们对封建制和封建社会这两个概念,要有一个厘清。

封建制,是一种分封诸侯的政治制度。就是周朝初期,把天下分封成若干个国家,让各路诸侯,到各个国家去自主经营。周朝天子,是这些诸侯国家的统领;这些诸侯,都是周朝天子的臣属。臣子服从天子,但是,天子也不能干涉各个诸侯国的内部事务。

封建社会,则是借用西方封建社会的概念,来指代中国从秦汉,一直到中华民国成立以来的地主阶级占社会主导地位的一个历史阶段。但是,中国这个历史阶段的社会状态,与西方同时期的社会状态并不一样。西方是属于封建社会,中国则不是。中国的封建社会在周朝,那时候还是处在奴隶社会阶段。到秦汉以后,中国进入地主阶级主导的社会阶段,这时候的政治体制,不是封建制,而是郡县制与行省制。

郡县制与行省制的性质,是一样的,就是形式上有些改进,而他们与封建制的本质区别,就是,封建制下的各个诸侯国,有自主权,有各自的军队;郡县制和行省制下的各个郡县,各个行省,是没有自主权,没有各自的军队的。

那么,孔子有没有反对封建制呢?

孔子没有反对封建制。孔子提倡的克己复礼,仁义道德,就是捍卫周朝的封建制的。

孔子有没有反对封建社会(其实是地主社会)呢?

也没有。

因为,他那个时候,地主阶级还没有出现,至少,是还没有形成社会性的力量。

所以,这个提问里,提到孔子反对封建制,就是不了解历史。

孔子,肯定是有所反对的。

但是,他反对的,不是封建制,而是法家路线,是社会改良路线。

孔子提倡克己复礼,就是要墨守成规,就是要当时的社会,回到周朝初期的政治状态中去。

但是,那肯定是不可能的。

为什么,孔子成为后来的地主社会里的圣人呢?

因为,秦汉以后,社会变革已经完成,再像春秋战国那样竞争,不但没有意义,也不可能,所以,维护社会秩序,就成为社会的主流。

而孔子的克己复礼、仁义道德,就正是为维护社会秩序,解决思想问题的。

但是,孔子讲德,却不讲道。

也就是说,他只强调价值观,而不强调世界观。

而价值观,应该是服从于世界观的。

人们的世界观,是不断地变化的,所以,人们的价值观,也要不断地变化。

而孔子只有一种世界观,就是“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在这固定不变的世界观之下,孔子的价值观,就不能随着形势的变化而变化,就在很多时候,会变得不合时宜。

所以,在孔孟之道的说教下,社会,就会产生许多书呆子,和伪君子。

书呆子,是中毒太深。

伪君子,则是抓住了孔孟之道的漏洞,让别人迷信孔孟之道,他则利用孔孟之道。

其他网友回答:

孔子时代封建制还未成形吧。

孔子并不是改革派,而是保守派,他在礼崩乐坏的时代,一意维护周礼,以致处处碰壁,一生郁郁不得志。

直到汉武帝时期,国家一统,需要良好的秩序来运转,儒家们君君臣臣观念正好用的上,于是便出现了“独尊儒术"。

纵观中国历史,分裂混乱时期,儒术便扔到边,等国家一统,天下太平了,儒术便又拿出来维持国家运行。孔子的封号也是唐宋元明清这些一统王朝一代代的加封起来的,最后成为大成至圣先师。

其他网友回答:

成圣?

这个事,朝庭真做不了主。

仅仅是天心通过人意来表达而已。

也就是说,因为孔子自身的境界与影响力,灵界给予了圣人的果位。

通过朝庭宣告而已。

哪怕是朝庭不宣告,孔子也是圣人!

相关内容

固原孔子文化馆【甘肃旅游景...
固原孔子文化馆固原孔子文化馆是政府支持、社会捐资创办的以弘扬中华民...
05-04
最全的旧书网(孔子二手书旧...
最全的旧书网 回收旧书籍网店漫游鲸好。成立于2018年4月的漫游鲸...
03-11
火星男孩找到中国圣人了吗 ...
早在十几年前就有一个关于火星男孩波利斯卡的传闻,火星男孩波利斯卡可...
03-05
道家的老子和儒家的孔子谁的...
道家的老子和儒家的孔子谁的出生更早些?:老子出生公元前571年,孔...
01-30
老子为什么被后世尊奉为“神...
老子为什么被后世尊奉为“神”,而孔子只被尊称为“圣人”?:老子作文...
01-30
孔子生前为什么不受统治者待...
孔子生前为什么不受统治者待见?:孔子五十六岁那年,由大司寇升至丞相...
01-30

热门资讯

蒙古族的那达慕节有什么风俗习惯 蒙古族的那达慕节有什么风俗习惯
夹子妹什么梗 夹子妹什么梗
穆桂英挂帅是哪个朝代 穆桂英挂帅是哪个朝代
两弹一星是哪两弹 两弹一星是哪两弹
中旬是什么时候开始的 中旬是什么时候开始的
打狗棍大结局 打狗棍大结局
2022年10月20日最新消息... 2022年10月20日最新消息山西省晋中现有确诊数量 山西省晋中昨日新增数量
欧能燃气壁挂炉e1故障代码 欧能燃气壁挂炉e1故障代码含义E1:点火失败或中途熄火欧能燃气壁挂炉e1故障原因及排除1、由于火焰检...
托普斯燃气壁挂炉e2故障代码 托普斯燃气壁挂炉e2故障代码含义:风压异常或风机故障。托普斯燃气壁挂炉e2故障原因及排除1、当烟道被...
红日天然气壁挂炉故障代码e9 红日天然气壁挂炉故障代码e9原因与解决方法红日燃气壁挂炉故障代码E9:主换热器上的限温器被触发。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