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奉前朝的帝王牌位,无非是为自己正名,表示本朝是继承先朝之大统而非得位不正,特别是满清这样的少数民族政权,在当时就是“夷狄”,不如此就不能言正名顺的坐稳江山。
其他网友回答:公元1644年,作为明朝的死敌—清朝终于入关,进驻北京,不过不同于一般灭国王朝的悲惨命运,明朝帝王牌位不仅没有被焚毁,反而被身为异族,蛮夷的清朝统治者搬进了太庙,受到供奉,实在着实让明朝臣民大为感动,而清朝统治者之所以如此做,绝非是大发善心,原因也只有一个,那便是:稳固统治的需要。
清朝入关时的形势清朝入关发生在公元1644年,也就是崇祯十七年,这年年初,李自成在西安建立大顺政权,并随后开始北伐,到四月份已经围困北京城,崇祯皇帝无奈只能号召各路军队进京勤王,这也包括驻扎在山海关外的吴三桂军队,而清朝虽然在关外,也意识到这一巨大变故,于是倾全国之力,意图进关,瓜分点胜利果实。
之后李自成攻克北京,崇祯皇帝自缢煤山,明朝宣布灭亡,但李自成进京之后,对官僚进行拷掠,使得北京城内怨声载道,本已投降李自成的吴三桂趁机反叛,并邀请清朝军队进驻山海关,共同对抗李自成。
清军入关
这对于清朝军队而言,无疑喜出望外,之后清朝军队联合吴三桂,击溃了李自成,顺利进驻北京,完成了一直以来的夙愿,而为了便于统治,清朝打出的政治口号是:吊民伐罪,为崇祯皇帝报仇。
清朝入关时供奉明朝帝王牌位的原因清朝入关后,当时天下尚未平定,北方有李自成大顺政权,四川有张献忠的大西政权,南方有南明政权,而清朝总共兵力也只有十万,全国形势错综复杂,而在这紧要关头,清朝政权中的汉族士绅,例如洪承畴、范文程等起到了关键作用,其力劝清朝的实际统治者多尔衮要供奉明朝帝王牌位,以收复人心,巩固统治。
清军入关形势
当时的清军刚刚入关,统治尚不稳定,而明朝故土的人士还心怀明朝,痛恨李自成的农民军,所以清军处于统治的需求,不仅没有焚毁明朝帝王牌位,反而将其供奉太庙,并厚葬了崇祯皇帝,赢得了当时许多人的好感,也为政权的顺利过渡奠定了基础。
清朝稳定后仍供奉明朝帝王牌位的原因随着清朝入关后,各个政权的被消灭,清朝统治日趋稳定,但是对于明朝帝王牌位,却始终被供奉,原因主要有两个:
太庙
第一是显示自己政权的合法性,是从明朝政权合理过度而来的。
第二则是通过明朝帝王的事迹来警告自己,例如清朝君主上课的时候,老师便会举例明武宗的例子,来警告皇子们要勤勉,不要荒废等等。
其他网友回答:政治需求与政治风度
其他网友回答:只有承认前朝,才有资格继承前朝的所有领土和主权,否则前朝任何一块领土都有资格独立,想统一就得通过战争一个个打下来,朱元璋登基也是奉元朝为正统,给元朝修了正史
其他网友回答:最主要的原因是为了稳固自己的地位。
清朝将明朝帝王继续供奉起来,这便意味着自己是继承了明朝的正统地位,是门当户正的统治者。
这一点无论在古代还是现代,人心的归拢都相当重要。而清朝本来就来自于关外,就像一个外来户来到这个村庄一样,他就更需要一个这样的正当理由。
其他网友回答:为自己正名,拉拢汉族民心。
后来的历史说明确实管用,为朝廷稳定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比如三国时期,很多人都自称汉高祖后裔,刘备也是利用这点步步为营,最终建立蜀汉王国 ,东晋十六国时期,也有很多帝王自称炎黄后裔,名正言顺在封建时期是很重要的一件事。
清朝虽然不是明朝后裔,但是给前朝帝王立庙可以稳定百姓,表面意思就是:明朝是汉族王朝,清朝是继承了明朝更替,属于正常的历史变化,不是异族入侵。然后再大力宣传一下,百姓也就信了,比如康熙祭奠明太祖,这不仅仅是尊敬他也是为了天下太平,天下太平,国泰永康。
哪怕是现在,明帝王的陵墓保存至今,清朝确实有很大的功劳。
上一篇:大家支持假疫苗与贩毒同罪论处吗?
下一篇:为什么很多人对儒家思想不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