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儒家,我们就会想到孔子,想到孔孟之道。诚然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出生在春秋末期的一个没落贵族家庭,从小刻苦好学,终成学识渊博大家。看到春秋末期礼崩乐坏,诸侯相互攻伐,周王室衰微,孔子很是痛心,因此他立志要振兴王室,要求诸侯克己复礼,恢复西周礼乐制度,保持天下安宁。后来看周室难振,就又周游列国,希望诸侯国互相不要攻杀,接受他的行王道主张,以正正当当的途径代替周室,建立新的和平安定秩序。孔子在世时修订完善了诗书礼等经典,编写了《春秋》史书,他的语录被弟子们搜集编成了《论语》。孔子在政治上主张施仁政爱民,提倡“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在礼制上要求做到“三纲五常”,即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在社会交往中做到仁义礼智信。其实孔子当时的出发点是好的,很想恢复到西周稳定的社会秩序,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但是随着社会生产力的提高,经济的发展,周王室的没落,各诸侯贵族已不能满足于现状,他们要求社会资源再分配,利益再分配,相互功伐,无休无止,孔子当时的政治主张很难被各国诸侯所接受,周游列国不是被拒绝就是被驱逐,末年也只能在困顿失望中了结一生。孔子的思想虽在春秋战国不被重视接受,但到了以后每一个稳定朝代,却成了统治者统治人民的最好政治手段。特别是在汉武帝时期,推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让儒家思想在漫长的封建社会,成了统治人民的主要思想。“三纲五常”,君主得到了绝对权力,在君主面前臣子只有服从跪拜,儿子在父亲面前、妻子在丈夫面前,也只有唯命是从。“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成了公理,作为劳力者的广大人民群众,只能受劳心的统治者去压迫去剥削,绝对不准反抗,否则那就是犯上作乱。儒家这种思想的长期桎箍,结果束缚了人的自由个性,封杀了社会民主,制造了历朝历代的奴隶哲学,让老百姓奴性十足,逆来顺受,严重阻碍了社会民主发展,严重阻碍了科学发明创造,造成了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生产力一直停留在小农经济上。但是儒家思想也不是一无是处的,他们的忠孝节义、尊长爱幼、仁义礼智信、推行仁政爱民、有教无类等思想,很好地规范了封建社会秩序,促进了社会稳定,提高了人类文明素质,就是在今天也还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因此有人说没有孔子的出现,在黑暗的长夜中就没有了指路明灯,虽有点夸大,但也是有一定道理的。(随便应邀答,望网友多批评指正!)
其他网友回答:跟现在没有两样!
号召百姓尊儒守礼,
掀起学雷锋活动的新热潮,
已是过眼黄花,
时过境迁!
恰如梁山的军师——
无用(吴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