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把孟子与荀子对立起来,这是错的。
善恶是一个相对的认识,
狼吃羊对羊来说是恶,好好活着怎么就可以被别人吃了?对狼来说是善,不吃羊可能要饿死。而人阻止狼吃羊是善还是恶呢?对羊来说只是被狼换成了被人吃,不是善,是恶。对狼来说,也不是善,是恶。只对人自己来说是善,保往了食物,保住了财物。
荀子认为性本恶是针对个人权力来说的,任何个人的绝对自由都是对别人权力的挑战。绝对的个人自由一定是社会的祸害。而自由是人的天性,所以人性为恶。必须要防着点。必须制定规章制度来制约个人的绝对自由。
孟子认为人都希望自己有本领,自己好。这是一种天性。所以人性是本着善的呢。
荀子与孟子的观点都是对的,只是他们不在一个频道。
别被无良叫兽忽悠了。
其他网友回答:首先要说明,儒家学派与性善论没有必然联系,只是战国中期的代表人物孟子主张性善论。
荀子是战国后期儒家的代表人物,他主张性恶论,与当时丑恶的社会现实当然有一定关系,但更符合其自身思想的发展逻辑。
荀子从总体上说属于儒家,但他吸收了法家等学派的某些思想,既具有综合性、创新性,又为韩非的法家思想奠了基。
最后要说明,性善论与性恶论是殊途同归的。因为性善,“苟不教,性乃迁”;因为性恶,所以必须教化和刑罚。
1.性善性恶是从性的两个属性来讲的,性善是从人的生物性来讲的,即天性,正如老子讲含德之厚,比于赤子;性恶是从人的社会性来讲的,即后天环境影响的,正如老子讲众人熙熙,如春登台,如享太牢!
2.孟子的性善和荀子的性恶,这对他们所处的时代有关,荀子时代,礼崩乐坏,战乱纷飞,谦谦君子,卑以自牧,是无法立足的,正如敌人不是劝退的,而是打跑的!所以这才有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思想基础!
其他网友回答:荀子尊重孟子,荀子并不是相信人性恶,可荀子认为,单靠人道德自.我约束是不可能的,因为人性自私,贪欲性强,所以要依靠法律行为来惩罚才有效,惩恶扬善,社会才稳定,故荀子是当时的法家代表人物,
其他网友回答:儒家传到战国时代,形成了两派,一派是孟子为首的“性善论”,一派是荀子为首的“性恶论”……
因为儒家以道德为准,所以孟子的性善论是儒家正统,性善论认为,人心天生是好的(无恻忍之心非人也,无羞耻之心非人也),作为圣人只需要引导百姓,教化百姓,天下就可以太平……而荀子的性恶论自然不被广泛接受了……
但是荀子的“性恶论”并没有退出历史舞台……而是变成了一种更强大的规则,影响着几千年的中国……那就是法家……
荀子认为,人天性无所谓善恶,但却有自私的一面,小孩在两三岁时,就喜欢夺取他人食物来满足自己,所以必须建立规矩法律,对人性的恶进行严格的约束和惩罚,只有通过这样方式,百姓才会去恶崇善,学会礼让,服从礼仪规矩,达到儒家所谓的治世……
可见虽然荀子是儒家代表人物,已经初具法家的萌芽了……
荀子有个有名的徒弟,叫做韩非子,韩非子就是法家的代表人物,韩非子提出了一套操作性极强的经典,深受秦公子政赏识,里面有两篇文章,叫做《愚民》《弱民》,就是通过法律使百姓畏惧,崇拜权威,听从政府,这点可比儒家的道德教化更加可靠……
所以,道生儒,儒生法,中国文化实际上是一脉相传……
随着秦朝的推翻,后世中国实际上一方面推崇儒家,另一方面通过严刑峻法控制百姓……
根据现在科学认为,人类是社群动物,社群动物普遍具备自利利他的本能……所以孟子和荀子从不同方面看的结论也不同,而其实“性善论”和“性恶论”都有其道理的……
只是观察点不同罢了,荀子和孟子实际上追求的目标,都是儒家的治世……冯友兰先生就把孔子、孟子、荀子为先秦儒家三个最大的人物……
其他网友回答:这以荀子的个人经历有关。荀子是靠他那个时代的社会脉络、社会经验混迹于世、扬名立万的。他一生在好几个国家寻求功名。曾把李斯、商鞅收为门下弟子。这奠定了他在中国历史上的很高地位。这些经历,使他更相信人的直觉作用,也就是现在的“跟着感觉走”。而直觉,首先就是人自身的七情六欲、方方面面的要求,其次,才是对社会、国家层面的认识。而七情六欲是与生俱来的,不加以限制,显然会对社会管理形成冲击。这就是荀子“性恶论”的来源。从商鞅曾是荀子的入室弟子就可以看出,荀子是很重法的。既然“人性本恶”,那就应该通过立法、管理加以限制,使其符合社会规范。孟子的“人性本善”,其实也是从人与生俱来的对亲人的依恋、怀念等成分出发得出的结论。孟子的观念,是认为应该强化、延伸人的这种善意的成分,并适时进行管理、指导,使其行为符合社会规范。因此,“性本善”和“性本恶”共同目的,是要殊途同归,达到使人行为符合社会要求的目的。现在讨论“性本善”和“性本恶”已经没有意义。因为人既有七情六欲、又对家人、朋友等有所依恋都是很正常的。现在,把人出生比喻成一张白纸是最客观的,这张白纸上是会画出天使还是会画出魔鬼,完全取决于管理和引导。也就是荀子和孟子都强调的:过程很关键。
上一篇:文化是否是劳动创造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