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是中国历史上最为繁荣发达的历史时期,在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水平都是当时世界之最。宋朝的GDP最高时达全世界的60-80%。宋代的生铁年产量最高达到12.5万吨,而英国1720年的铁产量只有2万吨。从经济科技的繁荣先进程度等方面看,宋朝与当时其他许多国家相比,应该超过现在美国与非洲的差距。
宋朝经济的繁荣和科技的发达,与处于黑暗中世纪的欧洲成为鲜明的对比。大宋朝繁荣程度已经达到了“走卒类士服,农夫蹑丝履”,也就是说:贩夫走卒穿的跟当官似的,农民都穿着绫罗绸缎,可以想象达官贵人的生活富裕程度。这是全盛期北宋都城的真实描述,宋朝的繁华程度可见一斑。
宋朝还具有完善的福利制度,其福利之高,即使今天都值得让人羡慕。元符元年(公元1098年),宋朝政府颁布了居养法,其中主要内容为:“诏鳏寡孤独乏不能自存者,以官屋居之,月给米豆,疾病者仍给医药。”
在中国两千多年帝国历史上,宋朝的科技是最为发达繁荣的,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中有三件是在宋朝出现的,或者完善的。连朱熹等饱受后人误解的理学家都对科技抱有极大的兴趣,甚至有许多重要的发明和科技活动。
因此,世界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毫不隐晦地说,“如果让我选择,我愿意活在中国的宋朝”。英国著名科学史专家李约瑟说,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已呈巅峰状态,在许多方面实际上已经超过了18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前的英国或欧洲的水平。
那么当时世界上经济最为繁荣、科技最为发达、拥有约8千万人口的南宋,为什么会被仍处于游牧社会、经济明显落后,科技几乎为零,且只有几百万人口的蒙古打败?现在我们这些“旁观者”以世界历史发展的大视野来审视,主要有以下几个重要成因。
宋朝开国之后一直是重文臣、防武官,防兵养兵。宋太祖登基后进行了史上著名的“杯酒释兵权”,由文官主政,立下“不杀士大夫”的国策,而且设立军队高级将领定期互调的制度,导致军队内将不知兵,兵不识将。这一国策有效地避免了军队的叛乱等隐患, 但却导致宋朝军队在历朝历代中几乎是最疲软的,无法有效抵挡北部游牧民族的侵袭。
宋朝的“国策”就是以和为贵,拿钱买太平。由于军队战斗力差,应付游牧民族的入侵就只有两种办法:“岁币制度”和“土地换和平制度”。只要你不侵略我宋朝,我就每年给你送上钱物,称臣纳贡。如果还没有满足,那就割让一块土地给你。这种国策先导致了中华帝国历史上少有的耻辱——靖康之耻,以及之后的南宋之灭亡。
宋朝国策是防兵养兵,而且军队是国家最大的闲人收养所,致使兵员最多时超过百万,但大部分时间却战力不佳。加上奸臣以此敛财弄权,造成了兵多但兵弱的现实。在宋朝当兵是职业,而国家用招兵解决了失业问题,一定程度上维护了社会的稳定,但却使军队基本丧失了保家卫国的基本能力。
科技虽然世界上最为发达,但基本都是处于初级阶段的科技,大多尚没有发展到实用的,富民强国的层次。偶有可以实用的技术,如宋朝的先进火器,反而成了元朝攻城略地的利器。
宋朝国富兵弱,自然就成为强邻觊觎的对象,也先后向数个强邻纳贡割地。由于与蒙古人联合灭了金国后,蒙古人未按约把河南还宋,南宋随后乘蒙古人北归之机,收复了三京 (东京开封府,今河南开封;西京河南府,今洛阳;南京应天府,今商丘南),给蒙古人入侵宋朝制造了理由。
十三世纪,蒙古人在西亚、欧洲战场上打遍天下无敌手。蒙古征服西辽用了1年; 中亚的花刺莫拥有80万的军队,但仅仅抵抗了100多天;征服罗斯联盟(今俄罗斯)用了5年; 征服波斯和阿拔斯王朝用了8年; 而蒙古彻底打败文弱的南宋居然用了半个多世纪! 整个过程蒙古前后进行了四轮大规模战争,期间他们有一位大汗(蒙哥)被打死,一位王储(阔出)被打死,将领被打死的不计其数。
蒙古大军南下的时候,强大的金国、辽国、西夏都被灭掉了。而蒙古人在灭亡金朝以后,在和南宋打了几年就停战了,转头去攻打欧洲,一直打到欧洲多瑙河。为什么蒙古人先攻击欧洲,之后才再次攻击离他们更近的邻居南宋呢?而且在最后一次南征中,忽必烈不仅是举全国之兵,总计一百多万,而且在后期直接使用了能够一炮砸坏城墙的大杀器“回回炮”。
即使拥有当时世界上最勇猛军队,拥有最先进武器,多次组织大军攻打文弱的南宋,仍然花费了半个多世纪的时间才最终征服南宋。以重庆为例,从1227年开始到1279年结束,四川重庆军民抗战时间长达半个多世纪,其中坚守钓鱼城36年!
在钓鱼城之战,4600名宋军拼死抵挡蒙古10万大军,直到南宋灭亡后,又得到忽必烈答应绝不伤害城中百姓,守将王立等人才同意弃城。弃城之时,守城的36名将士全部拔剑自刎。这让人想起崖山之战十万军民跳海殉国。
大宋朝有忠良军民,有全世界最繁荣的经济,有举世最先进的科技,为什么会灭于落后的蒙古人?除了上面提到的几个原因,或许还应该看到几个历史事实。成吉思汗一生共进行60多次战争,除十三翼之战因实力悬殊主动撤退外,无一失败,是世界军事上独一无二的军事奇才。
从公元1209年,成吉思汗亲率20万大军西征花剌子模开始,至1279年最后征服宋朝,短短七十年的时间里,蒙古三代可汗帅几十万蒙古军队,先后征服了四十多个国家,七百多个民族,建立了三千多万平方公里的蒙古帝国,而宋朝是他们花时间最长才征服的国家。
其他网友回答:非常高兴回答这个题目,因为很多人可能都认为只要经济足够发达,科技足够强盛,文化可以远播就可以高枕无忧,千秋万代传承。历史就恰恰告诉我们,有这些还不够,那到底是为什么呢?听我慢慢道来!
首先,两宋时期我国的经济得以充分发展,尤其在南宋,商业经济繁华,商贾流通,物产丰富,更是远洋涉水,瓷器远销海外。同时农业手工业,造船业都得到空前的发展,为两宋的经济宏图增添了丰富的内容。其次两宋时期文化事业同样得到长足的发展,诗词书法各显神通,大家名家层出不穷,千古流传的宋词更是脍炙人口。宋朝是少有的注重先进生产方式,科学技术的应用与实践,这一时期,火药的使用技术,造船技术,天文观测,水稻推广技术等等都是这一时期的科技成果。我们为之骄傲的同时,也同样需反思历史,为什么?
首先,我们从当时的亚洲全局看,两宋时期始终是偏安而未完成大一统,当然,这不是统治者不想,存在有许许多多的客观原因。但偏安的小国思想往往会圏住我们民族前进的步伐,诸葛亮虽深处蜀汉一隅,但心装大汉,中兴汉室。回望两宋,始终在偏安一地求生存,辽,西夏,金等等并存,甚至苟和,这是思想上的不足,这样的指导思想,如何激发战士的血性,百姓的国家意识。
其次,宋朝的军事制度,朝廷制度,始终贯彻文人治天下,防止军人作乱,这可能是根病,因为太祖就是黄袍加身,担心别人也是正常不过。但这也让如岳飞等爱国将军惨淡收场,壮志未酬。所以家国天下的军事制度,束缚了军人的斗志,更束缚了一个国家的发奋图强。
第三,风起云涌的爱国运动被利用,被打压。
饱受国破山河碎的宋人,无不满腔热血,可到头来还是一场空,将军身首异处,志士报国无门,小人当道。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家国天下的思想,首先要的是老赵家的天下,而不是天下人的天下。将军百战死,壮士无处归。
宋朝的历史教训,也给我们提供了前车之鉴,经济文化,科技要发展,但爱国,报国甚至更重要。
主要两大因素:
自废武功:从太祖的"杯酒释兵权",到岳飞以"莫须有"之罪处死,宋朝一贯以来是重文官、防武官,致使兵不善战。
对外关系失衡:与金联盟灭辽,使金变强大;与蒙古联盟灭金,使蒙古强大,打破国际关系平衡,遭致灭顶之灾。
其他网友回答:这个问题我想高中的历史书上可以教给你大部分答案,那就是宋朝的军事制度所致。
两宋的军事制度以制衡武官为主要目的,养兵的不带兵,带兵的不养兵,兵不识将,将也不识兵,战斗力自然要大打折扣。应该说,北宋军事制度的主要目的,即防内患,防武将造反是成功的,但是造成的严重后果则是外战能力严重下降。
可以说在宋朝时期,宋朝在中央设立枢密院来负责军务。枢密院直接对皇帝负责,其他任何官员都不得过问。而枢密院虽能发兵,却不能直接统军,这样就导致了统兵权与调兵权的分离。同时,宋朝经常更换统兵将领,以防止军队中出现个人势力。宋朝的兵力部署可谓“强干弱枝”“守内虚外”。宋朝的军队分为四种,即禁军、厢军、乡兵、藩兵。禁军是中央军,也是宋朝军队的主力。厢军是各州的镇兵,由地方长官控制。乡兵则是按机关抽调的壮丁。藩兵是防守在边境的非汉民族军队。
可以说在宋朝时期军事制度导致军队战斗力低下。而唯一的精锐也就是禁军长年在京城保卫京都。就算整个宋朝经济,文化,科技都很强,没有军事力量也没有用。
所以我认为宋朝灭亡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军事制度所导致的。
其他网友回答:先进是毫无疑问的,但是,这里的问题是,你的先进,经济、文化、科技都用在哪里了?很简单,用在防“家贼”上面了。宋朝不是没有对外征战,也不是没有边境防守,更不是没有军队,先进的科技也不是没用在军队里,但是,它军队的组织结构、作战方式、部署方式、人员使用,都遵循一个基本原则,皇权第一,皇帝意识第一,皇帝绝对控制第一,这是一条红线。面对这样一条红线,宋军的官员、将领,如缚手足,互相掣肘。看见国共内战时的国军了吧?跟大宋朝一样,根本不可能有战斗力。南宋初危亡之际,涌现所谓中兴四将,不是全被解职了吗?岳飞还被杀了。大宋立国开始,其实一直在杀,只不过大多是软刀子,赵构处于危局,动了真家伙,道理是一样的。宋代高度发达的经济也成为大宋皇帝自保的主要武器——花钱买平安,不断送钱给敌国,以求苟安。因此,大宋社会从始至终就是大宋皇帝塑造的蝇营狗苟的社会,最终就在最虚弱、最腐败的时候,被敌国入侵亡国。
其他网友回答:这个问题怎么回答呢,首先我们要确定,生产力决定论,宋朝能取得辉煌的文化科技成就说明了宋朝的生产力达到了相当高度。为什么会被外敌压制的喘不过气来呢,
一是,经验教训。“兵骄则逐帅,帅强则叛上”,宋太祖赵匡胤就是通过“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建立了宋。建立了“兴文教,抑武事”的方针,广开科举文选,重用文人正因如此,手握重兵的武将们成为了宋朝提防的对象,宋朝几乎对武将极尽苛责,对文臣宽容大度,纵观宋朝武将岳飞等受辱致死,三百多年宋朝未杀一位文臣。
二是,错误兵制。“更戍法”的军事制度,按照“更戍法”经常易置和调换,以做到“将不知兵,兵不知将”,防范士兵和将领忤逆,便于加强统治。造成了将领们不熟部队,对下属部队亦领导力,严重影响作战效果。
三是,对外方针。宋朝生产力极大进步,面对外敌入侵,提出“外忧不过边事,皆可预防,唯奸邪无状,若为内患,深可惧也”的观点,倾向于花钱消灾,宋朝生产力,税收水平等均达到了空前高度,也为宋朝花钱消灾提供了基础。这样的对外政策指导下,宋朝军队多在对内防范反叛,对外作战消极。
宋朝的软弱是多方面因素造成的,对外政策,军队腐化,重文抑武等都影响了宋朝。但是宋朝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的高峰,其生产力进步,文化发展,社会风气宽松开放在中国历史上是辉煌的,值得浓墨重彩的。
其他网友回答:两宋经济,文化,科技等诸多领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为什么被外族所灭?究其原因是:
北宋————先轻敌,后偎敌,主要是重文轻武,国防空虚,首先是皇帝带头、群臣附和,没有影起高度、强烈保护责任的警觉和重视,民众也随之莫不关心。
南宋:虽然汲取了北宋的经验教训,皇帝、群臣胆小怕事,长外族志气,灭自己的威风,高估别人,贬低自己,心有余,而力不足,总认为自己的政治、军事势力小而不足,丧失了自己的国防信心、力量和意志。更重要的是:皇帝耳根不硬、军策无方,偏信谗言,以秦桧为首的奸臣当道,祸国殃民、害人害己、误国误民,残害、谋害一代英明豪杰、忠诚良将:岳飞抗敌,最终导至外族入侵,南宋灭亡。
其他网友回答:宋朝被灭主要是军事上的失败所致,这是最直接的原因。其实宋朝被灭有很多因数,尤其是北宋灭亡有很多偶然因数。下面我主要分别从军事、政治、外交、地利、社会风气5个方面说一下我的看法,请大家鉴赏。
1、军事上的孱弱与失力。经过唐朝和五代节度使的割据自立,加上宋太祖赵匡胤的黄袍加身,宋朝立国之初就坚持了“重文抑武”的国策。各地节度使名存实亡,精锐士兵收归禁军,军队定期轮换,养流氓、痞子从军,文人领军等一系列的措施实行了下来,军队是稳定下来了,但是军队失去了灵活性,将领失去了自主权,加上缺乏战马和骑兵,宋朝对外作战常常屡战屡败,经常大败。关键的太原之战和丁家洲之战一败涂地,直接导致了北宋和南宋的灭亡。
2、政治上的失当王朝到后期,一般君主都是贪图享乐,官僚腐败,宋朝也不例外。宋徽宗、宋钦宗、贾似道就是其中典型的代表。政治上失当,必然会导致上下配合不得力。投降派和抵抗派的内耗也是耽误宝贵的时间,空耗国力。
3、外交上的反复和失败。辽国快灭亡时,宋朝不顾盟友关系,为了收复燕云十六州,与金军夹击辽国,忘了唇亡齿寒的道理,辽国被灭后,金军看透了北宋的虚弱,顺道灭亡了北宋,后来南宋又上演了一次。金国快灭亡时,南宋又与蒙古军队夹击金国,后来孤立无援,被蒙军所灭。
4、地利上的极端不利。宋朝虽然全是大一统王朝,但是开局相当不利。北方失去燕云十六州,西北方失去河套平原,西南国境线止于四川附近,还没了越南北部的交州地区。燕云十六州的丢失,导致北方几乎无险可守。燕云十六州和河套平原的丢失,使宋朝还没了最好的产马地;没了河套平原,陆上丝绸之路隔绝。
5、社会风气的转变。汉唐时期,年轻人崇尚到边关建功立业。“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听起来多么豪迈,尚武之气盛行。到了宋朝,宋词开始流行。婉约派风格的宋词开始多了起来,宋朝的资本主义萌芽开始兴起,商人和市民多了起来。商人和市民重利,很关心自己的生活,很多对打仗没有什么兴趣。所以看看宋朝被灭时,民间很难有多少像样的反抗。
其他网友回答:组织结构是决定性的因素。宋朝经济发达,但是社会组织结构偏向文人,让所谓的士大夫集团控制了权力。所谓的经济发达主要是地主和士大夫集团的利益发展,反而压制了军功利益集团和一般百姓的利益。这种局面导致宋朝内部分裂,文恬武嬉,富而不强,最终为异族所灭。
其他网友回答:宋朝自开国以来就重文轻武,最有名的就是杯酒始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