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字草当头,酒字水为先。医生开方,药不行,中医也很难发展。我感觉要二手抓,一个抓人才建议,一个抓药才。只有这样中医才能振兴!希望老祖宗给我们留下的资产不要在我们这辈人手里给毁了!
其他网友回答:要动员少年,青年人学习中医。不管将来是否从业中医,因为是国粹,中医不是一人能学就行,而是中医洋洋洒洒,非一人能学全,故各自钻学才能得到比较完善的承传。国家也可多种优惠学校,学生,民间中医声望突出人员(以县为单位统计),也可嘉奖鼓励!从而让不重视变为极其重视。
其他网友回答:这真是个沉重的话题,我恰巧知道一点,以下是一些心得体会,仅供参考。
首先,中医的理法方药真实不虚,疗效确切,毋容置疑。中医已经保护了中国人几千年,换句话说,中国人做了几千年人体实验,现在还有人说中医是骗子不能治病,这就是睁着眼睛说瞎话了。
那么,中医怎么就式微了呢?这还得从鸦片战争说起。
当年,西方的坚船利炮把大清打得满地找牙,割地赔款。我大中华,领先世界几千年,哪里受过这窝囊气。
让我永远低一人等,那不可能,一辈子都不可能。
于是当时有识之士主动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向西方先进文化学习,学习西方好的,改进我们不好的,等我们强大回来了,再干翻他丫的!
结果在这一过程中呢,用力过猛,矫枉过正了,偏激地认为,只要是中国传统文化,都有束缚我们成为世界一流强国的嫌疑。于是,连汉字都差点拼音化了,何况中医呢?
因为西方比中国先进,所以西医比中医高级。大概就是这么个逻辑。
于是中医就开始不受待见了。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很重视中医药的发展,国家专门成立了中医的专科医院和大专院校,推进中医发展,培养中医人才。
但是,问题又出现了。
我们的中医院是按照西医院的模式组建管理的,首先,就得按照西医分科。但是凡是对中医有所了解的都知道,中医基本可以说是不分科的,过去一个中医师什么病都能看。为什么,因为中医的理论是整体论治,不是看你一个零件两个零件,是看你整个人。
现在硬要分科,不但分为儿科,妇科,内科,外科,还分出了肝胆科,泌尿科,五官科等科室。这就人为地把中医辨证论治进行了割裂,不利于医生医术的提升。
我们的中医院校也是按照西医院校来组织管理的,弊端与医院差不多,导致学生毕业,就得到一个毕业证,根本不会看病。同时,院校的科研也走上了西医的理化分析的道路,喜欢研究某种药物有哪些化学成分,这些化学成分有什么作用,能不能提取其中有效成分合成一种新药。这是中医呢,还是西医呢。
就像男人的脚非得套上一双女人的鞋子,这路能走好吗?
于是中医师的临床水平是一代不如一代了。一些老病友私下都在说,等现在这批解放前后起来的老中医仙逝,就没人会看病了。
当然,这种说法过于危言耸听。
另外,中药也出了问题。现在国内外对中药的需求一年胜过一年。但是哪里有这么多道地药材呢。于是,只有人工种植啦。为了产量高,化肥农药肯定不能少啦。为了漂亮,能卖个好价钱,硫磺熏也得安排上。
淘宝上萝卜一样的人参就是一个典型。
这样的人参药效还有多少呢?
还有就是中药的炮制现在也有问题。比如,需要九蒸九晒的何首乌熟地黄,谁还费这成本去九蒸九晒呀,能三蒸三晒就是良心商家啦。
你可能机智地说,药效不行,我量来凑。
但是有个东西叫药典,它规定了每种药的用量,如果超过了这个量,出了问题,吃了官司,你就只有伏法。
比如2015年版药典规定,细辛用量为1-3克,你敢用9克?但实际上有经验的医生都知道,临床只用3克细辛,真的是只算挠个痒痒。
另外,现在的医患关系,也让一些医生喜欢开一些四平八稳的方子,避免使用猛药毒药。比如,生麻黄,生附子,生半夏,还有刚才说的细辛等。有些极端的医生,连干姜都不敢开,怕太热了。不求无功但求无过嘛,细水长流嘛。
所以,现在的情况就是,中医师水平大不如前,中药的质量大不如前,各种其他因素束缚着中医师的手脚。这样一来,中医的疗效就没法保证了。疗效出了问题,老百姓还信你吗,能不式微吗?
好在国家也发现了这些问题,近几年推出了一系列针对性的政策。比如针对院校教育,提出教学内容要进行相应的改革,还提出了恢复传统师承的培养模式。比如针对中药的问题,近几年加强了对中药残留农药的检查力度,并提高了国家标准。
事物的发展总是曲折向上的。只要中医人不忘初心,守正创新,我们的中医事业必定蒸蒸日上,再创辉煌!
其他网友回答:谢谢头条邀请。
记得,类似这个问题,我曾作过解答。不知为什么编辑曾怀疑我资质,所以为了避免浪费精力,笔者已经不得不在此说明,曾被卫生部聘为学术委员会专业委员会委员,以及参与三部部编高等医学院校教材的经历。
在回答这一提问时,我首先要肯定,新中国成立这七十多年间,是两千多年来中医发展最为迅速和最好的时期。我不认为目前中医已经日渐式微,但是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而这些问题可能中医药高等院校已经洞察,但是目前没有太大的改进。
一,中医界缺乏自我改革,老一辈医师的守舊思想比较浓厚。
二,满足于中医具有优久历史传统,“愽大精深”,“医术宝庫”等等称谓,固步自封地很少创新。
三,爱听不符合实际的奉承,业界之内绝少学术上的争论与辨思。你好我好大家好,形成了风气。
四,中医药就其本质来说是一门经验学科,至今没能脱离验方,秘方的框架,修修补补,减减加加,形成千人千方,对所起的效果缺乏严格的效果实证。
五,中医的古老玄学理论,以阴阳虚实,五行相生相克,四证八纲为主导。代替了实际的人体器官结构和生理,病理以及生物化学变化的复杂过程。诊断治疗只求助于古老医学书中的论说,并追求说理的圆满,实则远离病人的实况。例如,胃部的疾病的诊治依据是:“大抵脾胃虚弱,阳气未能生长,是春夏之令不行。五脏之气不升。……”这样一来,实实在在的疾病,在中医心目中,已经成为玄学的空论。
六,少数老中医对现代自然科学和现代医学的发展不屑一顾,认为古典的中国《易经》是包罗万象的聖书,是科学的科学。就在今天的网上仍然有“武宁县传统中医”声称,肿瘤病人无须西医手术及药物介入,生命可以延长好几年!实不知,他在损坏中医的信誉。
笔者觉得振兴中医的唯一正确的方法,是严格执行党的中西医结合的方针,利用当前政府对中医振兴的政策倾斜,把握时机,进行自我改革,尊重科学,励志图新。
这点大可以放心的,西医横行全世界,其它国家的本土医学基本上都消失殆尽了。但唯独中医以及和中医理论体系有关的其他医学如藏医、蒙医都留下来了。这主要是因为它们有自己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在支撑着自己;
虽然式微,但它不会像其它国家那样消亡殆尽。这让我想起老甘龙一句话:“飓风过岗,伏草惟存”,目前的西医就如飓风样席卷全世界,而中医也就仅仅几个国家在研究;而且其它国家还将其搞的不伦不类的。
但这并不代表中医会灭亡,只要理论不灭,传承不灭,中医就不会灭,在特定的环境,特定的时间,很有可能就会以星星之火之势而燎原。
其他网友回答:关键是中医也学会黑人:一副药也要几百。不倒才怪呢?
其他网友回答:要振兴中医主要是国家重视,要有专门培养有志于中医药的人材的专业大学,而且在种植中药材中严格把关质量,在加工炮制中严格规范质量標准。对动物药材也应适度允许使用。再就是要建专业的中医院,少搞中西医混合医院,让相信中医的患者自由选择,做好宣传工作,让病人真正感到中医的治疗效果,从而更快的恢复中医药在国人心中的地位。不要再出现过去西医打压中医的错误政策,使中医执业者能充分发挥保护人民身体健康的重要作用。
其他网友回答:西学以科学假说迷惑人心,以物质为研究对像,以眼见为实。
中医艰涩难懂,药性药理复杂,非常人能学通。经络看不见,解释不清。植物在不同的天时,地域吸收的能量质化不同,形成不同的药性,治不同的病。不是市侩病夫,所能专心如一,尝悟有感能得。像神农尝百草这样的人,已经少见了。非有大恒心,大悟性,大智慧之人,难以学成。有些学了些鸡毛蒜皮的江湖郎中,祸害乡里,让中医门面扫地,自然日渐式微。
振兴中医需要从娃娃抓起,把《黄帝内经》编入教科书,从小培养天人理念,弄懂医理,虽不会看病,也能明其阴阳之理,亦不会走人生之极端。
其他网友回答:好的中医治疗,无法用现在医学解释清楚,证明明白,还需要大家不懈努力
其他网友回答:只教育“西方科学”,不教育“中国优秀理念”,中医药基础理论被边缘化、被妖魔化。
少年不明中医药、中年不信中医药。
中医药被教育界阉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