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我发现有一种不正常的观念在作祟,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小说李自成有拔高李自成的成分,但就文学艺术性来说仍然是目前现代作家写古典小说的翘楚之作,至少至今没人超越。
好多人现在骂李自成为草寇之流,但他推翻明朝统治这一点应该肯定,为什么要起义,还不是因为明王朝晚期执政者横征暴敛,残害百姓,弄得民不聊生,在活不下去的情况下才揭竿而起的,所以对推动历史有积极而深远的意义。
当然最后因为自身和外部环境的原因失败了,经验教训要总结,更要客观评价,我们对待历史人物要一分为二来看,走极端就片面化了。
其他网友回答:姚雪垠先生的《李自成》,中国青年出版社新版共10卷,鄙人从头至尾读了一遍。
此书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历史小说,它对明末社会状况尤其是李自成起义的反映,总体上是客观、可信的。
它对李自成、张献忠、刘宗敏、崇祯帝等人物形象的塑造,也是成功的。
它对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评价,基本上符合历史唯物主义。
此书的主要缺点,一是有点虎头蛇尾,二是有时隐恶溢美,三是有意图解政治。这是当时历史条件下的局限性。
《李自成》至今仍是我国历史小说的一座高峰,不是那么好逾越的。
荒诞时代产生的荒诞作品,不值一提。
其他网友回答:一,小说就是小说,不是历史;二,把农民起义军写成了信奉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的无产阶级先锋队,提前了好几百年,给人仿佛穿越了的感觉;三,一部比一部差,很有九斤老太的感慨!
其他网友回答:好作家!好作品!歌颂中华民族英雄……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丑化这杰作的人别有用心……
这部小说是当时历史环境和政治正确的产物,书中违背了基本的历史事实,夸大编造李自成等农民起义军的一些历史,这本书基本上应该予以否定,不管其文学价值如何都应该否定,很多人都喜欢说艺术和政治分开,事实上有人的地方就有政治,有人的地方就有艺术,艺术和政治根本没法分开,当然艺术手法文学手法和政治没直接关系,但艺术手法也好文学手法也好都不能单独孤立的存在。对于农民起义不应该全盘肯定,也不应该全盘否定,《李自成》这部书不恰当的地方就在于不仅全盘肯定农民起义,而且把农民起义写成了推动历史进步的唯一动力和方向,这就和历史事实本身不符合了。农民起义是社会矛盾积累到一定程度的反应,当时的统治阶级应该负主要责任,但是农民起义本身也有引发社会过度动荡过度杀戮的问题,有时候还帮助外族外敌导致华夏民族危机,明朝灭亡的最大原因就是李自成等农民起义造成的,短短几十天就满清入关华夏陆沉,这个历史教训极为深刻,李自成这个人不宜肯定,至少不宜全面肯定。
其他网友回答:《李自成》这部小说就是四人帮帮派文艺的产物,毫无文学艺术的观赏性。既不符合历史事实,也有违中华民族传统道德文化。随着四人帮的垮台,帮派文艺作品被扫进了历史的垃圾堆。
其他网友回答:上学的时候,历史书上说到闯王李自成,打到北京之后被胜利冲昏了头脑,腐化堕落。山海关一战,被清军和吴三桂联合打败,从此兵败如山倒,再也没有翻盘的机会了。
当时我一直不明白,在攻打京城之前,大顺军已经控制了陕西、山西、河北、河南、山东和湖北的大部,为什么一场败仗竟然永世不得翻身?
看了姚雪垠的小说《李自成》,终于明白了。大顺军的所谓“控制”了某地,就是打下了这个地方,杀了地方官和民愤极大的恶霸,不对百姓“纳粮”,将大户人家的金银珠宝、粮食、布匹、骡马洗劫一空。更有甚者,有时候还把城墙给拆了。从来没有想过建立各级政府,按伟人的话就是“叫花子打狗,边打边走”。这就是蝗虫过境,一旦遇到挫折,哪有回头路?
李自成领导的大顺军的失败,小说里都已经给出了答案。
小说里的人物刻画入微,李自成、张宪忠、崇祯、李岩个性鲜明。大顺军内部武将、谋士争权夺利,大明王朝的宫斗都写的很到位。
整个小说,使人感到头重脚轻,前面几部既气势磅礴又细致入微。从水淹开封之后,写的简略一点了,很多重大事情都一笔带过。虎头蛇尾!
其他网友回答:对于李自成的评价如同太平天国一样,从中华民族的历史进程中来看,都是罪人。现在正面的评价,多少是意识形态的要求。《李自成》小说把李自成塑造成了无产阶级,这种超越时代的无限拔高却漠视了成事不足败事有余造成的民族悲剧,这才是小说的真正败笔
其他网友回答:看过姚先生的《李自成》全集,总的来说还不错。感觉前三卷好于后面。对明廷及官员的着笔较为细腻,再现了明朝上下官员的贪婪腐朽以及崇桢刚愎自用,反复多疑的性格。对李自成的刻画过于高大上,俨然是一位天下百姓的大救星。几个义军首领的塑造也是无限拔高,尤其是刘宗敏、李过、高一功、袁宗第等。对知识分子李岩的塑造较为成功。在把握明末风云变幻,历史进程的衔接上缺少整体性,明显给人一种拼凑的感觉。在时代感上还不如李健侯先生的《永昌演义》真切自然。但,《李自成》毕竟是一部大部头小说,难免会有缺点,再加上姚生年事以高,能够完成创作实属不易。
上一篇:打油诗和诗的界限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