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汉字以其独特的魅力成为中华文明的载体和基础,是世界独一无二的艺术瑰宝,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也是世界上最难学的语言文字。汉字的演变过程由: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行书。由声→形→象→数→理的演变。
现行的中国大陆汉字是由繁体字简化后的汉字,港、澳、台甚至靠近香港的深圳一带部分人仍在使用繁体字,其实繁体字更能体现中华文化的精髓,能保留汉字本身具有寓意和文化,查看、研究古文化、古老书籍必须学会繁体字。
论文化底蕴、艺术内涵更具魅力,艺术性强,最适合艺术家和科学家,简体字简单易学,便于普及教育,提高国民文化素质,适合人民大众。
我国的汉字简化从唐朝就开始简化了,只是一部分书法家简化一部分繁体字而已,新中国成立后,为了降低普通民众识字成本、教育成本、文盲率进行了全面的繁体字简化,简化后有的字失去了造字的含义(如上图),有很多字更具含义(如″蟲→虫、從→从、飛→飞等)。如果一意追求简化而失去中华汉字灵魂与精髓,国家也不会提倡,所以中国的汉字不能再简化了,再简化就只剩骨架了。简体字便于书写和认读,但不能一简再简。
其他网友回答:我有一个朋友正在做这件事,不知道大家怎么看?
这个朋友经历也确实比较精彩,我要是讲的话,估计得分三十期来讲,也不见得讲完,进入就说一个吧,据说是他多年的研究成果,因为我过于表现的感兴趣,反而让他非常不安!
先介绍一下他的家世,家庭条件不是很好,有四个姐姐,他是老五,全家把希望寄托在他身上,不过这个朋友高考考了四次才进入大学就读。
后来毕业后,他一边工作一边研究电子书,后来也小有名气,但是随着我国版权保护意识的增强,他的电子书生涯告一段落!
后来七八年时间他一直在鼓捣着什么,别人问,也是非常神秘的不告诉,直到最近这段时间,我才搞明白他到底在干嘛,原来他在简化汉字!
他公布的手稿是这样说的,在他多年研究中,发现中国的汉字太复杂了,竟然有九万个之多,而且复杂的程度堪称世界第一,但是我们平常用的只有几千字,既然几千字就能表达所有的意思,那么为什么还要这么多汉字呢?为什么不能消除掉八万多个汉字呢?
然后再在剩下的几千个汉字基础上继续简化,这样每个人只需要学习几百个字就能表达更多含义,何乐为不为呢?
先说一下原理吧,就是在旧六书的基础上,改成新六书:
六书:汉字的六种构造条例,指是后人根据汉字的形成所作的整理,而非造字法则: 象形、 指事、 形声、 会意、 转注、 假借, 其中象形、指事、会意、形声主要是“造字法”,转注、假借是“用字法”。
在新六书中的后面两个指事和会意合并,统称为会意,并且新增加了变体法则,还创作了中式音体字!
旧六书理论适合表意文字-汉字,新六书理论适合表意和表音文字,两套系统。
后面的规则太复杂了,杨角风就不一一解释了,就从几个汉字来看吧:
关于“汉”字,繁体是“漢”字,改成了这么个字:
我字写的不咋地,毕竟为了大家能看清嘛,这个新体汉字呢,意思就是说,中国汉人是沿水而生,又是中国人,一个中字加一个人字,就是汉字!
2、再比如“繁”字,通过新体改良后的字为上面的“敏”改成了“凡”字:
这个字为什么要改呢?是因为上面的字是“敏”字,发音是“min”,而不是“fan”,这样改了以后,就是凡字音了。
3、最后再看一个“篆”字,改造以后最下面的“彖”改为了“专”:
原因同上,因为“彖”字发的是“tuan”音,而不是“zhuan”音,故改为“专”
当然还有很多字,后来他花钱也印了一些字:
只是这个朋友的终身大事一直没有解决,也快奔四十的人了,总在想着这项发明一旦铺展开,根本就不用愁没有金钱和美女!
我也只能祝福他:有梦想总是好的,万一实现了呢?
朋友,你支持他吗?
我叫杨角风,更多精彩请关注!
其他网友回答:我们现在使用的汉子就是“简体字”,对应的就是“繁体字”了,“简体字”为大陆地区的官方文字,但在其它使用汉字的地区都使用的“繁体字”,因为“简体字”是49年后大陆推行的政策。
除了“简体字”外,1977年国家还推出过汉字二次简化方案,简称“二简字”,但1986年二简字就被废除,原因也不太复杂,就是二简字实在太简化了,使得很多汉字失去了含义,甚至简化成了一种符号,现在会写二简字的人已经很少了。
说到“二简字”就是想说明在现在的条件下,是不可能对汉字进行再次简化的。
从汉字简化这个角度寻找文化出口的方向本身就行不通,汉字属于方块字,和世界上大多数国家使用字母文字本身就不是一个体系,这不是汉字简化能弥补的,汉字就算再简化也变不成字母文字,但中国书法是确实是一个可以宣传中国文化的很好方式。
文化输出要找到与其它文化的共鸣,人员和商品、服务的交流其实就是文化交流的最好途径,中国出口的商品很多但却缺少本土品牌,古代的丝绸之路的两端罗马和中国远隔千里,但却因为丝绸和瓷器知道了中国的存在。
其他网友回答:瞎改筒化字使的百姓认知混乱,给今后生活增加麻烦,因简化字当年本人身份证,结婚证上的名子三个字错写?了二个字,给后来的生活带来很大的麻烦。
其他网友回答:不要忘了,一种文字,再深奥,再伟大,也只是学习其他学科的工具,在知识大爆炸的今天,要学的东西太多,不学无术,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无庸置疑,汉字已简化,不能再减化了,有一定的道理,但是,还有很大空间。这里,决非是要脱离优秀的传统文化,举个例子,四书五经,孙子兵法,史记,老子,大学,中庸,儒学,本草纲目等药学经典,都是繁体字,倒装句,今人要学懂弄通要多难,记住,活用更难,是否可以组织一批专家学者能人翻译成现代简体通用文,可降低学习难度,增强记忆,理解,应用的效率。更重要的可以省出更多的时间去多学习一些自然科学方面知识。才更为有益。加快振兴发展的速度,何乐而不为!真正的与时俱进!如厌恶和恶人,都读e`,角足,一角钱,都读jiao v,着装,跟着,都读zhao ↗,供给,给予都读gei∨……。多音字,只要一个音即可,孬,甭等去掉,用不好,不用代替等等吧。浅见供参。
其他网友回答:汉字不能再精简了,再简就变成符号了,象日本字一样,有的字要简,而有的字不用简,如東字,車,。有的字简的太难看了,如樂简为乐,改为苯或示好一点。简化字不能单纯追求书写简便,也要考虑美观。太简化了就缺乏艺术性,娱乐性,内涵性丁。
其他网友回答:德国,日本,的机械电子设备,不是越复杂,越精密才有人原意,进口,关健是技术含量及实用性,同理,只要我们有自信觉得老祖宗发明的繁体字,充满着智慧与知识内涵文化深厚,并什么要简化了,去迎合其它民族的,口味,呢,真是的,无聊。
其他网友回答:1977年就简化过一次,实行了不到两年,结果已失败而告终。
其他网友回答:精简汉字需谨慎,中华文化博大深。
随意编改不妥当,祖宗珍传是国根!
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没有断层的文明。为什么,就是因为汉字。象形,没有简化的汉字,我们一眼就知道它什么意思,即使是今天的小学生也能读懂3000年前的文字,知道他们在干什么,讲什么。比如,“兼”字,什么意思呢?就是一看就知道手抓着两个稻草,再如“襄”什么意思呢?中间两个扣子,有田,衣字被解开了,就知道是田里耕作,松土的意思,加上“言”字旁,我们就知道“讓”是松口之意,那么简化后的“让”,我们就不知道什么意思了,别人也猜不到什么意思,后人读不懂文化就会断层。再比如,“龙”字,我们都说自己是龙的传人,可是简化汉字之后呢?我们就不知道龙是什么了,到底存在不存在了,我们的思想就会自我产生怀疑,我到底是不是龙的传人?文字的创造是经过严格的一整套系统制定的,不是随便乱改都可以的。这个系统是什么呢?就是阴阳和五行。每个汉字都有阴阳吉凶,有五行金木水火土,有五音宫商角徵羽,笔画也是符合五行的。一个字改的合不合理,第一要看意,是否能准确的表达它的意思,第二是否符合阴阳五行,放到这个系统是否不冲突。要符合自然之道。中国文字本来就是自然的产物,并不是人自己创造的,而是借助人的手表达出来了。陆游的《文章》说到,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像大诗人李白,都是喝酒作诗,并不是清醒状态下经过细心思考琢磨的,是借助酒力通神达到的结果,这些诗就不是他自己写的,而是本来就有,通过它的口发挥出来而已。相比之下,你去看几百年前莎士比亚的文集,几乎跟天书一样没几个人看懂。所以外国文明都有断层。唯独中华没有。
再举个例子,什么是智慧,智不从心,可以不经过心表现出来的东西,比如急中生智,在紧急情况下也可以表现出来。是研究1+1=2的学问,是直线运动,可复制,像经验法则算数器物,我可以告诉你怎么做,怎么使用,传授给你知识学问。这种通过时间对知的积累就叫智。
慧从心,上面两个丰字,表示心灵上极大丰富和满足,中间是“彐”,表示拐弯。所以慧是研究拐弯的学问。是曲线运动,什么样的人能获得慧,或者说什么人能开慧呢?慧是人们把心静下来,静坐或者站桩等方式想出来的东西,所以禅坐能开慧,瑜伽也能开慧,开悟。相比在紧急情况下想出来的东西,慧更高级。
和其他动物相比,人类有个特点,就是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人会刹车,会拐弯,看到前方没路会绕过去,而不是不撞南墙不回头。慧和智的区别本质在这里。智和慧实际上是一对相反的词,因为它是在描述一种事物两种不同的面,比如音乐的声色,声和色共同组成音乐。人的安危,表示生死状态。音调的和谐。谐是同的意思,和呢,是不同的意思,我跟你不同,但是我能配合你,就是和,所以和谐社会是和而不同才叫和谐社会,大家都相同了就不叫和谐社会。所以和跟谐是反义词。智跟慧也是反义词,知识很多的人心灵上不一定会满足,而心灵上满足的人也不一定都是有知识的人,如博士啊,高材生啊等。而实际上,从更高的层面来讲,智和慧不会同时显示出来,所以道德经才会说,绝圣弃智,民利百倍。去彼取此。
还有一种方法可以认识智慧,我把它取名叫读音识字法,这方法有点玄,可参考,比如ai音,有爱,哎,唉,矮,哀,艾。它们都有同一个意思,心气是否足的表现,足呢,就整天追着女孩跑,谈情说爱,不足呢?就唉声叹气,感觉自己矮人一截。有什么办法治疗呢?就用艾草,艾草之所以叫艾草是因为它点燃以后觉得它的热穿透力很强又不伤人,像母爱般温暖,治疗人的心伤。好,说回来,智读zhi,只,知,直,指,执,至。从这几个字来看,我们可以知道,智是从只慢慢积累变成知,知再通过时间的积累变成智,对于物质来说说,是直的,对于情志来说,是执着。智再往上呢,是至,至人。什么是至人,古人把最高级别的人分为,真,至,圣,贤,四个等级。孔子是圣人,72弟子呢是贤人,比孔子更高的呢,就是至人,再高一级就是真人。所以对智可以理解为,知道,知识,执着,耿直,指导,至诚等意思。是可以学习和传授的直线运动。慧读hui,会,汇,回,辉,悔,绘,惠。人流从各个地方拐过各种弯集合在一起,就叫开会,水流呢,弯弯曲曲流到一起就叫汇,人的精神集中在一起就能开慧,精神能集中心灵就能得到满足。惠呢,砍价,往回砍叫惠,绘画我们知道整体肯定不是直线,辉是围绕的光也是弯的,悔是悔以前的事,这种弯曲的拐弯的学问就叫慧。短程内路可能是直的,但是你像要走的更远就得拐弯。弯路和直路配合起来就能走完全程,走完人生的全程就是智慧。
再从对应的五行来说,世间万物分为木火金水土,对应人的品质分为仁义礼智信。那比如说,“仁”字到底是什么意思?“义”字又是什么意思,人们说“义”,“仁”和“义”又有什么区别?你造字的时候放入到这个系统,你就知道什么意思了,首先来看“义”字,义对应火,火有什么特点,火对应散发,疏布,点燃自己,温暖别人的特点,火热,会出汗,为别人出汗出力,不求回报。这就是义。什么是“仁”呢?木曰“曲直”,树木有个特点,能取能直,“仁”是曲还是直,我们说,“仁慈”,又说“慈母”,我们的母亲总是哄着你,对你服软,对你好,这就是“慈”,“仁”呢?为什么是直的?我们来看一个词,“麻木不仁”,我们知道“麻绳”就是用麻木编的,所以叫“麻绳”,麻这种木就是韧性好,但是软软的,不直,所以才用来做绳子。所以“仁”就是直的意思。对应木曰“曲直”的直,父亲对你好就打你骂你,这是“仁”,所以“仁”和“慈”是反义词,对应着父爱和母爱,从这个对应上来说,又表现了汉字的阴阳。
借助这种阴阳和五行的关系就可以更好的理解古书了,比如道德经说,绝仁弃智。我们大多数人都不理解,为什么“仁”“义”“礼”“智”这些好的品格都要丢掉?我们知道木火金水,都是偏性,就像食物的“温热凉寒”,哪一种吃多了都不行,吃多了热的上火,吃多凉的拉肚子。从这我们就可以理解到,道德经讲的是守中,就算偏了,也要有进有出,保持平衡,吃了热的吃点寒的,猪肉放点胡椒粉,小茴香,苦瓜放点辣椒炒,鸡蛋放点姜,这叫佐料,佐证食物的偏性。保持平衡,我们才能身体健康。
文字里面传达非常多的信息,这种信息量大到什么程度,真要写起来,估计要写一个中等图书馆的书。所以文字是不能款改的,改了之后老祖宗给我们的经验教训和对后人的训诫就无法传承了。我们就读不懂他们的意思,他们凭借一生得出的经验也会白白浪费。创新不是说创新就能创新的,创新要在旧得基础上才能创新,一座没有地基的楼房呢敢住吗?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上一篇:吉林 有哪些适合冬季游玩的地方?
下一篇:沙孟海的书法与汉简有什么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