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学习杨氏太极拳到今有三十年,主要探索杨氏太极拳在练习中对意念,呼吸,内劲及身形等方面的结合,以达到养生的目的,这两年也学了一套陈氏三十六式,一方面想对陈氏太极拳有个认识,也想对杨氏和陈氏做个比较。从个人理解和体会,杨氏太极拳应缓而不滞,松而不浮,看似轻柔,实凝内势,一式未尽,又式相随,合手为阴,开手为阳,结合腹式呼吸,合为吸,开为呼,意守丹田,通贯周身,动作从起势开始决定整个套路的快慢和重心高度,练习中意念应集中,和腰胯身形,目光手势相统一,一趟走完舌底生津,身体微汗,神清气爽,腰身舒畅,以达到养身健气的目的,在走趟的过程中当你手势为开的时候,会感觉到手指手掌微微发胀发麻,如果突然间一式凝滞会顿觉胸闷,气息有点逆反不畅,杨氏太极拳重在意念,每一式看似柔缓,但你意念中却似有巨大无形的阻力或者反作用力,好像在粘稠的糖浆中拨动或者推动着,久而久之,太极拳打出来就会有一种无形的内势,而不是简单的形体美和动作连贯,所以杨氏太极拳对养生来说有它独到的效果。陈氏太极拳我打得时间不太长,陈氏太极讲究缠丝劲,但因有震步,炮锤等,动作快慢不相间,阴阳开合不均匀,我在练习陈氏太极拳的时候对意念和呼吸总是找不到着力点,无法贯通意念和呼吸,看了好多视频,认为即使是所谓大师级的人,动作多讲究慢和震颤劲,却对周身的太极通透达不到,失却了太极本身所蕴含的意韵。至于太极是否用于实战,我在练太极的时候从来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因为当今社会不允许你去打架的,即使需要打架也是速度和力量。
其他网友回答:虽然太极拳后来分了几个流派;各门派各有所长,但是,陈氏太极拳的博大精深的基石地位至今是无人撼动的!
其他网友回答:太极拳之名,始于武禹襄杨露禅。
严格来说,在太极拳发展进程中,陈氏太极拳是较晚出现的拳种。
太极拳,不知始于何时何处,至武当有个张三丰,创编出一套武当“太极十三式”,由起势、抱球势、单推势、探势、托势、扑势、担势、分势、云势、化势、双推势、下势、收势等十三组动作组成。
之后延伸出武当犹龙派太极拳;又有人将武当太极拳势带到了北京白云观,历代道长不断改编融合,成为白云观张三丰太极拳。
传闻中,有个王宗岳,学到了道家传授的太极拳法,一脉传至山西的傅山(傅青主1607~1684),融合创编为傅山太极拳或绵山太极拳(子午太极拳);另一脉,传授给了蒋发(河南博爱县金城乡小刘村人),融合了当地流传的通背缠拳与十三势软手,与太极丹功一并传授给了赵堡邢喜怀(1594—1674),赵堡太极拳自此始。
1639年,陈王廷(1612~1680)因考场闯祸,避难御寨山,与李际遇、蒋发结识,交流武艺,在御寨山留下画像(应在生前所画;入殓后或补画祭祀像,则会坐于厅椅)。1947年,李际遇因“王道士案”被杀,蒋发逃匿陈家沟,帮助陈家沟训练村民武艺,同时,帮助陈王廷整理改编当地的少林拳术与通背拳术,1670年后,统编为通背拳理系。至陈长兴,与赵堡有拳术互换交流,后来,在传授杨露禅十三势软手之后,将所学融合陈家沟长拳与炮锤,创编出原始的陈氏太极拳的一路与二路拳,用心意拳理论作为指导思想。
1852年,武禹襄从师赵堡陈清平,又获得《王宗岳太极拳论》,迅速与杨露禅相匹敌。杨露禅让儿子杨班侯拜师武禹襄。武家与杨家 依照《王宗岳太极拳论》创编出“太极拳”。“太极拳”之名自此扬于世间。
吴全佑师从杨露禅,其儿子吴鉴泉又拜师当时的太极高手宋书铭,编创出独具风格的吴氏太极拳。1912年,武式太极拳传人郝为真传授孙禄堂,遂创出孙氏太极拳。
陈长兴忙于走镖,儿子陈耕耘只好从师陈有本。陈有本为了让陈耕耘很快练出功夫,改编了拳架,成为后来的陈氏太极拳风格。1909年--1919年,陈鑫花费心血,用易经解释陈家拳,编成《陈氏太极拳图说》,1933年出版;1928年,陈发科到北京教拳,出版《炮锤》一书,其在流行的杨氏太极拳风格影响下,将炮锤加了柔化了练法,成为了陈式太极拳。后来,陈式太极拳著作也开始引用武禹襄的《王宗岳太极拳论》。
其他网友回答:太极拳的发展的顶峰,如果说是杨家三代和吴式的话,太极拳的源头,就比较复杂。理论是道家的理论,成形于内家拳的实践。陈家沟的炮锤也是太极拳行程过程中的一个原料,但并非太极拳。直到陈发科到北京后,其晚年按照杨式吴式太极拳的原理,将炮锤柔化,形成接近于太极拳的北京陈式太极拳,也称为新架。但新架要求很高,难以传承,也难以达到真正太极拳的高度。所以,现在的竞赛套路和深受其影响的陈家沟一派陈式太极拳,完全达不到陈发科的北京新架的水平,沦落为地地道道的炮锤,甚至太极操。这种武术的堕落和返祖,基本断送了陈式太极拳的发展前途。
其他网友回答:太极拳帮助人民强身健体是大家都知道的。所谓低级原始未必就是陈氏太极拳。就如同西方所谓的搏击,最初的样子就是打架,简直就是原始的不能再原始。问题是,既然太极拳声名赫赫,那么不管何门何派的太极拳高手,就应该出来一位,迎击西方搏击的挑战,并把他打趴。面对侮辱,居然没人吭声,无疑坐实了太极拳是花架子的谣言。
其他网友回答:个人认为陈式太极拳的拳架是较高极的拳种,只是把活步腿法都减省了,显得简单易学。但内家拳主要练腿胯脚和脊椎骨,把重要的减省了就容易形成上动,中上动,难以形成胯腿脚的缠丝,就永远进不了骨气之门。没有骨气支持骨头,难得出真功夫。就像爬城楼,看到高,爬上一看也高,往里一看,没东西。
其他网友回答:拳种无忧劣。不论什么拳种,只要你遇到了明师的指导帮助并且恒久用功,掌握了正确的练拳方法和途径,刻苦钻研,矢志不渝,勤奋练习,总会练出功夫的。再好的拳种,光说不练,那也是假把式,根本不可能练出功夫来的。
其他网友回答:嗯!从理论上来说是是没有错的,君不见,闫芳大师隔山打牛的内劲是多么的牛叉,内劲一吐几个大汉就被震的东倒西歪,屁滚尿流,而且最重要的是学她的太极还能兼修武德,为什么呢?因为没有学过她的太极功夫的人是不会被这种内劲打到的,避免了学她这种功夫的人出去欺侮普通人,实在是体贴入微啊!古代的太极有这么厉害吗?武功与武德兼修,鱼与熊掌兼得,啊!多么的完美。古之太极与现代现较确实是太落后了。
其他网友回答:这个问题出的就有问题,怎么太极拳的发展进程就该陈氏拳是最低级原始的呢?你是说陈式拳是原刨创,就是低级的,难道陈氏拳一直停滞不发展变化了吗?小编的用意是不是让大家把现有的太极拳都分出个高低,用心毒也。我认为,各流派的太极拳都各有特色,都进入了太极拳相对高级的阶段,任何抬高一种泛低另一种的作法都是不对的,都是有背拳德的。请拳友们拒绝回答这类问题,否则,你的修行还是不够,练好自己的拳比啥却重耍,沽名钓誉不是拳者所为。
其他网友回答:跟时代背景有关,陈氏太极只是一个缩影。
太极发展到现在成了传统文化的象征之一,承担的主要使命是为传统文化代言。就跟日本忍术有点类似,本身包含了传统文化的某些思维特征,但发展到现代,实用性大大降低,可用于影视作品、健身、传播文化。切不可心存不科学的幻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