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是中华文明的載体,而书法又是文字的最高级表现方式,因此,学好书法刞成为民族文化传人的必要素质。
要想学好书法,就一定要学习文字发展史,不了解文字发展史的人学书法就成了盲人摸象,不知所以。
中华文字最早的书体是用骨文,商周甲骨文演变成大篆,然后由大篆统一为秦小篆,
自汉以来,文字才正式称为《汉字》,此时隶书是汉字正书,(出土文物证明春秋时代己有隶书)隶书旳快写,民间称为草隶,
由隶变为草,是最早的汉字草写,其点划,用笔都继承了隶书的书写方法和隶书的情趣特证,其时有崔瑗,索靖,皇象等草书大家,草书己成熟,有《出师頌》《月仪帖》巜急就章》传世,供后人传习。
汉张芝,魏钟繇,昰汉字发展的高峰期,张芝创今草,是汉字真正的草圣,到此时,草书己規范,定型。以前的草书改称巜章草》。
汉末,钟繇立揩則,所书《宣示表》仍然留着隶书用笔痕迹,外此,揩书替代了隶书,成为汉字巜正书》。
由此可见,草书与揩书并没有一点建带关系,甚至连点划,用笔都没有任何瓜葛。
那么好了!为什么学草书要学习揩书为基础呢?现在看来,字了揩书的人再习草书,其字必俗!原因即在用笔方法错误,不合古法,古法即魏晋之法,所以才有了书法不入晋风格,聊徒成下品的说法。
要想学草书,还是向传统回归,向魏晋回归,尊古法,创新风,是正道,是王道。
有的人不学楷书直接写草书,不是绝对不可以,没有法律规定这不行。但没有楷书基础,就不知道很多字的来历,可能写出来的字自己都不认识。其实草书有很严格的规矩,绝非随意乱草,没有捷径可走。
学习草书要有楷书基础 。
楷书并非专指唐楷。如果说学习草书要有唐楷基础就会贻笑大方。楷书从隶书逐渐演变而来,发展到唐楷经过了漫长的变异过程,而楷书一词在秦汉时指的就是隶书。草书是为了书写简便在隶书基础上演变出来的。所以都是从隶书演变而来。早期草书是跟隶书平行的书体,一般称为隶草,它打破隶书方整规矩严谨,是一种草化的写法。
这里涉及到一个汉语词汇的流变问题。正因为古今汉语词汇中对"楷书"一词划代不同,指向不同,解释不同,结论自然不同。因此讨论时都引经据典,各执一词,形成争议 。因此,如果笼统地把古楷法,隶书,真书,唐楷这些提法混淆在一起,再来争论草书和楷书的关系就没有意义。
我们要抓住一个源头,就是篆书。为了辅佐篆书,产生出隶书,称之为楷。为了隶书的书写快捷,兴起了草书。各种书体本来就是一家,只是面目不同,在它们身后,都藏着相通的笔法,字法,以及章法。我认为学习书法必须学到书法的真谛,精研各种书体并把它们打通,才能真正学好某种书体。看一看王義之的真行草各帖,就会明白了!
我觉得,学习临帖和楷书还是挺重要的!
中国书法的形式美完全符合美的普遍规律,物体的结构规律,往往具体体现为对称、平衡、和谐、有序、节奏、韵律、错综、协调、对立、统一等秩序与法则,问题来了:作为艺术爱好者,你认为学习草书是否一定要有楷书的基础呢?
谈及书法艺术,必要追溯文字的起源,书法是以文字为表现对象,书法的字体源流是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行书,从这样的演变过程来看,楷书的笔画最全面,我们都知道书法是在把字写清楚、规范的基础上还要写得美,让人能够欣赏,
书法“篆隶楷行草”五体中,楷书的笔画最全面,书法的三要素是“用笔、结体、章法”,这三要素是非常严谨的事情,而练习笔画全面的楷书,就便于练习好“用笔、结体、章法”,就如开篇所说的,书法讲究字体的结构规律,对称、平衡、和谐、协调、对立,
我们看看草书就知道其特征了,简化连笔是草书的特征,所谓“简化连笔”就是二画或三画可以用作一画就代替完成了,看起来很省事,当然了,要写得让自己和别人都看清楚是什么字,才有意义,这是最基本的要求,更何况,还要写出它的线条美、笔法美、章法美,
综上所述,学习草书之前,一定要有楷书基础,因为草书已是简化连笔的字体了,书写者有楷书基础,就能够控制草书的点画结构,体现转、折、顺、逆、留、纵、提、按等笔法变化;如果没有楷书的基础,写草书就容易放纵无法,也难免认不清楚自己写的是什么字,闹出笑话,谈不上书法。
草书的用笔,线条和楷书没啥关系。就是说学书法不一定要从楷书起步,成年人更是如此。可直接学草书,篆,隶也可。
楷书起源于隶书,
草书也是由隶书演变而来的,
他们根本上是同一源流的,
学习楷书可以让字更加端庄,
如果学习草书灵动飘逸的同时,
再去学习一下楷书,
可以让字灵动不失庄重。
总之学一下楷书总是没错的!
其他网友回答:我认为楷书是学习书法的基础,所以先学楷书,楷书写好了再学行书,行书隶书学好了,最后学草书那就顺手成章。
其他网友回答:肯定要有的 草书要建立在行楷上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