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赞成郭沫若的观点,反对世俗的胡乱吹捧!凡事实事求是,不附言趋势,人要有自己的主见。《兰亭序》、《祭侄文稿》、《寒食帖》所谓三大行书,被世俗吹得上了天,我从不认为它们是好的作品。一些书法大家,他们背后也议论,但不敢打破世俗,都附言着吹捧,,好在世俗的眼里他们多有水平、书法造诣多么地高。真正地书法家,要独具慧眼,不被世俗迷惑,走属于自已的路!
其他网友回答:谢邀!
我赞成高二适、高卫中的观点,兰亭序流传有序,应是王羲之所作。
郭沫若与高二适辦战,最后以毛的诗词压人,不地道。郭的立论起点仅以二碑隶书的孤证推倒千年定论,依据单薄。至于说王羲之在高兴的场合写了悲情的话不符合情景,也牵强人意。
最重要的是,智永能写出兰亭序的水准吗?我也临过智永千字文,以楷为主,带点行意,上乘之作,但与兰亭序差了一大截。
郭没有确凿证据证明兰亭序是某人所写,怎么能推倒千古定论?
其他网友回答:上世纪六十年代,在《兰亭序》真假辨中,郭沫若认为,《兰亭序》从文到帖皆系后人伪托,其伪托者即是王羲之七世孙智永和尚。
郭沫若说《兰亭》是假的,在他内心深处真的就认定《兰亭》是假的吗?这正如我们亲眼所见并非事情的真相一样。
上世纪那场著名的“兰亭论辩”有其特殊的历史意义。
我们知道那场历时十年的运动,是以《海瑞罢官》为突破口而发起的,可是在此之前,曾有过一些其他尝试。
这其中《兰亭序》就曾作为选择之一,希望以此发动一场挑战权威的运动,但由于书法太过小众,尤其是《兰亭序》所涉及的技法等问题,更非一般人所能了解,故最后不了了之。
有意思的是,在这场大论辩中,启功先生也写了一篇文章赞同郭沫若。若干年后,启功在一次接受采访中说了这个问题,原来当时郭沫若找到一位领导做启功的工作,让他也写一文,不然不能过关。于是启功不得已就写了,不过他在文中巧妙地说是受人安排的。有兴趣的朋友可找到原文阅读。
回头说说《兰亭序》真伪的问题。
不仅仅《兰亭序》,其他很多文物,其真伪其实都是有争议的,毕竟不是现代人从古墓中直接发现的。
所以,中国历史上很多经典法帖的介绍中,常会看到“徐邦达认为是真迹,启功认为是伪作”之类的话。
历史上书画都是作假的高发领域,其中米芾就是个作假高手,包括王献之著名的《中秋帖》,就据说出自老米之手。
对于书画的真伪,我认为我辈书画爱好者不必在意,那是考古专家们的事,我们只在意其艺术性就行。
更多文章,敬请关注千年兰亭。
其他网友回答:我认为郭沫若说《兰亭序》是假之说根本不能成立。因为郭沫若的文章在关于《兰亭序》的一些根本问题上存在着“三个混淆”无法解释。
第一是郭先生以出土的东晋《王兴之墓志》的书体与《兰亭序》传本书体不同来质疑《兰亭序》,这是郭混淆了魏晋古人书写碑刻和书信时书体的区别。按古书记载钟繇善写三体:铭石体、章程体、行狎书。铭石体刻碑用,行狎书写尺牍相闻,书体原本不同。质疑无效,这是郭和清人都弄错了。
第二是郭先生混淆了民间书写和书家书艺的区别。以西域等处出土的晋人残纸如李柏文书等书写与《兰亭序》书风不同来质疑《兰亭序》,这是混淆了民间书写与书家书艺的区别。民间书写多是随手划写,杂乱无章。书家尺牍则笔法圆熟,书艺精彩。看看陆机《平复帖》便知和李柏文书之差距,同样具有书法的时代风格,而书艺相差悬殊。质疑无力。
第三是郭先生混淆了原本和摹本的区别。只看到传下来的古人多次临摹本《兰亭序》,就指说王羲之《兰亭序》真迹的问题,岂不可笑?如果当时有人提问老郭你见过《兰亭序》原件吗?郭先生一定不会写质疑《兰亭序》的文章了,因为他不是李世民。
其他网友回答:为什么说《兰亭序》是伪造的集字作品?
就单个字而言,《兰亭序》有很多字的笔划有连笔。可就整幅作品而言,通篇324个字,没有任何两个字之间有连笔。令人奇怪不!
单个字的笔划间,连笔那么好。可两个字之间,从未出现过连笔,这不符合书写规律!况且,王羲之当时是酒后即兴书写、一气呵成的。字与字之间怎么可能没有连笔!
文中多个字东倒西歪,没有气息连接,缺乏灵气。
再去观察颜真卿的《祭侄文稿》等,也是即兴之作。看看字与字之间有多个连笔的。
有文章赞''《兰亭序》50个连笔字,美到醉!赞扬这50个字如何连笔,如何高明。这从客观上更帮助证明《兰亭序》是后人集字作品。绝非真品!
再联想到《兰亭序》中的21个"之"字,个个不同,没有一个是重复的,被说成"书圣就是书圣"。其实这更说明《兰亭序》是后人精心伪造的集字假貨。
不仿武断地说:王羲之一辈子写的不同形的'之',都收集到《兰》里了。有哪位在王羲之书法作品中,能再找出一个与这21个'之',不同的'之'字吗?
附:《祭侄文稿》和《兰亭序》(局部)(可放大看大图)
王羲之的字假?从者如流,千年传承。
郭沫若的字真?狗屁屎渣,只能沤肥。
老郭虽精明,也免不了有时头脑发昏胡说八道,竟然用一民间俗书否定前贤经典!按他的逻辑,难道发现一纸唐代民间写经,就能否定颜柳欧褚是真?看到民国小学生毛笔字,就可断定林散之于右任是假?抑或因为武大郎是三尺身材,便断定宋朝人都是矬子?足见郭氏乃一叶障目,管中窥豹,坐井观天之谬。
读大观、淳化阁诸帖,可知晋人王氏家族之王导、王洽、王廙、王珣,郗氏家族之郗鉴、郗愔、郗超,谢氏家族之谢安、謝石、谢万,以及卫瓘、卫常、张华等人书法风格都与王羲之父子书法如出一辙!
郭氏以晋民间某一俗书,否定晋朝贵族文人书法,否定王羲之,徒可笑耳。
其他网友回答:《兰亭序》是我国古代书圣王羲之当初以文会友时所写,被后世称为“天下第一行书”,这是历代史学界公认的。
历史总是这样,离事发时的年代越久,被质疑的声音就会越多。上世纪的六十年代,著名学者郭沫若先生挑起了一场有关于《兰亭序》真伪问题的争论,起因是他根据当时新出土的一些文物,断定《兰亭序》不是王羲之所作。笔者对书法并不了解,对于当时争论各方的论据也无从得知,加上个人水平远远不足分量,所以在此也不敢乱下结论认定谁对谁错。既然是一个没有权威结果的争论,笔者斗胆表示出个人倾向:不太支持郭沫若先生,原因是其在文史研究方面,有个别地方给笔者留下了不太严谨的印象。
首先,让笔者耿耿于怀的就是当初的北京城墙被拆。笔者没经历过,但通过阅读材料加上听前辈所述,建国后全国上下兴起的那场拆城墙运动,就是受了郭沫若先生言论的影响。不仅是北京,南京等其他地方那时也轰轰烈烈的开始拆,导致现在爬大点的城墙只能是西安了。
其次,郭沫若写的历史剧《屈原》真的让笔者难以接受。虽然这是在特定时期所作,但作为历史剧,其过分夸张的描写不是很合本人口味。过分夸张浪漫也罢了,居然把我比较欣赏的宋玉写成了一个背叛了老师,和坏人同流和污的小人。试问,哪个历史材料有记载说宋玉的道德品质是如何的?
在《兰亭序》真伪这个问题上,没有确凿证据证明孰是孰非之前,因为上述两点原因,本人对郭沫若先生的观点持怀疑态度。
过些年有人说郭沫若不一定是真人,怎么证明是真的。
其他网友回答:假,你能写成吗?描你都描不成,足字是写写,能有8分像你就是高手,称书法家不为过,为了证明自己的水平在那级别上,都写写时,十分像你是一级大师,九分像你是书法家,八分像你就是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