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目睹之怪现状。
其他网友回答:实际上,当今社会层面对所谓丑书的“公众性定论”,也不过就短短的几年时间,之所以会形成这样的定论,那是因为丑书泡制者和部分拥趸者的行为的确发展到了令人难以容忍的地步!
我曾明确的阐述过了,被公众所认定的当代十大丑书人物,几乎个个都是有文化的习书人,他们拥有较高学历和相当的社会地位,有的甚至还拥有专家的称号和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待遇。然而,让人不可思议和难以接受的是,这些人还都是早期国展的大奖获得者,而如今拥有教授级别职称的就占了一大半!当然,我们也承认,当年参加国展时的他们,还的确称得上是勤勉而认真的习书人,但此后的十几二十年间,他们个个却主动摈弃了传统,走上了“标新立异”制丑之路。但至到眼下,他们当中竟没有一个承认自已的制丑行为有悖公众之审美标准,相反一口咬定:但凡任何朝代的标新立异者都是孤家寡人,是不可能也没有必要与大多数人相娱共欢的。他们甚至还搬出了不少有“丑书”之嫌的古时先贤来佐证自已行为的“正确性”,企图与他们相提并论,也企图借此让公众认可他们的神逻辑!
客气一点讲,当今的十大丑书泡制者中,单就他们的身份和地位而言,有的还算得上大师。如果他们真的能一如既往恪守传统,坚持不懈走习书正道,我相信他们所创造的艺术成就是完全可以与大师称号相匹配的。然而,他们眼下的所作所为,却让这称号被自织的丑帽子盖得严严实实,并且还让自已过去的辉煌逝去了光泽!
如果要问为什么这些丑书泡制者还依然活跃而张狂?我认为不外有如下几个原因:一是因为这些人依然有一定的社会资源和社交能力来为自已的制丑行为做铺垫;二是因为他们的创作思维和方式尚能应合少数人的审美需求,进而使一些人成为了他们坚定的拥趸者;三是因为某些专业推广机构和媒体,还没有把丑书现象视为继承传统优良的可怕障碍,而是见钱眼开,只有有人出钱求宣传包装便毫不犹豫倾力支持。等等这些因素,可以说都是丑书依然健在的主要原因!
严重一点说,如果我们不能及时对丑书现象加以约束和反制,并在舆论氛围上加以矫正,那势必会影响到部分青少年正常的审美观和正确的创新意识,同时也会影响到整个书坛应有的艺术价值观!
其他网友回答:丑书盛行,丑书“大师”走红,根源主要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丑书盛行是审美能力下降的必然结果】中国书法史上并无“丑书”一说,丑书的产生也就几十年时间。这几十年里,作为书写工具的毛笔基本淡出我们的生活,书法创作已经从“大众艺术”变成了“小众创作”。正因为群众对书法艺术渐趋陌生,书法审美能力整体下降,丑书才因时而生并且得以蔓延。
想想看,要是处在鲁迅笔下“三味书屋”的那个年代,凡文化人,大家都用毛笔,都从正规的楷体学起,都视书法艺术为必修课,还有哪个学生敢写丑书啊?谁写了,先生要打他板子,父母要打他屁股,丑书还能生存蔓延吗!再看看现在,一些“丑书大师”厚颜无耻地把丑书“作品”挂在公共场所炫耀,甚至放在网店叫卖,居然还有人为其点赞,居然还能卖钱,你说怪不怪?正因为部分受众的艺术审美出了偏差,导致丑书有了市场!
人们因为免疫力下降患上了感冒;同样道理,因为书法审美能力下降放任了丑书。乌乎哉也,书法最大的悲哀就在于此。
【二、丑书是社会风气浮躁的真实写照】现代社会,科技越来越发达,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导致浮躁风气弥漫,功利主义盛行,人们“看书只看皮、看报只看题”,进入了“快餐文化”时代。十四亿中国人,还有几个会静下心来,上百上千遍地临摹《兰亭序》《蜀素帖》《祭侄文稿》啊!在这种气氛下,有些人又想成名成家、又不愿临帖打根底的,找到了一条捷径:写丑书。反正丑书好坏没标准,反正丑书你们不认识,随我怎么玩!丑书功夫在字外,营销非常关键:扯个“现代流派”旗帜,贴个“书法创新”标签,大言不惭成了“当代羲之”了!
一些行为艺术也趁机扰乱书市。好端端的健康人,什么左手写字、嘴巴写字,鼻子写字、脚趾写字,就缺少生殖器写字了。以发泄为特征的行为艺术,加上丑不可耐的丑字,真叫丑到家了。丑不怕、不怕丑、怕不丑,一个人连丑都不怕了还怕啥啊!所以说,“丑书大师”不但摧残了书法艺术,还摧残了受众的三观,罪不可恕!
【三、一些文化名人在丑书市场扮演不光彩角色】有些地方的书协,管理松弛,容忍会员制造丑书,评比展览推崇丑书,带来莫大负面效应。网民批评意见主要集中在这里:你是书法家协会的会员啊,你怎么写得比街头书法还难看呢!
一些文化名人在丑书市场扮演了不光彩角色。由于丑书的门槛太低,那些写小说的、画画的、演戏的、拍电影的、讲相声的,纷纷跑来写丑书,劣作一个比一个差。真奇怪,你写不好就低调点嘛,可是有些名人写了还不够,偏偏还要办个展、搞拍卖,是不是想钱想疯了。你捞钱事小,搞乱了书法市场的事大啊!
名人的反面作用挺大的,再举个例子。前几天汽修城老板对我说,他想学书法了,选好了字体,是“范曾体”。我一听直喊晕啊,网上被贬为“屎壳郎体”“猪大肠体”的范曾丑书,你学它干啥!汽修城老板文化低,分不清书法好坏,他选择范曾的原因是,“范前妻是著名书法家,范画画有点名气,按理说书画本是一家嘛,想想范曾书法肯定好”。可是范曾书法就是丑。丑到什么程度,告诉你,我在头条文章里跟了一句“范曾的字比市场上的丑书还要低一档次”,很快引来54个陌生人点赞,这就是佐证(见截图)。
总之,文化名人在丑书市场的“乱作为”,成了形形色色丑书“大师”的同道中人,增强了丑书“大师”的队伍基础。
之所以现在丑书当道,群魔乱舞,自然是因有市场,有需求。试想一下,随便比划比划,乱写一通,找几个人一吹捧,立马成了大师,“墨宝”价格飞涨,再转手一卖,成功套现。是不是很熟悉的套路?有些上位者就很喜欢这个套路,洗得干干净净,明明白白,恰巧,这些人又掌握了一定的话语权,自然催生了更大的市场,展示了一条“可取”之道,也就有越来越多的人争相效仿。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其他网友回答:所谓的书法创新,是在思想上,在技能上达到一定高度,自然而然的一种转变,是一种质量的飞跃提升。昔日怀素上人,据说曾在芭蕉叶上写字,那是因为条件艰苦,买不起大量的纸,生活所迫而已。现在物质条件完全能够做到的情况下,还在竹子上写字,还在人身上写字,非为创新,要么就是才尽,要么就是识短,要么就是哗众取宠博眼球。汉字书法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书法家在人们的心目中很神圣。那些跳着舞者写字的,那些手脚健全不用却用嘴叼着笔写字的,那些有手不用却用脚写字的,都不是真正的艺术,是杂耍,是一种丑态。书法是觉悟艺术,不是行为艺术。不管是什么博导,还是什么家,书法境界比天高比海深,还是继续努力吧,我们看到的接触到的空间,是空气不是天,天还很遥远!
其他网友回答:在中国书法的发展长河中,出现了一种,狂乱的书风 ,叫做丑书!那些所谓的书法大师,没有书法基本的常识和理论素养,他们的灵魂出现了严重的扭曲,违背了汉字的书写的基本规律,离开了汉字大谈书法,去发明,去创造,他们违反了基本的汉字书写规律,扬弃正统书法的奠基石作用和传承作用、文化力引领作用,肆意歪曲曲解,大谈所谓的创新 ,严重的毒害了广大青少年的心声! 成了中国书法界的悲哀 !一定要抵制丑书在社会上的蔓延和流行 !还真正的中国书法艺术一片蓝天白云 !
其他网友回答:书法出现这一现象是历史的必然结果。我们可以从这些书法家的年龄,时代背景,以即成长环境对他们的影响分析,就可得出可靠的结论。首先,他们出生在新中国成立的前后,对新生活的向往,以新破旧是历史的必然选择,这样的社会环境对懵懂之中,人的教育是根深蒂固的。成年后文化革命的淬炼使他们具有了打倒一切,推翻一切,否定一切的信心决心和胆气。在这传统文化被彻底打倒的时代,他们身上所应具有的传统文化素养就可想而知。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的改革开放,他们以文革造就的精神特质,高于普通人的敏锐和饥饿感,疯狂和贪婪地吸收到了大量西方艺术理论,,这就是八五思潮的源起。在这内断根源,外无抵抗,既无传统文化的雄厚基础,又无消解外来文化的肌体这种双断根的情况下,再配合文革先锋小将特有的气质,他们作出了保留中国传统书法的形式配以西方现代表现主义和形为艺术的精神理念作为他们创作书法作品的理论指导。这就产生了我们今天看到的所谓丑书。由于他们的努力,探索和高于普通人的艺术敏锐,使他们总结出一套支撑他们中西结合艺术的理论(其本质与徐悲鸿改造中国画并无二至,但他们选择了井上的发泄和破坏主义)。并凭借其新产品的生命力而崭露头角,再经过他们工作平台的推广,逐渐掌握了当代书法的话语权,并通过他们理论的传播而拥有了羡慕他们成功的追随者。其实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书法只是文化传播的载体,是一种和各种娱乐赌博一样消麽时光的玩意儿,本属九流中的下三流,被现在商品社会忽悠和炒作的高大上,都是利益在作怪呢。最后受伤的还是中国书法本身。
其他网友回答:传统文化流传至今,是有很深的底蕴的,丑书的出现,只能是一种助力,让人对书法字体有更清晰的眼光去辨解。离经判道的丑书让广大书法爱好者,更深层次识别美丑。
其他网友回答:丑书的产生,关健是名利的驱使所为,再一中书协没有起到积极的宣传引导作用,我认为随着社会大众对书法艺术欣赏力的提高,丑书市场终将被无情淘汰!
其他网友回答:对一些形形色色的丑书者却被捧为大师的现象,你怎么看?
现实中,对一个丑书的判断其实是相当的困难,丑书到
现在是具体怎么定义的?有标准答案吗?
本来丑书本质上是指那些,没练过几天书法,没有基本的
书法功力,以次充好,以怪蒙人,以丑为荣的混乱现象。
表达了人们对一些靠书法行骗之人的憎恶情绪,但识别丑书又
谈何容易?尤其在没有一个系统完善的书法教育管理及
书法进阶鉴定的规范体制情况下,丑书的辨别已经
成为不可能。没有一个统一的审美价值取向,没有相应的
书法艺术价值标准,靠人们随意拍脑门来对丑书进行界定,
这种界定既不公正又不科学。
所以回答题主的问题就变得不太容易了。
现实中确实存在招摇撞骗的丑书伪大师。
但也一定有被冤枉成丑书的真大师。对这真伪大师的鉴别
是个相当困难的事情,谁要拍胸脯说能一眼就能断出
丑书作品,那我可以基本断定这是一个说话不负责任的人,
或者是一个爱吹牛的人。
要想把这个问题解释清楚了,有两个大的系统可以为今天
的丑书鉴别提供有益的参考,一个是古代的科举制度,一个
是现代西方的艺术进阶考试管理系统,这两个管理系统都
可以有效的避免丑书的出现,丑书作者被稱为大师的混乱
现象更不可能出现,因为靠规范的系统管理和统一的审美
标准取向,才是杜绝丑书假大师出现最可靠的方式。
但要把这两个系统讲清楚,笔墨就需要太多了,我只是
给一个提示吧,或者以后有机会再细致的谈一谈。
附图照片:
明代书法家莫如忠【答友人七律诗】临摹作品
选自杨半撰书【中国书法临摹创作全集】(明代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