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现在大学有个不好的风气:大学教授的工作重点在科研上,而不是在教学上!所以就出现了〈很多大教教授上课时候只是应付性的念一下PPT,下课后抓紧去搞科研〉的情况!
我所读的大学,是北京的一所重点大学,学校老师的科研能力都很强,但是给我们上课的时候却很松懈,就出现题目中所说的情况。
上课基本上就是念PPT,根本不会拓展知识或者是与学生交流,学生和老师属于各干各的!有一次,给我们上专业课的老师,忘了带存PPT的U盘,居然不会讲课了,让我们上了一节课的自习!
甚至还有老师不做PPT,上课之后打开课本就开始念,一直念到下课。我听了几次课之后,就有点佩服这个老师了,因为他一个字都没有念错!
但是,我们同学学习成绩优异,学习氛围浓厚,当然这与老师的教学情况无关,主要是生源质量比较好!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有两点原因:
一、大学生学习成绩不考核,主要靠自学!大学生进入大学之后,学习成绩不再像高中那样受重视,也不存在高考那样的选拔考核,只需要满足60分及格之后就能顺利毕业。
所以,老师和学生都没有教学和学习方面的压力,那自然而然大学老师就不会把教学看得那么重要。
并且,进入大学之后,学生年龄比较大了,心理也比较成熟了,学习主要靠自律。并且大学也不光学习一件事要做,还有很多锻炼自己的机会。
国家对大学的排名和考核,主要看这个学校取得了多少科研项目,发表了多少论文,获得了多少科研成果,而从来不看教学情况。
所以,大学为了更好的排名,会鼓励老师从事科学研究,并且进行严格考核。
有的大学老师,甚至常年不给学生上课,只专心在实验室搞科研,只要有了科研成果,就可以评上各种职称和荣誉,或者获得各种科研课题!
这是造成大学老师 “重视科研、轻视教学” 的主要原因!
而那些专心给学生讲课的大学老师,如果科研成果比较少,职称就会一直上不去,甚至是面临被解聘的危险!
给我带大学毕业设计的老师,很认真很负责的给大学生上课,但是做的科研任务比较少,毕业10年之后,我看学校的网站介绍,这位老师仍然是讲师职称,而那些进入大学比较晚,但专心搞科研的老师,全都已经是副教授教授了!
当然,国家也开始认识到这个问题了,最近教育部长的讲话已经明确规定:大学里的著名教授在三年之内必须给本科生上课!我相信这个问题将会被解决!
其他网友回答:在大学教书十几年,做过督导,听过上百人的课,应该有发言权。
照着念ppt或教材的老师有没有呢?有。多吗?很少。
毫无疑问,这是不称职的表现,也是不负责任的。
为什么没人管?有人管,现在大学都有督导。我所在的高校,学校学院都有督导,督导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听课。学院领导也有听课任务。个别学生意见较大的老师,督导和领导都要去听课。
有人管,有效果吗?有效果,不过不大。如果原本负责的老师,根本不会有这样的问题。不够负责的老师,只是督导或领导听课提意见是没多大用处的。
有什么好办法能解决问题?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很复杂,根子除不了,什么法子都是治标不治本。这个问题可以写n本专著来分析讨论。简单来说是两个字:体制或制度。只有从制度上保证了老师只要上好课就可以体面的生活,不好好上课就没课上、没法评职称就可以解决了。
现在的体制是上课挣不了多少钱,对评职称没多少帮助,学院到学校到教育部都不能真正重视大学教学(口头上没有不重视的,听其言还要观其行),很多老师不愿意上课,有些课找人上课还要靠摊派,那这个问题就无解。
好消息是这两年,重视教学的声音比以前大了,至少我所在的学校这两年教学工作的报酬在上涨。啥时候好好上课的老师在评职称的时候能和好好做科研的老师一样理直气壮了,这个问题就不存在了。
其他网友回答:我是一名普通的大学教授,曾在院上主管教学工作十多年,说句真话:念ppt,解释ppt的大学老师太多了。
大学生好学生不用你教,差学生教也白教,但苦了百分之七八十的中游学生了,听也听不懂,老师下课屁股一拍走人,有人甚至坐在那翻ppt,他/她看不见学生,学生也看不见他/她。
现在高校都是唯论文论,唯项目论,嘴上说以学生为主,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实际上无人重视教学。绩效奖励主要看项目论文成果,但教学是良心活,短期不好评说,也没人想说。老师有论文项目成果就有一切,一切,一切,权利双收,又有谁管你书教的怎么样!
目前教师有校级教学各师,省级各师和国家级各师三个层次,但有多少名师是真名师!课都上不了算什么名师!
有次我学校领导和我讨论,直接说你教书好有谁知道?我说学生知道,他问我学生知道有啥用?我说知道了我会更用心教他们,他们会记我一辈子!他说,你对学校评价能加分吗?一管sci可能实打实的加分,别和我扯没用的!
领导如此,教师能重视教学吗?我看不懂,管不了别人我管好我自已,讲课是讲,是传道授业解惑,而不是念,更不是写!
辞去管理工作安心做教授已过去三年了,收入降了,但我觉得对得起学生!
疫情期间,我开始在钉钉刚上直播上课,我是一个六零后不服老的玩童!
题主的意思应该是批评某些教授不负责任吧,但就我的现状来说,我们大学从讲师到教授几乎都从来不拿课本,一般都是按ppt讲,但实际原因是我们的老师都嫌弃课本上的知识太老旧,太古板,干脆课本让我们自己看,上课的时候疯狂拓展,讲前沿知识。我们有很多老师都是参与教材编写的,生气了连自己参与编写的教材都骂(因为编者很多)。
长远来看他们这么做确实是非常好,但是很难习惯,内容高深不说,部分老师而且是很大一部分老师直接全英教学,ppt也是英文,一句汉语没有,那医学专业词汇满篇都是根本看不懂,有的时候老师要求太高也让我们很难受,毕竟我们是本科生,和他们的差距太大了,每个老师自我介绍时都是我博士毕业于康奈尔,要么就是在牛津做过博士后,要么就是北大协和本硕博连读,我们实验老师学历最低的是一个南大的博士,我们要理解老师们不同的风格与讲法,大学更多的自学,实在听不懂就自己回去下功夫慢慢看吧。课堂上总是有狠人,就当作教授是给他们讲的吧。。。
其他网友回答:大学老师上课敷衍了事,状态不佳大体出于以下几种原因。
第一,基于资历的倚老卖老。辛辛苦苦,谨小慎微一辈子,临到退休,前已无职业上的进路可能(晋级提升),后无被学生投诉导致降级或丟职的隐忧,“多年的媳妇熬成婆”,终于可以扬眉吐气,任性一把。表现在课堂教学中,就是我行我素,墨守成规,对一切可以提高课堂效果的技术手段和方法技巧弃之如履。只可以让学生尽量适应我,不可以让我与时俱进,去适应俯就学生。
第二,职业倦怠感。一种工作做久了,人很容易会被一成不变的工作内容磨蚀掉大部分的热情。教师也如此,试想一下,一门课连续讲几十年,最后可能都把自己讲到了“要吐”的状态是什么感觉?
第三,有效教学激励机制的匮乏与对学生的失望。常有人说“老师是个良心活”,50分钟的课堂,念PPT照本宣科教科书工作量是50分钟,殚精竭虑累心累神以教学效果为导向工作量也是50分钟,为何我要选择第二种方式?更何况,像第二种那样自我较劲,自我折磨的老师,最后遭遇的结局可能跟第一种大同小异:现在互联网如此发达普及,教师即使使尽浑身解数最后可能还是敌不过互联网世界的吸引力,手机低头一族成为课堂的常态。
第四,高校重科研轻教学导向下的产物。这是众所周知的事实。一个始终坚持在教学一线,任劳任怨,恪尽职守,深受学生爱戴和欢迎的的老师的价值,可能都抵不过别的老师的一篇科研论文和科研项目的价值。如此情形,让普通老师怎么拥有教学的积极性?
第五,职业责任心的缺失。这涉及到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低下的问题。具体表现为:投机取巧,敷衍了事,应付差事等。比如有的老师,老师工作只是他的一个副业,他的生活重心,更多停留在他的诸多主业比如公司,顾问,律师等更赚钱的“主业”方面。“一心不能二用”,这自然会影响他们的教学工作。
第六,教学能力的缺失。有些老师,有很强的责任心,有职业道德底线,也想把课上好,但实在力有不逮,能力有限,口才有限,知识有限,最后只好就是照本宣科。
由上述教师百态可知,课堂上教师敷衍了事照本宣科有很多种原因,并非一两种原因所能涵盖。
以上,供参考。
其他网友回答:答题/帅小西De--期待为您解惑!
同为大学老师,和数学等部分学科老师不同,很多专业的老师的确是采用PPT授课为主的模式,也包含我。不推脱、不洗白,只是来聊聊我自己的经历和感悟。
老实说,我们非师范专业出身,粉笔字写得少、写得也不太好。通常粉笔字写得真不多,往往遇到一些难点才会有板书(画图或圈重点)。
学校之前也有举办过粉笔字大赛,让人钦佩得是很多年纪大些的教师,自身教学质量高,粉笔字写得也好。也许,二十年辛苦教学,才练出一手好的粉笔字,这就是专注的力量。
当然,PPT课件一样也有优点。很多课程内容的关键部分,有了图片、动画、视频的辅助会更直观易懂。比如,环境设备这门课,部分设备结构和运行单独看书上的图真的不好理解。
而且,课件PPT的制作时间和精力并不少,不是简单的下载或复制给其他老师的课件就能去上课的。换句话说,不能只因用课件PPT上课而否定一个老师的努力。
除了教学,老师们也有科研、日常杂务等其他任务。通常在之前一年课件PPT的基础上都会做修改调整,而不是重新制作。相信这也是大部分老师的做法。
但是,少量老师的课件10年、8年不更新,我就觉得很尴尬啦。如2019年上课介绍2000-2005年的××数据。实在没有数据就算了,但是就我所知是有新数据的,只是没有更新。这样的确会给学生不好的感官。
为何要先聊到课件PPT的制作呢?
是因为课件制作不好,纯粹的将书本上的文字堆砌过来,类似课程学生肯定不爱听。这个时候,将自己读PPT的责任推到学生不停课,未免就有点不合理啦。
部分大学教授上课只是读PPT的原因不少,比如:
1.自身准备不足(工作懈怠)。
授课老师自身没有提前熟悉课件,甚至是不熟悉这门课。很多时候,就是单纯的上课完成课时要求。
但是,能晋升教授的老师很少有这样的,她们的见识和阅历就算没有课件辅助,也能将一门课讲解地乐趣纷呈。往往,这类的“内容拓展”或“吹牛”是学生们最感兴趣和想知晓的。
2.对学生的失望。
真的,很多学生上课时一直在玩手机。之前,也有老师们尝试过要求将手机放到讲台旁的手机袋,但是效果依然不理想。没有手机,还有各类杂书。
另外,还有部分学生是在课堂上学习。你没听错,比如在复习考研、考证或者学习小语种等。她们对这类专业课的内容没有什么兴趣。
若是非要在2种原因中选出更重要的,个人感觉是老师工作的懈怠。之前,我和不少老师也讨论过这个话题,学生不肯听、不爱听是她们的问题,老师讲课好不好是我们自己可以调整的,而且这也是老师的工作和职责。
试想2个班60人左右在听课,肯定有少量学生不爱听这门课。或者说,哪怕只有一个学生非常想听,我们也应该将这门课的课件做好,让她学到更多的知识。
至于尴尬,不晓得其他老师,我自己在上课中遇到问题也是有的。比如说,在教学内容的一些资料收集中,可能因疏忽或其他导致部分数据、单位发生错误。
在课堂教学时,经常是我自己边讲边发现,真的比较尴尬。而且,我也会和学生说对不起,自己课件制作发生错误,希望她们谅解。
当然,也有学生在听课后,自己查阅资料帮我指出过不少课件内容的小问题。 在第一节课的时候,我就鼓励大家多听课,帮忙找问题,发现问题的学生会有平时成绩的加分。
最后,我想说教授上课单独读PPT的真不多。往往都会结合自己的经历展开,比如说我就会和大三、大四的学生聊到考研。你身边读PPT的老师多吗?
小西的答题肯定有些许不到之处,欢迎各位朋友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小西期待您的关注与点赞,这将是我答题最大的收获! 其他网友回答:大学教授上课照着PPT练的情况,在很多大学都有发生,为何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在多次跟大学退休教授的沟通中,找到了答案。
这位退休的中文系大学教授一次闲聊时说,现在的部分老师,上课那叫一个轻松,做个PPT,然后跟学生神吹一些古代文人墨客的野史、花边,学生听得还挺来劲的,其实啥也没学到;还有一类老师,上课干瘪瘪的,就找到PPT课件挨个字读过去,学生在下面都睡着了,不是点名,很多学生都不来……
应该说这是两个颇为极端的案例,但在大学教室却时有发生,这是为什么呢?
这位大学教授说,第一类情况是典型的新老师,不知道如何融合知识,只是为了迎合学生,最后到学生毕业时才发现很多功底没学到,连论文都写不出来;第二类则是出现在一些有一定工龄的“老油条”,反正他照着课本读,照着PPT练,也没什么大错 ,至于爱不爱听,那是学生自己的事。
其实出现这类问题,根源就在于两点:
第一,大学老师的考核机制,主要是考核科研成果,而不是老师上课的效果。老师发了多少篇文章,发了多少到核心期刊,为学校争取了多少项目 ,拿了多少万项目 补贴,学校只看重这些,所以,老师就在这个指挥棒下发展,不搞科研,上再多的课也没用,多年后你连个副教授都评不上。前不久听大学老师讲,他们除了基本的课时任务,多上一节课,给50-200的课时费,如果是50左右的费用,这位老师公开说,还不如自己做点事儿,去开个培训班之类。
第二,大学老师都是自己出题考试,这意味着,老师想要让学生过关,或者得高分很好操作,一方面可以题出简单点,另一方面,期末复习划重点,范围小一点,这些学生只要愿意背,那就是高分了。中学尚有统一的期中和期末考试,而且全年级是用同一套卷子,而大学,完全是老师说了算,你说老师上课他没有监督考核机制,他怕什么?划好范围,保证高分,皆大欢喜!
其他网友回答:本科就读211大学,大学四年没太好好听老师讲,自己看书,读研换专业。
原因就是上课的时候,发现不止一个老师在拿着课本读,而已。
当年年轻气盛,就觉得如果要听念书,还用读大学吗?这不是我想象中的大学老师的样子,特别失望——当然,是我自己太年轻气盛。因为,老师的水平肯定比我高。
很多大学老师,上课不用心,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对于他们的评价中,没有教课好与不好这一项,只看论文、成果,不看教学,你说他们还有心思和精力放到教学上吗?
当然,这个最近在不少高校发生了变化,是特别好的事情
其他网友回答:我在大学四十年,见过一位上课念PPT的老师,是一位刚入职的教师,经过批评教育后改变了。
教授上课不带讲稿的情况,经常遇到,不按照课本讲,也时有发生,有的学校硬性规定必须带讲稿。
教授拿稿子念的没有见过,今天第一次听说,支持向校长或主管部门如实反应。
其他网友回答:关于大学老师的主要任务是什么,如果要去问大学校长,肯定他会毫不犹豫地告诉你,大学当然是教书育人的地方。
清华校长邱勇说,育人是大学的初心,只有培养出一流人才的高校,才能够成为世界一流大学。邱校长在各个不同场合讲过,清华老师一直有教书育人的传统,有很多名师全身心投入教学这项工作中。所以,老师要把教书育人作为自己的首要职责。
清华是有一些名师特别热衷于教学,当年的马约翰教授,清华最著名的老师之一,全国最著名的体育老师。现在的姚期智院士,牵头搞姚班和智班,这次获得了首届“教学大师奖”。
ok,你是不是准备要跟着大师的学了?也许结果是魔幻的。2014年,媒体热传一位清华外文系的女讲师,9年没有升职称,被调离转岗,学生挽留,因为认为她是教学最认真,最富有激情的。清华还有一位,号称“大清第一助教”,讲数学,受到很多同学的喜爱,也职称没有升上去,离开了清华。
现在清华的人事改革,在没有高级职称之前,有要求非升即走的,这是条硬杠子。就是讲师在9年之内必须要升到副教授,否则 就是转岗或者换学校。评职称要的是论文、科技成果,不是教学成果。
一般人会说,这些人连副教授也没有评上,确实水平不怎么样。这两个例子是比较极端。不极端的也有。比如,有位清华老师上课很好,媒体上也经常出现,他是位副教授,一直没有评上教授,跟他一起的一位已经是教授、长江学者了。你也可以说,那位副教授科研能力不如教授,但不争的事实是,那位副教授热爱教学,上一门基础课,并且是国家精品课。大学的老师应该明白大学精品课的分量,各种资料、视频,教学跟科研一样,也是个无底洞。那位教授只上专业课,这个工作量差距是非常大的。
所以,作为一个机灵一点的老师,他一定明白科研是他的第一工作,教学是第二顺位的工作。如果对学生也没有太多责任心的老师,那么很有可能就是念念ppt了。他并不是对学生有意见,也并不是对工作懈怠,只是教学不是特别重要而已。
像姚期智这种情况也挺多的,大学里面还是有很多老师非常热爱教书的,尤其功成名就之后,没太多压力,会把一部分精力放在教学上。如果学生能遇到这样的老师,那是非常幸运的。
只是这样的老师比较少。
大家的学校老师是怎样的,能否来谈谈?
下一篇:如何确保自己活到97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