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是在物理学领域的贡献,毫无疑问,杨振宁的影响力比霍金大得多,杨振宁和米尔斯创立的杨-米尔斯理论深刻地影响着从20世纪下半叶到现在的物理学发展。杨老拿过诺奖(并非因为杨-米尔斯理论,而是宇称不守恒理论),而霍金并没有,这已经能够说明问题。
其他网友回答:霍金的研究领域,大众特别感兴趣。这充分说明了西方世界在科普领域确实理念先进。
西方做科普,都是用专业团队,用专门的题材策划人员,专门研究市场的调查人员,与媒体打交道沟通的人员,包装也是一种科普战略。据说,霍金有一个几十个人的团队,专门负责他的商业。
其实,我认为这样做也无可非议。你提高了知名度,让大家都来关注你,然后,你利用你的影响力去做科普工作,效果会非常好。假设你只有几千个几万个粉丝,其中90%还是僵尸粉,哪怕你的水平再高,文章质量再好,实际上并没有起到一个科普的效果。只有让人人都对你感兴趣,你拥有了几千万,几亿的粉丝,你的科普才能够达到最大的效果化。科普的效果上去了,就可以改变大众的思想观念,而改变大众的思想观念,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精神,才是科普工作的目的所在。
所以,只要有利于科普工作,不论是哪一种方法,我们都应该大胆的尝试,而不必拘泥于旧方法。过去那种给报纸写方块文的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新时代的需求了。
霍金做科普就比较灵活,比如,他经常参加一些电视剧的演出,一些很有人气的科幻电视剧甚至生活剧都有他的参演,通过电视剧,霍金被更多人认识,成为了大众的偶像,成为了大众的偶像,霍金说的话就会被人更加广泛的传播,传播的越远,科普所预期的效果就越好。
其实,不仅仅是霍金,国外一些大科学家知名科普工作者都亲自演过电视剧,拍过电影,出过唱片,他们自己就是大众偶像,风头很大。一些青少年就特别崇拜他们,这总比崇拜"半仙""大师""阿弥陀佛"们要强上几百倍。如果国内的科普大家,比如李淼,张双南,他们也可以做一个大众方面的偶像,科普的效果会百倍的好。
回到主题。就影响力来看,如果是科普,霍金是世界"科普之王",杨振宁也坐科普,蛋科普文章仅仅发表在少数校刊和公众号上面,知名度比较小;如果是科学界,杨振宁和霍金影响力差不多,杨振宁比霍金稍微强一点。
其他网友回答:就影响力来说,当然是霍金!但是就科学贡献来说,则是杨振宁!
首先,霍金的影响力更多的是来源于他在科普方面的杰出贡献。其有代表性的科普著作有:《时间简史》、《果壳中的宇宙》、《大设计》。其中,《时间简史》更是被翻译成40种语言,销量达到了创纪录的2500万册!这部科普读物之所以如此畅销,主要是由于该书想象丰富,构思精妙,字字珠玑的探索着宇宙的起源,阐释宇宙未来之变,因而显得神奇而美妙有关!有科学家就指出,其实有很多人看不懂多少章节,甚至完全看不懂,但是也要买。主要是很多人认为,只要买了这本书就能离宇宙奥秘近一点,有中国古代附庸风雅的嫌疑。但是,这正说明,霍金在推动人类关注和宇宙学、物理学方面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自己也因此变成全世界家喻户晓的人物!
其次,就科学贡献来说,当然是杨振宁。杨振宁1954年提出的规范场理论,于1970年代发展为包含强相互作用、弱相互作用、电磁场及万有引力的粒子物理的标准模型。杨振宁因为和李政道提出“弱相互作用的宇称不守恒”观念并被实践证明而共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家。此外,杨振宁在统计物理、凝聚态物理、量子场论、数学物理等领域作出多项贡献!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丁肇中曾这样说:提到20世纪的物理学的里程碑,我们首先想到三件事,一是相对论(爱因斯坦),二是量子力学(狄拉克),三是规范场(杨振宁)。因此杨振宁毫无疑问要比霍金在科学上贡献更大。
其他网友回答:影响力和科学贡献怎么定义?杨振宁和霍金分属物理学的两个范畴,而且公认是不相容的两个范畴,杨的研究范围和贡献,基本上是属于量子力学范畴,而霍金的研究范围和贡献,基本上属于广义相对论体系。如果说对量子力学的贡献和影响,霍金基本可以忽略。同样,对于广义相对论领域,杨振宁的贡献也几乎没有。这样的问题,几乎就是在问乔丹和马拉多纳,谁更厉害。然后,这个问题基本上可以归结为量子力学和广义相对论,那种理论的影响和贡献更大,相信至少没有那个物理学家敢回答这个问题。当然,你也可以问篮球和足球相比,谁的影响更大,剩下来的相信只有球迷打架。最后,只能抛开学术不讲,只说影响力,随着霍金的去世,这个事情大概已经有了答案,这两天全球各大媒体和电视台都在报道霍金的去世消息以及他的生平事迹,爱因斯坦之后,这么多年了,大概还没有哪位过世的物理学家(甚至任何领域的科学家)有此殊荣。说句不吉利的话,若干年后,杨振宁大概也不会得到世界的如此待遇(当然在中国就另当别论,毕竟中国就这么一个国宝),这大概这就可以分出影响力高低吧!
其他网友回答:虽然两个人的研究方向不同,但还是可以比较的。
杨振宁在统计力学、凝聚态物理、粒子物理、场论等物理学4个领域的有13项诺贝尔奖级的贡献,已经有7个诺奖是因为找到杨振宁的标准理论所预测的粒子而获奖的,杨振宁带领徒子徒孙几乎垄断了六十年来的诺奖物理奖的理论物理和粒子物理部分,另外有6个菲尔兹奖是研究杨振宁的方程而来。
霍金是在爱因斯坦的理论框架中进行改进,他的成果也可能是诺贝尔奖级的,但没拿到。
从学术上看,他们不在同一层次上。
其他网友回答:我说两句大家参考。
首先,作为一个现代文明价值观的基本原则,我们得先强调一下:这个世界上有许多许多许多的人都为人类的进步和福祉做出着贡献,贡献不分大小,每个人的贡献都很重要,科学家们的贡献当然重要,但扫大街的环卫工人的贡献也很重要!再说一遍,这是现代文明价值观的一个基本原则!是现代文明人之所以为现代文明人的基本理念。每个人的社会分工和具体成就也许不同,但都是现代文明社会中不可或缺的一份子,都是值得肯定和赞赏的!
然后,我们再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说一说杨振宁先生和霍金先生。题主给出的问题中,有两个方面,或者叫做评判标准(评判视角),就是“影响力”和“科学贡献”。我们也就分为这两个方面来讨论吧。
先说贡献,从对科学的贡献上讲,我想几乎所有科学家都会同意,杨振宁先生的贡献是很大的,可以认为杨振宁先生对科学的贡献比霍金先生大,甚至是大得多。
但如果说影响力,除非你非要把影响力局限在很专业的、非常狭小的理论物理学上,要不然的话,毋庸置疑,霍金先生的影响力要比杨振宁先生大得多。
事实上,自从二十世纪初的那场物理学革命发生后,随着量子论和相对论的确立,物理学前沿即越来越深刻,又越来越和大众的日常感受与经验不相吻合,彼此脱节。可以说,物理学的两大支柱,就是量子论和相对论,已经变成了普通大众视线和思想之外的,象牙塔最深处神秘玄幻,莫测高深的东西了。
理论物理学,或者说科学的最前沿和普罗大众脱节了,脱离了普通老百姓的思想和视线,这无疑是个大问题!这不但会造成精英和大众的分化,也会使得科学(物理学)的进一步发展失去大众的关注和支持,甚至使得最前沿的科学研究成为大众漠不关心,因而也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的,死气沉沉的废墟。
时代呼唤着大师!然后霍金先生的《时间简史》横空出世了。可以说,霍金先生靠他一部并不厚重的《时间简史》,在象牙塔最深处和普罗大众之间,架起了一座彼此沟通的桥梁,让普罗大众也能一窥现代科学最前沿的思想成果,让变得和普通老百姓越来越远的深奥科学重新走入我们普通人的脑海和想象力之中。
有很多人说《时间简史》深奥难懂,大多数人买来都是用来装那个啥的。其实我觉得不是,霍金先生在《时间简史续编》中也说过,他不认为大多数人是因为从众心理而购买或者阅读《时间简史》的。事实上,《时间简史》是一本让人读起来很舒心的书,不需要你有多高的科学基础,只要你受过一点教育,特别是想象力还在,那读《时间简史》就会有收获,而且因为宏大宇宙固有的魅力,这个收获还往往是震撼到人心灵深处的“洗礼”级别的收获。
而且,随着霍金先生《时间简史》的成功,或者榜样作用,一大批物理学家(科学家)受到鼓励,追随着霍金先生的足迹,也写出了许多很好的科普著作,这个意义,这上面的影响力,那就已经不单纯限于某个狭隘的专业,而是到了整个人类的层面上了。在这方面,霍金可能是人类历史上,最成功,也最有影响力的科普者(之一)了。
上面我们多说了些霍金先生,并不是说杨振宁就如何如何了,我们说了,杨振宁先生在科学上的贡献是很大的。只不过今天霍金先生去世了,令人惋惜,大师一生传奇,深刻的影响了这个时代和人类历史。只是因此,我们才多说了一些霍金先生的影响力。
好了,就说这些吧,供大家参考,抛砖引玉,欢迎斧正,期待在交流中共同进步。
其他网友回答:就影响力和科学贡献而言,二者是不可划等号的。二者之间虽然相互关连,但二者所反映的根本概念是不相同的。
当然,如果就霍金和杨振宁在这两方面上相较而言,谁能更胜一筹?那也无法准确判断。
因为就贡献而言,杨老的学术那是在基础和运用上实实在在的贡献。而霍金的文献更多的还是在概念上,暂且定性为玄学也未尚不可。因此说呢,就科学上的贡献而言,二者难以相较。以鄙人之见,姑且打个平分吧。
在影响力方面上来说嘛,在华人圈中,杨老当然拨得头筹。但说是要在世界科学领域上,相较二位的影响力嘛,霍金先生还是唬得住人的。因为会拼会看英文字母的科学人员还是相对较多的。
最后想说的是,杨老不管在人生上有什么是是非非。但是先生在科学贡献上,还是在国际上为我们华夏儿女争得了一席之地的。
其他网友回答:说霍金是科学家,就是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也只能骗骗初中毕业的半文盲。如果把杨振宁比作梅西,霍金就是广州恒大的郜林!!!霍金严格讲,连科学家都算不上,就是个科普学家,类似方舟子!!!
其他网友回答:首先。这两人在物理学方面绝对可以称得上伟人。对于一个人而言,我主要看其天才和其命运。其中天才是自我的内在要求;而命运则是外在环境,不可强求。
就天才而言。要从两方面考察。其一,是其志向。其二,是其能力。可见两人这两方面可以称得上学界楷模。对求知孜孜不倦,对为学竭尽所求。并且成就方面都达到令世人嘱目(否则此二人也不会遭世人议论纷纷)的地位。至于具体学术且不提,因为提了大众也不明白。
就命运而言。两人相似且不同。一位可谓身残志坚。一位半生飘泊,流离故土,可始终不忘祖国。无论面对外界多少苦难,始终淡然面对世界。就诺奖而言,一位含憾离世,另一位则有幸登榜。对于科学家而言,这是大众对其极为看重的。但这也只不过外在风雨,过眼烟云。因为无论诺奖何其权威,它都有漏网之鱼。就像科学不能解释一切,诺奖也不能证明科学家一切。
至于什么人品瑕疵。是留给圈外人去议论的。我且不提。再说题主也没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