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习书的人,只善于评论,或者只善于书写,这都不是真正的书法家。二者兼得的书法家才是真正当之无愧的。我来说说为什么。
1.善书者,不善鉴
这类人运气成分多,有一些天赋存在,所以运用了天赋就可以把字写好,这并不奇怪,就比如有些人根本不懂笔法,但是书写的时候却能表现笔法,这就是那种所谓的天赋感。有这种感觉是很好的,证明你离成功很近,唯一需要做的就是完善理论知识,这样你才可以鉴别优秀的书法作品,并且从中吸取更多的营养,让你成功更快。
2.善鉴者,不善书
这类人比较多,其实从书法角度来说,这类人相对比较可恶。善鉴,无非是你可以识别书法的水平高低,但是并不代表你就是评判标准,因为这类人不写或者很少写,所以他们只是理论心的存在,他们并不能体会书写过程中的问题和书写及个人书风的底蕴。我这里说的个性书风并非丑书,指的是个人风格。不善于书写的人会进入一个误区,就是会偏主观思想,爱拿标准衡量,却不会体会自然书写的魅力。
我基本说这么多吧。毕竟大家看法不同。留着大家互相讨论吧。发几张我个人作品。凑合看。勉强算是会说会写的人。
不是仿佛,是真才实学。说句抬杠的话,你来试试看?评论的知识,一个善于书写的书法家未必能够全面公正的去评论。不要说我在狡辩,“善书者不鉴,善鉴者不书”。这是孙过庭《书谱》中说的。
善于书写的人,他们更多的精力会投入在自己擅长的书写风格流派中,对不合于自己的书风往往持排斥性。大家可以从现在的辩论之中就可以知道这一点。比如说田蕴章、田英章的书法,有指责批评的,也有欣赏喜爱的。批评者不见得比他们写的好,喜欢者也未必不懂书法。
二田他们绝对属于善书者,但他们是善鉴者吗?肯定不是。他们鉴赏,只是以欧阳询、赵孟頫一类的书体流派去衡量作品中的审美标准。颜真卿的楷书,就不被他们认为是比欧体字好的。这不是对错是非问题。每个人都有自己选择的权力。他们精于欧体,自然认为欧体字比颜体字美。并不是贬低颜体字。只是处于偏向性的鉴赏,就会失去公允。所以说,善于书写的书法家,他们不是好的鉴赏家。
善鉴者不书,不书并不是不懂书法。善于鉴别的人之所以不书,是为了在风格流派众多的书法作品中,不带有自己的书写倾向。他们的精力投入在研究各家各派的用笔休系与结字布局的风格上。对各家的优劣进行公允的分析。与善书人的工作性质完全不同。
不要说是业余书法评论,电视鉴宝节目中的专业书法评论人,他们的书法怎么样?节目中他们侃侃而谈,妙语莲花,口若悬河。一幅作品,什么时间,什么人,什么风格,用笔特征,师承关系……给电视机前的观众讲解的天花乱坠。你去查查看他们的书法水平,与他们的三寸不烂之舌,判若云泥。
大家会说,这不是理论脱离了实际,不就是空口白牙的说白话吗?非也。不信拿一幅书法作品让你来点评作品的优劣得失?不要说普通人不能,就是精于书法的人,因书风流派的差异,也不能正确的评论。
所以,不要把能书与善论联系为一体。善于评论并不比善于书写容易。他的知识面要更广更全面。而且还要有能够写作的才能。不然,满茶壶的饺子,却无法向外倒,肚子里有再多的货,也只能烂在腹中。
感谢您的邀请!不可否认我们当下太注重书法理论学习。其实理论就是别人书写感悟与体会,与实践还是有差距。我们就拿执笔松紧度来说吧。王献之在练习书法时而老爸小心翼翼从后面去拔他的笔,结果没有拔下,老爸说你一定能成为书法高手。我们今天很难知道王羲之当时用多大的力气来拔笔,也很难知道王献之执笔到底有多紧。我们是知非知模棱两可,其实有许多理论依然需要我们去体会去总结。从这个理论里我们好像得到什么,又好像什么也没得到。到最后还是要从实践中得到答案。有许多理论是空洞无力。
又如我们大家都知道怀素的圆润的线条是中锋写出来的。我们也知道使转,什么八面出锋,又知道怎么样用中锋侧锋。我们什么都知道就是写不出像怀素刚劲有力圆润的线条来。理论都懂到了实践却行不通。你可以把理论倒背如流你的书法可能依然写不好。理论与实践距离还是很遥远的。
其实理论的东西你看看就可能懂,再看看有可能会背了。所以有许多人讲起理论滔滔不绝头头是道,你听来也还觉得蛮有道理的。可是你知道吗?他自己书法写的也不咋地。书法要想写的好非要从实践中来。
又如同我们现在争论不休捻管与不捻管。有人主张捻管好,有人主张不捻管好。其实这个问题没有什么争论的。首先我们要知道捻管是干嘛的。其实捻管就是为了调峰仅此而已!大家可以看看田英章书法视频绝对没有捻管动作,高手不需要捻管来调锋,能做到笔很顺。当然了如果你认为调锋能写好书法,你完全可以用调锋来写书法。我们的目标是写好书法,至于捻管不捻管不要去争论。也没有必要去争论是不是。一切从实践中来一切为了写好书法。
又如同执笔有几种执笔方法,你认为能写好书法的执笔方法就是最好的执笔方法。不要去管别人怎么执笔的。别人这样执笔能写好书法,但未必适合你。理论上执笔说三天三夜也说不完。有些东西不要太在意。自己最了解自己不是吗?执笔还是要通过自己实践中来得到答案。
在评价讨论一个人的作品时我都贴上自己的作品。这样对别人最起码尊敬。你要让别人知道你有没有这个鉴赏水平。其实也有只会鉴赏不会书写的。这样人是有的,他能说的头头是道但是自己是写不来的。比如我自己,书法写的不太好但是还是有一定鉴赏水平的。现在正在努力希望书法与鉴赏水平同步。见笑了请大家多多包涵。我是江上人感谢关注点赞谢谢!
这都是自己原创草书作品依然有许多不足,只因为知道不足继续努力。自娱自乐陶冶情操仅此而已。
其他网友回答:理论是为了实践。
一切理论来自实践,实践是避免走弯路的好法子,是为了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更好的实践。
舍本求末,不可取
书法方面有书法家、有理论家、有评论家。书法家未必能讲出多少理论,理论家、评论家未必能写出好字。就如文物鉴定家未必能够制造文物一样。
历史上,像孙过庭一样,既能有理论,又能写书法的人是有的,但那是一个书法以实用为主的时代,跟现在不可同日而语。
假如你是一个企业的老板,是不是企业的每个工种都熟悉?假如有不熟悉的工种,你是否会说:这人不适合当老板?大约不会吧!马云对支付宝可以给你讲理论,你让他编制程序试试。但你不会因为马云不会编程,而减少对他的崇拜和尊敬。那为什么要对达人、斋主们去苛求些什么呢?
对网上的东西,我们不必太较真,认为对的、好的,我们就从中学习点东西;不好的、不对的,付之一笑,轻轻揭过,不就完了吗?练书法贵在修身养性,如此而已。
发表文章,不管他们出于什么目的,他们都付出了。付出就值得尊重,何况他们有些东西确实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呢?
其他网友回答:<2>这个观点很犀利
书法,从知其然,到得其道,还有很远很远的路程!
你可能知道“锥画沙”,“屋漏痕”之类的,也看过这类的作品,你也会说,会看到出来(就是会鉴赏)和评价,但是,未必知道怎么办到!
你可能知道绞转,也看过书法家写的很漂亮,可是你未必知道绞转自己怎么写的漂亮而有味道。
你可能明明看着王羲之的转折写的很有美感,自己动手却未必到位,就是眼到而手未到!
你也许知道拨镫法,也懂得出处,可是,拨镫法的关键窍门和原理(背后的道理所在),以及应用的妙处,和由此而演变的其他执笔法,是什么?其实大部分人是没有真正领悟的。只有真正掌握窍门中的窍门,才能举一反三。
到最后,一切当然是大道至简,但真正精粹的东西,只有深刻体悟的人才知道。
有理念,不等于会实践!形而上学容易,动手执行却难,这就是鉴赏和真正创作的区别!
泛泛而谈,大而无当的东西,只需多看一些书论,大抵谁都会说上一些。但书法(尤其是行书草书),是无数指导思想和技巧集成的东西,极其细腻而变化无穷,在具体书写的时候,你未必知道要运用什么法则和技巧才是最佳的。理论和实践要无数次结合碰撞,才能逐步写好。
书法的笔法是瞬间的技术,而章法则又是整体的艺术,唯有你的肌肉记忆,和思想原则,能融为一体,才能出好的作品。
打个比喻,你既要有显微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