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的道是什么,这是一个很大的命题!几千年来,尚未有一个完美的答案……
老子曰:『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呵寥呵,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未知其名,字之曰道』。这段文字读起来令人似懂非懂,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到底孰是孰非,只能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我所理解的道,是凌驾于天地之上,维系万物生存发展的本原力量,道生万物而弗宰,任万物自然发展——物竞天择,优胜劣汰。对道来说,万物都是过客,正所谓: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其他网友回答:道:是什么?道是无边无岸,看不见,摸不着,无形之道,存心之道,自行之道,才谓之道。现在很多人说道,头条上经常有人发表论道。当今社会己经越来越多的人认为道是奢侈之论,任何人都可以在道论上发表没完没了的口水战而论道。其实众议纷纭之道都是社会应有的常态之道,都是空论之道,借题发挥之道,装摸作样之说道,无知之道而论道。
老子论道,自骑马出函谷,让后人帮他论道。孔子之仁义中庸之道,自己也把不喜欢,或是色情不够的老婆赶走〈当时时代没有离婚一词)也论仁义之道。孟子说:人之所不学而能者,其良能也,所不虑而知者,其良知也:王守仁认为:致知,就是致吾心内在的良知:所说的:良知:既指道德意识,也指最高之体,是良知之道。毛泽东论道: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不可以一日不读:是汲取知识,涤荡灵魂之道。马克斯,书伯在《新教与资本主义》一书说,新教徒的信仰是努力赚钱,积累财富。这也是道,财富之道。
世人无信仰,人会变得怎么样,狂妄,奢靡,暴虐,存心侥幸,假善遗留祸患,意恶视善,以借善之名造恶无限。这是无事不做之道,恶道之道。
论天道还应要论地道,论地道还要论人道,论人道不可忘天道,不可忘地道,最好的天道是法治之道,最好的地道是自然之道,最好的人道是权利之道。论千遍万遍道德经典,不如行一件法治之道,修万座形象牌坊,不如归还一件自主。以道德代替法治,有如沐猴而冠之猴,纵然日日薰浴,终归依然是猴,盖其每天论道,不诚心改良,反倒愈发口头以善之道俺盖心中之恶之道。这就是人人都说道之道。
其他网友回答:老子说的道,是道路的道,指的是水陆交通途径,引伸方向方法,是自然科学辨证的哲学思想体系。道是万事万物运行的轨道迹象变化规律的多层意思。就象月缺月圆,日出日落。一年四季的春夏秋冬依次反复出现的循环。来认识宇宙大自然的规律,以道来推演出对立统一的整体观念。
其他网友回答:
坚持中华文明立场,讲好中华文明故事
您好,我是天道学苑;很高兴和您一起探讨。
非常感谢您点关注和收藏、点赞、评论、转发
由于篇幅所限,不再提及或者引用《道德经》原文,以后可专篇讲解。
您的问题我直入主题,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解答,并且总结:
第一:老子所说的“道”,第一个意思就是,
只要是人能看到、或者能想到的、亦或者是能推算到的等等宇宙空间,全部都是来自于老子所说的“道”。
第二:老子所说的“道”, 第二个意思就是,这个“道”无形、无状、人看不见、也摸不着,但他真实存在、智慧无比。
第三:老子所说的“道”, 第三个意思就是,他在全部的宇宙之外,也就是在九度空间之外,亦或者是九维空间之外;也许是十维空间或者叫十度空间之外;也许是十八度空间之外。我们这些存在于三度空间或者叫三维空间里的人是很难很难明白的。
第四:老子所说的“道”, 第四个意思才是,“道”是全部宇宙的规律、规则、法则、定理定义,宇宙里所有的都在“道”之内或叫在“道”之下。
第五:老子所说的“道”, 第五个意思才是,人的肉眼所能看到的横贯并且通达东西南北中的有形之道路;这是最最低等级的“道”。当然,人心里的“道”既是最初等级的,也可达到至高等级的“道”,这就是人必须要进行不断的学习之根由之理由。好,今天就到这里;非常感谢您的观看。
最后总结: 老子说的“道”是有天道、宇宙道、人间道(地道)之意。简单说就是包含但又不仅仅是宇宙规律。
中华文明的核心(精髓、要义)是:1.天下兴亡、匹夫有责;2.敬天爱民、敬天爱人;3.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4.礼义之邦、崇文尚武;5.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是中华文明的第三大主根。
警醒警惕啊中华文明,警醒警惕啊中华民族,警惕警醒啊中华儿女们!!!
谢谢大家
独立思考-客观理性-中华立场-百姓视角
文化历史-增长智慧-经济发展-全球视野
天道学苑、天下先生非常祝福您的平安健康
非常感谢您点关注和收藏、点赞、评论、转发
站上宇宙世界的高山之巅......
其他网友回答:这是一个,极为高深的问题。自古以来,人们都在不断地探索,求证“道”究竟到底,终极意义说明的是什么?
道!差不多100%的人认为:道,就是大自然的规律。这样的理解认为,的确没错。但是!这样的理解认识,趋于肤浅化,却忽略了“规律蕴涵的实质”是什么。也就是说,只有理解认识规律得到“规律实质”的涵义,这一层境界,才能算是对道,有所认识,并得到道之精要。
道的实质含义是什么?道的核心内质,包涵的是:大自然规律的,种种恒定的“规定性”。
其他网友回答:谢谢邀请。
《道德经》亦称《老子》或称《五千言》,被历代誉为“万经之王”。
“道”为何物?
道是独立不改的客观规律,无所不包,周行不殆,对万事万物而言,都是绝对的,不可能被超越的。可万事万物对道而言,却都是相对的、有限的,都有正、反两面,且正、反两面皆可相互转化。例如“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重为轻根,静为燥君”。老子的哲学思想具有朴素的辨证法色彩,对中国哲学影响匪浅。
德国哲学家尼采将《道德经》形容成一个“永不枯竭且满载宝藏的井泉”认为只要“放下水桶,便唾手可得”。可见《道德经》内容博大精深、玄奥无极、涵括百家、包容万物。
其他网友回答:感谢今日头条,感谢提问者,让我有幸回答这个问题。一问百答,各抒己见,不喜勿喷。
为了方便问者对我回答的了解,我首先把我自己的一个感悟说一下。那是两千零一年秋天的一个晚上,就和往常一样,静坐冥想,想这一天的行为,有没有偏离“万物同一生命体"这一法义。正在这时,我突然感觉自己变成了一个内外无明,无物无任何概念的振动意识软球体。等到我这个意识振动球体中意识人格化后,同时我脚下出现了天地(阴阳、死物质、无数方向一致,黑白不一,有序排列的小阴阳、原子灵魂)。这时这个常恒的,有概念的天地人状态中的我纵观内外,内观我与天地(阴阳、死物质)并生,外观无量边绝对虚无。我这才愰然大悟,无量边绝对虚无中就我自己,独一无二,球内自己,球外无物。内外悉知悉见后,我又把意识恢复到天地之中,成为了现在的自然万物的生命运动状态,即天人合一。我这个最初的无名又无明的意识振动生命球体从何时而生,这我不知,我只知道我始终在无量边绝对虚无之中悬浮着,常恒永生,没有其它地方可去。可见,大我就是我最初的那个振动意识球体,就是这个宇宙自然。
根据我自己这个真实的感悟,我认为老子说的“道",就是起初那个内外无明的振动意识软球体,就是由天地人三元素化现的这个宇宙自然。
根据老子《道德经》中的几段经文也可以证明我对老子说的“道”的解答。
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根据我对自然大道的彻悟,我翻译一下老子《道德经》这段经文:道理可以尽量描述道,但祂(道理)不是常恒的大道。道这名称可以暂时是祂的名,但也不会永远叫这个名称。无明又无名时,祂是天地的初始,有明又有名时(道天地人),祂是万物的母亲。经常保持没有欲望的状态做事,可以感悟(内观)到自然大道内在不可思议的妙理。如果经常处在有欲望的状态中做事,只能看到自然大道无常的表面现象。自然大道内在的妙理和表面现象,同岀于自然万物之初的那个道,只不过叫法(名称)不同罢了,都是原本实体的化现,真实实在真实,所有的疑惑(问题)都可以从这里解决。
第四十二章一段经文: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我再解释一下这句经文:道是唯一的意识体,这唯一的意识体含意识和实物质(阴阳)两种属性,这含阴阳两种属性的球子化生成天地人三概念的状态(道),这天地人三概念状态又化生成自然万物。
第二十一章一句经文:“道之为物,惟恍惟惚"。这句经文是说,道就是眼前的宇宙自然万物,是这个但又不是这个样子,它微妙难测。
根据我对自然的感悟和老子对道的阐述,我认为老子说的“道”就我最初的那个内外无明无物的振动意识球体,就是现在的整个宇宙自然万物。
大王原作:
有人问我道是啥?
我虽然一言难尽,
但我还必须回答。
道是那生命球体,
道是这宇宙一家。
道是那绵绵黄土,
道是那万仞山崖。
道是那区区小草,
道是那大树挺拔。
道是那涓涓小溪,
道是那汪汪海洋。
道是那水中倩影,
道是那彩云高挂。
道是那草中蝉鸣,
道是那喜鹊喳喳。
道是那群星捧月,
道是那空中彩霞。
道是那风霜雪雨,
道是那春秋冬夏。
道是那码头汽笛,
道是那田间马达。
道是那人民呼唤,
道是那党的回答。
有人问道在何方?
道就在你我身边。
道就在你我脚下。
其他网友回答:《道德经》共81章,5000多字。印成现在的书 也就是一个薄薄的小册子。但是书里中表达的思想却博大精深,奥妙无穷。
开言就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说明了事物的多样性,复杂性,同时又说明了事物的简单性,直观性。这就是老子的辩证法,比欧洲不知要早了多少年。
那么,老子所说的道究竟是什么呢?“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原来,道要遵从自然。这个自然,不是一般的名词上的自然,应该指的是自然规律。
所以说,人类的一切行为,都要遵循客观规律,这样才是“得道”呀。老子的思想,在今天仍然有强大的生命力,就是因为他老人家总结的太精辟,太正确了。
我们看看这些年,因为不遵循自然规律,不安客观规律办事,造成了多大的灾难?环境恶化多么严重?对我们人类伤害又多重?
我们因为不注意科学发展,环境污染了;我们在食品中过度使用添加剂,身体受到极大伤害;我们不遵循经济规律,连房子都住不起了。。。等等等等。
所以说,按客观规律办事,是我们目前急需认清的一个大课题。大家多读读《道德经》,只会提高我们的认知能力。有百利而无一害。
其他网友回答:老子说的道是他《道德经》里面的核心概念,是《道德经》5000言中出镜率最高的之一,一共出现了74次,整部道德经都是为了解释这一个字,出现的地方不同意义有所不同。
道主要有三种含义:
第一:指形而上的实存者,即构成宇宙万物的最初本源。
第25章:“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廖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在老子的时代还没有地球这一称呼的出现,老子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在地球天地没有出现之前。这个物就已经存在了,它是寂寞独立的,又是圆满而不死的,他是天地万物的母亲。
老子说道有两种表现模式,一个是无,一个是有,有生于无,无中生妙有。也就是说万事万物都是由“无”生出来的。
第二:道是指宇宙万物的发生、存在、发展、运动规律和法则,而且是总规律总法则。
第42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为一,生出了阴阳二炁,阴影二炁再继续遵照道的法则,继续化生,生出了更多的事物,万事万物,生生不息。
在有形有相的万事万物背后,起着决定作用的力量还是道,这个总法则决定着事物的形象、变化过程等等,它贯穿在事物的整个过程中。
第三:道指存在于人类社会的准则和标准。
第25章:“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方域之中有四个伟大,人也是其中之一。人道遵循地道,地道遵循天道,天道遵循道的总法则,道的总法则遵循回归原本的样子。
大法则涵盖小法则,小法则依存大法则,人类所制定的所有标准和法,都在大道规律的统摄范围内。
有一位朋友曾经竞选一个岗位,竞争对手有四五位,大家都在用不同的办法各显其能,出于各自的原因都选择了礼尚往来,只有他显得格格不入,几位工作能力有的确强于他,但他最后意外的获胜。
当俗谛与圣谛发生矛盾的时候,相信我们每个人都有过如此的为难,怎样选择?当明白了大道之理,就会义无反顾地与大道站在一起,人生的定位就会有了确切的坐标,与人合作不如与道合作。
因为道至公至平,至善至真,它真实客观地存在于我们的每一个当下。
如《老子注释及评介》(陈鼓应 著)中所述,关于“道”的问题,事实上只是一个虚拟的问题,“道”所具有的种种特性和作用,都是老子所预设的。老子预设的“道”,其实就是他在经验世界中所体悟的道理,然后把这些道理统统托付给了所谓的“道”。当然,我们也可以视为“道”是人的内在生命的呼声,它乃是应和人的内在生命需求与愿望所开展出来的理论。
“道”这个字,在《老子》书上前后出现了七十三次,虽同是谈“道”,但意义却不尽相同,主要有三层意思:1.实存体,2.规律,3.生活准则。
对于实存意义的“道”,可以看作是万物之宗、宇宙之元。有三处关于其“体”的描述。第十四章: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第二十一章: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第二十五章: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有四处描述其“性质”,第一章: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第四章: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第四十章: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第四十二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或许从老子看来,“道”是自然界里,万物生生不息的源动力,它具有无穷的创造力,不受时空的限制,在宇宙中是唯一的、绝对的而且变动的。管子说:“物固有形,形固有名”,因“道”的绝对、无限性而无形,因此无名。“道”创生万物,“无”蕴藏着无限未显的生机,“有”代表形上的“道”一层层向下落实而产生万物的过程。
“道”作为万物本原,既具有时空上的“超越性”,又在“无”到“有”的过程里,“内存”于万物,以规律的形式展现。“道”推动宇宙的发展,蕴含着对立统一、循环往复的基本规律。第二章: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任何事物的性质、状态,都有其对立面,这种对立是相对的,变动着互相转化的。认识事物,应该从不同的角度去了解,不要只在意某一正向的方面,比如争先、据有、刚强等,老子认为应先执守它们的反面,以显示正面的内涵和力量。第三十六章: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是谓微明。这段更说明了,事物对立统一、物极必反的道理。第二十五章: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还有“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老子认为,万物最后终会各自返回到它的本根,比如落叶归根,这是一种自然规律,“复命曰常,知常曰明”我们应顺其自然,不能违背自然法则。
对应形上的“道”,当它落实到物界,作用于人生,便可称作“德”,“德”是“道”的作用,也是它的显现。“道”在物界所展现的规律,可以作为我们的生活准则。或者,可以这样看待,“道”指未渗入一丝一毫的认为的自然状态,“德”是指参与了人为的因素而仍然返回到自然的状态。这里的“德”蕴含“自然无为”、“致虚守静”、“为而不恃”、“不争”和“居下”等品性。
以上所述,基本出自陈鼓应老师《老子注释及评介》所论,并非我个人所创。
上一篇:如何用古诗形容人长得丑?
下一篇:《周易》是本什么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