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遂良的楷书很好,值得学习。
其他网友回答:关于褚遂良的《倪宽赞》, 为何可以成为优美风格的代表?笔者有以下观点:
流传至今的褚遂良墨迹《倪宽赞》、《阴符经》是否为褚遂良真迹,学界尚有争议。笔者认为《雁塔圣教序》更具有代表性。
褚遂良57岁时书的《雁塔圣教序》是褚遂良个人成熟风格的代表作。结构偏方,疏朗开阔,字姿态空灵婀娜,却又排列匀称安稳;用笔方圆互用,运用行书上下连带的笔势以造成顾盼有情的点画;线条精美,轻重变化多端,富于弹性。历代对此碑赞赏备至。褚遂良将“二王”帖法融人铭石楷书,开始脱离南北朝至隋以来碑刻楷书的影响,《雁塔圣教序》用笔的提按轻重转折细腻流动,形成自己不同于欧、虞的风格,引领了初唐妍媚多姿,刚柔相济的新书风,改变了当时书坛上以欧阳询瘦硬为主的书法风格。
把《倪宽赞》、《阴符经》和《雁塔圣教序》作一比较。《大字阴符经》用笔洒脱多变,行书笔意姿态纵逸,浓淡轻重,对比强烈,但有些地方用笔略显粗糙草率,求变对比过大;初学者不易把握。《倪宽赞》则反之,中正娴雅、秀美大方,却显得变化不多,有些呆板局促,结体上取欧阳询的地方明显,字型偏长。再看《雁塔圣教序》是褚遂良晚年书风,用笔轻巧,使转鲜活,气定平稳,其巧妙吸取二王法理,以行书笔意写楷书,空灵秀雅,把唐楷水平推上了一个新高度。《雁塔圣教序》是介于《倪宽赞》、《阴符经》之间的作品,既有空灵秀雅又不失端庄大气。在褚遂良书法优美风格上更具有代表性。
另外,褚遂良书法之所以一直影响后人至今,主要是其在当时改变了书坛以欧阳询为主的书法风格,创造了空灵疏朗优美的新书风。
其他网友回答:古代的法帖很有意思,真伪之争似乎是常事,连《兰亭序》都有“兰亭论辨”,其他法帖就可想而知了。
《倪宽赞》也是如此,董其昌认为其作者是褚遂良,但徐邦达先生则认为是伪作。不过从风格上看,《倪宽赞》与褚遂良其他作品有共通之处。
不管作者是不是褚遂良,《倪宽赞》毫无疑问都是一部经典法帖。
一、其主要特点是:
1、用笔精到、流便。起笔势足,行笔气息凝注,中锋凝实又婉转流畅,收笔沉着稳健。
2、中宫稍紧,四周开放,间或舒展主笔,轻盈潇洒。
3、用墨极为讲究干净的对立统一。墨色似涩还润、似润还涩,线条质地感丰富而独具特色。
二、临习要点:
1、此帖有些细线,容易写得飘忽轻软,临习时要举重若轻,虽细却力鼎千斤,不可轻飘而过。
2、此帖线质丰富,临写时调墨要适当,蘸墨要适量,不可忽干忽湿地变化。
3、此帖“似涩还润、似润还涩”,效果独特,临时时要选择合适的纸张,不可过于光滑。
4、此帖意境含蓄,出锋锐利的不多,但并不显萎靡气象。其原因在于笔墨精妙,含而不发。
临写时要有笔意,运笔到位,含于线里,若有若无,而不是明显的外露。
更多文章,敬请关注千年兰亭。
褚遂良的楷书为唐楷重要代表之一,后世评价比较高,近年慕习的人也多。
公认属于褚遂良亲笔的楷书作品,有《伊阙佛龛碑》《孟法师碑》《房玄龄碑》和《雁塔圣教序》等。褚氏早年师法虞世南和欧阳询两位前辈,又参入了不少北碑笔意,形成了《伊阙佛龛碑》清劲刚逸的风格;另一名碑《孟法师碑》更为成熟,欧体用笔的精严,虞世南结字的宽大,结合甚妙,少了些戈㦸森严之气,多了些文人的清澈舒雅,此碑也算是楷书入门的上乘选择,在历代楷书中有相当高的地位。《房玄龄碑》《雁塔圣教序》则是褚氏晚年风格,此时的褚遂良对二王书法的鉴定可谓唐朝第一国手,最权威的专家,其吸取二王书法妙理,以行书笔意写楷书,凤仙起舞、鹤鸣金殿,出入二王而自成一家,谢家公子,太乙仙姑,得二王流丽畅达一面,空灵秀雅,人见人爱,把唐楷水平推上了一个新高度,跃然为楷书一等一的写手。
学习以《雁塔圣教序》为代表的褚遂良晚年书风,要用笔轻巧,使转鲜活,内气定力平稳,笔画间凤凰落枝头、银钩展亮翅、彩旗炫校场,似瘦实腴的提按细节,都要掌握到位;字形中宫收紧,墨色可略偏浓,方显秀而不弱,通透而有雅正之气。这一切对初学者来讲其实是很高要求了,不太好掌握,一不留神,气短力孱,细软病恹,终归东施效颦,不忍直视。所以,初习书法者似不宜从《雁塔圣教序》《房玄龄碑》入手。
但是,后来习褚体者留了两件“伪好物”给世人,成为褚体临习入门的上佳之物,一是《大字阴符经》,二是《倪宽赞》。这两件书法作品均非出自褚遂良之手,乃后人所为,这从明代开始已经基本确定。《大字阴符经》深得褚体之神韵,用笔洒脱多姿,行书笔意纵逸多变,轻重浓淡,对比鲜明,使转游走间透出深沉练达之气,然而褚书流丽典雅的一方面《阴符经》没有发扬,此书用笔有些地方略显粗糙草率,求变之中间有刻意之嫌;《倪宽赞》则反之,得褚书的中正娴雅、秀美大方,却失诸变化不多,呆板局促,结体上取欧阳询的地方明显,很多字型偏长。从书艺的境界功力上说,《倪宽赞》比《阴符经》要差一些,两书合看,书艺均未达到褚遂良亲笔的境界,区别是多方面并且明显的。
不过也因如此,《倪宽赞》更适合初学者作为接触褚体的首选帖子,因为它变化不多,用笔结体都非常规律,章法也简单,工整而有生气,又避免了褚遂良原书学习容易力弱气短的陷阱。《倪宽赞》是楷书中优美秀雅书风的一个代表性作品,对初学者是个较好选择,不过鄙人又总认为不及在颜柳入门楷书为正。练过颜体,得颜之沉厚坚韧,回头再学褚体也未为迟,且保险有嘉。一开始就习褚体,我不十分看好。
2019.5.31
<2>褚遂良书法作品“倪宽赞”,为何成为优美风格的代表?
褚遂良唐代著名书家,其楷书别具风格,崇晋韵,其《倪宽赞》,是他最优美的书作。
褚遂良。博涉文史,尤工隶书,深为父友欧阳询的器重,书法追求晋法,遒劲温婉,丰美富艳。自成一家,其章草也是妙品上乘。
古记载,临摹右军书,丰艳雕刻,成为当时所尚。但是缺失自然。
从楷书“倪宽赞”的用笔也是一种优美笔运,以韵味取胜,美丽之态势,遒劲,简散,成为唐代之广大教化主,媚趣横生,这幅作品最大的特点是清劲俊逸,有欧阳询的书法笔意,知其一笔一钩一捺有千斤之力。
瑶台婵娟,之称的褚遂良书,为当今楷书的模范,若要写出翩翩笔墨,学褚遂良书。一点也不妄虚。
非常喜欢褚遂良楷书。《倪宽赞》相传是褚遂良所书,也是褚书不可多得的墨迹本,其字体势方圆兼施,婀娜多姿,笔法丰富,变化多端,灵动洒脱。是学习楷书很好的字帖。
其他网友回答:谢邀!
来说一说为何《倪宽赞》可以成为优美风格的代表。
要了解诸遂良的字,首先来了解一下褚遂良这个人。褚遂良是谁?是给李世民写起居注的人。由于李世民酷爱王羲之的书法,于是有些人为讨好皇上开始广泛搜集王羲之作品献给李世民,如此一来,难免时常有赝品混杂其中,为了杜绝这些赝品,李世民成立了一个王羲之书法鉴定小组,褚遂良担任书法鉴定小组组长。这么来说,褚遂良近水楼台先得月,应该是见过王羲之真迹最多的人,没有之一。显而易见,褚遂良在书法学养方面的功底是极其深厚的。其次,褚遂良的人品是绝对杠杠滴。话说字如其人,见到褚字,你总有一种清风拂面的感觉。李世民对褚遂良的评价是:耿直,博学。李世明驾崩以后,武则天乱朝,褚遂良是第一个站出来大骂武则天的人,当然也因此受到武则天的严厉打击。后世对褚遂良的评价可以用四个字表达:率直耿亮。
接着说诸遂良的书法。张怀瓘给褚遂良的书法评价是:美人婵娟,铅华绰约。其实不用多讲,就张怀瓘在书法史上的地位,就“美人婵娟、铅华绰约”八个字,就足以奠定褚遂良书法的优美风格了。褚字的风格经历过一次大转变。褚字前期的风格为二分笔加方笔,后期的字为一、二分笔兼用,曲直兼用。有人戏称褚字前期若少妇之美,后期若少女之美。后期的字由于加入了一分笔,给人的感觉更加清纯。不管是前期还是后期,褚字都是优美的,这一点无可辩驳。
褚遂良《倪宽赞》局部。
其他网友回答:因为褚遂良书法法度严谨,用笔挺健富有变化,学习古人不泥于古人窠臼能自成面目。
其他网友回答:《倪宽赞》,又作《儿宽赞》,传褚遂良楷书墨迹。素笺乌丝栏墨迹卷,纵24.6cm,横170.1cm。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馆。
历代多认为本帖是褚遂良晚年作品。近代学者则以其文中之避讳用字习惯,与唐代情况不类,且用笔亦与褚书有所出入,结构较似欧体,认为是宋代临写。
《石渠宝笈》载:帖高七寸七分,横五尺二寸七分,字共五十行,满行七字。卷后有赵孟坚、邓文原、柳贯、杨士奇、钱溥等人跋记。
本帖笔划疏瘦,顿挫生姿,笔意翩翩自得,秀丽美妙。
世传唐代褚遂良所书《倪宽赞》,末尾署名“臣褚遂良书”,无官职,无书写年月。不少人认为神清骨秀,书法出众,这是从书法学习的角度看问题。而对他的真伪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但是从元代开始,就有研究者指出其中的瑕疵,近现代书法研究专家和学者,更是作了深入的研究探讨,提出了不少中肯的意见,并且一致认为,此贴书写者不可靠。
一、字体与风格。若拿可靠的褚遂良传世名作如《雁塔圣教序》比对,从书写风格上看,《雁塔》顾盼生情,点画如兰叶飘摆,细骨丰筋,气势开张,结体洞达。笔法上还存在着六朝古意。《倪宽赞》却不同,虽说细瘦谨严,结体却趋于收敛拘谨,缺少变化。用笔缺少褚的古意。
当然褚遂良的书法也是有一个发展过程的。他早年写的《伊阙佛龛碑》较多的存在着六朝古意,结体有些鼓努为力。一个书法家的成熟也是有一个过程的。《倪宽赞》好像有褚遂良晚期的书法风格,但与褚遂良其他的可靠的碑帖(无论早期还是晚期)也无法相同。
二、再说说用纸。一位书者使用过优秀的笔和绝佳的纸,普通的笔和纸再也难入法眼,况初唐重臣褚遂良乎?
通过墨迹的细节分析,《倪宽赞》较之《阴符经》的用纸就差不止一个档次。
卫夫人《笔阵图》:纸取东阳鱼卵,虚柔净滑者。
褚遂良一定明白‘虚柔净滑’这种特性的纸。位高权重的他获取这种纸也一定易如反掌。我们看他的《阴符经》墨迹千年如新,边缘清晰如利器削切,无任何洇晕现象。笔乃中山兔毫,纸若东阳鱼卵,书者为顶级高手,该墨迹流传至今,实乃华夏文明之瑰宝。亦是后人研究晋唐书法的极少墨迹珍品。
大字阴符经
倪宽赞
我们再看《倪宽赞》,墨迹有明显洇晕。
位高权重的褚遂良写字时是绝不允许出现这种现象的。
所以单从用纸的角度,《倪宽赞》就达不到褚遂良的水准。
三、用字方面。《倪宽赞》对于“治民”二字不加避讳。 这是唐太宗,唐高宗的名讳,身为太宗、高宗时代重臣的褚遂良怎会疏忽大意,不加避讳呢?我们只要看看褚遂良书写的《雁塔圣教序》就明白了一切。此贴中多次出现“民”“治”都做了讳笔处理。“人仰德而知遵”是以“人”代“民”,“在智犹昬”之“昬”,即含有“民”字的,出现了二次,都多加一个点。 “治”字出现了三次,都缺末笔,作空笔处理。比较之下,《倪宽赞》只对“弘”字做讳笔处理,虽说是带有挖去的痕迹,原文肯定是有这个字。《倪宽赞》出于《汉书》,原文叫做《桑弘羊、卜式、倪宽赞》。经比较就会发现,墨迹本刮去的有五处,是“公孙弘”“桑弘羊”,之“弘”。 宋太祖赵匡胤的父亲是五代后期有名的将领,名字叫做赵宏殷。后被追认为帝,庙号宣祖。弘与宏同音,故有此避讳。如果此贴确实是褚遂良所书,那么,该避讳的没有避讳,倒是不该避讳的,却有了避讳,实在不好理解。最后说说《倪宽赞》的用字,墨迹中有一句“斯亦囊时版筑饭牛之朋矣”我们看《汉书》原文“明”作“朋”,就好理解了。 我们认为博学的褚遂良,决不会出现这样讲不通的文句。
四、从结字上分析。褚遂良的字体以虚运实、化实入虚,形成了既饶骨力、又丰神韵的风格。若瑶台青琐、窅映春林,若美人婵娟,仙子飞天。
而《倪宽赞》看不到‘既饶骨力、又丰神韵’,更难谈‘美人婵娟,仙子飞天’。
最后再说《倪宽赞》从细节上暴露的问题。
竖弯钩在《倪宽赞》中出现12次,对比可见,《倪宽赞》中竖弯钩千篇一律,线条形态单一,甚至部分可以做到谷临帖至死而’重影’的问题。
相信褚遂良亦绝不允许此种情况出现。客观的讲,褚遂良也做不到,更没必要做到,因为他是在无意识状态下写字,字体随着情感起伏、精力变化、外界环境干扰等,一定会出现各种不同的变化。
如果你刻意模仿褚遂良,你一定会小心翼翼,边写边思考褚遂良的特点,但细节欺骗不了读者,你模仿的越像,反而与原书者相差越远。
除竖弯钩外,《倪宽赞》中横折、横勾、竖钩等线条,较之《阴符经》差异明显。有兴趣的书友可以自己去观察、分析。
最后无论是谁书写的《倪宽赞》,他也一定是书法高手,毕竟该作品流传至今,欺骗了无数书法爱好者。
至于《倪宽赞》真假的问题,何须计较呢?任何一个没有明确记载来源和流传有序的字帖,都有可能被认为非本人所作。
但是这是你该思考的问题吗?你思考这个有好处吗?
人家能靠这个写论文,写研究成果,会提升自己的影响力。
你如果也跟着掺和,那就是在怀疑自己,对练字一点好处没有。
《古诗四帖》是张旭的重要吗?
有人说这本帖不可学,这种人就是一个不懂字还愿意瞎操心的250。
帖是不是张旭的不重要,字好就行了。
我们练的是好字好帖,不是名人字画,非得标个名人来源才可学,即便是名人,也有不是太好的作品,也要学吗?
当练字开始学会去思考本质的时候,你就已经领先了全国百分之85的爱好者,这不需要努力,只需要动脑子。
不过等你练到这个位置的时候,努力和天分就会非常重要,可能终其一生,超越了百分之十,也不会进入最后那5%的水平,这就随缘了,也不可强求。
练字,虽说开心就好,但是能写的好一点,谁愿意写的差一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