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决定书法高度的是功力。如果要达到很高的水准,换句话说要成为一流的书法家,必须要有一定的才气。
我这么说话,肯定有人会反对我的意见。我首先说一下“功力”这个词的意思。“功力”就是书写的基本功夫。大家都知道,学习书法,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是需要一个人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去练习,没有“铁棒磨成针”的那股子韧劲,是学不到手的。而且时间又长,也许二十年,甚至三十年才能出一点成绩。可想而知,学习书法的难度有多大。功力,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修炼而成的。你投入的时间、精力越多,功力也就越深,那么,高度也会水涨船高。
但是,光有高度还远远不够。因为时间长了,你就会发现,要想“百尺竿头,更上一层”会越来越困难。也就是说,遇到了发展的瓶颈。要解决这个问题,就必须要有字外功夫的修养。不信的话,可以翻开书法史来看看,有哪位大书法家仅仅只是字写得好?他(她)们都是书法家的同时,也是大学问家。以前的书法家是文学家,政治家,诗人,军事家和科学家等。现在呢?通通成了抄书匠,写字匠等。假如,王羲之的《兰亭序》是抄写别人写的文章。我相信,《兰亭序》被评为“天下第一行书”会大打折扣。《兰亭序》不光字写得好,而且是一篇十分优美的抒情散文。
所以说,我是这么认为:决定书法高度的是功力。决定你能不能成为一流的大书法家的,是你的才气所决定。
其他网友回答:决定书法高度的是功力,还是才气?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搞明白,什么是书法的功力?什么是书法的才气?
我们通常意义上的书法功力指的是“书写技能功夫”,也就是基本功,比如点画、结体、章法、墨法等是否可以用笔准确的表现出来。
功力与时间成正比。
书法,只要坚持不懈地练习,功力都会递增的。比如我们经常说的,此人有10年功力,此人有30年功力。等等。
比如,田英章13岁学书法,将近60年功力。孙晓云3岁学书法,将近64年功力。
但功力不等于实力。比如孙过庭只有20多年功力,一部《书谱》名垂青史,米芾称赞唐草无出其右。
而才气才是决定书法高度的最重要因素。
才气即一个人内在才华、才情的自然对外流露。
才气包括书家的精神修养和精神境界。
影响书法成就(才气)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个人的天赋、阅历、文化素养、人格魅力等等。
1、天赋
以《书谱》作者孙过庭为例。孙过庭一生没有拜过师父,纯粹是自学成才。是书法史上独一无二的自学天才。
包括现在很多书法神童,都是天赋秉异的,能不能真正成才那是后话。
2、阅历
以欧阳询为例。欧阳询幼年丧父,被父亲的好朋友江总扶养长大。历经陈朝、隋朝、唐朝,历经磨难,造就了欧阳询坚强的品格。所以欧阳询楷书险峻风格跟他的人生阅历是分不开的。
又比如,颜体的刚毅、赵体的圆润都是跟人生的阅历息息相关。
3、文化素养
古代书法家一般都是诸体皆能,而且一般也是书文皆佳,甚至书画皆能,多才多艺。
以我们熟悉的启功为例。启功,中国当代著名书画家、教育家、古典文献学家、鉴定家、红学家、诗人,国学大师。
启功先生博学,是难得的通才型学者,而且为人随和低调、幽默风趣,所以他的书法才会独具魅力。
4、人格魅力
书法成就跟人格魅力也是息息相关的。一个猥琐的人,即使书法水平最高,历史也是不会承认的。比如四大奸相,特别是秦桧,创造了“宋体”,但肯定没有人去学他的书法。宋四家也没有蔡京的一席之地。
当然还有其他因素,比如家学渊源,宗教信仰等等。比如王羲之的家族渊源是无人能及的。王羲之家族崇尚天师道等等。都是影响才气的因素。
所以小编认为,书法的功力是学习书法的基本功,只要脚踏实地坚持不懈地学习,功力都是可以提高的。唯独一个人的才气是独一无二的,是无法复制的。才气是决定书法高度的最重要因素。
其他网友回答:我认为决定书法高度的是才气,决定书法基础水平的是功力。
但我不知道一个人的天赋、气质和阅历是否都可以纳入到才气之中。
下面我谈谈我是怎样理解这个问题的。
首先我要声明,我本人完全是个书法的门外汉。因为我小时候没能按照我父亲的要求,认真学习书法。所以在我大儿子上小学的时候,我就每天中午让他在办公室练习写大字。我的对桌同事,就是一位中国书法家协会的会员。有一次他看到孩子写的一个“之”字,就突然高声对我说:“这孩子你不能教了!你不能教了!.....搞得我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我就问他:“为什么呀?”他说:“你再教就把孩子耽误了。”
还有,一次我看到我小儿子站在家里的沙发上,晃悠着小身板,因为沙发软,他站不稳,只见他随手在墙壁上写下了——“大家快乐”四个大字。把我都看愣了,无论是整体布局还是间架结构,以及四字之间的顾盼呼应都恰到好处。特别是他小小年纪哪来的气定神闲、胸有成竹的那股劲儿,今天说来还历历在目。而他根本就没有专门学过书法。
现在我返回头来,再说说我对面那位中书协的老先生。有一次他被宣传部借调去写奖状,正巧我去那里办事。他拿着奖状问我:“你觉得怎么样?”我那时年轻,便随口说出了自己的感受:“您这字美则美矣,就是感觉有点媚。”
没想到我话刚一出口,这直脾气的老先生立即抽出宣纸,刷刷刷刷,写出几个大字,然后厉声问道:“这字还媚吗?!那奖状纸打滑不吃墨!”
我连连点头称是,怕再说点什么,老书法家放下毛笔,再抄起裁纸刀......
咱长话短说,数年之后的一天中午,我这位老同事在参加完中书协举办的活动回来后,饭不吃,水不喝,倒墨汁铺宣纸,写一张揉一张。原来中国书法家协会的几个大佬给他书法的评价就一字——媚。
这回老先生又动气了,只不过这次他生的是自己的气。只见他手握抓笔,仰天长啸——我要衰年变法!
经过以上这几番具体经历,我体会到:决定一个人书法高度的是才气,但是不可或缺的是功力,然而这二者往往是相得益彰、相辅相成的。
其他网友回答:谢谢邀请 !
决定书发高度的是功力 ,还是才气 ?
关于这个问题 我有一下看法 ,世上的事情往往很难说 ,抒发是一种高雅的 需要用心去体会的 不容易成功的文化 。很多的事情是天生的 ,但是还需要后天的努力才行 。比如说在上学的时候 ,同样都是学钢笔字 ,有的三四年级的钢笔字写的比大学生的钢笔字还好 。大家有没有同感 ,我认为这就是天生的一种本能 。正所谓人各有所长 就是这个道理 。圣人说 三人行 必有我师 ,从一方面体现出了圣人的谦虚 ,从另一方面说明了人各有所长的道理 。我认为书法,虽然有先天的优势 ,但是没有没有后天的努力 还是不能成功 ,正所谓勤学苦练 ,钢梁磨绣针 功到自然成 。勤于学 非常重要 ,通过其与学可以决定一个人的人生甚至命运 。这是我的个人理解 !
您好,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按照题干,我们先来分析一下功力和才气是什么?
功力我想,您在此处提出的功力应该指的是写书法的手上功夫,即:技法与经验。这都是书法里面的内功。
想要练好这内功,离不开努力与付出。
为了练习书法,许多书法家有着励志与正能量的故事。
唐代怀素是有名的狂草大家,他的草书十分洒脱,笔走龙蛇,线条圆润高古、十分有力,且能用书法题壁,就连李白也写下诗句:“少年上人号怀素,草书天下称独步。”来赞叹怀素的草书。怀素是怎样练就这样的一手好功夫的呢?
他出身于湖南永州,从小家境贫寒,可是他喜欢练书法,但是没有工具材料怎么办?
他就找了块木板习字,写完之后又涂一遍白漆,但是涂了太多遍之后,木版特别滑,没法写字。
他见处于亚热带地区的永州有许多芭蕉树,他就把芭蕉叶子摘下来练字。经过一段时间他把附近能摘的芭蕉叶都摘光了,依然不够他练字,他就干脆拿着笔墨来到芭蕉树下,直接在芭蕉树的叶子上练习,就这样,怀素才有了后来的成就,因此题壁对于他来说都不是问题。
怀素用勤奋来加持自己的书法功力,这是提高技法的一个方面。
但在我看来,一个好的书法家并不只是要勤奋与努力,毕竟一个抄书匠也能写一手漂亮的字,而成为一个书法家,更需要有眼界、有思想、有内涵、有格局、有抱负。这就要提到上述问题中的才气了!
才气我认为此处的才气则指的是写书法之人的眼界与内涵。
为何要提到眼界与内涵呢?
因为你不懂审美、没有看过大山大河,只做一只井底之蛙在格局上来说就稍微差一点。
可能会有人说,在古代没见过大山大河不妨碍成材。此处只是一种比喻的说法,我更想表达的是需要多学习、多看看、多思考。
我们人为何觉得自己比动物高级,就是因为有思想,古代很多书法家除了勤学苦练之外,就是多思考和学习。
他们向书中的古人学习、向大自然学习。然后再感悟,变成自己笔下的东西。翻开书论就能看见,魏晋时期那些书法论著很多都是用自然界的一些现象来解释书法。就比如:“点如高山坠石、横如万里长云”等等。
与怀素齐名的张旭同样是唐代的草书家。他两号称“颠张醉素”。张旭有次出去看见担夫与公主争道和别人舞剑都能悟出笔法、章法之道。
书法看似是写字,其实不仅仅只是写字,写什么内容?用什么字体?怎么排布章法?需要表达什么意思?其实里面都藏有心思,这不仅仅只是把字写好看就能成的。
@兰瑾轩学艺怎么看在我看来决定书法的高度更多看才气,但是功力却是才气的基础。
如果只有才气没有功力,这种人太少可以说几乎没有,如果有那一定是天才。
如果只写功力没有才气,那不过是一个没有思想的写字机器,以现在科学的技术,一个真正的机器可能都比一个写字的人强。但机器写出来的是美术字、艺术字,那不能称之为书法、不能称之为艺术。
因为艺术从来都是思想的一种表现形式!
以上仅代表个人观点,不喜勿喷!希望能给题主进行参考,小伙伴如有其他意见或者建议,可以在评论区留言,我们一起探讨!
其他网友回答:决定书法高度的是功力,还是才气?经常听到有人评某书家、甚至名人大家时说“功力有余,才气不足”,怎样理解这一评价?决定书法高度的是功力,也是才气,这两者相互统一缺一不可。功力是基础,才气是决定高层建筑。功力一般是代表我们继承传统书法技法的程度,而才气则更多的表现在个人修养上。
其实要理解这个问题并不是很复杂,首先我们需要知道书法从大体上来讲,它是由什么部分组成的。然后再由这些主要的组成部分进行细分从而得出结论。
大体来讲,书法艺术是由”书内功“和"书外功"这两大部分组成的。
所谓的书法"书内功"是指由笔法,字法,墨法、章法以及书法创作和书法鉴赏等内容。
这一部分的内容如果再进一步的细分,就像我们平常练习中的点画、字的间架结构、作品创作的章法布局、对书法作品的创作和鉴赏等等方面的内容。
所谓的书法”书外功“,则是指学习书法的姊妹艺术,诸如:篆刻、文字学、诗词、音乐以及道德情操、精神修养、思想境界、人生阅历等方面的内容。
这一部分的内容如果进行细分,那就非常的广博。但是自古以来就有一句话叫做“腹有诗书气自华”。在继承古人书法技巧的基础上,结合这自身的才气,如此才能够笔下体现出既有出处又有个性的书法作品来。
倘若只是一味的学习古人,而没有自己的东西。那跟复印机又有何区别呢?这也就是你在提问有所疑问的“功力有余,才气不足”的问题关键所在。
我是书法有云,一个书法爱好者,从事书法软、硬笔基础教学,偶尔有点疯,喜欢,就关注我吧。
其他网友回答:才气不可少,但应该提倡功力。如今书法界出不了大家的根本原因就是功力不足。有一些所谓书法家,往往绕过楷书这一关,专门研究自己认为能够出彩的个性,特意张扬个性,往往很容易走火入魔!结果丑书遍地!把本身就非常美的汉字给遭踏了!使书界乌烟障气,令人非常失望。所以有人呼吁,取消书法,改为毛笔字更适用。古人的书法就指《篆隶楷行草》,没有如今的书法家别出心彩的把汉字笔画自己随意搭配的现象。这是对汉字的不尊重,是一种亵渎。中国人都要站出来严正制止!不能让这种所谓的《法》胡闹下去了!人大要为中国汉字立法!让汉字永远美下去!建议书法界要整顿,研究一下想要超越古人的方向和细则!要有一个可循的章法。特别是在评议时应以楷书为本,在楷书上下大功夫,楷书虽然比篆隶晚,但楷书具有了汉字的原始美!在如今已经是汉字的新起点了!因此书法家们不能绕过去,不会写出漂亮的楷书就一票否决!因为楷书藏不得一点丑,不会写也会看,我这个教数学的,不会写,但我一看就知道你写得对不对,漂亮不漂亮,美不美!书法家们说我不懂艺术,说对了,我不懂艺术!真不懂艺术!但我不希望你们用懂的艺术,来遭踏汉字,请你们找一个别的什么符号来实现你们的艺术!千万别在美丽的汉字上由一些变态之人来遭踏了!(个人感悟,不求苟同。)
其他网友回答:决定书法高度的是:书法系统知识的储备、悟性(天赋)、指路人、刻苦训练的程度、学习时的深度、外界因素。
一、先说系统知识,书法的学习必须要有系统。知道什么阶段学什么,很重要。比如你在学了很久楷书后该学行书了,这个自觉一定要有,学书不只是单一书体就可以成就高度。知一种书体,不旁涉其他书体,这个书体也会有局限。
二,悟性,这东西是天生的,但有的人一生也没发现。所以,知道自己有没有天赋看每天是否有进步和感悟就知道了。但我多年来有个总结:比如一个孩子一年级,他来学书法,如果第一次课他能悟得老师告诉他的,并且能写出来不费劲,那么以后他再学书法就不会太难。这就是悟性的重要性。可能有的孩子第一次有点紧张,日后训练后也会提高,不过书法的悟性是很重要的,如果一个横画你给他讲起笔、行笔、收笔他能懂,那么其他笔画也就不会太难。
三,指路人,也就是老师,这个老师最好是师傅。请教时距离就没那么远。如果天赋好可以拜一个师傅,这样就可以系统去学习,比自己学更有方向性。
四,刻苦训练的程度,你不付出肯定不行。那么每天要给自己一个定量,一天多少字。你消化能力强可以多写几个,消化能力差就少写几个。切不可不知道自己的消化能力,盲目书写。要学会日积月累,而不是朝三暮四,三天打鱼两天晒网。
五,学习时的深度,学书法靠记忆、分析、感悟、空间、模仿、数学、等等知识的综合。那么在临习时就要考虑很多问题。对于帖的深度分析、笔画的精细观察,有助于从点到面。感悟的越多,写的时候越准确。所以,同样学习书法,学习深度就是效率,学的不深效率就低。
六、外界因素,学久了要参加一些比赛以提高自己的创作能力。光临帖不行,要结合创作来找差距。要在创作时加入自己的人生感悟和理解。
其他网友回答:爱好是最好的老师,是做好一切的前题。决定书法的高度就是功夫!包括文学、理论、临摹,勤奋,没有功夫才气啥也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