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赏书法先罗列头衔与成绩,显然是一种不自信的表现!
为什么不用书法来表现?为什么一定要先体现头衔与成绩,难道头衔与成绩比书法的实质重要吗?显然,对于罗列头衔与成绩的人觉得头衔与成绩比书法更重要,更能吸引人的目光,所以不惜口水把所有的,不管是否牵强的,是否合乎实际的东西都搬出来,就象皇帝出行,首先需要看到庞大的仪仗队一样。但是,我们看到第一次阵势或许有些震撼,第二次就麻木了,第三次有点反感了,第四次就抵触了!
现在,感觉头衔与成绩都是大家的笑料了,甚至把书法家,书法大家,大师都带到沟里了,唉!别弄了,再弄,书法就不是艺术了!
既然是书法还是用书法说话吧!可能你觉得自己很高深,害怕没人能理解,那你就把自己悬在高阁别出来,你那么高,或许只有书圣能与你作伴!
其他网友回答:回答这个问题,很早以前作者用过四个字叫“以官吓人”。曾见一作者简介中有三十二个官衔,提出“是看字还是看官”?不久,也接到匿名并十分吓人的电话。这种情况在当今己成为一个普遍现象,所以作者接着提出了现在的书法是属于“官本位”书法。书法的组织改革也迫在眉前。
其他网友回答:艺术是全民参于的事情。人人都有展示闰自已的作品丶欣赏别人作品的权力。它不是官方专利。
其他网友回答:头衔代表水平?头衔代表文化?如果我有五千亿,在拜金主义社会,早已成了文坛巨匠,还轮到你郭老,沈老?
中国人历来迷信官位名号。所以往往把这些先放在前面介绍,给欣赏者一个下馬威:如果字不好,哪有这些名号?这种形式只能迷惑那些对书法似懂非懂的人,对欣赏水平高的人,这种拉大旗做虎皮的伎俩不起什么作用,徒畄讪笑而已。
其他网友回答:欣赏书法时先介绍作者的书协官方头衔再介绍作品,这样做合适吗?
我们无论是在电视播出的书法作品时还是报刊杂志、展厅现场观赏书法作品,都会有对书法作品的作者作简单的描述。作者的生平,职务,都是放在首位。这是开场白的一种方式,也是对作者的尊重。这没有什么不合适的。
题主反感的,应该是一长串的各项获奖荣誉,占据了开始时的大量篇幅。有的人在介绍时,把书者的职务和所获荣誉如流水帐一样巨细无遗的介绍一番,这样的介绍形式谁都反感。如果是文字介绍,我会直接跳过,先看看作品。觉得作品有可观赏的地方,再去对作者作进一步的了解。如果是语言解说的,电视解说只能耐心等待。如果在展厅,你可以不用跟着讲解员,自己先观赏。每幅作品都会有作者的简介。如果嫌文字简介不尽意,等待讲解员讲解这幅作品时再留意讲解。
现在的书法作品介绍方式,都是这样。我们不能改变别人,就要学会适应。不合自己心意的东西,完全可以忽略。这不是建房,少了一块砖,就会有一个漏洞。他喜欢怎么写,是他的权利,你不看,不但不会损失什么,反而还节省了宝贵的时间。事在人为,不必对此太过在意。
我个人觉得介绍画家的作品,肯定是要把他的简历稍稍说明一下,得奖的次数,国外或者国内什么奖项,从事画坛年岁,这些前奏还是必须的,优质的老画家,有天赋异禀的新画家,往往他的经历和获奖的重量也是他们的优质资源,令人肃然起敬,平添几分仰慕与崇敬也无可厚非!
谢谢邀请!
其他网友回答:黑格尔说过:存在的就是合理的。
其实合理与不合理不是介绍者的原因,而是我们听者对内容的本能反应和直观判断的问题。
说他合理,是因为先介绍人这是中国的传统习惯,就犹如我们见面的时候做一个自我介绍或介绍宾客。既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也说明中华是个礼仪之邦。
说他不合理是很多人会先入为主,产生不必要误导或做出过多的虚假宣传。而听者绝大多数人只有“耳鉴”的能力,而没有“目鉴”的能力。这样听众就会做出不客观的判断与评价。
总之,不管是先介绍人还是先介绍作品,都取决于我们自己有没有独立自主的审美情趣和特立独行的判断能力。我们自己是不是真的有能力体悟到作品的学术性与艺术性,而不关乎作者的社会头衔与各种荣誉。
一幅书法作品的艺术水平的高低是决定人们是否收藏它的关键要素。他的名头有多大当然也很重要。因为在各级书协任主要职务的人一般情况下其专业能力在所在.地区亦获得了公认,如中国书协及各省书协等。一个书法家的书法功底深,水平高,再在国家书协或省书协担任领导职务,他的书法精品代表作由于艺术水平高而自然获人们的评价高,他的书法艺术作品升值潜力也就越大。
不是书法家的所有书法作品都能获得公认,如不是精心书写而是应筹之作的作品虽有一定价值但往往价值并不高。至于那些书法功底不深,水平一般的书协负责人其作品可能无人问津。
东坡石苑 老顽石↗
其他网友回答:任何一副作品,都是要先看作品内容,只看落款名字的十有八九是外行。像这样的作品可以毫不客气,横扫书协。先生也不是会员,也没什么头衔。书法是要作品自己会说话。不是靠官方头衔来装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