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题目本身就有问题,书法根本不存在速成,也就不会有什么分界点,应该是入门的分界点。
中国书法绝对是这个世界上最难的艺术(没有之一),要想学好,必须经过漫长的时间,搞别的艺术有早成的,比如毕加索,梵高,莫扎特,王希孟...他们十几岁就有非常高的成就了,要想成为书法家,没有个二三十年功夫,是绝无可能的,即便是二王那种天才,也还是要下个十几年功夫的,普通人,也许一辈子都还是门外汉。
书法不等同于写字,写字是不讲究法度的,只要好看就行,书法,书法,就是书写的法门,日本人叫书道,或许更高级些...
一般人,如果不经过学习,是欣赏不了书法的,也就出现了现在所谓的“丑书”,其实大书家的作品有时候在一般人看来和“丑书”是一样的,那是因为一般人也不懂书法,哪会有辨别力呢!
书法学习,首先就是结字,其次用笔,然后章法,再然后字法,最后是境界。
结字就是你要把字的间架结构写好,小学生描红,写田子格就是训练结字,结字不难,一般人半年甚至个把月就能掌握。
其次用笔,也就是笔法,古人总结有永字八法,还有方笔,圆笔,散锋,屋漏痕,折钗股,锥划沙,印印泥...都是指笔法,反正笔法的基本核心是中锋用笔,高阶是八面出锋,这个就要看天赋了,天赋好的几年时间就能掌握中锋用笔,做到八面出锋,十年也差不多了。
然后章法,章法在书法中又包括字的摆法和墨法,这个就必须要人指点了,不能瞎练的,你不可能老是在方格里面写字,又不能随便瞎写,有一定的规矩的,比如,高低,错落,大小,聚散,正斜,虚实...墨法大概有五色,干,湿,浓,淡,焦,也要能运用得当才行...
字法就要下功夫了,非多读书不可,一篇书法作品,最忌雷同,笔法雷同还好改,字法雷同就难了,除了要识字,还要会写,并且一个字还要会几种写法,比如《兰亭序》里面的“之”字就有差不多十多种写法,碰到重复的字,你不能老是一种写法的,更不要说还有真,草,隶,篆四种字体,脑袋里面没有几万个汉字,肯定不行的,这个绝对速成不了的。
最后也是最难的,就是境界,一篇字要能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光会写,写好也还不够,要能有境界,就像画画一样,一看,你就知道这张画画的是什么,即便简单画几笔墨竹,都能表达出风,晴,雨,露的环境。书法也一样的,你要能通过作品表达不止字面的意思,比如《祭侄稿》表达悲愤,《兰亭序》能让人一看就知道惠风和畅的境界,《寒食帖》的达观情怀,《韭花帖》的安逸状态...要能脱俗,要能雅,要会表达,才有境界,做到这一点,功夫其实都在字外,首先你要是一个情感非常强的人,这一点,就学不来了。
能做到前四点,基本也就入门了,入门的分界点在哪,清楚了吧!
书法学习因教学方法的不同,的确有快慢之别,但不存在分界点。
现在社会上有人为了迎合家长们的急功近利的心情,投其所好,开设所谓的“书法速成班”。从二十八天,一个星期,到现在甚至几个小时!因为我也没有体检过人家的教学,不去评说是否见效。
书法是一门技艺,需要手的运动来驱动毛笔完成书写。因为我们的人手不是专门为写字而生长的,手要做的事情很多很多,它有非常强的灵活性,当我们学习某项技能的时候,手上的肌肉就会对这项技能的肌肉活动产生运动记忆,练习的越多,肌肉活动记记越强,在这项技能的活动越灵巧。当我们停止了这项技能的练习,我们的手部肌肉就会恢复到原因的状态。我们原来学会并熟练掌握的技艺,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生疏。
我们且不说有没有速成的书法,就算是有,速成以后还是得不停的练习。这是人体生理的自然规律,谁能学会了一门技艺,便再也不练习还能终身任何时候都可以熟练的应用?既然不能,速成和慢成,都要不停止的练习,还有什么必要分快慢呢?
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书法学习师傅可以传授的东西不多。完全需要个人的悟性。天资聪颖的人,师傅一说便懂,个人又勤奋努力,学习的进步自然就快。天份不足的人,手把手的教,他也悟不出个所以然,学习的进步想快也快不起来。别说速成,慢成也难!
书法之速成,可能指的是掌握基本的笔画和结构规律,也就是能把字写好。严格而言,这样还算不上书法。但是,这又确实是学习书法之基础,如果根基不稳就空谈变化,常常会与真正追求的书法背道而驰。
严格意义上的书法都是慢成的。书法不仅需要掌握笔画、结字、章法和各种变化,还需要有个人的感悟在里面。这也是正是书法这门艺术几千年来一直吸引人的地方。到了书法艺术之高境,笔画或者字只是作者抒发感情的载体,有情志的书家常常笔走龙蛇,尽情挥洒。观者能够通过作品来体会书家当时的心境。这就是艺术带给人的美的感受。就如怀素的《自叙帖》,是书家醉酒时所写,但是笔下尽是豪情,即使本身对书法了解不多的人,也会不自觉地被作品吸引。
当然,说书法慢成,除了因为书家慢慢积累对万事万物的感悟之外,也因为常常只有学好了书法的笔画、结字、章法和变化之后,才能够通过这一载体来表达情志。如果技都未精,就妄谈学书成艺,借书言情,只能是贻笑大方。当今不少“丑书”,一味求怪,而忽略了书法这一载体本身的完整性。没有好的载体,即使有再高雅的情志,也不能够表达出来。所以说,修炼书法作品本身就是一个慢成的过程。
如果硬要说书法的速成和慢成的分界点,那么大概就是结字了。学习结字规则,方法正确,多加临习,则最多半年可以通晓规则,力求字正字稳。结字精熟之后,笔法、墨法、章法、变化则是需要不断学习和领悟了,这个时候,老师是一个方面,天赋也是一个方面了。越是精深处,往往越是需要自己领悟,常常是只能意会不能言传。说来感觉玄妙,但事实又确实是这样。而等到抒发情志,那么就又是另一番百花齐放的景象了。
其他网友回答:<2>书法速成与书法慢成的分界点在哪里?
书法初学速成,与创作臻格的分界点,一般在书人的老龄后,人称人书俱老。
因此速成的是书法的基础,慢成的是书法的高境。分界点的划分如此形成的原因,一则书法学习贯穿一生,书艺无止境,学习的过程很长,这个习练感悟的过程是较长的时间,故有了慢成的说法。而速成仅仅是停留在一般性的基础,水平还是低级阶段,并非速成的是丰腴笔墨,
因为笔墨的丰满,是一个人一生的经厉,阅历学识及艺术修养。的综合,笔墨技法是主要的,但是一个书者形成的个性风格,受到自然社会的潜移默化的影响。笔墨的情性,属于后学与禀赋的体现。
不可能就会一撮而就的书法成绩,都是曲折的书写进步。甚而有时候停滞不进,遇到书法瓶颈期。因而学书法是一件久远的习练,一瞬间的水墨挥洒。也就是说一个书家的水平都是经过了艰辛淬炼成钢。
此问题,分解岭,实际是书家的最后书境,一生有蜕化成蝶,一般是到了生命的最后期,或许创作高峰期是中老年时期。属于成熟自己的书法风格时期,达及最高书境,还是人生的后期。称作书人具美。
稳健的书墨,从大雕大饰的书法走出来,进入返朴质的飞跃。
事物发展需要一步步走来的过程,从速成的书墨基础到慢成的书法艺术创作,具有一定的客观规律。不经过岁月的沉淀,写不出具有时代的笔墨,更没有自己的书法风格。
强调速成,实际是一种单一技法的追求,而书墨具有深厚底蕴,才有丰富性,需要慢慢得以锤炼砥砺。
其他网友回答:书法不存在速成,,必须经过系统学习,由浅入深,临摹古代名家作品,配合学习近现代名家作品,刻苦练习,找对正确的学习方法,,一步一步提高。
其他网友回答:厚重和出处,好的书法再潇洒奔放也是有出处的!